渝中區改造下半城 湖廣會館片區將再現重慶開埠歷史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湖廣會館片區改造後夜景效果圖

  昨日,記者從重慶渝中區政府獨家獲悉,反覆醞釀的下半城湖廣會館片區改造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已基本成熟。據規劃方案顯示,在以湖廣會館為核心的6.5公頃區域內,將再現老重慶開埠時期建築風貌,同時,將注入九曲花街、觀江平臺、濱江酒店和地下車庫等現代城市元素。

  「湖廣會館協調片區概念設計規劃,極具歷史震撼力!」渝中區區委書記劉強表示。

  多大範圍?

  區域面積達6.5公頃

  被納入湖廣會館片區概念性規劃的區域有多大?備受關注。

  依據規劃方案顯示,其區域面積達6.5公頃,包含湖廣會館、謝家院子、胡子昂舊居、下洪學巷等7處歷史文物建築。其東自東水門城牆、湖廣會館南面;西至解東路東段;北沿現輪船總公司、陝西路西口、東正街、朝東路;南至望龍門纜車道。

  布局巴渝民居庭院依據地形優勢,布局景觀平臺和休閒廣場。在其上側,延續開埠建築風貌,作為解放東路高端商業街區一部分。其下,布局巴渝民居庭院風貌。

  是啥風貌?

  再現重慶開埠歷史

  改造後的湖廣會館將展現什麼樣的風貌?昨日,渝中區規劃局曾參與該規劃的一人士介紹,將延展湖廣會館的建築風格,整體還原重慶開埠時期建築風貌,注入和完善現代城市配套功能。對規劃區域內建築質量極差以及與傳統建築風貌嚴重不符的建築,將拆除後按要求重建,與傳統風貌相協調。其中最大亮點是,將現解放東路至陝西路沿線道門口一帶街區特點,得以絕大部分保留。

  據悉,道門口道路是重慶開埠時最早的公路之一,目前,其沿街大部分建築樣式還保留著當時街區特點,因此,在規劃設計中特別強調:還原性再現。簡單地說,就是今後再建時要保留現在街區風貌,完善內部功能。

  建地標塔樓擬規劃修建一座塔樓,賦予整個街區歷史靈魂。然後布局一條從上而下的商業步道,打造一條特色商業街區。

  配套如何?

  三綠廊引江風穿堂

  在湖廣會館片區概念性規劃中,有一個重要的設計理念:讓該片區「透氣」。因此,規劃擬通過打造楔形綠地、中心步行通廊、臺地式綠化公園三個綠色通道,讓江風導入城市,穿堂而過,加速空氣流通。

