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斯聰:屢屢挑釁,美國真的低看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

2020-12-25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範斯聰】

2020年1月16日,美國「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夏洛號(CG-67)穿過臺灣海峽,正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當選之後不到一周,蔡英文藉此大肆渲染,為其臺獨言論壯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做出了回應,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同時強調 「中方密切關注並全程掌握美國軍艦過航臺灣海峽的情況」。

無獨有偶,中國剛交付海軍使用的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也在同一日穿越臺灣海峽。然而從目前美國的反應來看,美軍並不十分重視中國的首艘國產航母,一份題為《中國海軍現代化:美國海軍的啟示》美國國會研究報告做出了中國航母在美國艦船和飛行器的打擊下非常脆弱的判斷。 美軍低看中國航母,是對中國海軍武器裝備的小覷嗎?

穿越臺灣海峽的美國軍艦為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夏洛」 號(@CNN)

一、美國如何看待中國海上武器

美軍看待武器裝備除了性能以外,更重看其打擊目標是誰。中國國產航母雖然部署在離南海較近的三亞,但美國並不認為中國部署該航母針對美國。政治上,中國的航母是為了向外界展示中國是地區內的領導性力量,表明中國也是世界主要大國;軍事上而言,中國擁有航母意在打擊其在西太平洋的盟友(如日本和菲律賓)而不在美國自身;從用途上來說,中國的航母是用來針對非美國的力量性投送行動,如人道主義援助、災難救援和反恐等海上安全行動以及非戰鬥性的撤離。

同時,中國的航母也不會作用於臺灣,因為中國大陸已經具備對臺灣地區進行飽和攻擊的能力。中國大陸陸基飛彈打擊範圍可以覆蓋整個臺灣地區。可見,美國認為目前中國的航母還不會對其產生實質性威脅。

相比之下,美國關注更多的是中國武器裝備體系效能和軍事技術的進步,這些武器系統已經超越了人們的傳統認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刊登了美國最怕中國的5件武器,分別是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J-20戰鬥機、反衛星飛彈、071型船塢登陸艦和進攻性網絡武器。對美國海軍而言,中國海上攻擊性武器讓美軍最為忌憚。

其一是中國擁有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從戰術層面而言,美國害怕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不但在於其超高音速,難以攔截,還在與其背後存在的偵查、發現、打擊和評估等4項武器體系系統,代表了中國武器系統質的飛躍;從戰略層面上來說,美國最擔心的是中國利用該反艦飛彈具備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一旦中國周邊海域突發緊急情況,美軍只能在第一島鏈外畫地為牢,難以有效履行對西太平洋盟國的責任。

其二,中國的兩棲登陸艦則成為美國關注的另一焦點。近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交付海軍後,緊接著便是中國055級驅逐艦南昌艦入列。美國國會研究報告將中國擁有055級驅逐艦和兩棲攻擊艦與美國的同類武器裝備進行了比較。

美國國防部更看重中國的071型和075型兩棲登陸艦,因為這種類型的兩棲攻擊登陸艦可以在臺海以及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島礁申索過程中發揮武力佔領的作用。另外,兩棲登陸艦在實施人道主義援助、災難救援和反恐等海上安全行動以及非戰鬥性的撤離中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還可以有效運用於海軍外交。

2019年9月25日上午,中國海軍首艘兩棲攻擊艦下水儀式在上海舉行

除以上外,還存在第三類,即多功能型武器,兼具戰略、戰術以及其它軍事活動特性。比較典型的則是中國自製的無人攻擊機。攜帶核彈頭的無人攻擊可以作為戰略性武器使用,而小到蒼蠅般大小的無人機也可執行戰術以及其他的軍事偵查任務。從某種程度上說,無人攻擊機在效能上不但能達到甚至超越航母和東風系列戰略飛彈的威力,甚至可以在外太空直接劫持或武力攻擊敵國衛星等太空飛行器。

二、中國海軍讓美國焦慮

2019年12月20日,美國國防部對中國海軍軍事力量的評估中,已經明確給予中國海軍實力定位,認為中國的海軍實力已經超出了所謂近海區(Near-seas region),業已達到了第2島鏈,即從菲律賓到美國關島之間的大片海域。這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海軍在近海區(near-seas region),也就是所謂第一島鏈(即黃海、東海和南海範圍)內是一支難以匹敵的軍事力量。

從中不難看出,美國對中國海軍實力的增加隱藏著巨大的擔心。「中國的海軍、海警以及海上民兵組成了印太地區最大的海上力量」 ,中國海軍擁有「300餘艘水面戰艦、潛艇、兩棲登陸艦、巡邏艇及其它特殊類型裝備。」 實際上,2015年以來,美國有多份官方文件用於直接評估中國軍力的情況,內容十分詳細,其結論無不體現出美中海軍力量相對平衡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重大改變的趨勢。

