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2020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8億人次受災

2021-01-09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薄晨棣)應急管理部今天發布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8億人次受災,591人因災死亡失蹤,589.1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0萬間房屋倒塌,30.3萬間嚴重損壞,145.7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9957.7千公頃,其中絕收2706.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701.5億元。

與近5年均值相比,2020年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43%,其中因洪澇災害死亡失蹤279人、下降53%,均為歷史新低。

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主要特點有:

洪澇災害影響範圍廣,人員傷亡較近年顯著下降

2020年,全國共出現33次大範圍強降水過程,平均降水量689.2毫米,較常年偏多11.2%,為1961年以來第三多。汛期降雨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接連出現10次強降雨過程,落區重疊度高,梅雨季長達62天,梅雨量為1961年以來最多。長江、黃河、淮河等主要江河共發生21次編號洪水。長江發生流域性大洪水,上遊發生特大洪水,三峽水庫出現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太湖發生歷史第3高水位的流域性大洪水,淮河、松花江均發生流域性較大洪水。

在遭遇嚴峻汛情背景下,洪澇災情呈現 「三升、兩降」特點:受災人次、緊急轉移安置人次和直接經濟損失較近5年均值分別上升23%、62%和59%,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分別下降53%和47%。此外,由於降雨頻率高、強度大、範圍廣,導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較往年偏多,主要以中小型為主,西南地區地質災害災情較重,損失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風雹災害點多面廣,南北差異大

2020年,全國共出現58次大範圍短時強降雨、雷暴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過程,較近5年均值明顯偏多。全國1367個縣(市、區)遭受風雹災害,造成1514萬人次受災、93人死亡失蹤。災害影響南北差異大,主要表現為:北方主要以大風、冰雹等強對流災害為主,集中發生在5—6月,對農作物造成重大損失;南方主要以連續、集中的短時強降雨、雷暴等強對流災害為主。7—8月,四川盆地、長江流域等地雷暴大風次數為2011年以來最多,雷擊造成人員死亡失蹤事件多發頻發。

颱風時空分異明顯,對華東、東北等地造成一定影響

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3個颱風生成,較多年平均偏少3.8個,其中,有5個颱風登陸我國,較多年平均偏少2個。7月份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區無颱風生成和登陸,為1949年以來首個7月份「空臺月」。8月上中旬,第4號颱風「黑格比」、第6號颱風「米克拉」和第7號颱風「海高斯」先後在近海快速增強,均以峰值強度登陸我國華東華南沿海地區,華東地區受災較重,尤其是第4號颱風「黑格比」對浙江造成較大影響。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兩周內第8號颱風「巴威」、第9號颱風「美莎克」和第10號颱風「海神」先後北上影響東北地區,間隔時間短、影響區域高度重疊,颱風帶來的持續性降雨造成嫩江、松花江、黑龍江等主要江河超警,黑龍江、吉林等地農作物大面積倒伏。

乾旱災害階段性、區域性特徵明顯

2020年,全國旱情較常年明顯偏輕,從年初開始主要經歷了西南地區冬春旱、華北地區春旱、東北地區夏伏旱和年底南方局地旱情。汛期大部地區雨水偏多、蓄水情況較好,局地旱澇急轉、旱澇並存。四川、重慶、遼寧、吉林4省(市)初夏旱情較重,但入汛後連續出現強降雨,6個市(州)64個縣(區)旱澇急轉;江西、湖南2省因梅雨期降雨不均,出現北澇南旱、旱澇並存。總體看,2020年全國因旱農作物受災面積、直接經濟損失較近5年均值分別下降44%和37%,雲南、遼寧、山西、四川、內蒙古、陝西6省(區)旱情相對較重。

森林草原火災呈下降趨勢,時空分布相對集中

2020年,全國發生森林火災1153起(其中,重大森林火災7起,未發生特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8526公頃;發生草原火災13起,受害面積11046公頃。與近年均值相比,森林草原火災發生起數、受害面積和造成傷亡人數均降幅較大。從時段看,森林火災主要集中在2—5月,期間春耕生產、上墳燒紙、野外踏青等林內活動頻繁,導致火災起數加劇,共發生780起,接近全年森林火災的七成;7月份雷擊火集中爆發,全年因雷擊引發森林火災130起,較2019年上升8.3%。從區域看,西南等地火險期疊加乾旱,廣西、四川、陝西等省(區)森林火災較多,佔全國森林火災的三成以上。

地震強度總體偏弱,西部發生多起中強地震

2020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20次(其中5.0—5.9級地震17次,6.0—6.9級地震3次),低於1950年以來平均水平。上半年地震災害偏重,發生5級以上地震次數佔全年的80%,其中,1月19日新疆伽師6.4級地震及其餘震造成1人死亡,800餘間房屋倒塌;5月18日雲南巧家5.0級地震造成4人死亡,1100餘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全年大陸地區5級以上地震主要發生在新疆、西藏、四川、雲南等地。7月23日西藏尼瑪6.6級地震是2020年我國大陸地區最高震級地震,震中位於高海拔人口稀少地區,造成50餘間老舊房屋損壞,未造成人員傷亡。

