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記者目擊長崎原子彈爆炸:蘑菇雲高4.5萬英尺

2021-01-12 中華網

    1945年8月9日凌晨3時50分,兩架B-29重型轟炸機從提尼安島起飛,其中一架的炸彈倉裡攜帶著一顆原子彈。這是美國計劃中對日本的第二次核打擊。機艙裡有一位特殊的機組成員,他就是《紐約時報》科學新聞撰稿人威廉·倫納德·勞倫斯,他因此成為惟一目睹核打擊驚天動地場景的新聞記者。

    轟炸機組的特殊成員

    轟炸機向著長崎飛去。57歲的勞倫斯安靜地坐在位子上,他個子矮小,鼻子扁平,有著學者般的眼睛。

    當地時間中午12時1分,轟炸機飛臨長崎上空。接下來的過程就像勞倫斯在他著名的普利茲獲獎新聞中所描述的:「我們在電臺上聽到事先規定的信號,然後戴上電焊工用的眼鏡,緊張地注視著我們前面大約半英裡遠的轟炸機的動作……從它的腹部落下一個看上去像黑色物體的東西……強烈的閃光穿透了我們的眼鏡,並把機艙照得雪亮。巨大的衝擊波打到我們的飛機上,使它全身顫抖。接著又是4次急速爆炸……坐在我們飛機尾部的人看到一個巨大的火球好像從地殼裡升起,火球噴射出無數的白色煙環。然後,一個巨大的紫色火柱沖天而起,高達1萬英尺……大約45秒後,我們肅然起敬地望著這個不是來自空間卻是拔地而起的流星,穿過白雲向上直衝……接著,就在它看上去仿佛變成固定的物體時,頂部升起了一個巨大的蘑菇,使柱子的高度增至4.5萬英尺……」

    此時,其他外國記者剛剛來到日本附近,都沒能親眼目睹原子彈爆炸的歷史性時刻,而只能在報紙上讀到相關消息。勞倫斯的這次隨機飛行,讓他成了惟一一位在二戰中目睹核打擊的記者。

    研究原子能引起FBI關注

    勞倫斯年過半百就已頭髮灰白,這個年齡似乎註定讓他不會成為戰地記者的最佳人選。可美國政府為何單單選中他來見證這一重大歷史時刻呢?事情還得從1939年說起。

    那一年,當絕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原子彈為何物時,這位具有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的記者,就已經默默進行有關原子能的分析研究了。1940年5月,勞倫斯說服《紐約時報》總編,用將近7欄的篇幅發表了他的初步分析成果---一份有關原子能的詳細備忘錄。這篇報導首次透露了德美科學家正在努力用一種鈾同位素髮展原子能的情況。此前,他還發表過哥倫比亞大學宣布一個鈾原子裂變後會產生大量能量的報導。可惜這些極有預見性的報導,並未引起應有的關注。

    隨著美國對原子彈研究的深入,勞倫斯的報導漸漸引起了聯邦調查局(FBI)的注意。他所表現出的對原子彈理論令人吃驚的了解,也使他本人受到了FBI的秘密審查。從此,勞倫斯撰寫的所有有關揣測原子彈的報導,都被新聞檢查辦公室打了回來。勞倫斯開始感到事情有些不對頭了。

    記錄世界第一顆原子彈試爆

    1945年春天,一位名叫格羅夫斯的將軍要求借勞倫斯去完成一項秘密工作,但他並未向勞倫斯透露任務的性質。於是,勞倫斯從《紐約時報》消失了。甚至連妻子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

    事實是,勞倫斯走進了格羅夫斯將軍領導的秘密原子帝國---「曼哈頓工程」區。他往返于田納西州橡樹嶺和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這些原子彈研製基地之間,並結識了一批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在那裡,他是惟一獲官方批准可以了解一切細節的記者,此外,他還擔負著作為原子彈研製工程官方歷史學家的任務。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西南部大沙漠裡,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試爆在那裡進行。黎明,勞倫斯待在距爆心投影點5英裡的控制塔裡,目睹了原子彈爆炸的全過程。他寫道:「第一絲微弱的晨光出現在東方。在這瞬間,好像從地殼底下升起一種並非這個世界的光。它是世界從未見過的日出。在這個時刻,永垂不朽的事跡出現了。時間停滯不前。空間變成一個小圓點。似乎天崩地裂。人們感到自己好像獲得了目睹『世界誕生'的特權。」

