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壞日本人的「地震魚」皇帶魚到底是一種什麼魚?能吃嗎?

2020-12-15 夜班編輯阿杜

這兩天,一則消息刷爆網絡:日本本州沿海漁民,在一周之內連續三次發現一種罕見的深海魚類——皇帶魚。

從圖片上看,發現的這種魚體長大約有兩三層樓那麼高,銀白色,和我們常吃的普通帶魚外觀比較相像。

一、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媒體報導:

1、據《南華早報》報導,到目前為止,日本發現的最大一條皇帶魚體長11米,體重達到了272公斤。2、日本人稱皇帶魚為「來自龍宮的信使」,也稱它「地震魚」。這類魚生活在200米至1000米深海,當地殼出現大變動時,它們就會遊到淺水區避難。很多人擔心,這是地震或海嘯的前兆。3、在2011年舉世震驚的日本大地震發生前的一年裡,至少有十幾條皇帶魚衝到岸邊。

二、這種皇帶魚到底是什麼魚?能不能吃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皇帶魚是一種深海魚。

深海和淺海的界限一般以200米為標準。在200米以下都屬於深海,那裡是陽光照不到的角落,一片漆黑。

在正常的情況下,深海魚不會到淺海、更不會到岸邊活動。所以我們在市面上吃到的深海魚種類極為有限,像鱈魚、比目魚、鮭魚等屬於深海魚。

而我們常吃的鯧魚、黃花魚、普通帶魚、石斑魚都屬於淺海魚。

因為捕撈困難,這就是你為什麼能吃到帶魚,卻吃不到皇帶魚的原因。

其次,皇帶魚能吃,但不好吃。

皇帶魚既然名字前有個「皇」,那就意味著氣勢不一般:這個不一般主要體現在個頭巨大。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長的皇帶魚體長達15米,有六七層樓那麼高!

而且前面我們說了,皇帶魚生活在深海裡,這意味著遭受的壓強比較大。

有資料表明,在海中深度每超過10米,每一平方釐米的面積就會有一公斤的壓力。就算皇帶魚生活在200米的水下,那麼它的身體上每一平方釐米承受的壓力,已經高達200公斤!

這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皇帶魚的肉質極為緊實,我們吃起來口感會覺得比較「粗」,遠沒有普通帶魚那麼細嫩。

但深海魚低脂肪高蛋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幫助。

看到這,很多人要問了:「地震魚」這個名稱並不吉利,吃了不好吧?

這個問題要這樣看:

「地震魚」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在深海地殼發生扭曲變形,海洋發生地震的時候,皇帶魚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它們確實會被迫遊向淺海乃至海邊,被人類所發現。從這個角度來說,「地震魚」的叫法是名副其實的。

但皇帶魚來到淺海並非只有地震這一種情況。最常見的是,在它們死亡後,屍體也會浮出水面——而在日本發現的這幾條皇帶魚,都已經死亡。

而預報地震等各種天氣情況,是很多動物的「本能」。因為動物比人類更親近大自然,對於環境的變化其感官系統比人類更敏銳。比如青蛙聚集、蛇竄出樹林,在老一輩眼裡就可能就是「地震」的,但前兆實際情況卻往往並非如此。

即便如此,青蛙、蛇,不一樣有人愛吃這種「重口味」嗎?

可話說回來,皇帶魚不同於青蛙、蛇,它不是能不能吃的問題,而是你能不能吃得到呢?