低溫冷凍和雪災對部分地區造成一定影響

2020年,全國共出現18次冷空氣過程,接近常年。4月份,兩次冷空氣過程造成西北、華北至山東一帶出現大範圍大風降溫降雪過程,山東、河北、山西等局地最低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導致果蔬等作物大面積受凍;11—12月,中東部地區出現兩次大範圍雨雪降溫天氣過程,造成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陝西等7省(區)不同程度受災,局地降溫幅度達12—14℃,多地電力設施受損;12月份,湖南、福建、廣西等南方地區遭受低溫冷凍災害,農作物遭受一定損失。

(責編:申亞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2019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魏玉坤、譚涵文)記者16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應急管理部近日會同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對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會商分析。經核定,2019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528.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8億人次受災,591人因災死亡失蹤,589.1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0萬間房屋倒塌,30.3萬間嚴重損壞,145.7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9957.7千公頃,其中絕收2706.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701.5億元。
  • 應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
    原標題:應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  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應急管理部發布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銀保監會、糧食和儲備局、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和政治工作部、紅十字會總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528.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2.6萬間房屋倒塌,28.4萬間嚴重損壞,98.4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
  • 應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颱風「黑格比」等上榜
    2021年1月2日,應急管理部對外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長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災害、颱風「黑格比」等上榜。 紅星新聞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銀保監會、糧儲局、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和政治工作部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以森林火災...
    中國氣象網訊來自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氣象局等部門和單位對2020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以森林火災、風雹、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洪澇和地質災害、乾旱、地震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504.8萬人次受災,42人死亡失蹤,2.4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100餘間房屋倒塌,13.3萬間房屋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449.8千公頃,其中絕收41.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8.7億元。
  • 應急管理部發布11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分析
    中國網12月3日訊 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氣象局等部門對11月份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據統計,11月份,我國自然災害災情總體偏輕,以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洪澇、乾旱、森林火災、風雹、颱風、地質災害等也有發生。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11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
    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氣象局等部門對11月份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11月份,我國自然災害災情總體偏輕,以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洪澇、乾旱、森林火災、風雹、颱風、地質災害等也有發生。
  • 應急管理部:中秋節期間全國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
    應急管理部:中秋節期間全國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 新華網北京9月24日消息,記者24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截至今日17時,今年中秋節期間(9月22日-24日)全國未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
  • 應急管理部公布2019年十大自然災害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上榜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日前,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銀保監會、糧食和儲備局、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和政治工作部、紅十字會總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12.6萬間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面積19256.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
  • 4月份全國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2.1億元:以氣象和水旱...
    應急管理部微信公號5月8日消息,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氣象局等部門對2020年4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4月份,全國自然災害以氣象和水旱災害為主,北方地區遭受多次低溫冷凍和雪災,南方地區以風雹、洪澇和旱災為主,局地受災較重。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814.8萬人次受災,5人死亡,1萬餘人次緊急轉移安置;300餘間房屋倒塌,3.8萬間房屋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298千公頃,其中絕收119.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2.1億元。
  • 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光明網訊應急管理部近日公布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記者了解到,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全年十大自然災害包括:190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6月上中旬廣西廣東江西等6省(區)洪澇災害;貴州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災害;四川「8?20」強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7月上中旬長江中下遊洪水;南方地區夏秋冬連旱;四川長寧6.0級地震;四川木裡「3?30」森林火災;山西鄉寧「3?15」滑坡災害;青海玉樹等地雪災。
  • 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颱風「黑格比」等在列
    新京報訊(記者 羅曉靜)長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災害、颱風「黑格比」……今天(1月2日)下午,應急管理部對外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據統計,與近5年均值相比,2020年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43%,其中因洪澇災害死亡失蹤279人、下降53%,均為歷史新低。
  • 應急管理部:安排部署全國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 保障受災群眾冬春...
    12月3日,應急管理部召開2020—2021年度全國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要部署,進一步安排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保障受災群眾冬春期間基本生活。
  • 應急管理部調研組深入山西、陝西指導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
    應急管理部調研組深入山西、陝西指導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用心用情關愛睏難群眾,切實做好受災群眾安置救助工作,確保安全、溫暖過冬。
  • 不想回首的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會商結果出爐
    近日,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其他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 應急管理部:安排部署冬春救助工作 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來源:央視原標題:應急管理部:安排部署全國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 保障受災群眾冬春期間基本生活 12月3日,應急管理部召開2020—2021年度全國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
    經核定,2018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乾旱、風雹、地震、地質、低溫冷凍、雪災、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3億人次受災,589人死亡,46人失蹤,524.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9.7萬間房屋倒塌,23.1萬間嚴重損壞,120.8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0814.3千公頃,其中絕收258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644.6億元。
  • 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洪澇災害「南北多、中間少」
    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528.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2.6萬間房屋倒塌,28.4萬間嚴重損壞,98.4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9256.9千公頃,其中絕收280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270.9億元。
  • 重慶今年共發生61起洪澇滑坡等災害 致38個區縣322萬人受災
    7月30日,重慶市政府召開高溫汛期自然災害救援救助新聞發布會。今年以來,重慶市先後發生洪澇、滑坡等61起自然災害,造成綦江、開州、榮昌、巫溪等38個區縣322萬人受災。面對暴雨、山洪、地質災害及過境洪水的多重侵襲,重慶全市應急部門通過先期研判準備、緊急搶險救援和災後重建救助,全力把災害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一、全面做好災前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