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上班族來說,平時沒時間外出釣魚,只有周末的時候去黑坑漁場。所謂「黑坑」的釣魚方式,就是在水塘裡面放養殖魚供大家垂釣,按時間收取一定的費用。已經到來五月份,正是釣鯉魚的好時機,但黑坑釣鯉魚是有竅門的,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黑坑釣鯉魚的小技巧
當新魚投放不久時,圍著黑坑轉一轉,當發現哪裡有鯉魚活動的跡象(比如水面上出現成片的氣泡或清水突然變渾),就先在哪裡試釣一番。
經常夜釣的釣友還會發現,在黑坑放魚的第一天夜晚和第二天早晨,鯉魚通常會在魚塘的邊角地帶活動。
天亮時,我們還會發現這些地方的障礙物下方有鯉魚活動時翻起的成片渾水。早、晚釣魚時,如果發現以上現象,我們就要果斷地拿著竿子奔向發出響動的地方。
黑坑選位的大原則,
不外乎是,
「長釣腰,方釣角,圓釣中央」,
釣魚人還必須要注意一點,
那就是儘量不要被眾釣友夾在中間,
最好坐在眾釣友的兩端。
當出現雜魚鬧窩,
可以先使用搓餌來進行作釣,
搓餌的附鉤性較強,
可以有效減輕雜魚蹭線。
等到目標魚聚集到釣點後,
再使用拉餌來進行作釣,
當雜魚入窩時,
選擇選擇偏香或偏清淡,
且霧化性較弱的餌料,
這樣能減輕雜魚鬧窩這一情況的出現。
不管是釣線還是魚鉤,
都不能用太過粗大的。
因為黑坑的魚都很精,
要是用的釣線、魚鉤,
都是比較顯眼的,
就很容易引起鯉魚的警覺。
一般建議2.0主線、1.5子線,4號的伊勢尼鉤,
當然還要根據放魚時間來確定,
要是坑裡是新魚,
那就可以換稍微大一點兒的釣線和魚鉤,
用來和新魚搏鬥。
鯉魚吃口力氣沒有大草大青那麼大,
中魚後很容易控制適合打頻率作釣,
同時也延伸了一種作釣方式那就是飛抄。
往往在鯉魚吃餌時出現的反應都為先有輕微點動,
隨著就是頓口或黑漂而且十分快速有力,
也有出現跑漂現象,
而造成跑漂的現象往往是因為養殖,
而且餵食量比較大食物充足,
不存在搶食較大所以漂相比較輕緩跑漂。
在垂釣時釣魚面對吃口謹慎的滑魚,
動物蛋白含量過高而導致餌料味型偏腥,
可能會對老魚起到一個相反的作用,
可能出現大鯉魚吃口不好,甚至不開口。
所以在垂釣大鯉魚時,
在餌料味型上要適當,
減少動物蛋白含量較高的餌料的添加,
以淡香為主,
以此來放鬆吃口謹慎的大鯉魚的警惕性,
有效地引魚誘魚。
散炮開法:
勁爆黑坑(果味)+勁爆能量酒(黑坑版乳香味)
餌料狀態分析:
作釣水層的不同,也就決定著散炮開始大量散落的水層也就不同落~所以開散炮餌的狀態就有很大區別。
釣表層:
餌水比會有變化,餌料需要十分幹散,通過調控餌水比,來確保一入水餌團便會迅速地炸開,且下降的速度慢、到底時間比較長,這樣就為釣浮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釣中層:
釣水中層的散泡餌相對於釣表層的散炮餌來說,水分更足、黏性更大,入水之後並沒有迅速地散開,而是下降了一段時間之後才開始霧化,這樣就能夠有針對性地作釣中層的魚。
釣底層:
釣底的散炮餌從手感上來說,要比之前的兩種餌團都要黏,水分也是更加的飽滿,因為黏性較大,所以入水後才不會沾水就散,餌團可以較牢固地附著在釣鉤上,並隨著釣鉤迅速地下沉到底,再逐漸霧化,即使在下降的過程中就霧化了,因為霧化的速度較慢,鉤入底,鉤上仍舊有餌可食,非常適合針對底層魚作釣。
水比:
散炮系列的餌料1:0.4是一個基數,想要餌料入水霧化快、就少加水;想要餌料霧化慢,就多加水,釣友可以按垂釣水層和想得到的霧化效果,將餌水比例進行調整!
1、釣表層
釣表層的散炮,如:取適量勁爆黑坑,餌水比例1:0.3,均勻混合後,靜置3——5分鐘即可讓餌料充分吸水,使餌料變得鬆散、飽滿,即可開釣;
2、釣中層
釣中層,餌水比例有所增加,1:0.35的餌水比就比較適合,均勻混合後,靜置3——5分鐘即可讓餌料充分吸水,使餌料變得鬆散、飽滿,即可開釣;
3、釣底層
釣底層的散泡餌團,水分要更加飽和,可直接按照餌水比1:0.4和餌,將餌水均勻混合後,靜置3——5分鐘即可讓餌料充分吸水,使餌料變得鬆散、飽滿,即可開釣。
第一個原因,在於養殖魚吃食
黑坑裡面放的魚都是養殖的,養殖場怎麼餵魚?說白了無非就是拋灑顆粒,不管是用投食機還是別的方法,最終的結果就是拋灑顆粒,顆粒入水,魚兒在水中接食或者在水底覓食,長年累月積累下來,魚兒就容易被這種從空中散落的餌料所吸引,這個是由餵養習慣決定的。
第二個原因,在於比重
各位釣友可能會說,既然霧化能誘魚,那我不停的打顆粒,或者不停的打窩,是不是也能把魚誘來?對於這個問題,散炮至少有三個方面要強於打窩,第一,散炮的比重非常輕,當我們拋竿進水的時候,它落水的聲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不會驚魚。第二,當你拋竿做窩的時候,拋的位置相對更加精準,聚魚效果也就更好。第三,拋竿的投餵量每次都很少,當魚群過來的時候,更容易出現搶食。
第三個原因,在於狀態
當我們使用普通餌料時,餌料到底等待魚兒就食,中魚的時間取決於魚兒何時發現魚餌,當我們打下大量的窩子或者抽竿頻率很大的時候,水底布滿了實體餌料,魚兒何時發現釣餌,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但散炮則不同,它入水即化,化完之後形成微小的顆粒,這種顆粒是虛的,當我們上鉤散泡,下鉤搓餌的時候,魚兒是非常容易發現搓餌的,這就是散炮中魚率高的原因。
雖然黑坑變數很大,
但是「早起的釣手有魚釣」還是沒錯的,
好的釣位就那麼幾個,
先到先得,有了好釣位,
上魚的機會就要比其他人大很多。
黑坑的情況複雜,
就算是再牛逼的大師,
也很難保證滿載而歸,
如果頻繁的更換釣場。
那麼就很難摸清坑塘的情況和規律,
想釣好難上加難,
期初確實可以多找一些口碑好的塘口施釣,
與塘主和釣友溝通。
一旦確定了比較合適的塘口,
就儘可能多鑽研、研究,
摸清楚塘內的地形、比較好的釣位,
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魚漂要選對在選擇浮漂的時候,
一定要選取穩定性比較好的,
靈敏度適中,且信號準確的浮漂,
還可以選稍微長一點兒的,
這樣我們就能更早的發現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