相關焦點

  • 上了熱搜的「勒氏皇帶魚」究竟是何方妖物?
    導讀: 昨天兩條日本帶魚上了熱搜,但是這兩條帶魚非比尋常,它們不是普通的帶魚,它們的全名叫勒氏皇帶魚,它們的出現一度還引發了日本人民的恐慌。它們究竟是何方妖物?竟然能引如此軒然大波,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2月15日的新聞。
  • 著名的「地震魚」出現在日本海域附近,是不是預示著大地震?
    原來之前在南千島群島海域發生地震的時候,當時日本漁民也是發現了這種魚,所以就有了「每當地震魚出現,當地就會有嚴重的地震或海嘯發生」的這種說法。「地震魚」真的和日本是否發生地震有關係嗎?首先需要來認識下日本漁民所說的「地震魚」是什麼,這樣才能了解「地震魚」是否真的能夠預示著地震的發生。
  • 日本福井縣驚現兩條地震魚,民眾陷入恐慌,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
    談到地震、海嘯,大家就會聯想到日本這個國家,近日據俄羅斯通訊社2月16日的報導稱,在日本福井縣某處漁港內驚現兩條地震魚,這使得民眾陷入恐慌,很多人都對此不解,只是兩條魚為何會讓人如此害怕?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
  • 這種魚有一個神奇的名字——地震魚,它的出現預示著災難的到來
    有的,有一種生活在深海洋的「地震魚」,它和《山海經》描述的狸力一樣,平常很難看到它的蹤影,人類一旦看到了它的行蹤,該地區就會不久發生地震。近日,有香港網民在南丫島發現「地震魚」的屍體,該地震魚屍體有約 2 米長,魚身呈灰白色,又被砂石覆蓋,估計已死去一段時間。
  • 日本福井縣碼頭出現地震魚,一次還是2條!
    日本福井縣碼頭出現地震魚,一次還是2條!地震是人類所能面臨到的大型自然災難之一。且隨著地震幅度的增加,會引起更多的人亡傷害。而由於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速度是比較緩慢的,至今人類也沒有辦法提早地預知地震即將要到來。比如2008年發生在我國汶川的八級以上的大地震,就讓7萬多人永遠的被留在了那一年。
  • 日本海岸現多條罕見皇帶魚,民眾憂是地震海嘯前兆
    進入2019年以來,日本富山縣海岸邊不斷發現罕見的深海皇帶魚,這讓不少人感到不安。由於此前日本發生大地震前也曾在岸邊出現許多皇帶魚,因此這一現象也令日本民眾擔憂未來不久可能會有地震或是海嘯來襲。綜合美國CNN、日本《北國新聞》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2月1日,日本富山縣北部的漁民捕獲了2條皇帶魚,分別長約3.2米和3.01米。使得今年在富士灣確認捕獲的皇帶魚數量達到6條,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值。此前的1月19日,也有2條皇帶魚在滑川市海岸邊被發現。1月28日和30日也各發現了1條。
  • 日本海岸現多條罕見皇帶魚 民眾憂是地震海嘯前兆
    圖源:魚津水族館社交媒體帳號海外網2月2日電 進入2019年以來,日本富山縣海岸邊不斷發現罕見的深海皇帶魚,這讓不少人感到不安。由於此前日本發生大地震前也曾在岸邊出現許多皇帶魚,因此這一現象也令日本民眾擔憂未來不久可能會有地震或是海嘯來襲。
  • 12日地震魚現身日本,13日就一次7級地震
    作者:文/虞子期 這幾天關於地震相關的話題可以說再次出現了熱搜情況,當然這主要是在「日本」熱議最為明顯,近一段時間來,日本北海道、福島縣等多地接連發生地震,所以一時間就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甚至有人聲稱日本還將可能出現大地震等說法,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而對此,日本權威地震專家也公開說明了一下,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 12日「地震魚」出現,13日本千島群島就發生地震?真的是預兆嗎?
    12日「地震魚」出現,13日本千島群島就發生地震?真的是預兆嗎?關於地震的不斷出現,有人稱日本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可能會發生超級大地震,這一言論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而對於這一現象也有相關的科學家和專家公開說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真有大地震嗎?日本再次地震,核電站停運,與地震魚有關嗎?
    所以說這次的地震對日本的影響還是存在的,希望在如今的情況下,日本受到地震影響區域的朋友一切安好。本身來說,日本就是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地區,所以出現地震是一個正常的情況,並且日本才過了東日本大地震的「紀念日」,所以很多人確實擔心地震的影響。日本地震與地震魚有關係嗎?是大地震前兆嗎?
  • 《動物之森》現實皇帶魚,究竟是紅燒還是清蒸呢?這是個問題
