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雲機場T1將「大變身」 6-8年內完成整樓翻新
白雲機場1號航站樓(簡稱T1)計劃投資20億元「大變身」,在6-8年內完成整樓翻新改造,現正進行創意徵集招標。日前,先後負責白雲機場3座航站樓建築設計的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陳雄向廣州日報獨家確認了這一消息。
未來,T1國際區布局擬重新調整,與T2國際區連成一體;航站樓東側接駁城際車站,西側銜接22號線車站;航站樓內部設計主基調為「輕奢」,將設標誌性景觀,成為旅客來到機場必不可少的網紅打卡點,升級商業街區,吸引高端品牌進駐,達到SKYTRAX五星標準。整個過程航站樓不停止運營。
·計劃投資20億元整樓翻新
·國際區布局擬重新調整
·東西兩側計劃新增軌道車站
·航站樓擬設網紅打卡點
機場布局:
T1、T2「合體」 5條指廊打通連成國際區
創意徵集文件要求,應徵人在T1現有建築條件下進行整體裝修改造創意。近期規劃目標年為2030年,白雲機場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其中T1以2025年為目標年進行裝修改造創意,年旅客吞吐量按4200萬人次計算。
T1建築面積為51萬平方米,設計容量為3500萬人次,為指廊式結構的航站樓,由主樓、連接樓及6條指廊(東西各3條)構成。連接T1和T2(2號航站樓)的東四、西四指廊在白雲機場三期擴建中實施,實施後T2具備承擔6000萬人次以上旅客吞吐量的能力。
目前,T1的東一和東二、T2的東五和東六均為國際指廊,即將建設的T2東四指廊也是國際指廊。定位為國內的T1東三指廊卡在中間,未來將成為T1、T2國際區「合體」的障礙。
為此,本次T1改造計劃將東三和東一指廊「換位」:前者改為國際區、後者改為國內區,以便T1、T2國際區打通,從東二至東六全部都是國際指廊,滿足日益增長的國際航班需求以及更靈活的運營調度。
對外交通:
在3號線基礎上東西兩側均將新設軌道站點
目前,就T1的設計而言,除了離主樓最近的2條指廊之外,在其他4條指廊到港的旅客都需要長距離步行才能走到位於主樓中部的地鐵站。
未來新增的軌道交通站點將改善這一局面。徵集文件顯示,在建的穗深、廣佛環城際將在T1東連接樓南端設站,出站口分別設於東連接樓一層A01號門外及主樓一層22號門外。另外,升級為城際的22號線規劃在T1的西側設站,與城際車站呈軸對稱布置。這意味著,T1在目前3號線居中下穿主樓的基礎上,未來東西兩邊都有新的軌道站點接入,旅客不用全部都走到主樓才能搭地鐵了。
屆時,時速160公裡的地鐵22號線可以比地鐵3號線更快到達市區,廣佛環城際可快速到達金融城、琶洲、大學城等,穗深城際則通往知識城、新塘等。陳雄透露:「將研究通過兩邊的軌道交通車站,把分散到達的情況往相對集中的方向調整,讓旅客更方便地進出機場。」
對於開車的旅客,本次改造擬將T1南側的P2露天停車場升級為多層室內停車場,停車場首層與航站樓首層銜接,停車場內引入城軌交通,同時建設A、B到達區人行地下通道。
航站樓內部
整體設計分區分期施工
翻新改造工作將不停航施工
T1已經運營16年之久,樓內設施設備多年超負荷運行導致運行效率低下。
徵集文件指,本次翻新改造工作重點是對一號航站樓作形象提升,設施設備翻新,服務設施、商業設施重新規劃,以優化運營,提升服務。翻新改造工作將採取不停航施工的方案,整體設計分區分期施工,預計在6-8年內完成整樓的翻新工作。翻新完成後使T1達到SKYTRAX五星標準及IATA要求[普通旅客至少應達到C級標準,CIP、VIP旅客(含持航空公司商業卡旅客)應達到A級標準]。
減少旅客步行距離
兼顧會客公務參觀購物娛樂
