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特殊的生命接力 ——重醫附一院在疫情期間的堅守和逆行

2020-12-21 中國網

3月18日,武漢市第一醫院,重醫附一院醫護人員為責任病區內最後一名治癒患者送行。重報集團武漢報導組 謝智強 攝

溫暖,這是王斌(化名)當下的心情。3月21日,陽光斜斜地灑在臉上,王斌穿著寬大的病號服,對未來懷著最美的期待。

可就在10天前,他的生命還處於倒計時階段。

3月12日,一場特殊的生命接力在重醫附一院拉開序幕,包括王斌在內的5條生命重獲新生,6名患者重見光明。在這背後,除了3名偉大的器官捐獻者,還有重醫附一院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的堅守和逆行。

首次完成多個大器官捐獻

30歲的王斌很瘦,寬大的病號服套在身上顯得有些空。因患上罕見的肝臟上皮樣血管內皮瘤,導致他肝功能嚴重衰竭。除了肝移植,別無他法。

62歲的吳勤(化名)則患有尿毒症,7年裡一直與血液透析相伴,去年底病情突然惡化,她在重醫附一院登記申請腎移植手術。

他們都在期待奇蹟,期待新生。

3月10日、11日,3條年輕的生命因搶救無效去世,家屬決定捐獻其器官。

但這一決定卻讓醫院很為難,面對兇猛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器官捐贈和移植手術都存在巨大的院感風險,一旦哪個環節的防控沒有到位,後果不堪設想。

「必須救治!」重醫附一院黨委書記許平果斷拍板這幾例器官捐獻和移植手術。

接下來,醫院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工作人員兵分三路,在重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完成了3名捐獻者的法定文書籤字,並連夜將器官信息錄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系統分配程序啟動,與捐贈器官配型成功的生命將獲得新生。

3月12日早上7點,手術開始。在向器官捐獻者的遺體鞠躬後,重醫附一院肝膽外科肝移植團隊和泌尿外科腎移植團隊的5名醫生站上了手術臺。兩小時後,他們完成了3名捐獻者12枚器官和6片眼角膜的獲取。這也是重醫附一院首次完成心臟、肺、肝臟、腎臟多個大器官的捐獻。

醫護合力完成生命的延續

這場特殊時期的多器官捐獻和後續的多臺器官移植手術,牽動著許多人緊繃的神經。供體的獲取和移植,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稍有差池就可能錯過安全時限。

從3月12日早上7點進入手術室,到第二天凌晨兩點,整整19個小時,在重醫附一院肝移植團隊、腎移植團隊,以及重症醫學科、麻醉科、檢驗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幾十位醫護人員通力合作,為1名患者成功實施了肝移植手術,4名患者成功實施了腎移植手術。

與此同時,成功配型分配到全國多家醫院的捐獻器官,也與時間賽跑,接力展開了心臟移植和肺移植手術。

「12日晚上10點10分,捐獻的心臟在另一個人的胸腔裡開始重新跳動起來!差一點點就過了安全時限,時間剛剛好。」一家外地醫院的負責人感嘆。

3月14日,隨著6片眼角膜被植入患者眼底,重醫附一院醫護人員漂亮地打贏了這場硬仗,生命由此延續。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完成多器官的捐獻和移植手術,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巨大挑戰。」重醫附一院醫務處處長徐玲說,為了確保移植手術的安全,醫院對捐獻供體和受體都作了嚴格的篩查,並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檢查臨床症狀、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等。

重醫附一院的手術室還開通了接送病人的專用通道,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手術情況,嚴格執行防控標準,對進入手術室的全部人員進行管控,確保手術環境安全。

選派5批醫療隊共209人支援湖北

其實,對醫院來說,另一大挑戰即是對湖北的增援。「疫情就是命令,我們以戰時速度迅速集結5批醫療隊,第一批醫療隊早在1月25日就集結完畢。」許平說,該院已選派5批醫療隊共209人奔赴湖北。

「這裡的戰鬥,外界可能無法想像。尤其是面對危重患者,很多時候都是始料未及的遭遇戰。」作為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之一,重醫附一院胸心外科醫生王小文說。

2月26日中午,71歲的女性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突然惡化,出現呼吸衰竭,氣管插管、俯臥位通氣都不管用,專家評估後決定為她實施體外膜肺(ECMO,即人工肺)挽救性治療。這是武漢市第一醫院首例ECMO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也是重慶市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武漢實施的第一例。

ECMO技術要求非常高,風險大,操作複雜,安裝ECMO過程需要大大小小几十道程序、幾十種器材。王小文臨危受命,可第一步的穿刺置入ECMO導管就給他來了個下馬威——患者血管特殊,兩根血管完全重疊在一起,位置不佳,穿刺難度極大。

操作的器械都是臨時組合,隔離病房裡沒有專用穿刺器,也沒有手術燈,王小文的護目鏡上全是霧氣和汗水,能見度極低,他只能靠著感覺和經驗操作。在搭檔醫生吳彬定好位置後,他們一起在超聲引導下穿刺血管,一針見血,暗紅色的血溢了出來,王小文趕緊置入導絲,固定位置,依次置入擴張器,但最後一步置入導管後,卻發現沒有血湧進導管。