反觀美軍,美國海軍每隔幾年就會針對自身的軍事力量實施「美國海軍力量評估計劃」,內容涉及海軍艦艇的總數量和艦艇的組成以及操作性風險三個方面。前兩個指標可以用於美國對中國海軍實力的整體評估。

相關焦點

  • 首艘國產航母南下回母港交付在即,中國雙航母時代來臨
    11月17日,大陸首艘國產航母由北向南編隊自東海航入臺灣海峽,成為臺灣島內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其實之前遼寧號航母就曾多次通過臺灣海峽,而且還曾繞島航行遠海訓練。但是這次通過臺灣海峽的中國航母有很大的不同:一是首艘國產航母沿未入列,而之前的遼寧號航母是交付人民海軍後才通過臺灣海峽的。二是首艘國產航母沿未刷舷號,就進行編隊航行。而相比之下,遼寧號航母是在船廠就刷上了舷號,而且是在交付入役一年後才開始編隊航行。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日期到了 會有哪些因素影響今天下水與否?
    已塗完最後一遍漆並清理乾淨甲板的17號山東艦準備隨時下水在中國海軍成立68周年的前一天,據央視網22日報導,首艘國產航母又有新進展,萬能的網友拍到航母已經穿上中國海軍艦艇的統一「正裝」——標準的海軍灰色,腳手架也在陸續拆除中,預計將很快「下水」!
  • 首艘國產航母到底叫什麼名字?「臺灣艦」「山東艦」呼聲最高
    2017年4月26日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因為在當天上午9時,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這標誌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滑躍型航母技術,同時也預示著中國海軍即將擁有第2艘航母。此外,「瓦良格」號的艦島尺寸過大、內部艙室也是按照前蘇聯海軍的習慣進行設計,並不能很好地滿足中國海軍的需要,但同樣出於保持航母重心以及降低改裝難度的考慮,對這些都沒有進行大的改動,因此遼寧艦上仍然留有遺憾。然而,國產首艘航母完全是我國自己設計,這樣就避免了「瓦良格」號的原始設計缺陷。
  • 大船集團建造首艘國產航母榮獲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
    圖:9月1日上午,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從大連船舶重工集團造船基地啟航赴渤海展開艦機融合訓練。 12月11日,中國質量協會在北京召開2020年中國質量協會年會。中國船舶大船集團申報的《首艘國產航母建造項目》榮獲第十九屆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
  • 國產航母二次出海,印度國產航母現在幹啥呢?
    如今美國航母在印度洋威風凜凜飄來飄去,而中國產首艘航母都從大連造船廠碼頭出發遠赴深海展開第二次海試工作,眼看著服役在即。印度洋上留給印度航母飄蕩的空間與時間不多了。而讓印度海軍更絕望的是,印度第二艘航母兼首艘國產航母還在造船廠。那麼問題來了,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現在幹啥呢?
  •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南下會去印度洋嗎?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航母一直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早年由於沒有航母,我國海軍遠洋防衛能力一直受到制約。從地緣政治角度看,我國擁有18000多千米的海岸線,領海面積超過473萬平方千米,大量海域和島嶼因「爭議」而被「竊佔」,而擁有航母就會擁有更多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安全的手段。
  •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為何沒人再提航母無用論了?
    國產航母的成功下水,這標誌著多少年來、多少代人的大國重器夢想的實現!國產航母下水,全國人民鋪天蓋地發來賀電,而類似「航母有何用,多關心百姓疾苦」的言論卻不見了蹤影,這一次,為何沒人再提了呢?還記得社交媒體上有人說「登月無用,不如拿來改善民生」,當時有不少網民對此觀點持支持態度,最後媒體與專家的擺事實、講道理有力地說明中國不是「人傻錢多」。「航母無用論」的提出者和宣揚者正是擁有全國際最強大航母力量的美國,初聞之下覺得頗有道理,畢竟是航母屆的老同志經驗豐富,人家既然這麼說肯定是勸後來者少走彎路,真是用心良苦啊。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吊裝艦島 專家:尺寸縮小以節省甲板空間
    網絡圖片:圖為2016年9月3日 1630時拍攝的首艘國產001A型航母建造進展,可見艦島正在吊裝。(人民網北京9月7日電)近日,據網上曝光的圖片顯示,正在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正在吊裝艦島,這意味著位於甲板以下部分的大型設備安裝工作基本結束,離下水節點又近了一步。軍事專家曹衛東在接受央視《今日亞洲》採訪時表示,國產航母的艦島面積比「遼寧」艦有所縮小,這樣可以節省出更多的甲板空間為艦載機。該航母形成戰鬥力的周期會更短,艦上的武器和電子設備性能更先進。
  • 首艘國產航母所在船塢已鋪設新龍骨及船體分段
    中國第二艘航母也是第一艘國產航母已經完成下水工作,目前正在幹船塢外的泊位上舾裝。(左圖)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前所在的船塢內已鋪設了新龍骨及部分船體分段 。(右圖)(感謝 微博網友  遼寧號指揮長)(綜合參考消息網、環球網報導)中國第二艘航母也是第一艘國產航母已經完成下水工作,目前正在幹船塢外的泊位上舾裝,從最新照片可以看出,該航母的甲板上放置不少設備,但甲板上卻沒有那麼多工人,似乎正在進行內部施工。值得注意的是,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前所在的船塢內已鋪設了新龍骨及部分船體分段。
