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鬼門開 潮汕民間習俗忌 普渡、施孤等禁忌,你了解多少?

2021-02-19 潮汕三甲

 這些習俗傳承的是潮汕傳統文化,並非一味地封建迷信而為之,現代的年輕人更應該認真對待!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請隨意!

農曆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節」。中元節潮汕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潮人有祭祖、搶孤、放焰口、演戲、遊燈等民俗活動。

潮汕民間俗稱此節為「七月半」,圍繞此日為中心各地各選取不同日子、時間進行形式多樣的「恤孤」活動,祭拜的對象是死前沒有家屬、死後沒人奉祀的無主鬼魂之類群體,所以叫做「施孤」。在潮語土話中,稱「施」音為「薛」,比如詞彙「閃失」等發音就是如此,因此時至今日,民間稱呼「薛孤」的發音詞語其實正是指這項祭祀活動。潮俗在中元節,也要祭祀祖先。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這一天;不過這一日是正日,比較隆重。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會等組織善信備辦三牲粿品到義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舉行盂蘭勝會,搭孤棚(祭壇),陳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飯、紙錢、紙紮衣物,請和尚、道士到來念經、主祭。祭品除上述食物外,還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還有活豬、活羊和耕牛。祭拜之後,散發實物,或編號散發竹籤牌子,讓觀眾去搶,這就是所謂搶孤。惠來縣中元節要做七樣棵晶:新婦仔、荷葉包、三角樓、六角樓、雞規團、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潮安中元節也製作多種果品,其中有一種叫「鯉魚果」,用糯米皮包米餡,捏成鯉形狀,皮為紅色,點綴節日的拜祖物品。「拖死鬼」即通過神巫請死去的人來對話。這個神巫通常是婦女,人們用布蒙上她的眼睛,點上香,周圍的人念咒,使其入迷。神巫就成了人鬼對話的媒體,人們可以通過她同死去的人談話。當「死鬼」拖完時,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家家處處人關門,雞鵝鳥鴨上條了,請阮童姐回家門。」這樣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狀態,讓其清醒復原。這種民俗顯然是一種迷信活動,但民間信者不少。除了七月,其他月份也有人請神巫「拖死鬼」。在放大焰口時,要派船溯韓江至距城百餘裡的三河壩,趕在儀式開始前,邊返航邊點燃一隻只用大陶缽製成的豆油燈,並把它們放下江裡,意在引領八方孤魂野鬼前來受祭。當法師高坐祭臺之上,敲響引鍾,帶領座下一幫僧眾誦念經文後,便將座邊一盤盤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便稱為「放焰口」。「焰口」傳說是印度的一種餓鬼的名稱。這種鬼喉頭細如針孔,常出口噴火焰。法師誦經是使他們的喉頭放開擴大,才能咽得下食物。過去,潮安等地中元節此日午後,小孩子忙著趕製鯉魚燈,他們要模仿上元(元宵)節遊燈,做一個小小的遊樂。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豎上一個鯉魚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蠟燭,點起火來,便算是簡單的小鯉魚燈了。不過,七月十五給人們認為是「鬼節」,因此這一夜,大人不準孩子在附近遊玩至深夜,而且要早點睡覺,這樣,在遊燈戲樂上,不免披上一層灰色的陰影。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於是,孩子們常喜歡悄悄跑到別家門口偷割「稻穀」,並常因此而引起家長們的爭吵和動武。清乾隆《普寧縣誌》載該縣中元節「至夜插香列燭於路」、「農民插竹掛紙錢于田中以祈谷」。七月半正值水稻揚花季節,此俗或許是農民祭稻穀之神,或許是祈鬼靈以助農事。

潮汕地區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有一種稱為「普渡」的風俗活動。普渡,即普渡眾生,也叫「施孤」。施孤,即施捨食物給孤魂餓鬼,也有施捨於孤寡之意。《海陽縣誌》記載:「七月賽盂蘭會,謂之施孤,又曰普渡」。由「普渡」及「施孤」的字義理解,是一種高尚的人文主義關懷情操,跟封建迷信應一分為二看待。

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節,俗稱鬼節。

道教典籍記載:道教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由此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道教認為,中元節這天,是地官判定人間和陰間善惡的一天,道士要在這一天誦經畫符咒,為囚徒和餓鬼解脫罪惡,使囚徒能悔罪,又使孤魂野鬼獲得施濟後,不再到人間作惡。