    在wings刷某音的時候,無意刷到了最近很火的《動物之森》,突然發現了好多玩家都在玩這款遊戲,而且好多都一直在痴迷釣魚無法自拔,有的玩家因為一直釣到鱸魚而悶悶不樂,如果要說什麼魚種是最受大家歡迎的,那無疑是皇帶魚了。
  • 兩條地震魚現身日本福井縣,東京恐迎來超級災難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16日的報導稱,日本漁民在福井縣的一處漁港內,發現了兩條地震魚,而這種魚的出現,也被當地民眾認為是不尋常的跡象。地震魚其實叫做皇帶魚,它們只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溫暖海域深處,而且它們還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雖然皇帶魚屬於肉食性魚類且性情兇猛,但是它們的移動速度相對較慢,平時都是頭朝下尾朝上的漂浮在海底。由於皇帶魚很少見於水面,所以漁民通常認為它們是橫掃海底,摧毀一切的怪獸,甚至東南亞地區的民眾還認為這種魚類就是傳說中的『龍』。
  • 地震來臨前的「地震魚」,真的會有作用嗎?墨西哥時常出現!
    在民間也流傳著一些監測地震的方式,比如在地震來臨之前,魚缸裡的魚會變得異常躁動,甚至還會躍出水面,狗貓等一些動物會開始狂吠。這是因為它們的聽力和感官比人類更好一些,在地震來臨之前可以提前預測災難的發生。
  • 地震魚為何出現在地面上?日本出現兩條地震魚,是反常事件先兆?
    日本是一個島國,於五他所的的位置比較特殊,處於板塊交界處,加上板塊活動比較頻繁,所以自然災害總是經常光顧日本,對於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在日本人看來也是家常便飯了。不過一般來說只要不超過五級以上的地震,都不會給人類造成太大的影響,震級大於7級,小於8級的地震稱為大地震;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像這樣的大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 環太平洋地震帶進入活躍期 臺灣有地震魚 溫哥華有什麼?
    地震魚爆紅由於近幾周臺灣系列地震並未造成太多人員傷亡,人們把震後焦點轉向了一條魚——皇帶魚 (Regalecus glesne Ascanius,1772),英文俗名oarfish,又稱地震魚。有網民認為,皇帶魚是被地震震出來的、「以前不相信地震魚的傳說,但最近真的不得不相信地震魚帶給我們的警訊」、「最近好多地震魚」、「地震的預兆」,有人更反問:「糟糕了,我們要開始預防震災了嗎?」
  • 「令人毛骨悚然的富士山」一詞在日本網上引發熱議,到底為什麼?
    近日在日本各地頻降大雪甚至爆發雪災之際,有網友發現只有富士山呈現出了不可思議的異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呢?請看下圖:左圖是往年12月富士山的樣子,而右圖則是今年12月富士山的樣子!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出了端倪呢?
  • 兩條「地震魚」現身日本漁港,民眾擔心或出現地震海嘯,有何關係
    我們對帶魚這種海洋魚類都很熟悉,是一種常見的海洋水產食材,其體型像一條長帶一樣,不過長度通常都在1米以內,不過常年在海上或者海邊生活的人可能都見過一些「巨型帶魚」,長度和體型都比常見的帶魚大得多,這種「帶魚」一般都是皇帶魚。
  • 地震魚現身日本淺灘,當地人開始擔憂會出現地震,原因為何?
    在日本有一個很有名的傳說。相傳每當皇帶魚出現的時候,隨後都會出現地震或者是其他自然災害,因此當地人又將它們稱為地震魚,還有一些地方,將它們稱之為惡魔的使者。最近在日本某處漁港附近發現了兩條地震魚。於是,引起當地人的恐慌,認為當地會有地震或者其他自然災害。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真的就會發生自然災害嗎?
  • 日本頻現怪魚,被指大地震前兆,專家如此解讀
    海外網3月9日電近日,在日本福井縣越前町的漁港附近,有民眾目擊到數條被傳是大地震前兆的皇帶魚(俗稱「地震魚」),此事隨即在該國網絡上引發熱議。那麼,這種魚的出現和地震有直接關聯嗎?近日,日本多位專家也對此進行了分析。
  • 日本富山縣現多條罕見皇帶魚 不少民眾感到不安
    進入2019年以來,日本富山縣海岸邊不斷發現罕見的深海皇帶魚,這讓不少人感到不安。由於此前日本發生大地震前也曾在岸邊出現許多皇帶魚,因此這一現象也令日本民眾擔憂未來不久可能會有地震或是海嘯來襲。圖源:魚津水族館社交媒體帳號綜合美國CNN、日本《北國新聞》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2月1日,日本富山縣北部的漁民捕獲了2條皇帶魚,分別長約3.2米和3.01米。使得今年在富士灣確認捕獲的皇帶魚數量達到6條,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值。此前的1月19日,也有2條皇帶魚在滑川市海岸邊被發現。1月28日和30日也各發現了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