  •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有了新「艦載機」?網友:這畫面都成旅遊景點了
    維克蘭特號航母 前不久,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傳出要進行系泊試驗的消息,系泊試驗一般被認為是航母海試前的最後一道關卡。這可真是不容易,印度的維克蘭特號航母從2006年開工建造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4年的時間,下水就下了3次,這總算是要看到完工的苗頭了。不過,維克蘭特號航母還沒開始海試,就又有了新消息,好像還是好消息。 近日,一張關於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的照片在網上流傳並引起了熱議。
  • 胡問鳴被查,曾擔任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
    值得關注的是,胡問鳴曾擔任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參與過殲10、國產大飛機C919等項目。「南北船」重組前退休胡問鳴今年63歲,是江蘇揚州人,被查時剛退休僅9個月,還不滿一年。他早年曾在揚州邗江縣赤岸鄉當過知青,後來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數學。
  • 國產航母剛移動一小步,中國又有3艘巨無霸開工,1艘可裝30架戰機
    4月23日,在我國海軍建軍69周年之際,位於北方連雲港的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剛移動一小步,遠在南方的上海就傳來消息,中國又有3首艘"巨無霸"開工。這就是我國海軍急需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其排水量高達4萬噸,一艘就能搭載30架直-8、直-9和武直-10等目前我國主力型號直升機。
  • 真巧,國產航母今天駛入臺灣海峽
    事實上中國艦艇編隊的航行和訓練活動是根據計劃作出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也和當前地區局勢沒有關係。相關專家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首次通過臺灣海峽不同,首艘國產航母在未入列前就通過臺灣海峽。這一方面驗證出國產航母的技術性能已經成熟,另一方面這也應該是國產航母的回家之路。
  • 首艘國產航母海試懸掛"日本國旗"?官微解析國際海事信號旗
    圖為央視《軍事報導》節目中播出的首艘國產航母海試鏡頭,畫面中艦島上方桅杆掛出的三面信號旗從上至下分別代表字母R、字母U、數字1,組合起來就是一個固定旗語,意為"我正在試航"。在海軍成立70周年紀念日前夕,「央視軍事報導」微信公號披露了首艘國產航母的最新進展,公開首艘國產航母進行海試的多個畫面。其中一個鏡頭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疑問,國產航母的艦島上為何會懸掛著「日本國旗」?。據微信公號「長安街知事」報導,那面旗幟並非「日本國旗」,而是國際通行的海事信號旗,二者雖相似但不可混為一談。
  • 從購買二手航母,到「獨立」建造,印度國產航母之路為何舉步維艱
    印度地理位置 2012年 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正式加入中國海軍,橫跨近1個世紀的航母夢終於實現(我依然清楚記得劉華清將軍的那句話,如果中國不建航母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順利舾裝
    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今天上午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出席儀式並致辭。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舾裝是什麼意思?  舾裝是船舶製造工藝裡的一種,分為分段舾裝、船塢(船臺)舾裝和碼頭舾裝。(把管子、閥門和其他大型設備及裝潢材料裝上船。
  •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最快2021年底服役】印度海軍南部司令部司令...
    文 / 夏洛特2020-12-04 06:51:03來源:FX168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最快2021年底服役】印度海軍南部司令部司令喬拉12月2日宣布,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已進入最後建設階段,將於2021年底或2022年初服役。
  • 中國突然宣布國產航母消息:美日驚呼不相信
    摘要:近來,外界一直在猜測中國在秘密製造航母,並且例舉了許多捕風捉影的消息和圖片,但由於中國政府一直保持沉默,故而外界對此知之甚少。 中國突然宣布國產航母消息:美日驚呼不相信(圖)   據媒體報導,外界一直在猜測中國在秘密製造航母,並且例舉了許多捕風捉影的消息和圖片,但由於中國政府一直保持沉默
  • 印度眼紅中國又想造第2艘國產航母,等它造出來中國就5艘航母了
    已經到2020年年底了,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看來還是沒辦法服役了。但是印度並不死心,看著隔壁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已經編隊執行任務,第三艘航母也即將建好,印度眼紅也提出了自己的三艘航母之夢,從英國買一艘、從俄羅斯買一艘、自己再造一艘。
  • 首艘國產航母高清照從日本流出 隱蔽戰線形勢嚴峻
    近日,多張首艘國產航母高清照片在網上引發關注,照片中的國產航母外形及諸多構造細節一覽無餘,甚至能看清航母艦島武器開口的結構。雖然國產航母主船體合攏成型的消息早已被官方證實,但如此高解析度的航母照片卻是在日本共同社網站上流傳開來,拍攝者是該社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