佛教的盂蘭會恰好與道教的中元節在同一天,不僅日子相同,內容亦相似,其主旨皆是普渡眾生救苦救難,施濟飢餓和救助孤苦。


盂蘭會,又稱盂蘭勝會或盂蘭盆會。「盂蘭」是梵文的譯音,意為「救倒懸」。「盂」是盛液體的器皿,潮汕話把這類器皿稱為「盆」,所以又稱「盂蘭盆會」。佛教典籍記載七月十五是為佛祖釋迦牟尼寄生節,又稱報親恩節,最後則轉變為「救倒懸」的盂蘭會。「救倒懸」的典句來自釋迦牟尼弟子的目連,佛教典籍中有「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救母之後佛祖接受建議,將報親恩節轉成為盂蘭會,佛家弟子在七月十五這天修孝道,以報答父母祖宗養育之恩。自南北朝至唐代之後,佛教盛行於中國,盂蘭會蔚為全國的民間風俗。


施孤也叫祭孤,是指人間把祭品施捨給陰間的孤魂餓鬼。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在舊社會潮汕城鄉普遍大辦施孤。但施孤的日期不限於這一天,七月十五前後甚至七月內都可以。為什麼施孤可以不限具體日子?傳說七月整個月,陰府的地獄門開放,地獄裡的孤魂餓鬼可以走出挨飢忍餓、慘遭折磨的地府,到人間享受香火。有「七月初一開孤門,七月三十關孤門」的俗談。潮人把七月十五作為施孤的正日,故也稱這一天為鬼節,而把七月稱為鬼月。

由於迷信鬼神,以前人們對 七月總是懷著一種恐懼的心理,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人,深信夜幕降臨之後,幽靈就會四處飄蕩。許多家庭,不準孩子們夜間出家門,偶爾家中有人患了急症,往往懷疑衝撞惡鬼,於是禱神拜佛,祈求驅邪祛病。據說那些「陰氣重」、「陽光低」的人,也必須關在家裡,這些人不僅夜間在外面要和鬼碰撞,還會白日見鬼。人們相信鬼的存在,對度鬼節也就更誠心了。

潮汕的施孤,其來源是上述的宗教原因,但各地舉行的施孤儀式卻不盡相同。一般在城鎮或較大的鄉村,都要搭孤棚,由善堂或道觀主持,臺上布置經座,懸掛神仙佛像,擺設一些法器,然後把大量的五牲裸品、酒、飯、紙錢、水果和冥衣物等搬置棚上,燒香點燭,由和尚或道士等神教人物登臺誦經作法,舉行施祭儀式。儀式結束後把那些可以拋擲的祭品撒到孤棚下,讓那些貧苦者搶拾,俗稱搶孤。一些不能拋擲的祭品,則編號散發竹籤牌子,由搶到籤牌者對號領取祭品。

澄海、普寧等地在施孤時還用竹、紙紮塑一或二尊兩三丈高身披白甲的青面獠牙鬼王,俗稱「孤王」,置於孤棚旁或庵堂門邊(根據施孤地點定位),其意義是鎮守施孤祭壇,監視及制服那些搗亂的孤魂惡鬼,保證施孤禮儀的了頃利進行。施孤結束後孤王與紙錢一起燒焚送上天。


在許多地方由於參加施孤的人家很多,孤棚無法容納千家萬戶的祭品,還需在孤棚下面擺設大量的飯桌,供各戶人家陳放祭物。飯桌有主辦單位籌借的,也有自備的。施孤人家都把香燭分散插在祭品,施孤之後祭品同樣分給貧窮者。

另有些地方在河邊設道場,請僧尼、道士念經,晚上又在河邊放水燈。飯食和其他祭品則用竹篾製成的盤子裝著,食物下面奠著剪紙的花,食物有擺在桌上的,也有擺在地下牆角的。沒有集體舉行施孤祭禮的村落,施孤時或把禮品擺在門口,或擺至巷口。祭品有互贈的,也有施濟窮人的,依各村風俗而定。


施孤正日,好些鄉鎮還演潮劇或紙影(木偶戲),用陽氣壓陰氣,以吉祥衝邪惡。


「施孤」、「搶孤」之風,過去潮陽最盛行,汕頭市在昇平路頭,也曾於七月間擇日高搭彩臺,聘請高僧,誦經普渡孤魂。善男信女「施孤」的祭品很多,堆得如小山一樣,故有面線山、包山、飯山、肉山等的稱謂。孤棚上在拜祭之後,主持人便將祭品或對物牌子向棚下拋擲,任憑搶奪,名叫搶孤。搶孤者有將織成漏鬥形狀的網袋,用竹圈將口張開,裝上柄,名叫「孤承」,以承接棚上拋下的東西。孤棚前要立一紙糊的青面獠牙鬼王(也稱孤王)。據說是過去施孤,各方餓鬼雲集,互相搶食,秩序很亂,觀音大士想加制止,誰也不理他,結果他只好變成鬼王,展威彈壓,處理了一些欺凌弱者的惡鬼,才恢復秩序。因而每次施孤,就一定要糊孤王鎮壇。

