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降低綠色融資風險權重 引導資金投向可持續發展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摘要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降低綠色融資風險權重 引導資金投向可持續發展】「我們呼籲,為商業銀行的綠色融資降低風險權重,以便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可持續發展領域。」1月8日,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在可持續金融學院和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共同主辦的2019可持續金融會議上發表演講時表示,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共同的願景,全球監管者應確立更有利於可持續金融發展的新監管指引,為綠色金融提供發展沃土。(大眾證券報)


  「我們呼籲,為商業銀行的綠色融資降低風險權重,以便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可持續發展領域。」1月8日,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在可持續金融學院和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共同主辦的2019可持續金融會議上發表演講時表示,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共同的願景,全球監管者應確立更有利於可持續金融發展的新監管指引,為綠色金融提供發展沃土。

  對於未來的綠色金融發展,他還建議投資者轉變觀念,從過去那種保護環境會影響經濟發展、綠色金融就是「情懷投資」舊式思維中走出來,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興業銀行12年的綠色金融業務實踐過程,資產質量、ROE等客觀數據都證明了綠色金融具有商業可持續性。

  從「踽踽獨行」到「山花爛漫」

  縱觀世界可持續發展歷程,從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第一次將環境問題提到國際議事日程,到2015年聯合國通過《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內涵不斷豐富,已成為全球廣泛認同的發展理念。在中國,也經歷了從過去片面追求GDP增長到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的轉變過程。這其中,以興業銀行在2006年率先在國內推出能效貸款服務為標誌,中國的綠色金融開始發展,從最初的孤獨小眾,到現在的如火如荼,從最初的「踽踽獨行」走到了而今的「山花爛漫」。

  陶以平認為,要落實好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需要「目標」「行動」和「金融」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其中,綠色金融是實現目標、推進行動的「催化劑」。目前,在綠色信貸、綠色投資和綠色債券等三大綠色金融領域,國際上都已形成了非常富有影響力的市場標準。

  在綠色信貸領域,採納「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日漸增多。作為國際項目融資中被廣泛認可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工具。截至2018年11月,赤道原則已被遍布全球37個國家的94家金融機構採納,這些金融機構佔據了新興市場70%以上的項目融資份額。興業銀行2008年在中國首家宣布採納赤道原則,也是亞洲新興市場中的第一家「赤道銀行」,並依託赤道原則提供的一整套理念、方法和工具,建立起了全面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同時將綠色金融作為一項戰略性業務來打造,走出了一條「寓義於利,由綠到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截至2018年12月末,興業銀行已累計為16862家企業提供綠色金融融資17624億元,融資餘額達8449億元。

  創造綠色金融領域多項第一

  在綠色投資領域,2006年聯合國發起「責任投資原則」,要求投資者投資的時候考慮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三大因素,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全球籤署「責任投資原則」的機構接近2000家,管理的總資產超過80萬億美元。隨著中國對綠色投資的日益重視,預計ESG投資在中國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綠色債券領域,截至2018年11月末,全球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超過50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全球綠色債券市場上最大的發行來源之一。興業銀行是國內綠色債券市場最主要的參與者,不僅承銷份額位居全市場第一,在綠色債券發行方面,興業銀行在2016年落地境內首單綠色金融債後,又於2018年11月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相繼完成綠色金融債發行,存量綠色金融債規模超過1100億元,成為當時全球綠色金融債券發行餘額最大的商業金融機構。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發展,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對於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日益強烈。以2015年發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6年人民銀行等七部委頒布

  《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為契機,中國綠色金融經歷一個令國際社會矚目的 「FromZerotoHero」的快速發展過程。據統計,到2018年三季度,全國綠色信貸餘額超過9萬億元,佔各項貸款的9%-10%;累計在境內和境外發行綠色債券超過6000億元,約佔全球發行規模的20%—30%。地方綠色金融發展也如火如荼,除五省八市的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外,近

  20個地方出臺了發展綠色金融的地方政策和實施方案。

  陶以平表示,在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中,興業銀行是當之無愧的開拓者與先行者,並長期致力於將銀行的綠色金融活動與影響力投資緊密結合,在產品和服務方面做出了諸多創新,創造了中國綠色金融領域的多項第一:首推能效融資產品,首推碳金融綜合服務,首發低碳信用卡,首筆排汙權抵押貸款,首發綠色金融債等等,形成了門類齊全、品種豐富、覆蓋企業和個人的集團化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穩步推動從綠色銀行向綠色金融集團轉變。為研究綠色產業發展狀況和趨勢提供第一手資料,讓社會感知綠色產業發展的脈搏,2018年興業銀行還研究推出了「興業綠色景氣指數」(GPI)。