徵集文件要求,T1翻新改造設計必須滿足旅客使用功能要求,保證各項流程便捷、有序、高效、順暢,儘可能功能分區明確、平面布局緊湊,減少旅客的步行距離。航站樓同時需要兼顧旅客會客、公務、參觀、購物、休閒等多種功能,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商業、餐飲、辦公、娛樂等服務設施,以改善候機環境,提高服務水平。
文件提到,新方案中的T1應體現其門戶特性並展示城市形象。隨著旅客結構和要求的改變,航站樓設施要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包括各功能區域的面積分配以及進、出港、中轉等設施的容量要有適度的可調整性,以適應將來的流程調整。因此,平面設計要求既能滿足本期的需要,同時又要結合機場航站區遠期發展規模,做到各時期航站樓的有機銜接。
設計基調為「輕奢」
突出好看、好吃、好玩、科技
徵集文件指出,T1室內裝修設計應基於現有結構基礎,並相對現有裝飾有明顯的變化,達到對標一線機場、商業體的水平。航站樓的主體框架結構、外立面原則上不做改變,允許對部分外立面進行局部修改以及建築內部的增減樓板面積修改,需在保留利用現有地面(大理石)、玻璃幕牆、屋面的基礎上進行T1翻新風格設計。
本次設計的主基調建議為「輕奢」,去除不必要的繁瑣設計和幹擾,還旅客乾淨舒服的出行環境,便於旅客快捷高效地找到流程路徑。設計要素上應能提煉出屬於T1的基礎圖形,並將基礎圖形元素作為設計的靈魂自始至終貫穿於航站樓的風格設計中。
文件介紹了白雲機場對設計方向的參考性建議。「功能上首先滿足T1作為航站樓綜合體的功能,主流程上便於旅客出行,其次應突出『好看』『好吃』『好玩』『科技』要素,無縫融入到整體設計中。」
T1隨處可見的鋼梁框架結構、巨大風管等,是後現代工業風的體現。「方案設計須在後現代工業風元素的基礎上延展提升,加入創新提煉的嶺南文化元素,並在色彩、材質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設計用以調和工業風帶來的疏離感,打造出一座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後現代工業風航站樓。」另外,六條指廊可採用差異化設計,以體現各個指廊的特色。
設標誌性網紅打卡點
升級商業街區吸引高端品牌
翻新設計有哪些重點?徵集文件首先提到的是商業體系,T1要在功能不變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創新。其中主樓一層為以粵式美食為主題的商業區域、高端旅客及航延旅客休憩區;每個連廊、指廊區域設計符合整體風格的主題形象商業街區,以吸引高端品牌進駐,提升旅客消費的欲望;每個指廊區域設計有可供旅客觀看飛機的休憩區域。
T1翻新需營造綠化氛圍,凸顯「花城廣州」「繁華如畫」的花園式機場理念;重點區域可做永久性綠化設計;可考慮空間立面綠化及與流水相結合的相關設計。
建築特色方面,主樓有一條獨特的中軸線貫穿東西,整體建築南北對稱,成為T1一張獨特的名片。主樓三層中軸線區域空間高度獨具特色(最高點達到45米),為空間設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中軸線兩側的承重梯形柱略顯單調、冰冷、沉重,翻新設計應加以利用優化,作重點思考。
文件特別提到標誌景觀的要求,在設計上要選取合適的點位,以得當的形式,設置一個標誌性景觀,使之具高辨識度,有文化與藝術底蘊,且經久不衰,成為旅客來到T1、甚至是來到白雲機場必不可少的網紅打卡點。T1改造要利用數字藝術(3D、projection mapping、全息成像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在設計階段做好整體規劃,在有限的空間或平面上,做出令人驚喜連連的動態效果,使之成為一大亮點。要對主樓三層風柱、值機島及觀光梯進行優化設計,使之融入整體設計。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