「施孤」活動一般為:



農曆七月初一日下午,家家戶戶都在家門口置放各式各樣食物,焚香遍插每一種食物,並焚化紙錠、冥衣冥鏹,俗稱拜「開獄」。這天地下閻王把關在陰司監牢裡的孤魂餓鬼統統放出來,去吃食民間施捨的祭品。

農曆七月三十(小月二十九),用同樣的方式祭拜,稱為拜「禁獄」。這一天,閻王又把那些孤魂餓鬼統統關進監牢裡,施孤活動至此結束。在此期間,還有兩次活動,

一次為七月十五中元節日,這一天除家家戶戶祭拜祖先外,還要施孤;另一次是各鄉、社或地段,自行選定一個日期進行施孤(有的與中元節合一),這次活動稱為某地「施孤正日」,即所謂「盂蘭勝會「,禮儀十分隆重。

除了各家各戶備辦祭拜的禮品要特別豐盛外,當地還集體高搭採臺,聘請僧人做清醮誦經、普流孤魂。採臺左側,用竹、紙紮塑一尊數丈高的白衣大士化身的青面獠牙鬼王,俗稱」孤王「,以制服孤魂鎮壇;右側設無祀孤鬼之位;四周紙制幢幡低垂,陰森姜冷,令人有置身鬼蜮之感。



1、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鬼魂,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

2、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拔腳毛 俗話說:「一支腳毛,管三個鬼」,所以腳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

4、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鬼魂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鬼。

5、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於鬼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6、晚上曬衣服 當鬼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7、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鬼記住你的名字。

8、遊泳 此時鬼會和你玩鬼抬腳的遊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9、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鬼的最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裡坐坐。

10、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1、靠牆 鬼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13、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

14、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鬼「上身〃。

15、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鬼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裡,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鬼就會上床和的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他們來與你分享食物。