  積極傳遞綠色聲音

  興業銀行綠色金融在與國際機構IFC合作創新推出損失分擔的

  「能效融資」業務中起步,也在與外部廣泛的交流合作中,積極傳遞綠色金融領域的興業聲音、中國方案。作為赤道原則協會成員,該行通過赤道原則年度大會等渠道,深度參與赤道原則新版的修訂,顯示了新興市場國家金融機構在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專業與自信。在國內,全面參與監管機構綠色信貸統計、綠色信貸評價實施方案、能效貸款指引、綠色金融債等多項綠色信貸政策制度的制定工作,為推動整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和市場發展獻計獻策。

  在12年的綠色金融探索與實踐中,興業銀行積累了深厚的綠色金融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綠色金融實踐經驗。「獨行快,眾行遠!」興業銀行持續布道,積極向同業的金融機構展開綠色金融同業輸出,先後與臺灣地區首家、中國第二家赤道銀行——臺灣國泰世華銀行輸出赤道原則實踐經驗,與九江銀行、湖州銀行等籤署綠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實現了綠色金融理念、標準、經驗的融合、共享,推動金融同業的綠色金融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助力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努力為美麗中國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據了解,「2019可持續金融會議:中國的可持續投資與未來」會議由可持續金融學院(SFI)、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聯合主辦。可持續投資系列國際研討會前兩屆會議分別於2017年9月、2018年4月在耶魯大學舉辦,參會人員包括來自世界知名高校的學術帶頭人和華爾街投行、投資基金等資深專家。

(文章來源:大眾證券報)

(責任編輯:DF387)

