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慶雲
電影《蟻人2》院線熱映,上映15小時29分,票房突破1億元。但業內對其票房的整體預測只有7.72億元。無論票房熱度,還是其它參考指數方面,《蟻人2》都不足以稱之為一部可以票房輕取10億元的好萊塢電影。
一面是巨大的製作成本,一面是全球各地對漫威英雄人物口碑的降低,好萊塢電影也開始進入一種迷惘階段,北美市場開始放緩增速甚至出現一定量的下滑,而中國內地大票倉也開始對好萊塢這類英雄題材產生「免疫」。
尤其中國內地影迷方面,開始對好萊塢提供的英雄電影做謹慎觀影的態度。究其原因,是因為影迷多次入場之後,已經發現了漫威、DC等英雄電影的基本故事套路,他們除了精湛的特效技術之外,在故事內容和情感內涵上,乏善可陳,甚至於千篇一律。而特效又成為好萊塢的緊箍咒,這是最燒錢的部分,是把雙刃劍。
反觀這部《蟻人2》,問題依舊出在劇本上,一個典型的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套路,很難滿足中國成年影迷的審美需要。該片講的是能大能小的蟻人母親滯留在了量子微觀世界裡面,三十年後,父親終於製造了量子力學穿梭機,能夠回答量子世界營救母親出來。
為了完成這個使命,則需要製造正反兩派。等於說,以女兒和女兒男朋友為首的正派,擔任了維護現實世界量子穿梭器安全的任務。而反派讓誰擔當,確實讓編劇頭疼,沒有反派,劇情就缺少矛盾衝突和精彩打鬥,有反派,又要為打鬥找一個合理的理由。
在這種劇情創作的困境下,好萊塢流水線作業的劇本,選擇了調動三個反派力量,一起各自出場抗衡正面力量。但是,中國內地觀眾很容易便會發現,這三大反派,出現的實在過分牽強,而且很多都羸弱到不堪一擊,無法形成對正派角色的對抗。
最羸弱且無趣的反派,是一夥兒要跟女主角團隊做生意的普通痞子。這群小痞子本身便不是可大可小的蟻人家族的對手,在裡邊只能充當各類炮灰角色,根本無法擔當阻礙營救任務的角色。出現這樣的反派,只能說,劇情數量不夠,胡亂添加一夥兒,來湊一湊劇情罷了。
第二大反派,則是針對男主角的。男主角因為做了壞事兒,而被聯邦調查局囚禁在家裡,帶著電子腳鐐,不能離開自己的房子。等於說,這群聯邦調查局的酒囊飯袋,成了又一反派力量。可在劇情中,他們也只能充當湊數的角色,根本無法真正阻礙這場營救任務的發展。
第三大反派,則是一個可以隱身和自由穿越的女人。這個女性角色的出現,屬於臨時抓壯丁。而她要搶奪量子穿梭器,目的很簡單,就是治療自己可以隱身和自由穿梭的毛病,因為這個毛病是量子輻射的後遺症。
藉此,最大反派開始與正派人物之間展開較量,多次搶奪穿梭機,並且進行打鬥對決,製造視覺特效的用武之地。可是,拋開特效不談,這樣的打鬥場景,實在讓影迷奇怪,能夠坐下來好好談談的,為何上來就打呢?難道真的是胸大無腦嗎?一起合作,完成營救,最終雙贏,自己的病也治好了,豈不是兩全其美?
正常人的思維,當然是坐下來談談合作共贏的。但是,《蟻人2》的編劇們不能用正常且有效的思維方式去處理問題,因為他們只需要打鬥。聊幾句就能解決的事情,沒辦法給特效畫面做鋪墊了。因此,《蟻人2》也就面對生硬打鬥的問題,為打架而打架。這樣的劇情,免不得讓影迷覺得胡鬧,典型的小兒科了。
最終,《蟻人2》的劇情中,依舊是母親被營救出來,並且救治了第三大反派,兩邊還差點成了好朋友。這個劇情套路,作為一邊的兒童卡通讀物來講,也算智商在線,能夠滿足幼兒的心智,外加上一個營救母親的主題,也頗具美國的主旋律精神。可是,這部特效電影,卻面對了成年觀眾,略微對劇情有一丁點的要求的,都會覺得,《蟻人2》適合自己換牙時代看。
當然,漫威的這類人物題材,最早就是以卡通漫畫的方式供應給孩子們的。當我們抱怨《蟻人2》劇情如此簡單的時候,不少北美觀眾看到了自己的所謂的青春年少的情懷。「情懷」這東西,跟咱們看《新烏龍院》一個路數。
不過,《蟻人2》也並非一無是處。它在特效製作上的水平,十分不錯。可大可小的打鬥方式,也讓中國電影值得奮起直追。憑藉大小變化來實現戰鬥對決中的勝利,也有不少頗具想像力的畫面出現。尤其在追車戲份中,通過大小變化來實現對反派的狂虐,十分精彩。
另一點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則是《蟻人2》電影帶來一種尖端物理學的啟蒙。它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在量子力學上,並且圍繞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和能量醞釀,製造了一個營救母親與丈母娘的故事。故事本身不夠精彩,但故事之外的對量子力學的展示,卻能夠刺激少兒觀眾,對這個科學領域產生興趣。
電影助力科學,是好萊塢的一大功勞,他們憑藉高科技的特效展示,最終刺激影迷去關注科學,產生別樣的精神推動。中國電影多關注科學題材,或許也是我們最應該跟《蟻人2》學習的,當然,這爛劇情,還是不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