來源:cc網 編輯/一今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潮汕鬼節習俗,普渡、施孤等禁忌你知道麼?
    中元節潮汕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潮人有祭祖、搶孤、放焰口、演戲、遊燈等民俗活動。1、恤孤潮汕民間俗稱此節為「七月半」,圍繞此日為中心各地各選取不同日子、時間進行形式多樣的「恤孤」活動,祭拜的對象是死前沒有家屬、死後沒人奉祀的無主鬼魂之類群體,所以叫做「施孤」。
  • 七月半將至,中元節的17個禁忌,你了解多少?
    除了家裡拜拜,你還知道哪些習俗嗎今天就一起來好好了解下吧▼七月,在潮汕有著一個重要節日——[中元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傳說「自七月初鬼門開後,地府的孤魂野鬼紛紛跑到人間遊蕩」,俗稱「冥府開禁,鬼魂過年」。有諺云:「七月半,鬼亂竄。」於是,人們在中元節這一天除祭祀祖先外,還要大規模賑濟孤魂野鬼。因此,「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潮汕地區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有一種稱為「普渡」的風俗活動。普渡,即普渡眾生,也叫「施孤」。
  • 澄海民間七月普度施孤的一些禁忌
    澄海民間七月普度施孤的一些禁忌(澄海蘇北中學  許旭綿)中元節已過,潮汕鄉村普度仍在持續進行,要到月底最後一天
  • 「民俗」七月半「中元節」,除了拜拜拜,還有什麼習俗?
    「七月半」中元節,你可知道潮汕人是怎麼過的嗎?今天就一起來好好了解下吧▼七月,在潮汕有著一個重要節日——[中元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時間在農曆七月半。傳說「自七月初鬼門開後,地府的孤魂野鬼紛紛跑到人間遊蕩」,俗稱「冥府開禁,鬼魂過年」。有諺云:「七月半,鬼亂竄。」於是,人們在中元節這一天除祭祀祖先外,還要大規模賑濟孤魂野鬼。因此,「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
  • 陰曆七月所謂「鬼月」的一些禁忌
    7月14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陰曆七月俗稱「鬼月」,忌諱也特別多,您知道哪些禁忌萬萬不能觸犯?鬼月護身秘訣大公開,讓你了解各類鬼月禁忌,學會正確拜拜方式,趨吉避兇,永保安康!◎忌半夜晾衣服溼衣服容易讓游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裡,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 七月初一鬼門開,這些風俗禁忌你都知道嗎?
    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認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據說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一直到七月廿九才關上鬼門。人們認為這個月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 黃曆七月鬼門開!10大禁忌你可知?
    黃曆七月鬼門開!10大禁忌你知道嗎?(以下圖片來源:Adobe Stock)2020黃曆七月鬼門開!關於鬼月眾說紛紜,到底民間習俗上有沒有什麼禁忌?哪種才是正確?臺灣鬼月習俗看這篇!●2020鬼門開關的時間今年黃曆七月初一落在國曆的8月19日禮拜三,是在8月18日的子時、就是23點就開了唷!而鬼門關的時間則是在公曆的9月16日子時。
  • 陰曆七月所謂「鬼月」的一些禁忌
    7月14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陰曆七月俗稱「鬼月」,忌諱也特別多,您知道哪些禁忌萬萬不能觸犯?鬼月護身秘訣大公開,讓你了解各類鬼月禁忌,學會正確拜拜方式,趨吉避兇,永保安康!◎忌半夜晾衣服溼衣服容易讓游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裡,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 農曆七月鬼門開,這些風俗禁忌你知道嗎?
    農曆七月,是我國民俗傳說中的「鬼月」,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大帝赦罪之節日。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認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一、七月冤魂厲鬼遊蕩,夜晚野外陰氣重。
  • 七月鬼門開 ,千萬要注意!
    一直到七月三十號鬼門才會關閉,所以這段時間很多人都會多加小心注意,怕衝突什麼。那麼你知道鬼門開需要注意的事項都有什麼嗎?  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 七月初一鬼門開,這些風俗禁忌你都知道嗎?
    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認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據說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一直到七月廿九才關上鬼門。人們認為這個月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 陰曆七月鬼門開,這些禁忌你知道嗎
    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認為七月是鬼月。,實乃上蒼慈悲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陰司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上鬼門,歷時陰曆七月陰氣較重,所以往往民間都認為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 七月半中元節,潮汕中元節你知道哪些習俗?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潮汕地區俗稱「鬼節」、「七月半」、「祭孤」,在這一天,潮汕人有著許多的習俗。祭祖、搶孤、放焰口、演戲、遊燈等民俗活動。「七月半」,圍繞此日為中心各地各選取不同日子、時間進行形式多樣的「恤孤」活動,祭拜的對象是死前沒有家屬、死後沒人奉祀的無主鬼魂之類群體,所以叫做「施孤」。
  • 七月一,鬼門開,鬼月的風俗禁忌
    在中國民俗傳說中農曆的七月被稱為「鬼月」,七月十五日是鬼節道教謂之為中元節。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一直到七月廿九才關上鬼門。所以人們認為這個月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 民間傳說:七月初一鬼門開鬼月禁忌
    七月十五中元節,就是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的誕辰。十月十五下元節,就是下元解厄水官三品洞陰大帝的誕辰,合稱三官大帝,全稱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簡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所以每當三元節到來之即,叢林廟都會舉行齋醮科儀,為國祈福,為亡靈超度,為國解厄科儀。所以民間流傳七月十五舉行中元節超度法會,請地官赦罪,為亡魂超度。
  • 七月初一開鬼門
  • 七月半,鬼門開| 你不知道的有很多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的禁忌你知道多少
    七月十五,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有的地方又叫七月半,傳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地府的鬼只有在月半這天,才能明目張胆的跑到陽間來,拿各種冥幣,吃各種貢品。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無論貧富上到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期待得到先人的庇佑。
  • 七月十五中元節 鬼門開第三
    農曆七月,是我國民俗傳說中的「鬼月」,現在已經進入農曆七月,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節日。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民間認為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 七月鬼門開,午夜心慌慌 鬼門已開 這些禁忌千萬不要做 !!
    ▌為什麼農曆七月十四才是鬼門大開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門關」初開的日子,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廿九日鬼門關關閉這段日子裡,地府鬼魂返回陽間跟親人團聚的時候,也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湧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要點香、燒紙錢給他們,免得怨氣太重了。但是,只有到了七月十四才是鬼門大開日子,一支延續到七月十五大開,此後慢慢關合,直到七月廿九鬼門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