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了紙質書 書架上該擺些什麼

2020-12-13 和訊

《書情書》 [德]布克哈德·施皮南 著 強朝暉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思鬱

書話大概是讀書人最喜歡的一類書。書話是一種私密的交流,類似愛人之間的囈語,不足外人道也,偶爾被外人竊聽到隻言片語,也會覺得莫名其妙,認為這群讀書人對一本書如此癲狂迷戀,是不是有中毒的症狀。

我有一個書架專門放置書話類的書,比如由西方公認的頂級書話權威尼古拉斯·A.巴斯貝恩的《文雅的瘋狂》,美國藏書家愛德華·紐頓的《藏書之愛》,加拿大作家阿爾維託·曼古埃爾的《閱讀史》《夜晚的書齋》,義大利作家翁貝託·艾柯與法國導演卡裡埃爾精彩的對話錄《別想擺脫書》等等,書架上單是西爾維亞·畢奇的《莎士比亞書店》就有三四個版本,當然還有很多關於書店和藏書家的故事書。《文雅的瘋狂》有個副標題正好可以說明讀書人對書話的熱愛到底是什麼,具體就是:「藏書家、書痴以及書的永恆之愛」。

今天給我的書架上再增添一本新書話,德國作家布克哈德·施皮南寫的《書情書》,整本書只是一本130頁的小冊子,但卻寫到了書籍的方方面面。每篇不求盡善盡美——說實話,書中有不少文字略顯平庸,但是這種平庸總是被字裡行間掩飾不住的真誠取代。比如在開篇的《書籍漫談》中,他就開誠布公地說,他想在這本書裡講一講,假如有天離開了書,我們的生活將失去什麼,「在講述中,我既不求全面,也不想挖空心思去搜羅各種新鮮的理由為紙質書辯護,而寧願將更多的筆墨奉獻給那些和書籍相關的最美妙最平凡的東西。」

這些年紙質書即將被電子書取代的觀點甚囂塵上。紙質書的愛好者一直抗拒著屏讀時代的到來,那些對未來充滿憧憬的人認為取代紙質書是一種時代的進步。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介於兩者之間,我們熱愛紙質書,它承載了我們閱讀啟蒙伊始最美好的記憶,但是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紙質書只代表了笨重的閱讀方式,電子書的優點是紙質書無法比擬的。

但是有得必有失。我們失去的就是紙質書從寫作到出版,從傳播到收藏過程中的很多樂趣,說白了,書話這個寫作的門類大概會消失不見了。施皮南在《書情書》中寫到的很多關於書籍的方面,在電子書的使用過程中都是不存在的。比如籤名本、手抄本、二手書、毛邊本、精裝本、平裝本、珍本、善本等這些概念在電子書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去舊書店淘書當然也是不存在的。電子書的出版過程,對書籍的裝幀和設計自然也與紙質書不同,那些每年評選出的世界上最美的圖書自然也不存在了。藏書家這個職業當然會不存在——很顯然,我們不可能邀請客人去你的書房參觀你的藏品時,你拿出來書架上一臺kindle讓他們觀看你收藏的電子書。紙質書的收藏有時候是為了滿足收藏家的虛榮心,當你手頭有一本《古登堡聖經》或者《莎士比亞對開本》,有一本別人搜尋不到的宋版書或者少見的作家籤名本,這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對電子書來說,所有書的價值都是一樣的。

我最愛的是《書情書》的第三部分「書之聚」。在這部分的文字中,施皮南談到了他對私人藏書的一些想法,比如在藏書這件事上,人類和所有的囤積行為一樣,「都是出自同一個動機:為挨過荒年做儲備」,讓我想到小時候為了借本書,需要跑幾公裡外的村子,所以我現在的這種囤書行為是不是一種心理補償?