「不對,一點血沒有肯定不對,肯定不在血管裡面。」王小文只能重新來,可還是沒有血湧出來。情急之下,他們決定改變策略,換一種方式置入ECMO導管。王小文一邊推送導絲,一邊手上體會著導絲在血管裡穿過的感覺,最終,當一股暗紅色熱流湧進管道時,身後的助手喊了一聲「漂亮」,房間裡響起一陣掌聲。

等ECMO正常運轉時,王小文等人穿著隔離服已近7個小時。脫下防護服時,他們全身都溼透了,口罩裡也全是汗水和鼻涕。

「我們是拿生命風險與死神比速度、搶生命。」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重醫附一院副院長肖明朝說。

據統計,截至3月19日,重醫附一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累計管理病例1141人,其中重症病例186人,危重症病例48人;出院及轉出患者864人;參與護理患者851人。心理評估2205人次,心理幹預749人次;中醫治療394人。開展專家巡診指導96次,遍及11個區縣18家醫院。在孝感中心醫院實施了第一例ECMO危重患者救治,填補了當地技術空白。

相關焦點

  • ——重醫附一院在疫情期間的堅守和逆行
    重報集團武漢報導組 謝智強 攝溫暖,這是王斌(化名)當下的心情。3月21日,陽光斜斜地灑在臉上,王斌穿著寬大的病號服,對未來懷著最美的期待。可就在10天前,他的生命還處於倒計時階段。3月12日,一場特殊的生命接力在重醫附一院拉開序幕,包括王斌在內的5條生命重獲新生,6名患者重見光明。
  • 一名感染科護士長在疫情中的堅守——重醫附一院李自瓊:信心和技術...
    5月12日,恰逢第109個國際護士節,所有醫護人員在疫情抗擊中都是最可愛的人。對於疫情,每一個人因為所處崗位不同,都有自己不同的體會。對於重醫附一院感染科護士長李自瓊來說,要戰勝疫情,首先要有堅定的信心,克服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才能一直堅持與堅守,迎來眾所期盼的曙光。
  • 【重醫一院 基層黨建】160人再出發!重醫附一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
    2020年2月13日上午,重醫附一院援鄂醫療隊再次集結,馳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阻擊戰前線——武漢。這支160人組成的隊伍是繼今年1月26日、2月4日、2月11日之後,重醫附一院出徵湖北的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醫療隊將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1個重症病區的醫療救治工作。
  • 致敬最美逆行者 重醫附一院隆重表彰援鄂醫療隊隊員
    這是重醫附一院人用滿腔熱情和最高禮遇來歡迎他們的抗疫英雄。          三個「主戰場」同時發力   「國有危難,使命就是號角。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重醫附一院在馳援湖北前線、重慶抗疫一線和醫院日常診療三個『主戰場』同時發力。」許平在致辭中說道。
  • 【重醫一院 基層黨建】疫情就是命令:重醫附一院感染科抗「疫」記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爆發後,重醫附一院第一時間部署在感染科設置隔離病房,把整個6號樓作為隔離區,6號樓5、6、7樓設置為隔離病房,4樓是醫護人員休息區,3樓作為結束出隔離病房工作,進入醫學觀察期的區域。
  • 多學科協作連續施救 重醫附一院隔離病房新冠肺炎危重疑似患者轉危...
    2月9日下午15點36分,重醫附一院隔離病房一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突發病情加重,命懸一線,醫務處徐玲、陳力兩位處長和隔離病房秦波主任聞訊後,馬上親自部署、組織多學科會診,並協調重症和呼吸科醫生及時參加搶救,李自瓊和車小瓊護士長也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協助急救處理,負責院級護理人員應急調配的護理部幹事李雨本來準備去看牙醫的
  • 致敬最美逆行者 弘揚抗疫精神——重醫附一院隆重舉行援鄂醫療隊...
    5月20日下午,重醫附一院學術報告廳燈光璀璨,洋溢著喜慶的氣氛。重醫附一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援鄂醫療隊歡迎大會隆重舉行。黨委書記許平,副院長呂富榮、肖明朝、羅天友、胡偵明,紀委書記汪豔出席會議。醫院217名醫療隊員中有201名援鄂英雄(另8名正在援非抗疫和8名因其他工作安排未能到現場)及行政例會人員代表共378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副院長羅天友主持。
  •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 對外援國際對內恢復診療 重醫附一院這樣做
    重醫附一院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專家在當地開展多項醫療工作217人 支援國內外抗疫一線在阿爾及利亞阿艾因戴夫拉省醫院,專家組副團長郭述良教授向阿方醫務人員分享了重慶抗議經驗,如何做到「三區兩通道」的建立,如何分級別管理輕症、重症病人、新冠肺炎患者的出院標準是什麼
  • 抗疫|「重醫一院 基層黨建」第三批!重醫附一院援鄂醫療隊再出徵
    2020年2月11日上午,重醫附一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集結完畢、整裝出發,奔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阻擊戰前線——湖北孝感。醫療隊由副院長呂富榮帶隊,包括6名醫師和6護師共12名隊員,其中有7名共產黨員、1名預備黨員。截至目前,重醫附一院已經派出了三批共47名隊員分別援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湖北武漢和湖北孝感。
  • 抗疫戰場逞英豪,三尺講臺展風採——重醫附一院-感染科教師節成功...
    ,廣大醫護人員白衣執甲、不畏生死、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奪取了全國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醫者,師也。古代,我們有師傅教授徒弟。現在,我們有醫生護士老師教授實習醫生護士,醫生護士老師們的三尺講臺很特別,可能是在病房,可能是在手術室 ,也可能是在各個需要我們的地方。醫師護師有兩重身份:醫生護士和教師,我們既要承擔臨床診療工作,還要致力於培養下一代年輕醫生護士,為其傳道、授業、解惑,在傳授諸多的臨床知識及經驗的同時還要傳遞醫者對於生命的敬畏與責任。
