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憶年輕時務農:褲腳沾滿泥巴 手上滿是繭子

2020-12-20 中華網新聞

    

1973年5月1日,合肥八中高二(六)班在南京中山陵合影留念,後排右二為18歲的李克強

「他年輕時褲腳上沾滿泥巴,手上滿是繭子。」

  • 現代化的實質就是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工業社會的演化,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 對於農村改革,我們的態度是「探索、探索、再探索」。
  • 要先搞清楚究竟是市長提供了就業、給了農民工飯碗,還是農民工通過就業繁榮了城市,然後養活了市長。
  • 讓農民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好日子。

在內政外交舞臺上揮灑自如的李克強總理,其步入社會的第一個身份是「農民」,第一個「職位」是生產隊大隊支書。4年時間,他與農民同吃同住,既要挑石頭、插秧,也要每天給生產隊社員派任務、記工分,「想辦法讓每個人吃飽肚子」。

2012年12月29日,李克強在湖北省恩施龍鳳鎮青堡村察看掛坡地種植的艱難。

以此為起點,在隨後的歲月,無論是青年時代的學術研究,還是履任地方後的探索實踐,李克強關注的一大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讓5000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農民,「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日子」。

在日前一次會議上,李克強對與會各地方、各部門負責人動情地說:「我們多數人都當過農民,吃過農民的飯,即便不是,祖上也應該是農民。我們應該帶著感情為農民工作。」

而在這份厚重的感情之外,李克強更為改善農民生活找到一條「現代」路徑。他強調,縮小城鄉差距,首先要使農民擁有縱向流動和平等發展的機會,這是社會主義國家題中應有之義。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揮好新型城鎮化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他年輕時褲腳上沾滿泥巴,手上滿是繭子

今年10月出訪義大利期間,李克強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回憶起自己曾經挨餓的經歷。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在中國農村生活多年,親身經歷過吃不飽飯、挨餓的艱難歲月……飢餓留下的印象是永生難忘的。」

1974年,19歲的李克強到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插隊當知青。因組織能力強,他很快脫穎而出,當上大廟大隊的黨支部書記。村民們回憶,當時「黑瘦黑瘦」的李克強,是學生裡幹活最好的一個。他與村民們「一起種莊稼、流大汗,手上滿是繭子」。

一位村民對媒體記者回憶,當時李克強總是「搶著幹活」,有時候長時間彎著腰插秧,腰疼得實在忍不住,「爬到旁邊的田埂上滾兩下就舒服一點了」。

    李克強的碩士論文(左)、博士論文(右)。

除了肩挑手扛這樣的苦力活,李克強還負責為大隊所有的社員派任務、記工分。在2014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他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說,當時自己起早貪黑,恨不得每個勞動力當天幹什麼都給定下來,結果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後來搞了承包製,放開搞活,農民自己決定幹什麼,「幾年時間就解決了溫飽問題」。

4年的知青歲月,讓李克強對「放權」形成最初概念,也孕育了他腳踏大地的民本情懷。在「兩會」期間一次團組討論中,他直接詢問一位基層官員,掛坡地的改造有什麼進展,「拿下60度了嗎?」而在此前一次湖北農村的基層考察中,他冒雪登上一片陡峭的坡地,隨手捏起一把土搓了搓,向承包地的主人感嘆:「這土太薄了,一年也就能收百把斤吧?」

有媒體評論說,李克強對農民之所以懷有一份特殊感情,主要源於他年輕時褲腳上沾滿泥巴,手上滿是繭子。

2003年6月,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冒著酷暑深入鶴壁市調查研究。

    現代化的實質就是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工業社會演化

今年10月30日,李克強回信第一所希望小學師生。他寫道:「貧窮固然可怕,但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權利更加可怕;消除貧困或難短時兌現,可創造公平必須刻不容緩。」

1990年3月,李克強作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帶考察組來到安徽省金寨縣,選定了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的校址。25年來,希望工程已累計募款逾百億元,先後建起18936所希望小學,資助貧寒學子495萬名。

李克強在信中回憶,當年來這裡為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選址時,正是冬末初春時節,「不曾想到,希望工程第一粒種子在大別山深處的凍土裡,破土成長為今天這樣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懷著「讀書改變命運」的樸素想法,李克強在全國農村力推「希望工程學校」。此外,他開始更深入地思考「三農」。在北大攻讀經濟學碩士、博士期間,他的研究方向始終圍繞著破解城鄉差距。