    1945年8月5日,勞倫斯又接到一項密令,並被送上飛向太平洋的飛機。當飛機降落到提尼安島時他才得知,第二天早晨,美國將向日本投擲第一顆原子彈。8月6日,廣島時間8時15分,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爆炸。一座城市被摧毀。

    因為勞倫斯的出色工作,格羅夫斯將軍事前向《紐約時報》進行了暗示。於是,8月7日,《紐約時報》在第一時間用整整10個版面登載了有關原子彈的報導,在這場世界級的新聞大戰中打了個漂亮的勝仗。同時,文章也透露,勞倫斯是原子彈製造過程中新聞界惟一的目擊者和記錄者。接著,勞倫斯參加了向長崎投擲原子彈的飛行。他撰寫的原子彈研製和投擲過程的長篇報導,為《紐約時報》贏得了極大的聲譽。他本人也因此榮獲普利茲新聞獎。

    背景資料:

    長崎是長崎縣的首府,位於日本九州島的西端,面積406.35平方公裡。16世紀,長崎在葡萄牙人的要求下開港。開港後,長崎與荷蘭、葡萄牙等國都有貿易往來,被稱為「日本與西洋的橋梁」。1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日本實行鎖國政策期間,長崎是日本同外國交往的唯一港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德國法西斯於5月8日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美軍向廣島市內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鈾彈,導致廣島市24.5萬人中有20萬人死傷,城市化為一片廢墟。

    1945年8月9日上午,美軍對日本實施第二次原子彈襲擊,目標是長崎。此次襲擊密碼代號為「16號特別轟炸任務」,由5架B-29轟炸機組成的突擊隊執行。突擊隊將原子彈「胖子」投在長崎市。「胖子」是一顆鈽彈,長約3.6米,直徑1.5米,重約4.9噸,梯恩梯(TNT)當量為2.2萬噸,爆高503米。「胖子」採用複雜的「內爆法」引爆系統,由氣壓、定時、雷達和衝擊4個不同引信組成。轟炸造成長崎市23萬人口中的10萬餘人當日傷亡和失蹤,城市60%的建築物被毀。

    廣島和長崎因原子彈轟炸造成的傷害遺留至今,倖存者飽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膚灼傷等輻射後遺症的折磨。據日本有關部門統計,因美國原子彈轟炸而死亡的人數至今廣島接近25萬,長崎已逾14萬。

