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是體現一個地方幸福感的重要指標。有資料表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溧陽人的人均壽命從解放初的50歲左右增加到2018年的76.8歲。而在溧陽人越來越健康長壽的背後,是經濟的持續增長,結構的不斷優化,以及生態環境的根本改善。
溧陽從解放初的一窮二白髮展到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千億元,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6.3億元,在全國百強縣市排列第31位,溧陽更是先後獲得「中國長壽之鄉」和「世界長壽之鄉」稱號,還是全國十大最具幸福感休閒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經濟發展改善了生活,溧陽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了
翻閱溧陽市志,在解放前,溧陽貧窮落後,沒有90歲以上的老人,80歲以上的老人也寥寥無幾。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溧陽還是比較落後的縣級市,品位低、功能弱,工業經濟也只是百億元的總產值,一二三產比例失調,人均收入僅為100多元,全市80歲以上高齡老人也只有1000多位,百歲老人還沒有出現。
改革開放以後,溧陽經濟社會得到又快又好發展,人均GDP增長百倍,人均收入從原來的百元猛增到近3萬元。1986年時,全市農民人均收入還只有300多元,到2018年,全市農民人均收入近3萬元。
與此同時,全市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增高。
1986年,60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為10.31%;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60歲以上人口就達到8.19萬,佔總人口的10.77%;到2011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達156830人,佔戶籍人口的19.92%;到2017年,老年人口佔比達22.6%。
百歲老人大幅增多。
100歲以上人口在改革開放前我市沒有;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市百歲老人僅有1人;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百歲老人有61名;2019年達161人,百歲長壽率為十萬分之十六左右,高出全國和國際長壽標準。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增速較快。1982年時,全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68.8歲,1990年為72歲,第六次人口普查達到了78歲。
產業結構優化更趨健康,溧陽老年人的幸福指數高了
農業結構合理優化為溧陽人提供了合理的消費結構。新中國成立之初,城鄉生活水平都比較低,種養加品種少,質量低,飲食也單調。改革開放以來,溧陽形成了糧油、魚、水產品、蔬菜、家禽家畜等幾大主要產業。
▲20世紀90年代,丘陵山區多種經營
首先是農牧漁業全面發展:給人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食品,全市糧食產量位居常州市前列,特別魚、蟹、蝦等水產品名列全常州市之首。
其次是品種優化:為全面提高群眾的食物質量,全市形成萬畝優質糧生產基地、優質油料生產基地、萬畝優質青蝦生產基地、長蕩湖萬畝大閘蟹基地、萬畝水稻良種培植基地等,社渚的青蝦、長蕩湖大閘蟹、天目湖白茶、白芹、板慄、天目湖砂鍋魚頭等享譽國內外。另外,無公害食品也得到發展和認證,如溧陽海斌大米、天目湖啤酒等。
產業的優化合理布局提升了老齡化程度。我市現已形成釀造製造、綠色建築建材、機電加工、機械製造、電纜等八大產業體系,全市納稅銷售超百億元的企業有10多家,一些行業生產的產品滿足了老年人對美好生活嚮往之需要。
如天目湖啤酒廠是蘇南最大的啤酒廠,啤酒是用純天目湖水來釀造的,聞名國內外;溧陽的民謠「毛尖花紅棠下瓜,黃雀青魚白殼蝦,蟹黃包子鴨餃面,芹菜冬筍韭菜芽」,其中的黃雀、青魚、白殼蝦、大閘蟹都為地方上的長壽土特產品,深得人們的普遍歡迎;溧陽的優質大米暢銷全國各地。
同時,溧陽的工業更注重科技含量和環保,安靠智電、科華控股已掛牌上市,千億級的動力電池產業加速集聚,上汽大通房車研發生產基地落戶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這些工業科技含量高,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企業安全係數又高,工人勞動比較輕鬆愉快,對健康長壽也很有益處。
三產的不斷發展,又促進了溧陽人的健康長壽。近年來,我市第三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尤以社會保障、醫療、教育更為突出。
★「六個老有」得到全面保障,農村醫療實現全覆蓋,使每個人都享受到醫療保險。
★全市近18萬60歲以上老人都領到了養老金補貼,從2011年開始80-89歲、90-99歲的高齡老人又分別增加了每人每月50元、100元的尊老金補貼。
★全市226個行政村和社區都建立了老年活動室,老齡工作規範化示範村創建的社區、村達195個,省3A級居家養老服務站創建率達50%左右,各鎮區都建立了老年協會,創辦了老年活動室。
★市政府還建立了老年社會福利中心,市委市政府並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養老、敬老、愛老、助老、維老的保障措施和政策。
生態生活環境日益改善,溧陽人頤養天年有了保障
經濟發展改善了環境,全市70多萬人中凡具備勞動能力的成年人都能進企業上班,有事做、有班上、有錢掙,就業環境改善。
同時,居住環境改善,溧陽為全國宜居城市,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市新農村建設名列全省前茅,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丘陵山區的開發、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的創立、旅遊城市的提檔升級、全域旅遊的打造等為市民提供了舒適長壽生活的樂園。再從人們的就業結構來看,全市一二三產協調發展,促進了人的和諧相處,也促進了人的健康長壽,提升了人口的老齡化。
發展帶來群眾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增加了人們的消費能力。群眾消費也由原來的吃飽穿暖發展到吃講營養、穿講漂亮、住要樓房、走路要有喇叭響。
良好的經濟生活環境
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政府還開展大病醫療救助,為因病返貧人群提供幫助,並為特困家庭子女上學提供扶持。2018年全市就有2000多貧困家庭子女上大學享受到政府扶持資金500多萬元。市慈善總會、光彩助學基金會為全市300多名學子支付助學獎勵百萬餘元。所有這些為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升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生活環境。
生態環境的改善為人口老齡化提供了宜居、宜養的有利條件。
近幾年來,我市投巨資建設了溧陽「1號公路」,河道清淤100多公裡,對全市11個鎮區175個行政村和51個社區進行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並在2016年創成了全國文明城市,同時新建了燕山公園、燕湖公園等。並對上世紀90年代遭到破壞式開發的一些丘陵進行復墾復綠,經過近年來的「263」專項整治和生態環境整治,關閉了汙染企業,消滅了汙染源,使溧陽的水更綠,天更藍,生態更美,所有這些都充分證明經濟發展促進人的健康長壽。來源:溧陽時報,作者溧陽市農研會馬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