還有,施皮南分析說,私人藏書大概還有一種是身份和修養的象徵,還具備私人檔案的價值:「每一本讀過的書都是讀者自身歷史的一部分……每一篇文字都是一個用語言搭建的世界,開始對那些光顧這個世界的讀者來說,它同時也是記錄這段旅行的日記。正因為如此,許多人才把讀過的書如日記般珍藏,哪怕只是為今後能偶然提及這段經歷保留一份可能。而且就像日記本一樣,其存在本身已足以讓這段記憶保持鮮活。」

■好書試讀

動蕩的淇水,在豔陽下漲滿著。幾天前,渾暗的水流剛漫過模糊的堤岸,連續數日的暴雨就忽然停住了。大風仍舊在持續,把天吹得碧青如洗,看不到一絲的雲。上午,船升起帆,解開纜繩,乘風向北疾馳。明晚前可抵達淇口,那是淇水被黃河洪流吞沒的地方。

不遠處的野地裡,幾匹矮小的黑色公馬靜立在齊腿深的草叢中,渾身閃著溼漉漉的光澤,它們對面還有兩匹白的公馬,都低垂著頭。正午的陽光下,白旄下的旗幟在風裡發出獵獵響聲。船帆都鼓滿了,桅杆緩慢晃動,發出低沉的吱啞聲。午後,船夫們唱過獻魚歌,把一大銅盆燉鯽魚送進了主艙,獻給了我。接過我的隨從遞過去的賞錢,他們就很開心地出去了,就坐在外面的甲板上,拿著刀子割豬腿肉吃,舉著牛皮的酒囊痛飲。過了不久,他們又唱了起來。風大,聲音易散,他們就放開嗓子大聲唱。

——《隱》

趙松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的父親死了。

昨天我手刃了一頭駝鹿。

我能說什麼呢?

不是它就是我。我餓壞了。其實我都開始瘦了。前一夜我在山下的瑪麗谷,從一處院子裡取稻草。我用我的刀割開稻草垛,裝滿背包,然後睡了一會兒。天蒙蒙亮的時候我起身來到營地東側的窪地裡,在一個預先選好的地方鋪下稻草作餌,早就認定那是絕佳的藏身之處。之後我趴在窪地邊緣守了幾個小時。我知道這裡有駝鹿出沒。我見過它們。它們甚至一直走到帳篷邊。它們在山坡上遊蕩,多多少少跟隨著自己理性的直覺。總是在路上——這些駝鹿。它們似乎相信別處會更好。