相關焦點

  • 廣島雜貨商憶原子彈爆炸:滿世界是行走的鬼(圖)
    其中一架為原子彈載機,由大隊長蒂貝茨親自駕駛,他命令2名士兵在機頭上寫下了他母親的名字——「伊諾拉·蓋伊」。  8月5日下午,一枚用鈾作裂變材料的原子彈「小男孩」已準備就緒。技術人員將一小塊鈾固定在彈殼內,然後將4噸重的「小男孩」放入機艙內。飛行員們一整夜都沒睡。  1945年8月6日凌晨2點45分,「伊諾拉·蓋伊」號的副駕駛開動了發動機,離開馬裡亞納群島。
  • 廣島原子彈爆炸親歷者:滿世界都是行走的鬼
    其中一架為原子彈載機,由大隊長蒂貝茨親自駕駛,他命令2名士兵在機頭上寫下了他母親的名字——「伊諾拉·蓋伊」。8月5日下午,一枚用鈾作裂變材料的原子彈「小男孩」已準備就緒。技術人員將一小塊鈾固定在彈殼內,然後將4噸重的「小男孩」放入機艙內。飛行員們一整夜都沒睡。1945年8月6日凌晨2點45分,「伊諾拉·蓋伊」號的副駕駛開動了發動機,離開馬裡亞納群島。
  • 威力是廣島原子彈1000萬倍,通古斯大爆炸,難道是核彈頭穿越
    那麼到底是什麼,引起了威力高於原子彈1000萬倍的通古斯大爆炸?一場神秘的大爆炸,留給後人無窮的遐想與猜測1908年6月30日早上7點17分,北京城的城門剛剛打開,再有5個月就要去世的慈禧還正在梳妝打扮,誰都不會知道,就在大清國的隔壁,俄國西伯利亞森林的通古斯河畔,突然發出了一陣巨大的爆炸聲。
  • 日本廣島核爆老照片:天空出現蘑菇雲,倖存者廢墟中露出笑容
    1945年8月6日早晨8點整,日本廣島發生了巨大爆炸,天空中出現高達一萬八千米的蘑菇雲,而造成此次影響的正是美國向日本投下的第一顆用於軍事的原子彈。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名字叫「小男孩」,投在日本長崎的原子彈名字叫「胖子」。
  • 5件事要知道——廣島原子彈爆炸75周年
    5件事你應該知道: 1、為什麼選擇廣島作為襲擊目標? 廣島是日本主要的軍事中心,擁有工廠、軍事基地和彈藥設施。歷史學家說,美國根據它的大小和地形選擇它作為合適的目標,並小心地避免了提前轟炸,以便美國官員能夠準確評估原子彈襲擊的影響。美國說,轟炸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防止了美國侵略日本的需要。
  • 老照片:1945年原子彈爆炸後的日本廣島
    1945年8月6日,在美國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引爆原子彈「小男孩」,大約1小時後,一片蘑菇雲飛向天空。據稱有近8萬人當場死亡,到1950年可能還有6萬名倖存者因受傷和輻射而死亡。1945年8月6日,廣島原子彈爆炸倖存者在等待緊急醫療。
  • 首顆原子彈爆炸後,「綠玻璃」從天而降,美國為何禁止遊客收集?
    二戰時期美國陸戰部實施了著名的曼哈頓計劃,這是一個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該計劃規模極其浩大,有10萬多人參與,西方國家當時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幾乎都參與其中,當然除了納粹德國,最終耗時長達3年、耗資多達20億美元。
  • 中方回應日本原子彈爆炸地圖:望日本以史為鑑
    京華時報訊(記者潘珊菊)針對日本抗議中國媒體刊髮帶有原子彈爆炸蘑菇雲圖案的日本地圖一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昨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近來日本國內在歷史問題上不斷出現消極動向,頻頻製造事端,在軍事安全領域採取前所未有的重大政策調整,引起亞洲鄰國的高度關注。我們希望日本以史為鑑,走和平發展道路,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 美國轟炸廣島驚人內幕:日本險遭第三顆原子彈(圖)
    日本險遭「第三顆原子彈」  逃生時間究竟有多少?「通過計算,由於爆炸衝擊波到達空中 1500英尺高度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我有大約42秒的時間來完成這個 159度轉向動作。」「通過計算,由於爆炸衝擊波到達空中 1500英尺高度需要一定時間,所以我有大約42秒的時間來完成這個159度轉向動作。」  42秒實在太短,保羅·提貝茲惟有苦練。他把自已拉高到25000英尺高度反覆練習——轉向、爬升、轉向、爬升……最後他終於可以在42秒內完成這一動作。
  • 廣島原子彈爆炸圖片,超級震撼!
    1945年,為了儘快結束二戰,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日本遭受重創,接受無條件投降。那麼原子彈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今天小編也給大家帶來廣島原子彈爆炸圖片,一起來體驗震撼瞬間吧!原子彈爆炸瞬間我們可以看到,原子彈產生的衝擊波威力驚人,整個城市的房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不斷倒下,瞬間產生的高溫甚至將人直接汽化,而後期產生的核輻射帶來了更大影響。
