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陽城---小山村(六)
元苗慶
陽城縣位於山西省東南端,地處太嶽山脈東支,中條山東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遊的西岸。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出於對大自然的無限敬仰,陽城的自然風光吸引我遊走其間,拍攝了陽城的大好河山。在遊走與拍攝的過程中,我發現無數個小山村,像蒼穹的星星,散落在陽城的高山、河流、峽谷、懸崖、山川之間。在長期的觀察中,我發現這些小山村很有特點,一是不佔耕地,依山形地勢而建,錯落有致。二是建築材料就地取材,一般以石頭、黃土、穀草、木頭為原料,成本低廉。三是地域的不同,建築風格也不盡相同。楊柏鄉多以石頭、穀草為主,後把部分穀草屋頂改為瓦房。森林西山一帶的片石房,外牆一般不用泥灰填縫養膩,片石的架構和紋路清晰可見。橫河的石頭房用當地特有的彩色石頭,加上紅沙填縫養膩,石頭房五彩斑斕。三面場的房子則是以黃土堆砌而成,牆皮厚,不透風,冬暖夏涼。這些散落在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呈現了這裡的建築風格和民居特色,傳承了這裡的民居文化,體現了先人們的聰明才智,很有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這些小山村養育了一方人,他們祖祖輩輩在這裡休養生息。然而,隨著撤併鄉鎮和山區學校的拆除,為了生存,這裡的村民開始外遷,他們有的是舉家外遷,到新的地方生活。有的是年輕人外遷,留下老人留守山村。有的是戶口在山村,人員外出居住。有的是根據農時季節,山裡山外兩地居住。隨著人員的逐步流失,小山村有的被拆,有的多年失修,塌損嚴重,這些小山村即將消失。因此,從2001年開始,我就對散落在陽城大山深處的小山村開始搶救性拍攝,從那開始,我一邊拍攝,人員一邊流失,房子一邊倒塌。從2001年至今的15年裡,我拍攝了陽城1000多個小山村、10000多幅照片,為陽城的山村民居文化留下了永久的影像。
前莊(2011),屬河北鎮後龕村,在村委會北400米。房主張發貴已搬東關,現由茹雙貴暫住。
秋川莊(2015),河北鎮秋川村的自然莊,在村委會北1裡,和爐上是一個生產隊。現常住十幾口人,以種地、養羊、菜藥、核桃、花椒為生。
秋鋪(2010),原楊柏鄉秋鋪村村委會所在地,拆鄉並村後,歸河北鎮石桃鋪村,在原楊柏鄉政府西南20公裡。1995年通公路,2001年通電,是陽城縣最後一個通公路、通電的行政村。原有村民11戶,近30人,以白姓為主。現有原寬榮一人居住。
日耀村(2010),橫河鎮一行政村,坐落在雞頭山腳下,在橫河鎮西南方向,距鎮區10公裡。日耀村有14個自然村,此為主村,是村委會所在地。
茹甲(2016),屬橫河鎮王甲村,在村委西1公裡。茹姓家族居住,原有村民5戶,現有茹小龍、連滿倉(後從連甲搬來)2戶人家居住。
三叉溝(2007),橫河鎮索泉嶺村的自然莊,在索泉嶺南1.5公裡。原有61畝地,61口人,人均1畝地,現住6口人。
上辿西莊(2006),屬河北鎮楊柏村,在村委會西南2公裡,和東莊、半坡是一個村民組,統稱為上辿。原為史、王兩家,十幾口人居住,現無人居住。
上康凹(2009),蟒河鎮押水村一自然莊,在押水南1.5公裡處。土地少,村民以外出打工、上山採藥為生。
燒梨鋪(2008),橫河鎮勸頭村的自然莊,在橫(河)邵(原)公裡2公裡處。原有130口人,現有50口人。
石板上(2009),原楊柏鄉石板村村委會所在地,在原楊柏鄉政府西南8公裡。拆鄉並村後,歸河北鎮石桃鋪村。原居住4戶,李姓為主,現有李崔事一戶居住,其他搬遷下芹村。
