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來北京,聽到有些地名兒會懵圈。位於前門外路西,聞名遐邇的商業街——大柵欄,北京人隨口就念「大柵欄」(dà shi la'r)。
明明寫著「大柵欄」,難道北京人都念錯了?
芝麻君(ID:zhimajiangnews)找了一首老狼的《一個北京人在北京》,先給您聽個音兒。
這一期,咱們就說說「大柵欄」地名兒的來龍去脈。
「廊房四條」是前身
既然,「大拾爛兒」不念「大柵欄」,到底跟「柵欄」有幾毛錢關係呢?
這得從「大柵欄」的歷史說起。
據明朝張竹坡《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記載:
明永樂年間,前門外修建廊房。當時前門外路西,有廊房頭條、廊房二條、廊房三條和廊房四條,並沒有叫「大柵欄」的地兒。
但據學者分析,「大柵欄」的位置正好是「廊房四條」。也就是說,這裡原本叫「廊房四條」,距今有五百多年歷史。
廊房四條位置
就是我們現在的門臉兒房,做買賣的商品鋪子。可見,從明代開始,這裡都是北京的CBD啦。
明中葉以後,朝廷為了加強治安,實行「宵禁」制度,在大街小巷都安排了哨兵夜巡。
年年防飢,夜夜防盜。做買賣的,也怕三更半夜遇上盜賊。
於是,商鋪和朝廷一拍即合,在重要的街道口豎立了木柵欄。清乾隆以後,幾乎各個街道巷口都有木柵欄或鐵柵欄。
晚清時期,前門大街的柵欄
清代《欽定令典事例》記載:
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柵欄四百四十座,到了乾隆十八年,批准的內城柵欄就有一千九百多座,皇城內欄一百九十六座。到了清朝末年,北京城的街道上還有木柵欄一千七百多座。
當時,京師到處都是柵欄,還有橫柵欄胡同、雙柵欄胡同、三道柵欄胡同等,很多以「柵欄」命名的地兒。
這麼多柵欄,為什麼只有「廊房四條」叫「大柵欄」呢?
因為,清代以後,廊房四條可是京師最高端的CBD。「京師之精華盡在於此,熱鬧繁華,亦莫過於此。」
馬聚源、內聯升、八大祥、張一元、六必居、同仁堂……北京各種響噹噹的字號,都雲集在此。
民國時期,德國攝影師海達·莫裡循鏡頭下的大柵欄
這裡有錢的商鋪,都願意多出點銀子,把柵欄修的高一點,大一點,既能防盜又倍兒有面。
時間久了,老百姓口口相傳的「大柵欄」就代替了「廊房四條」,名聲逐漸響亮。
滿清旗人入關以後,和漢人分居,並把他們趕出了內城。
吃著鐵桿莊稼的八旗子弟,在內城設立軍營,完全不從事生產,整個兒一享樂的消費階層。
為了不使八旗官兵頹靡,康熙帝操碎了心,明確規定「京城內城,永行禁止開設戲館」。
於是,娛樂休閒的地兒都搬到了外城,距離內城較近的大柵欄成了混雜的「雜八地兒」。
乾隆八十大壽那年(1790年),著名的四大徽班: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先後被朝廷徵調來祝壽。
演出後,四大徽班拿到乾隆御賜的京師戶口,就在大柵欄街區開起了戲園子。
北京清代臨時搭臺演戲場景
據史料記載,「清代乾隆盛時,前門一帶戲園林立,極歌舞昇平之盛」。到民國時,僅270米的大柵欄街就有6家戲園子,好戲連臺。
大柵欄成了京劇圈兒的好萊塢,「同光十三絕」、「京劇三鼎甲」、「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等,都在這裡留下了傳奇故事。
同光十三絕
大柵欄一片聲色犬馬,老北京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十樣雜耍都聚集在這裡。南邊的「八大胡同」裡是舊日妓院、煙管的集中地,夜夜笙歌。
大柵欄昔日繁華
1900年6月16日,「扶清滅洋」的義和團用一把大火,燒毀了這裡的歌舞昇平。
那場大火燒了一天一夜,大柵欄街區的商鋪,幾乎都被燒成了灰燼。
據統計,當時一共燒了1800餘家,房屋7000多家,一時間「商賈盡行閉歇失業。」
煙火中的前門樓子
兩年後,前門大街的各家商鋪開始重新修建,大柵欄街區也很快恢復了昔日繁榮。
不光是當年響噹噹的字號,亨得利鐘錶、精明眼鏡行等洋商行也紛紛入駐大柵欄,迎來了大柵欄的全盛時期。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大柵欄進行幾次修繕。老字號逐漸恢復昔日舊貌,至今仍透著厚重的古韻。
復建後的三慶園
如今,這裡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遊客,坐著半個多世紀的鐺鐺車,在今昔之間的繁華歲月中「穿梭」。
鐺鐺車穿過大柵欄
街道口的那些柵欄,或許在大火中被燒毀殆盡,又或許被八國聯軍摧毀,消失了蹤影。只有「大柵欄」的地名兒,沿用下來。
如同那些消失的柵欄,北京人「大拾爛兒」的發音,也很難找到根。
有人說,滿語中有個念「zhase」的詞,是用木棍棒插編起來的隔障,也就是清軍用於崗哨的「柵欄」,發音接近「沙剌」。
學者張清常在《明清以來北京城區街道名稱變革所涉及的一些語言問題》中指出,「柵」在北京話裡很早就年「shā」,是古音。
所以,前門外路西的大柵欄,一開始也念「大沙剌」。
大柵欄夜色
另外,北京話的討巧音、輕讀音和省略音互補,在稱說地名時有吃字、吞音、變音、變調的發音特點。
久而久之,北京人就約定成俗,把大柵欄念成「大拾爛兒」。
無論是哪種說法,至今都很難統一定論。
對於北京人而言,把「大柵欄」念成「大拾爛兒」,其實並沒有對錯。它是昔日歷史的沉澱,在文化的土壤裡生根。
北京地名兒,芝麻君(ID:zhimajiangnews)是您的活地圖。下一期,您說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