——《我不喜歡人類,我想住進森林》

[挪]阿瀾·盧 四川文藝出版社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選擇紙質書 給你10個理由!
    而如果一不小心把你的紙質書掉進泡泡浴裡呢?只要之後烘乾它就好啦!在這一方面,文學愛好者們根本無需擔心。2、搭乘航班期間無需合上書本!在飛機上,我們都很擔心被友善地告知要關閉所有設備的時刻,不是嗎?當然啦,你也許只需要將你的電子書閱讀器暫時關閉幾分鐘,但如果此時你正好閱讀到書中最扣人心弦的部分呢?紙質書就永遠不需要你暫時把它們擱下。
  • 讓紙質書能說會動 讓孩子愛上閱讀
    很多人看書時都有這樣一個奇思妙想:「要是書裡的人會動、會說話就好了。」如今,一家黑龍江的文化企業就創新性地實現了紙質書籍的「能說會動」,讓孩子們從小就愛上閱讀。在黑龍江省同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書架上,我們看到了這樣幾本有意思的圖書——《我們的身體》中,打開書中的小機關,看似平常的圖片就會展現出人體的器官、骨骼和血液流動,人的意識情緒也能在書中得以展現;打開漫畫版《西遊記》,孫悟空大戰小白龍的場景以裸眼3D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我聽見的聲音》裡,點開聲音按鈕,小鳥的叫聲、火車的汽笛聲、呼呼作響的風雨聲,都會在書中響起…
  • 世界上11大獨具特色的書架:你還在意裡面裝的是什麼書嗎?
    儘管在手機上看電子書越來越普遍,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閱讀並收藏紙質書。對於這些痴狂的愛書人來說,擁有一個心愛的書架是他們最大的願望。那麼,除了那種傳統的方方正正、規規矩矩的書架之外,書架還能長成什麼樣子呢?
  • 我們為何依然戀著紙質書?
    我們為何依然戀著紙質書? 我最喜歡收到與贈送的禮物是紙質書,大部分情況下它們都是有用的,即便不是用來閱讀,也可以用來作為閱讀的一種召喚。偶爾瞥到書架上那些未曾翻閱的嶄新的書,內心深處不免會略略升騰起愧疚之情,如若是他人贈予之書,則愧疚的對象除卻書以外還添了贈書人。
  • 電子書之於紙質書 不是埋葬者 只是轉向手
    電子書黨當然都是這麼認為的,方便是電子書最大的優點,以前出門經常需要帶著幾本厚重的紙質書,而現在僅僅需要一部Kindle閱讀器就能搞定整臺書架上所有的書籍。並且e-Ink墨水瓶還不傷眼睛,除了翻頁手感上趕不上紙質書,其他的都非常令人滿意。既然有這麼一個增加讀書效率的東西,那麼紙質書確實應該被進歷史的垃圾桶了。
  • 如果家裡沒有書房?書該怎麼收納?家裡各個空間的書本收納案例
    或許是因為空間不夠,或許是因為沒有閱讀習慣,有些朋友家裡是沒有書房的,但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書或文件,沒有了書房,這些東西該放在哪兒呢?今天就跟大家討論一下如果家裡沒有書房,書該怎麼收納。書籍收納有哪些要點?
  • 書籍銷售八成仍是紙質書 為什麼紙質書報難以取代
    紙質書好處1 增加獲得感 實際物品會更有歸屬感 這項來自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研究發現,不管是什麼年齡層的成年消費者,在所有權這一點上,大家都認為電子書和紙質書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們研究的所謂心理所有權不一定與合法佔有或合法權利有關,而是人們對於『什麼是我的』這一點的看法。」
  • 為什麼還要讀紙質書
    答案是肯定的,紙質書是一定要讀的。首先紙質書與電子書相比確實沒有電子書方便與便利,但同時紙質書帶給我們的感受是電子書所無法替代的。紙質書具有悠久的歷史,閱讀紙質書,我們可以撫摸它,有些好書,歷經了幾十年的沉澱,依舊光華照人;學校的圖書館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裡面也保存有很多古籍,每當我上到三樓,都會身心一振,靜謐,古老,悠久的感覺鋪面而來;即使你再煩躁,進到閱覽室裡的書籍庫中,滿滿的書架上堆滿了書,會讓你的心瞬間寧靜下來。
  • 為什麼人們願買紙質書不喜歡電子書?
    其實只要每個月少買一件衣服,就能讀到這個月你想讀的所有書了。閱讀紙質書擁有一種幸福感,在翻頁中找到指引我的字句,在指尖觸碰中感受與作者的共鳴,在迷茫困惑中找尋到內心平靜。這些都是電子書無法給予的。為什麼喜歡買紙質繪本?因為有翻的樂趣、書的香氣、頁的神奇。我是絕對不會買電子書的,總感覺不划算不值得。紙質書具有收藏價值,可作為禮物送人,還沒見過送人電子書的。
  • 市面上電子書那麼多,為什麼還要花錢買紙質書?答案就是這三點
    作為一名職業讀書人,我每年閱讀100+本書、寫幾百篇書評,家裡的書架上有幾千本書,很多人都很好奇,有免費的電子書看,為什麼還要花錢買紙質書?電子書看起來的確很方面,但也有很多劣勢,紙質書雖然要花錢買,還佔地方,但是它們有電子書無法超越的好處,對我的幫助也更大,所以我更願意讀紙質書。
  • 日本人的書架上除了書,還有這種「變態」的東西