相關焦點

  • 陶以平:「兩山」理論的興業綠色金融實踐
    作者|陶以平「興業銀行行長」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13期2016年以來,興業銀行立足內部稟賦,順應外部大勢,進一步提高了綠色金融戰略地位和目標任務。寓義於利,提前實現「兩個一萬」長期以來,興業銀行以「一流銀行,百年興業」為願景,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之道,逐漸形成了「寓義於利」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模式。綠色金融是這種模式的重要推手和內容。
  • 興業銀行:堅持「科技興行」,信息科技投入持續增加,上不封頂
    行長陶以平在致辭中表示,「2019年興業銀行交出了一張規模、質量、效益穩步增長的答卷。2019年,我們刀口向內,加快自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提升金融科技、研究諮詢、風險管理、集團協同等內生動力,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強耐力。」
  • 勇當排頭兵 興業銀行構建服務福建產業升級新格局
    為保障鳳竹紡織新廠房項目順利建設,今年7月末,興業銀行泉州分行為其提供2.6億元資金支持,利率低至3%,這場「及時雨」保障了新廠房在今年9月如期投產,大大提高了企業產能。「在興業銀行資金支持下,公司財務成本大幅降低,項目投產後,公司產能瓶頸得到破解,產量和銷量大幅提升,並實現增產不增汙染。」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高興地說。產業興則金融興,金融活則經濟活。
  • 金融活水潤山城 興業銀行助力政和縣脫貧攻堅
    7月3日,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一行到福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政和縣調研精準扶貧工作,並代表興業銀行向政和縣第三實驗小學建設項目捐款750萬元。至此,興業銀行自2012年掛鈎政和縣定點扶貧以來已捐資超過4000萬元。  在打贏三大攻堅戰之一——精準脫貧方面,興業銀行這些年一直在路上。
  • 興業銀行杭州分行深耕浙江,全面助力高質量發展
    分行於今年1月份實現了綠色金融「千億千戶」的中期發展目標暨「綠色融資餘額超千億、綠色金融客戶超千戶」。截至2020年3月末,分行綠色金融融資餘額1064億元,綠色金融客戶數1654戶,融資規模居全行首位,所有地市行「百億百戶」發展目標也均已實現。
  • 創新貿易融資 華夏銀行助力「雙循環」發展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指出,貿易金融憑藉「產品豐富,手段靈活,易於交易,便於流轉,資源節約」等突出特點,可滿足企業多元化金融需求,且交易單據可查驗、背景真實,利於風險防控,有助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通過精準定位、精準融資、精準服務,實現線上化、場景化、數位化發展,助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 興業銀行瀋陽分行:票據融資助力企業戰「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興業銀行瀋陽分行積極貫徹落實監管機構強化金融支持防控疫情的重要指示,堅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除傳統的信貸方式外,還以票據融資形式,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給予全力的資金支持。
  • 招商銀行在盧森堡綠色交易所上市 首支可持續發展債券
    中國山東網9月29日訊 9月28日,招商銀行首支可持續發展債券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LuxSE)綠色平臺——盧森堡綠色交易所(LGX)掛牌上市。在儀式上,招商銀行田惠宇行長表示,今天上市的可持續發展債券是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支中資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債券。歐洲市場擁有廣泛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投資者基礎。通過此次債券發行,我們希望加深與歐洲的投資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的長期合作關係,並進一步促進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的發展。
  • [金磚之問]祝憲:金磚銀行如何鑄就綠色發展的高樓大廈?
    今天請看第六篇:《專訪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中國籍副行長祝憲:金磚銀行如何鑄就綠色發展的高樓大廈?》。,宗旨是支持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園區的金磚大廈(記者王宗英 攝)  2016年,新開發銀行在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領域的7個項目共發放了15億美元貸款,投資已覆蓋所有成員國。
  • 興業銀行貴陽分行用金融活水澆灌綠色未來
    依託貴州省良好的發展態勢,一直以來,興業銀行積極把體制優勢、政策產品優勢與地方實際有機結合,突出抓好服務民生、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綠色產業等工作,積極為貴州省累計引進融資21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實際行動服從和服務好社會經濟發展大局。
  • 為綠色堅持,有你有興業! ——興業銀行南平分行組織參加環境日大型...
    我國將2016年環境日主題確定為「改善環境質量 推動綠色發展」,旨在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動員引導社會各界著力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綠色發展理念,從身邊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環保責任,呵護環境質量,共建美麗家園。
  • 興業銀行綜合金融集團成型 或謀求獲取更多金融牌照
    10月29日,興業銀行(601166,股吧)副行長、董事會秘書陳信健在以「綜合化經營提速 激發轉型創新活力」為主題的第14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興業專場上表示,興業銀行將進一步加強集團戰略協同與業務聯動,打造現代綜合金融集團,鞏固擴大多元金融服務優勢。
  • 國家開發銀行行長歐陽衛民:以開發性金融服務國家發展
    國家開發銀行成立26年來,始終致力於以開發性金融服務國家發展,支持了一大批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建設項目,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發性金融發展路子,也逐漸打造出開行品牌,得到廣泛認可。  堅定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發展。
  • 弘揚厲行節約之風 中國人壽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
    中國人壽充分發揮金融央企的先鋒帶頭作用,不僅在系統內加強宣傳教育、細化落實舉措、建立長效機制,還充分發揮金融保險功能作用,積極承擔「六穩」「六保」保糧食能源安全的重要責任,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完善綠色投資管理體系、推動綠色金融項目行穩致遠。
  • 又見銀行大罰單!興業、浦發一起被罰 合計近1000萬!
    來源:中國基金報今天,北京銀保監局公布2張罰單,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各領一張。其中,興業銀行北京分行因違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融資等5宗罪,被罰600萬元;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北京分行也因違法行為被罰290萬元。兩者合計被罰近千萬。
  • 平價趨勢下風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策略
    2.企業將ESG理念納入風電融資流程管理 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發展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突破,相應的金融支持則是清潔綠色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我國ESG還處於初級階段,多數投資者盲目追求經濟收益,卻忽視了環境與社會風險項下的隱性成本。
  • 興業銀行南昌分行「興e貼」,助力企業融資戰疫!
    為支持企業防疫和復工復產,興業銀行南昌分行大力推廣「興e貼」業務,發揮產品線上全流程自動化處理優勢,防止交叉感染傳播風險,實現貼現資金實時到帳,便利企業融資需求,幫助企業穩定生產。江西某醫藥貿易有限公司受江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委託,承擔應急物資採購儲備任務。
  • 日本:銀行發力綠色金融
    政府保駕護航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日本激活其環保政策的重要手段,為其綠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日本環境省制定的戰略計劃中就包括運用靈活的財政預算手段制定需求清單,明確了金融的重要性。這樣的政策思路是以國家資金提供支持為保障,靈活運用金融機制促進投融資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