李克強的碩士論文《農村工業化:結構轉換中的選擇》中分析說,10年來,我國農村工業化的興起與發展,使我國走上了獨特的工業化道路,促成國民經濟呈現出嶄新的局面。

在博士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中,李克強開宗明義寫道:「迄今為止,世界上眾多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表明,現代化的實質就是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工業社會的演化,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因此,一個國家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首先必須實行工業化。」

這是青年時代的李克強,對「讓農民過上現代生活」這一問題的思考,也可看作是他對「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理念的最初雛形。

2003年8月,李克強任河南省委書記時與河南新鄉農民聊天

用工業的思路發展農業,把「糧倉」變成收益更高的「廚房」

近期的一次國務院會議上,李克強談起了自己10多年前國外考察的經歷。當時,他作為河南省負責人前往加拿大考察現代農業。他注意到,對方介紹情況時從不簡單地說「農業」(Agriculture),而是始終堅持用一個完整的詞組「農業產業」(Agriculture Industry,直譯為「農業工業」)。

「我當時聽著很奇怪,為什麼叫農業工業?但看了一圈後我明白了:他們真的是用工業的思路在發展農業。」李克強回憶起當年的驚訝,「當地一個地區的食品研究所,居然分門別類研究中國的陽春麵、手擀麵、叉燒包等不同食品對麵粉的要求,並把這些信息反饋給農民和種子商,讓他們準確把握市場需求。」

「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這麼眾口難調的口味,8大菜系,完全有條件改變傳統農業思路,用消費導向來發展農業生產,真正把農業做成一個大'產業'。」

從知青時代的「挨餓」經歷,到青年時代的「三農」鑽研,李克強痛感造成農村貧困、農民貧窮和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也痛感農村長期被排斥在工業化進程之外。在履任河南時,他致力於改變傳統的「就農業論農業」的思路。

由他親自主導制定的《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中提出: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

正是基於這種的指導思想,李克強直接提出「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因為賣糧收益低,他主張就地深加工,打造出一系列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把河南這個「糧倉」變成了收益更高的「廚房」。

這套組合拳,被河南人讚譽為「小麥經濟」。有媒體評論,他給農耕意識根深蒂固的河南帶來一股「工業」新風,為農業第一大省的河南,種下了「工業」種子和「城市」意識。

    2013年7月9日,南寧壇良村村口大榕樹下,李克強總理和村民們在一起。

對於農村改革,我們的態度是探索、探索、再探索

2007年,進入國務院工作後,李克強的「三農」情結不減反增。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堡村,到東北邊陲的黑龍江撫遠縣紅旗村;從地處西南的南寧談良村,到川北震區的宣漢縣紫雲村,李克強與農民同坐炕頭、院內,傾聽「呼聲」。

 他最關心的,是如何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儘早讓農民過上現代生活。今年7月,李克強在山東德州期間,專程考察了德強農場。農場負責人原本在北京做生意,賺了錢回到家鄉,把當地農民的農田整合起來,組建成一個兩萬畝的大農場。

李克強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業機械化、測土施肥、土地流轉等情況,對農場創新經營模式充分肯定。

    2013年3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江蘇省常熟市田娘家庭農場察看麥苗長勢。

2013年3月,就任總理後的第一次基層調研考察中,李克強首站來到江蘇常熟的田娘農場,對這裡「公司+若干家庭農場」的新型合作發展模式稱讚有加。他對這裡的農場負責人說:「土地裡也能產出黃金,但這要有條件,小塊的一畝三分地不行,還是要大塊、要規模效益。」

 在本月的一次會議上,李克強要求參會地方、部門負責人,從實際出發,創新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充分發揮農民的創造力。

他說:「30年前試點推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各地做法不同,而當時中央的態度是'可以、可以、也可以'。我們今天也要給各地、給農民足夠的自主權,對於農村改革,我們的態度是'探索、探索、再探索'。」

2014年1月27日,李克強總理到陝西省安康市旬陽縣金坡村看望留守兒童。

農民工和市長到底誰養活了誰?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提出,要著重解決好「三個一億人」的問題:即到2020年,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就地城鎮化。

