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愛恨情仇前任佔全了 該把「前任」怎麼辦
《前任3》創造的近20億票房還沒過去多久,另外一部《後來的我們》又搭乘著「前任」的快車突破12億票房。「前任」仿佛已經成為影視圈的金庫、情感的剛需,只要搭上這趟車,就能製造出爆款。但另一方面,票房雖高質疑也多,《後來的我們》就被質疑「三觀不正」。影片對於「前任」的種種錯誤示範,的確讓人反思,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對待前任才是正確的?我們請心理學、情感方面的專家來談一談。
前任是剛需?
前任各不相同,但受的傷和傷的情是近似的
《前任》系列拍到第三部,主題、劇情都沒有什麼新意可言,就是男女分分合合的故事,但奈何市場就是買帳,一部比一部票房高,成本三千萬的《前任3》票房近20億,成為去年賀歲檔票房冠軍。文藝青年劉若英的首部導演作品《後來的我們》,用分手之後的情侶再次相見的回憶,講述一對北漂青年酸澀的戀愛,以超過13億的票房成為五一檔票房冠軍。
雖然兩部影片的豆瓣評分都不高,但卻依然很多人看完影片之後表示非常感動,甚至有人哭得不能自已,一位網友留言稱:「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可卻沒有了我們。看完之後躲到廁所哭了一頓。」描寫前任難道是普羅大眾的一種情感剛需?
前任為何如此容易引起共鳴?情感作家、算愛研習社主理人陸琪表示:「我們講『愛恨情仇』,前任是唯一全部都佔全的。在當代女性的人生裡,感情的人生佔比一般在50%以上。而人生裡所受到的最大傷害和最大挫折,也往往都和前任有關。所以前任是人們曾經愛過,也曾經被刺傷過,說不定還恨過的人。有傷疤,又有回憶,最容易引發人們情緒波動的記憶點,也可以稱作是記憶中的錨點。」
陸琪表示,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前任,但大家受的傷和傷的情是近似的,只要歸納出一樣的情感陣痛,就可以通過一個故事來讓大部分的人產生共情。
前任真的忘不了?
可以喚醒前任回憶的事物太多
無論是《前任3》還是《後來的我們》,男主角與前任分手之後,都有了新的生活,新的女友。《後來的我們》中見清已經結婚生子,而且生活中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爸爸,但遇到前任小曉,仿佛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成了一種將就、一種偽裝。
35歲的觀眾潘女士對於這種「前任難忘」的感情頗為不理解。「我就不明白前任有那麼難忘嗎?都有了新生活、新家庭,事業也忙忙的,有什麼是時間熬不過的?早都淡了吧。」
陸琪表示,站在認知心理學的基礎上,並不是前任難忘,其實許多事情都很難忘,不過前任很容易被我們再度記起而已。「印象深刻的記憶被稱為「長時記憶」,而印象特別深刻的,引發我們強烈情緒波動的,很可能變成「永久記憶」。而記憶的原則,不是隨時隨地都在我們腦海裡,而像是在資料庫中,當我們被某個事情引發回憶,就會模糊搜尋。這其實是一種喚醒機制。
所以事實就是這樣,不是前任難忘,而是可以喚醒前任回憶的事物和錨點太多了,因為我們和前任一起經歷了太多的生活,經常會被喚醒記憶。而存在遺憾的前任,則因為情緒波動太厲害,所以印象過於深刻,更容易被喚醒。」
回憶前任毀三觀?
應該完全以現任的尺度為標準
《後來的我們》雖然票房很高,在口碑上卻遭遇兩極分化,很多人指責該片「三觀不正」,片中男女主角再次相逢,遭遇航班取消,於是在酒店房間裡,哭著回憶過去,第一次是男主角的孩子視頻查房,讓情到濃處的兩人恢復理智,第二次兩人拉手奔回酒店,大堂遇到熟人阻止了一次出軌。
儘管導演劉若英用理智為衝動剎車,男女主角實際上並沒有發生什麼,但依然有很多觀眾不滿,有網友吐槽到「以後再也不看關於前任的電影了,和小三有什麼區別?」「搞不懂這個影片到底有什麼感動的?你在家帶娃,老公和前任在酒店一起回憶往日種種,簡直毀三觀。」一位剛結婚生孩子的媽媽看完該片十分氣憤。在現任看來,所有的前任都是炸彈,應該永遠消失。
現任們對前任的反應如此劇烈,陸琪表示很正常,「前任和普通朋友是不一樣的,因為一個人曾經和你靈魂生活契合過,哪怕撕裂了,也會有殘留,這殘留也許是回憶,也許是傷口,但總是有殘留。而人生裡交織的部分,是留在過去的片段,永遠無法刪除。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很在意的原因。」
前任不可避免,作為現任,應該如何控制另一半與前任的關係?陸琪表示應該完全以現任的尺度為標準,「和前任的關係,不是一刀切、大家都相同。應該持有兩個標準:「立場標準」和「相等標準」。
立場標準的意思是以現任的需求為立場來執行標準。如果現任比較大氣、無所謂,那就可以保持普通朋友的關係。如果現任不開心、不喜歡,應該執行「人間蒸發」,把前任當成空氣一樣不存在。自己想要什麼並不重要,現任希望是怎麼樣的才重要。」
同時還要避免「雙標」,「『相等標準』的意思是,自己想要和前任保持什麼關係,就要允許現任和現任的前任也保持相應的關係,不可以有雙標,只有大家標準相等,才可以讓親密關係不出問題。」
(責編:溫璐、吳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