  • 如何評價廣島原子彈爆炸?老照片重現爆炸的全過程,圖五讓人反思
    5月,盟軍又發動了衝繩戰役,傷亡7萬多人。雖然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以此繼續下去的話要獲得戰爭最後的勝利,保守估計盟軍將會有超過100萬人的傷亡。而日本方面經過這兩場戰爭反而底氣十足了,他們覺得只要耗住盟軍,他們將會有談判的籌碼。
  • 世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幕:美國只有12人知道
    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幕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標誌著當今世界已進入核武器時代。隨後,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了二顆原子彈,迫使日本天皇作出了投降決定。
  • 這一古城的毀滅情景和原子彈在日本廣島的爆炸景象,何其相像
    關於美國在二戰時期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彈的過程是這樣的,1939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研製原子彈,1945年造出了三顆。一顆用於試驗,兩顆投在日本。1945年8月6日投到廣島的原子彈,代號為「小男孩」,重約4.1噸,威力不到20000噸。同年8月9日投到長崎的原子彈,代號為「胖子」,重達4.5噸,威力約20000噸。
  • 原子彈爆炸後一百年不能住人,為什麼廣島居民都沒搬走?
    西奧多·范柯克目睹了這顆重達一萬鎊的炸彈快速落下並且在廣島市中心爆炸,變成一朵巨型蘑菇雲的整個過程,飛機因為爆炸產生的氣浪而劇烈震動。 但是,西奧多·范柯克卻並不感到害怕,他在心中一直默念著一句話,那就是:戰爭結束了。
  • 原子彈爆炸8個月後的日本長崎,還是一片廢墟
    先後向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長崎上空爆炸的原子彈,代號為「胖子」,重達4.5噸,威力約20000噸。長崎上空升起蘑菇雲。這張照片拍攝於1945年8月13日,是在原子彈爆炸後一周後長崎的景象。遠處的建築,是一所學校,所有的門窗都已震碎。圖中是幾名日本士兵,在爆炸後兩個月的長崎,檢查核爆後的損害情況。原子彈爆炸後兩個月,一位日本市民,站在被夷為平地的廢墟中。
  • 最後一名轟炸廣島美軍老兵:至今不後悔那天投下原子彈
    美軍向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後形成的沖天蘑菇雲。 資料圖8月6日是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73周年紀念日。73年過去後,當年執行向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任務的美軍老兵拉塞爾·加肯巴赫(Russell Gackenbach)仍然表示對此毫不後悔。
  • 駕駛飛機穿過原子彈蘑菇雲取樣的勇士,牙齒、頭髮掉光也不覺後悔
    當時,美國已經早就在1945年爆發了世界上首顆原子彈,蘇聯緊隨其後,也陸續爆發了他們的第一顆原子彈。原子彈擁有極其強大的殺傷力,如果我們還未能研究出原子彈的話,對於我們將是一個潛在的危險。於是,研究原子彈的任務便緊急而又秘密的展開了。
  • 二戰廣島原子彈,從投彈到爆炸僅用43秒,美軍轟炸機怎麼逃生?
    當時的廣島生活著28萬至29萬左右的平民與4.3萬名士兵,僅在爆炸當日就有8.8萬名死者,在後續四個月內,大約有9萬到16.6萬人死於此次核彈爆炸。據美國能源部預計,在爆炸發生後的五年時間,喪生人數將超過20萬,而廣島市則估計炸彈本身的威力以及受核輻射影響引發的各种放射病直接或間接造成了23萬餘人死亡。
  • 廣島核爆經典照並非蘑菇雲 真相讓人傻眼
    原文配圖:專家表示,擺放在廣島原爆紀念館入口的這幅大相,畫面中的濃煙並非原子彈爆炸造成的蘑菇雲,而是由爆炸後地面大火產生。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港媒稱,美國總統歐巴馬27日到訪日本廣島,將參觀原爆紀念館。《紐約時報》稱,多年來放在紀念館入口的大型核爆照片原來並非顯示核爆造成的「蘑菇雲」,而是幾小時後由大火造成的濃煙。有專家估計,這張照片面震撼,所以被用作象徵廣島核爆。
  • 100年前,西伯利亞升起蘑菇雲,8000萬大樹變灰燼,科學至今無解
    而當這個物體消失後,地面開始劇烈地顫動,如同爆炸般刺耳的轟鳴聲,傳了過來。而在遠處的西伯利亞,原始叢林中,沖天火光升騰而起,8000萬大樹化為灰燼。與此同時,一系列奇怪的現象出現了。轟鳴聲後,通古斯地區升騰起了,一個巨大的蘑菇雲。周邊地區溫度急速上升,山林草木大面積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