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樹上長出「存錢罐」(砥礪奮進的五年·駐村蹲點話脫貧)
「這個季節山裡咋開了這麼多玉蘭花?」初夏,在重慶市開州區滿月鄉雙坪村,望著滿山谷的花,記者有點好奇。
「你再仔細看看,這哪裡是玉蘭花喲,那叫厚樸花。厚樸樹能當中藥材,是我們村名副其實的『搖錢樹』!」村民杜吉財笑道。
別看現在大家拿厚樸樹當寶貝,在過去,當柴燒都得被嫌棄。「那時候窮得苞谷都吃不上,還栽什麼樹,既不能當吃又不能當穿。」當初村裡號召大家種樹,他可沒少反對。
和許多貧困村一樣,雙坪村的年輕人出去打工的多、在家種地的少。「守著1萬多畝的地,大片大片地讓它荒著,既浪費,還有水土流失的風險。」2004年,當時的副鄉長邱常坤向縣裡申請了一筆扶貧資金,買了近5萬株厚樸樹苗,免費發給村民來種樹。
「聽說這樹至少得種個十年八年的才好賣錢,種它幹啥?」老杜心裡犯嘀咕,「我看,苗子乾脆曬乾當柴火燒!」
眼見著幾個村民跟著老杜,把樹苗扔的扔、燒的燒,邱常坤趕緊召集村幹部挨家挨戶地勸:「一棵樹每年能增值五六塊錢,合適賣的時候,剝皮砍掉,老根又能自己發出新芽來。每十年收益一回,栽一次管上百年。這哪是種樹,這是種『存錢罐』吶!」
恰好就在這一年,當時的計生專幹蘇中祥家種了十多年的厚樸樹可以賣了,藥材商紛紛進村商量收購的事兒。「這玩意兒真能賣錢?」老杜還是疑惑。「可不麼!光樹皮一公斤就能賣個七八塊,花曬乾了也值錢!」
老杜聽了心痒痒,想起還沒扔掉的幾百棵樹苗,趕忙回去和老伴一塊兒在自家的林地裡種起了樹。沒過幾年,政府開始發第二批樹苗。這一回,老杜第一個跑去栽了樹。「不燒苗子啦?」老蘇見了,打趣道。老杜連忙擺手:「燒啥也不能燒了我的『搖錢樹』!」
老杜雖算不上大戶,但跟不少村民一樣,十多年來種的厚樸樹少說也有好幾百株,一年能保證七八千元的收入。
2012年,村裡的幾個中藥材種植大戶開始流轉土地,剩餘的荒山也種上了厚樸、重樓、黃連等。漫山遍野的綠,不光藏著助力雙坪村脫貧的重要產業,還形成了吸引遊客的天然氧吧。蘇中祥介紹:「前陣子,鄉政府請了農科院的專家來指導,今年區中醫院還負責聯繫銷路。現在,我們村100畝以上的中藥材種植大戶就有4個,還有一家專業合作社呢!」
這個初夏,重慶下了好幾場暴雨,位於喀斯特地區的雙坪村卻沒發生一次水土流失。在村裡人看來,這也是厚樸樹的功勞。對貧困地區而言,生態環境是最大的財富、最重要的資本。邱常坤感慨:「如今雙坪村5000多畝的厚樸樹,不僅能儲錢,更儲得了水土、護得住青山、守得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