  同時,為了緩解進出該區域停車難的問題,規劃區域內還將提供1374多個地下停車位(含解放東路西側地下停車位300個),為區域內的酒店、商場等服務。

  主推休閒一條臺步式走道貫穿東西,聯繫陝西路和長濱路,構成「江景—濱江綠化帶—景觀廣場—立體綠化」景觀序列;同時,為增加商業空間提供客觀條件。

  還原開埠建築風貌激活解放東路一帶的歷史,依據現有道門口沿線的保留下來的街區風貌,進行開埠建築群風貌整體還原。

以湖廣會館建築群為主,同時,南側配建酒店綜合體。

來源: 重慶商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渝中區營造魅力下半城 十八梯樓棟將有「身份證」
    華龍網3月20日15時訊(記者 姜力菘)十八梯舊景煥發新光彩、白象街展現開埠風光、湖廣會館彰顯移民文化,近日,記者從重慶市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管委會獲悉,近年來,渝中區致力於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讓「母城」文化進一步貼近市民生活。
  • 重慶人心中的「城市記憶」 造就新時代的「重慶名片」 下半城歷史...
    白象街傳統風貌區重現昔日風採「作為重慶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白象街曾是重慶開埠後的經濟中心,是重慶最早的繁華之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居民聚居,擁有當時重慶最大的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水產品市場、中藥材市場,非常熱鬧;隨著時代變遷,2000年以來,下半城發展步伐漸慢,環境髒亂破舊,身處其中的白象街也未能倖免,跟著失去了光彩,黯淡了下來。」
  • ...湖廣會館首開區將迎客—— 下半城「重生」 記憶中的老重慶回來...
    而隨著2013年渝中區啟動下半城建設,一個以解放東西路、長江濱江路為紐帶,以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白象街傳統風貌區為主的下半城歷史文化風貌帶集聚區正在形成。  白象街的傳承與創新  重慶第一盞電燈點亮的地方在哪裡?晚清年間的「西南首富」是誰?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位於白象街的李耀庭公館找到。
  • 十八梯、東水門、山城巷…我們留戀的重慶下半城,被改造後會變什麼...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盡在下半城  而舊城改造四個字  讓下半城成了重慶人心中窮盡各種詞語都難以描繪的地方    記者獲悉,未來下半城將打造成文商旅融合發展的典範,規劃打造「兩街五巷」和「九區一環」,8年後,一個充滿老重慶味道的下半城將以嶄新面貌與你見面。
  • 黃奇帆節後調研渝中區下半城釋放了什麼信號?
    母城崛起 渝中進入下半城時間   復興重慶下半城,是渝中區近年來的重點工作之一。下半城的建設,渝中區還特地制定了「385計劃」推進下半城老舊城區建設。「385計劃」即「3年見效、5年成型、8年成熟」。在規劃中,包括著力打造朝天門現代商貿服務產業園和湖廣白象街開埠文化區、重塑十八梯傳統街巷格局,提振濱江休閒帶活力。
  • 「聚焦重慶母城·共建商貿中心」渝中區解放碑-下半城招商推介會...
    2018年12月5日,由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主辦、重慶解放碑中央商務區管委會、重慶市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管委會承辦、贏商網協辦的「聚焦重慶母城 共建商貿中心」渝中區解放碑-下半城高端商貿業招商推介暨品牌懇談會在成都首座萬豪酒店盛大舉行。
  • 「以文為魂 以文建城 以文聚商 以文興旅」 全力推動下半城文商旅城融合發展——專訪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主任謝果
    記者: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白象街傳統風貌區等項目建設,不僅延續著重慶的歷史文脈,也延續著渝中的歷史文脈,更標誌著重慶下半城的涅磐重生,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請介紹一下下半城歷史文化風貌帶的建設情況,今年的建設計劃和建設目標?
  • 重慶渝中:在城市蝶變中留住歷史文脈
    從1998年初開始對湖廣會館的保護進行研究、策划算起,到2003年底重慶湖廣會館正式動工修復,再到2005年9月建成開放,這項文物保護行動時間跨度長達八年。  如今熠熠生輝的湖廣會館建築群,為後人了解、研究重慶移民歷史和會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載體。親歷者何智亞說,當初啟動湖廣會館的修復,經歷的曲折艱難無法言說,是一種情懷在支撐。
  • 重慶渝中區老街道,歷史悠久底蘊豐厚,見證城市前世今生
    對於發展迅速的重慶來說,白象街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街道,位於重慶主城渝中區的渝中半島腰部,橫亙於望龍門與太平門之間,地理位置上講同洪崖洞一起,猶如渝中半島的兩顆小蠻腰,只是洪崖洞緊鄰嘉陵江,白象街卻要俯瞰長江罷了。
  • 【母城渝中 全域旅遊】渝中:在城市蝶變中留住歷史文脈
    這些老建築,對千年重慶城做了一個歷史回溯,留住了城市的歷史文脈。湖廣會館如今熠熠生輝的湖廣會館建築群,為後人了解、研究重慶移民歷史和會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載體。親歷者何智亞說,當初啟動湖廣會館的修復,經歷的曲折艱難無法言說,是一種情懷在支撐。
  • 下半城蝶變 重慶渝中二級遊客中心籤約融創白象街
    在籤約儀式上各界人士紛紛表示,下半城的改造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白象街作為下半城改造的項目不僅僅對下半城改造起到推動作用,本次遊客中心的籤約更是國內「商旅文」融合的實踐創新。    渝中區旅遊局局長秦如梅與融創凱旋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古勵現場籤約    在本次籤約會上,據渝中區常委、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管委會主任張煥倫介紹,2014年渝中區產值超過400多億
  • 重慶旅遊 | 湖廣會館——被90%遊客忽略的歷史遺蹟
    這就是湖廣會館。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譬如現在我們所說的「崽兒」、「抄手」「啷個」等鄉土方言,都是源於湖廣方言。湖廣填四川前的宋代川音,現在已經無法聽見了。
  • 追尋重慶老去的時光,凝聚在身邊的歷史,重慶下半城的白象街
    白象街位於重慶渝中區東南部,望龍門和太平門之間(包括太平門遺址在內),太平門城牆外就是滾滾東去的長江!向東是湖廣會館(另一個充滿商業歷史的特殊建築),向西是蔣介石行營舊址(現在的復旦中學)以及巴渝文化博物館,這裡就是老重慶大名鼎鼎的下半城!
  • 渝中區下半城大變樣,打造重慶未來的旅遊名片
    日前,重慶網紅景點最集中的區域,母城渝中曬出「扮靚」方案,主要集中在下半城:將以「1年有變化、2年出亮點、3年見成效、4年出形象、5年大變樣」的目標,推進渝中半島濱江岸線提檔升級,重點建設「十大公共空間」。
  • 朝天門大梯道、望龍門纜車將回歸 渝中區「兩江四岸」整治提升再現...
    日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渝中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獲悉,珊瑚公園將進行改造,目前已完成方案深化,完成可研評審,待取得可研批覆後啟動招標工作。珊瑚公園改造只是渝中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的其中一個項目。據渝中區住房和城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渝中區開工項目29個,包括珊瑚公園片區(東水門至儲奇門段)、山城巷風貌整治等項目,計劃總投資10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億元。
  • 故宮學院分院落戶重慶,喚醒多少「母城記憶」?
    而南岸區在城市開發中也注重打「文化牌」「歷史牌」,注重重現老城記憶,儘可能保留片區原有風貌,傳承城市文脈、保護城市遺產。如在打造彈子石老街時,其中的建築以巴渝風貌建築和民國時期開埠建築形態為主,中西合璧,能讓市民感受到重慶百年的開埠文化。
  • 最重慶的十大地方!閒暇走一走,值得親子一起讀懂的山城文化!
    (十八梯老街原貌)十八梯是重慶渝中半島的一條街,象徵著真正的山城老重慶。儘管如今十八梯也逃不過城市建設的腳步,但依然無法將其忽略,因為作為下半城最重要代表區域,若想要領略真山城、老重慶,十八梯是最好的教科書。
  • 渝中區山城巷將再現老重慶風貌(圖)
    「最重慶」的山城巷是重慶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山城巷位於渝中區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是重慶唯一以「山城」命名的街巷, 明清時期此地多為軍事將領宅院,是重慶古城的高檔居住區之一,其依山而建、面臨長江、爬坡上坎,呈石梯狀分布,具有典型的重慶山城風貌。
  • 「母城」文化濃:重慶渝中5面打造12個傳統風貌街區
    鳳凰網重慶綜合 渝中區是重慶「母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傳統風貌街區更是「母城」文化的主要承載地。目前,渝中區擁有經重慶市政府批准的傳統風貌街區總計12處,佔全市40%,總佔地面積約2.2平方公裡,佔渝中區陸域面積約10%。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