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傳統特色民族手工藝品。
第七屆文博會上,國際展區格外引人注意,因為本屆文博會的特色之一就是「國際範兒」。精美的德國木雕鐘錶、極富民族特色的非洲工藝品、五彩繽紛的伊朗手工藝品……這些都在文博會上演繹著異域風情,讓觀眾不用跋涉千裡,就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
印度展區內的白玉製品引來觀眾圍觀選購。
德國文化展區:盡顯德國民俗藝術
本屆文博會上,德國文化展區是非常有特色的一個展區,分為藝術文化展示、德國現代工匠產品、傳統手工藝產品、德國美食和智趣文化產品五種類別,是一幅彰顯德國魅力元素與齊魯多彩風情的文旅畫卷,也是一次好吃好玩好看好逛的金秋文旅盛事。
記者從德國文化展區組織方濟南中德交流合作協會處了解到,此次展出的商品均為知名品牌,如舒密爾鋼琴、Koch-star、黑森林布穀鍾、百帝王品牌產品等。此外,德國手工藝大師製作的小牛皮包、建築模型以及色彩各異的胡桃夾子玩偶等凝聚工匠精神的藝術產品也勢必會成為全場焦點。
德國文化展區文化活動以「傳承·融合·互動」為主題。結合現代風格的藝術表演與典雅莊嚴的古董文物,一方面為德國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另一方面讓觀眾有機會深入領略德國文化魅力,進一步推動多元文化融合。
「我們在策劃德國文化展區時就考慮到要增加更豐富的民俗藝術、文物品鑑類節目,增強與民同樂的互動體驗和深度趣味。」據工作人員介紹,文博會期間,德國文化展區將舉辦不同的主題日活動,分別為「樂」在漢堡、「品」在柏林、「吃」在巴州、「玩」在梅州主題日。在主題日當天,遊客可參與活動體驗德國文化趣味,現場還會有精美禮品相贈。
此外,作為一大亮點,展區內還融入了格林童話元素,智取玩具體驗、童話朗讀等項目會分享更多歡樂,在此基礎上力爭為國內外遊客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身著民俗服裝的德國藝人、彈著鋼琴的優雅少女、歌聲唯美的西洋樂手……這些國際範兒的文藝表演統統來到了德國展區,從人文主題的縱深挖掘,到國際化時尚元素嵌入的緊密互動,德國文化展區搭建的這一開放舞臺,勾勒了一個全新的山東文旅新畫面,為山東文博會營造出一片新天地。
加納展區:為您帶來非洲特產
「咚咚咚」,一陣鼓聲把觀眾吸引到了非洲加納的展位上,乳木果油、手鼓、牛角雕刻,富有非洲特色的產品讓很多人非常感興趣。非洲人會在重大節日敲擊手鼓,他們對自己的手鼓也引以為豪。
加納的參展商現場為觀眾表演非洲鼓。
乳木果油榨取自非洲特有的乳油木,對手腳皮膚開裂、溼疹、蚊蟲叮咬等有效用,並且作為基礎原料用於唇膏等化妝品的製作。牛角雕刻工藝品中,梳子以其實用性引來最多的諮詢者,讓人意外的是,還有牛角做成的刮痧板,一看就是針對中國顧客。
此外,加納展區的非洲木雕也同樣引人注意。據介紹,西非諸民族生活在熱帶的非洲,他們的雕刻稱為非洲木雕。在非洲西部,他們流傳著民族傳統木雕。非洲位於熱帶,常年都是溼熱的氣候,這種環境並不利於木雕的保存,導致一些古老的木雕沒有流傳下來,但是木雕的工藝經過世世代代的非洲人民流傳了下來。非洲木雕大多都是用樹幹雕刻的,完完整整的,不是利用榫卯結合或者是粘在一起的。這些木雕大部分是以宗教作為雕刻題材,其中有人物的靜態造型,還有面具。
伊朗展位:別樣的波斯風情
伊朗是古代波斯,也是文明古國,這個位於西亞的國家,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國度。
來自伊朗的琉璃燈讓觀眾愛不釋手。
中國的漆器、陶器以及造紙、冶金、印刷、火藥等技術經伊朗傳向亞洲最西端乃至歐洲等更遠的地方,石榴、葡萄、橄欖以及玻璃、金銀器皿等又從伊朗和歐洲等地傳入中國。
伊朗最重要的文化產品之一就是手工藝品,是伊朗歷史文化長河中的重要文化瑰寶。作為有著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其傳統工藝品可謂舉世無雙。
從聞名於世的波斯地毯,到具有浮雕感的銅器、錫器、鐵器;再到各式各樣的精美手繪飾品和掛畫,宗宗件件都銘刻著伊朗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散發著濃鬱的文化氣息。
走進伊朗的展位,簡直進入了一個色彩的世界。卡塔姆首飾盒、Mina盒、手工彩燈、手工繡珠布掛畫、真絲抱枕等無不色彩繽紛,富於異域色彩。卡塔姆首飾盒由駱駝骨、象牙、銅絲、烏木等材質製作而成,精緻的做工、繁複的花紋,讓許多女士愛不釋手。手工彩燈外表鑲嵌著五顏六色的琉璃,把人帶入「一千零一夜」的夢中。
這些精美的工藝品是伊朗人智慧和汗水的凝結。在當今大工業生產的條件下,人們通過生產線,多麼複雜的工藝品也可以實現日產百件、千件。而伊朗人卻耐得住寂寞,一個錫盤、一幅銅畫至少也要敲打半個多月,那用駱駝骨製成的小小的首飾盒全憑手工藝人們一點點挖鑿而成,作品上色都是一筆一筆繪畫而成。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那些通過模具機械化生產出來的沒有差異化的東西並不動人,而伊朗工匠手工繪製、雕鑿的獨一無二物件,才是真正富有生命力和價值的藝術瑰寶。
文/圖 本報記者 張曉涵 陳煒敏 崔健
原標題:德國鐘錶、非洲木雕、伊朗手工藝品……異域風情演繹國際範兒
值班主任:顏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