在李克強的「三農」棋局中,要想讓農民儘早富起來,一定要讓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齊頭並進」。而常年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則被他視為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在一次公開場合,李克強十分動情地說,過去30多年來,農民工兄弟姐妹棄老棄小掙血汗錢、辛苦錢,支撐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2009年,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選擇了3個農民工,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經濟之所以在金融危機後繼續保持增長,主要是因為這些農民工'勤勞、勤勞、勤勞'。」他說,「我覺得他們還少了一個詞,智慧、智慧、智慧!」

李克強十分在意保障農民工權益。主政地方期間,針對有人提出,「城市大了,外來人口太多,不好解決就業」,李克強當即回應:「要先搞清楚究竟是市長提供了就業、給了農民工飯碗,還是農民工通過就業繁榮了城市,然後養活了市長。」

相關焦點

  • 馬達:手上,第三次長出的繭子——寫在宅家滿三個月時
    朋友,你手上和腳上起過繭子嗎?相信倘若今天我對許多年輕的朋友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們肯定會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是的,繭子,厚厚的繭子。一般都是在手掌的內側或腳掌的底部,五個指(趾)頭與手(腳)掌之間和腳後跟處,摩擦形成的硬硬的皮層。
  • 王者榮耀:小小年紀,手上竟起了繭子
    王者榮耀是一個比較考驗手指靈活度的遊戲,需要手指來回的摩擦摩擦手機,所以說時間久了,手指難免有所不適;但是近日一位玩家表示,玩王者榮耀玩的手上都起繭子了,而且這位玩家年紀還不大,剛16歲,正是個花季少年,一伸手竟然有了薄薄的一層繭子,這讓人很是詫異。
  • 訓練的時候如何避免手上磨出繭子?記住這3點,就可以避免了!
    訓練,本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要想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那麼必須付出很多的東西,往往我們在健身房看到訓練比較好的,或著訓練時間比較久的人,他們的手上都有繭子,這也是對健身愛好者的認可,因為訓練久的人都知道,這避免不了的。
  • 手相:手上繭子長在這裡,無財也有財
    諮詢~~手上有繭子(不是磨出來的) 這個首先得去看看醫生,看看是不是那類病變。如果不是病變,那麼在祿宮那裡利福祿,利仕途職位運。
  • 手上有繭子的明星,這幾位大人物,都是武打界的高手
    手上有繭子的明星,這幾位大人物,都是武打界的高手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很多練拳擊的,如果長時間的鍛鍊下去,你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拳頭上的拳繭子如果你有練拳擊的朋友,你可以看看他拳頭最前的地方。一般來說,他們的拳部很超級硬的。
  • 手上長繭很難看嗎?健身的人是怎樣看待老繭的?
    除此之外,手上長滿老繭通常是體力勞動者才有的特徵,這也導致很多人非常介意手上長繭。但是對於健身愛好者來說,手上的老繭很可能代表著他們的健身成果。他們對待長繭這件事很可能會有其他的看法。「我們要的就是老繭」,「有繭,說明練到家了」,「有繭子才有成就感」,「練個單槓還怕出繭,就跟跑步怕出汗一樣,丟不丟範兒」。看完「肌友」的回覆,貌似真有種找到組織的感覺。
  • 若是出現4種繭子時,一定要注意了
    時間長了,很多人都會長繭子,尤其是在手上和腳上,是最容易長繭子的地方。有些繭子其實沒什麼壞處,只是皮膚磨得太厲害。但是有些繭子長出來可能就是在暗示著你可能患上了疾病,若是不趕緊治療的話,對身體健康可能會造成很大的隱患。
  • 八旬老人連續20年為消防員縫鞋墊:雙手滿是繭子,手指變形
    八旬老人連續20年為消防員縫鞋墊:雙手滿是繭子
  • 這些印鈔工人整天跟錢打交道,手上磨出繭子和血泡,但拿不走一張
    由於是手工操作,久而久之,工人們的手上都會磨出繭子和血泡,嚴重的手指指紋也會被磨掉。
  • 手上造句和解釋_手上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9、竹節人)手上參考例句:1、安全掛在心上,規程握在手上。2、一個眼明手快,他手上的東西不見了。3、給人玫瑰花,手上常有一縷芳香。4、眼看就要輸了,他趕緊打出手上的王牌。5、上次的刀傷,使他手上留下了一道疤痕。6、我們從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禮物就是生命。7、我記起來了,你的手上有黑墨汁。8、他一星期前出了車禍,至今手上仍裹著紗布。