    日常生活中,大家會在自己的書桌或書架上擺放上自己喜歡的書籍,最多只會增加一些玩具、擺件或其他獨立的裝飾物,跟書架上擺放的書籍都不會有太大關係。而這次日本人在書架上擺放了另外一種東西,它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更與書架上的書籍產生互動共同形成一種奇特的場景,讓人們看了都會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想像力和做法的確很「變態」,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 紙質書到電子書僅是轉變閱讀載體並非一種褻瀆
    在我供職的大學中,有些教授,有年老的,也有年輕的,對於在Kindle上閱讀詩歌的想法,都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褻瀆。果然如此嗎?如果紙質書不再,我們害怕失去的,是什麼?實際上,要說電子書的好話太容易了。無論我們身居何處,片刻之間,就能買到電子文本,價格更便宜,不耗費紙張,也不佔用空間。
  • 吳軍:為什麼還要讀紙質書?從「讀萬卷書」到「行萬裡路」
    人如果什麼東西都靠自己體會,獲得知識就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情。舉個例子。你教一個小學生數學裡「0」的概念,他很快就知道了「0」就是沒有,或正好是在所有數字裡中間裡的位置,不多不少。但是,「0」是如何產生的?人類經歷了大概幾千年才研究出這個數字。所以靠自己生活的經驗,有時候想像出這樣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常識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 電子書普及的時代,紙質書會被淘汰嗎,你還在閱讀紙質書嗎?
    比如需要購買書架,並且需要耗費精力對書架上的書籍進行整理。而電子書相對傳統的紙質書籍,本身作為電子產品,其本身易於保存的特性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紙質書在便攜性方面也遠不如電子書,如果是外出出差、旅行等隨身背基本紙質書,顯然不如帶一臺電子書。而且攜帶電子書還可以解決使用者豐富多樣化的閱讀需求與繁多的數目攜帶不便利的矛盾。
  • 同樣的價格你會選擇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對我來說,有書房,已婚有孩子,並且對價格不敏感,一般書籍在閱讀時基本上不考慮價格因素,紙質書優於電子書。原因如下:常規情況下,經典或質量好的書會首選紙書,沒有什麼電子書能比得上手中拿著一本排版質量不錯的紙質書來回翻閱的感覺。在同樣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在記憶力和感受中,紙質書都要優於電子書。
  • 世界讀書日調查:網絡時代你喜歡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實體書店氛圍濃,紙質書魅力不減  4月22日10時左右,記者走進新華書店,整齊的書架上擺滿了不同類別的書籍,時下最為暢銷的小說《人民的名義》《島上書店》,龍應臺的《目送》《親愛的安德烈》等書籍放在最為醒目的地方,是不少讀者首選。  在一樓大廳幾名營業員正在整理書籍,前來買書讀書的讀者絡繹不絕。
  • 買書借書?新書二手書?紙質書電子書?讀書,你選對方式了嗎?
    二手書市場從之前的二手書店,漸漸轉移到了線上二手書市場。當年讀大學的時候,校園周邊就有很多二手書店,一般都在偏僻的角落裡,書架上堆滿了各種舊書,對於很多囊中羞澀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精神慰藉的天堂。這裡不僅有各種課外書、小說、散文,還有各個專業的輔導書,專業書新書基本都要幾十塊一百多,在這裡幾塊十幾塊就可以買到,同時不影響閱讀質量。
  • 還會購買紙質書嗎?
    這些年來好像主題書店越來越多了,不似最早的新華書店那般,裡面各種各樣的書架排列。但是現在的書店裡,不僅氣氛還是建築布局都更多的充滿主題氣息,不是普通書店那樣只是賣書賣書賣書。現在的書店更多的是賣環境,書店裡還有咖啡館,為讀者提供小憩的地方。
  • 紙質書和電子書,家長們該如何選擇!
    一位媽媽,她有一個正在讀幼兒園大班的女兒,她的女兒很喜歡看電子書,尤其是電子繪本書。就在今年的國慶節的時候,她的女兒和她逛街的時候,她的女兒說:「媽媽,你看前面的店鋪的廣告上是什麼小動物,我看不清楚啊。」當時,這位媽媽就很驚訝了,她說:「這麼明顯的,你都看不出來嗎?」
  • 電子書和紙質書——優缺點比較 (常識認知)
    2、更具有收藏價值,贈送親朋好友比較實在,且能留作紀念。            3、從閱讀方面來說,讀者更好做筆記,對理解文章大意更具有好處。            4、有利於共享,傳借方便,且錯誤率少甚至沒有(如果買的不是盜版)能較好滿足讀者讀者的需求。            5、從舒適程度來說,紙質材料在燈光漫反射作用下更有利於緩解視覺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