  • 【重醫一院 基層黨建】2019年度重慶科學技術獎揭曉|重醫附一院...
    9月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揭曉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由重醫附一院牽頭主研的6項研究成果榮獲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至此,2019年度,我院共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一等獎4項,創歷年來新高。
  • 「致敬最美逆行者弘揚抗疫精神」重醫附一院隆重舉行援鄂醫療隊...
    5月20日下午,重醫附一院學術報告廳燈光璀璨,洋溢著喜慶的氣氛。重醫附一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援鄂醫療隊歡迎大會舉行。黨委書記許平,副院長呂富榮、肖明朝、羅天友、胡偵明,紀委書記汪豔出席會議。醫院217名醫療隊員中有201名援鄂英雄(另8名正在援非抗疫和8名因其他工作安排未能到現場)及行政例會人員代表共378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副院長羅天友主持。
  • 重醫附一院、附二院「五一」門急診安排出爐
    「五一」假期將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五一」期間門急診安排陸續出爐。 記者從重醫附一院了解到,5月1日—5月3日僅提供半天門診,僅限上午,5月4日除上午門診外,下午門診時間為13時30分至16時30分。值得注意的是,「五一」期間,急診均24小時應診。
  • 下肢酸脹竟另有原因 患者向重醫附一院金山醫院送錦旗
    下肢酸脹竟另有原因 患者向重醫附一院金山醫院送錦旗 2020年11月30日 11:01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日前,位於兩江新區的重醫附一院金山醫院收到市民李阿姨(化名)送來的錦旗,上面寫著「醫術精湛品德優 服務熱忱如親人」。
  • 疫情慰問信:重醫附一院致援鄂醫療隊全體隊員的慰問信
    重醫附一院援鄂醫療隊全體隊員:  你們辛苦了!  自我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奔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至今一個多月了,你們209位勇士以忘我奉獻的精神,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同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積極投入到湖北疫情救治防控工作中,為全面奪取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勝利貢獻出了重醫附一院的智慧和力量。全體重醫附一院人向你們馳援湖北的209位勇士,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 重醫附一院多學科專家遠程會診湖北新型...
    重醫附一院專家遠程會診湖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型患者。重醫附一院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6日18時16分訊(記者唐雨 周盈 )2月5日,湖北孝感中心醫院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型患者,生命垂危。
  • 重醫附一院感染科護理團隊 精神飽滿堅守抗疫一線
    從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重醫附一院感染科護理團隊,作為醫院首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的傳染病防治成員單位,在院各級領導和科主任的大力支持下,發揚錢悳、劉約翰、王其南等老一輩傳染病專家的創業精神,近200個日日夜夜風雨兼程,不畏風吹日曬地堅守在抗疫一線,堅持不懈地為獲取抗擊新冠疫情的最後勝利而頑強拼搏!
  • 【重醫一院 基層黨建】2019年度重慶科學技術獎揭曉|重醫附一院...
    9月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揭曉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由重醫附一院牽頭主研的6項研究成果榮獲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至此,2019年度,我院共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一等獎4項,創歷年來新高。
  • 重醫附一院血液科成功舉辦2019國際慢粒日患教活動
    為了更好地關愛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加強患者與醫護之間的交流,9月19日下午,重醫附一院血液科2019國際慢粒日患教活動在重醫附一院血液科示教室成功舉行。據悉,本次患教活動由「重慶市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委會」主辦,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承辦舉行,重醫附一院血液內科主任劉林教授、重醫附一院血液內科王利教授、詹茜醫生、張春梅護師等參與本次活動,並為廣大患友們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的科普講座。
  • 重醫一院持續改善群眾就醫感受
    重慶日報訊 (首席記者李珩)為進一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日前,重醫一院召開了「慶祝建校60周年校慶暨『兩學一做』進一步深入推進大會」。該院黨委書記許平表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關鍵在做,下一步將持續改善群眾就醫感受,推進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