  • 長憶棗樹之下讀書時——寫在家兄毛克軍文集《棗下漫筆》付梓之際
    長憶棗樹之下讀書時——寫在家兄毛克軍文集《棗下漫筆》付梓之際 作者:毛克穎(洛陽新安)長憶棗樹之下讀書時——寫在家兄毛克軍文集1973年夏,20歲的大哥克軍,高中畢業,返鄉務農,每每於生產隊收工之後、等待開飯的工夫,或出工前的閒暇,坐在棗樹下的石凳上,捧上一本書,讀上一陣。大哥愛讀書,尤愛坐在窯院的棗樹下讀書。暮靄沉沉的傍晚,薄霧朦朦的清晨,生產隊不出工的日子,他都會坐在那兒讀書。
  • 退伍軍人對峙拜登:你手上沾滿戰爭之血,你不配做總統
    「你手上也沾滿了他們的血,你不配(做總統),我的朋友因你們的政策而死。」他之後說還道,「你絕不可能成為總統!數百萬人死在伊拉克……川普都比拜登更反戰!」
  • 李克強多瑙河「中國橋」上憶老電影,在曼谷見證中泰鐵路合作
    李克強訪問塞爾維亞,這部老電影又喚起國人腦海裡留存的記憶。    12月1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市政廳接受「貝爾格勒榮譽市民」證書,並同塞各界知名人士親切會見並互動交流。在塞爾維亞訪問期間,李克強還為多瑙河上的新橋梁竣工紀念牌揭牌。12月19日,李克強訪問泰國,中泰雙方籤署鐵路、農產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
  • 王者榮耀:手都玩得起繭子啦,經常玩王者榮耀一定有這些後遺症!
    一、手上起繭子玩王者榮耀需要手指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一場對局最起碼得十五分鐘左右,很多人一玩就是幾個小時,久而久之手指上就被磨出了繭子。大家在玩的時候要利用對局中的空閒時間多活動活動手指喲。好的握手機姿勢也是一個很好的習慣,玩遊戲鍛鍊了手指的靈活度但是磨出繭子會讓手指變形喲,愛美的你怎麼能容忍的了。
  • 【地評線】黨員幹部得磨出「繭子」
    經常幹活的人,手掌上會布滿一層厚厚的「繭子」。磨出的一手老繭,背後展現的是真抓實幹的精神風貌。黨員幹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排頭兵、先行者,必須矢志奮鬥、擔當實幹,敢於磨出「繭子」,積極投身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熱潮當中。  要能抗重擔,肩膀磨出「繭子」。「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 陳意涵:和他握手怕手上繭子太多磨到他
    夫婦之間聊天也是金句頻出,像他們之前不是去郎朗家串門嘛,然後許富翔問陳意涵有沒有和郎朗握手什麼的,然後陳意涵回復,我都怕我手上的繭子太多,把人家手給磨了2333。可以理解陳意涵的顧慮,畢竟郎朗可以目前世界第五的鋼琴家。
  • 網友拍案:習近平引用唐詩寓意深 李克強的師生情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美景美不勝收啊。」》》》      李克強總理和他的七位恩師    [愛好大自然>]——李克強總理是近年來以人文社科背景進入政壇高層的代表人物。在李克強的人生道路上,有過七位引領他的恩師。
  • 憶往昔唱晚年 花樣活動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活動現場充滿歡聲笑語 圖片來源:青山區紅鋼城街疫後心理疏導項目組為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2020年12月10日下午,逸飛社工連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尼加提·雪蓮花志願服務隊舉辦「花甲年華醉回味」老年支持小組第四節「憶往昔 唱晚年」活動。
  • 李克強與安倍在吉隆坡簡短交談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李克強與日首相在吉隆坡簡短交談  表示中日關係近來有所改善,但能否持續下去,要看日方是否切實遵守承諾  據新華社電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3日就李克強總理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吉隆坡交談事答記者問。
  • 褲腳「剪一刀」,「剪壞了」更時髦
    不過如果你現在還只知卷褲腳穿法,那麼可就多少有些out了,因為2019超火的褲子是「剪一刀」牛仔褲,在潮人街拍中可謂是霸屏。什麼是「剪一刀」呢?其實它就是磨邊牛仔褲,通過把普通牛仔褲褲腳的邊剪掉,打造出其自然毛須的磨邊效果。日常穿搭的牛仔褲,我們追求的大多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時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