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最近,這首二戰時期,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又火了!
前不久,中國三軍儀仗隊,在俄羅斯紅場彩排時,再一次唱起了《喀秋莎》,燃爆全場。
依稀記得,大概是5年前吧,同樣是在莫斯科紅場,俄羅斯舉行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受邀的中國三軍儀仗隊,彩排時高唱《喀秋莎》,不僅震撼全場,還令在場的老兵,聽後潸然淚下。
這首蘇聯老歌,究竟有何魅力?這麼多年過去了,為什麼依然走紅,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下面,我們@歷史觀景臺,細細與大家分享一二。
熟悉《喀秋莎》的朋友,或許都知道,這首歌曲,創作於1938年,當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夏秋季節,蘇聯著名詩人伊薩科夫斯基,來到這裡,目睹眼前所見,一下子,靈感迸發,一氣呵成,創作了詩歌《喀秋莎》。
後來,機緣巧合,一個偶然的機會,蘇聯著名作曲家勃朗特爾,無意間讀到了這首名為《喀秋莎》的詩歌,感覺特別親切,非常喜歡,於是,在詩歌的基礎上,便專門為其譜寫了曲子。
就這樣,蘇聯歌曲《喀秋莎》,便誕生了!
但是,誕生之初,《喀秋莎》並沒有流行起來,不溫不火的。
直到後來,蘇聯衛國戰爭爆發,才使得這首歌曲,脫穎而出,歌曲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幾乎人人都會唱!
當時,這首歌曲,可謂十分流行!幾乎成了蘇聯衛國戰爭的戰歌,凡是提到這段歷史,幾乎都繞不開這首歌曲。
但是你發現沒有?從歌曲《喀秋莎》的歌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首以愛情為主題的歌曲。
歌詞描繪的是,前蘇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離開故鄉,保衛邊疆的愛人,無盡思念。
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你看,這歌詞,含著綿綿情意,非常樸實,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不過,我想說:《喀秋莎》不是戰歌,卻勝於戰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二戰時期,這首看似以愛情為主題的歌曲,曾為戰場上浴血奮戰的蘇軍士兵,帶來無盡的心靈撫慰和鬥志,也體現了戰鬥民族,強悍外表下的一絲柔情!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來,細細品讀歌詞,是不是很有味道?
在那個艱難的年代,正是因為這首歌曲,令許多蘇聯的士兵,忘記痛苦,英勇向前,不僅趕走了侵略者,保衛了國家,還直搗柏林。
時至今日,這首歌曲,在俄羅斯,仍然廣為流傳,有些老人聽到這首歌,仍然會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多少歷史的記憶,多少家國的情懷,都藏在這首老歌中!
朋友,你喜歡這首老歌嗎?歡迎留言討論!
更多歷史記憶,敬請關注百家號:歷史觀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