石板腰(2009),原是李圪塔鄉的行政村,李圪塔和董封合併後,歸董封鄉管轄。地處李圪塔北13公裡。原有七、八十口人,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找對象困難,學生上學難等原因,從1986年開始,村民陸續外遷,到2005年人走完。
石頭(2012),屬橫河鎮馬煉村,在馬煉南3裡。原居住十幾戶張姓人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村民陸續外遷,現無人居住,後面的石頭房已倒塌。
石窯(2011),河北鎮坪泉村的自然莊,是村委會所在地,在河北鎮南偏西,距河北鎮25公裡。1942年-1945年,曾是中共陽城縣委、陽城縣(陽南)抗日民主政府警衛駐地。
石窯上(2009),橫河鎮南門村的主村,位於析城山的南門,在橫河鎮東南30公裡。早年,邢氏從駕嶺封頭遷來,現由邢氏家族居住。曾是南門學校所在地,現在冊人口23人,常住3戶7口人。
柿樹凹(2010),原屬楊柏鄉石板村,拆鄉並村後,屬河北鎮石桃鋪村,在原石板村委會東1裡的懸崖上。原居住4戶,李姓為多,現有李長江1戶居住。
樹皮溝(2006),由前莊、後溝、上凹、前溝、圪塔等五個自然莊組成的村民組,屬森林村的自然莊,統稱樹皮溝,在森林村東南4公裡處,是蟒河景區的北入口。1940年4月,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晉東南事務所駐紮本村,在此恢復生產,興辦工業生產合作社,解決軍需民用。
水洽(2007),橫河鎮的行政村,在橫河鎮東北6公裡。
堂龕(2006),屬董封鄉白龕村,在白龕東北3裡的龕巖下。原來居住6戶村民,已搬遷董封、下芹等地,現無人居住。
桃樹凹(2010),原楊柏鄉桃樹村村委會所在地,在原楊柏鄉政府西南12公裡。拆鄉並村後,歸河北鎮石桃鋪村。原有崔姓村民28口,現居住4戶。
梯頭起(2009),原屬楊柏鄉石板村,拆鄉並村後,屬河北鎮石桃鋪村,在原石板村委會東2公裡。原是田氏家族居住,1990年,白馬倉從豬咀鋪搬來居住,2007年,畢明社從畢甲莊搬來居住。現有畢明社一家居住。
土地(2007),屬橫河鎮三面場村,在村委會西北1公裡,房主劉國慶遷居西河中寨。房子無人居住。
土門(2009),橫河鎮紫院村的一個村民組,坐落在鰲背山腳下,現居住有6戶,村民以種地、養羊、養蠶、採藥、打松子為生。
外郎莊(2015),橫河村一自然莊,在橫河村委會南1公裡。在橫(河)邵(原)公路2公裡處的盤亭河東岸,十八羅漢山腳下。
王甲莊(2016),橫河鎮王甲村委所在地,在橫河鎮的東面,距鎮區有5公裡。王姓村民居住,現有在冊人口33人,常住13人。
王甲莊(2009),橫河鎮紫院村一村民組,在紫院東600米。原有七、八十口人,現有四戶人家居住。
葦園坪(2008),橫河鎮受益村最大的自然莊,在村委會北1公裡的盤亭河兩岸。常住人口170口,新建農家樂14家。
西地(2006),楊柏村的自然莊,在村委會東1裡。早年,原氏從下交遷來,現除一家姓茹外,由原姓家族居住。現在冊人口有37人,常住十二、三口人。
西圪凹(2008),屬橫河鎮勸頭村,在勸頭西1公裡。劉貴英居住。
西溝(2007),東冶鎮磨灘村一自然莊,和馬不澇是一個生產隊,在磨灘西南面3裡。原來有9戶、20多口人,現在有60多歲的毛隨社、申小好夫妻二人養羊居住。
西黃埌(2008),和東黃埌、南溝、葦坡辿是一個生產隊,在東冶鎮槍桿村的地界,歸西冶村管轄。在槍桿村西南4公裡,在西冶村南8公裡。六十年代建有黃埌小學,八十年代停辦。原有李姓家族三、四十口人,後人員分散,現無人居住。
作者簡介:元苗慶,男,生於1962年,鳳城鎮衛家凹村人,供職於聯通公司。青年時期,愛好文學,曾有小小說、散文見諸報刊。後誤入歧途,掉入攝影泥潭,至今不能自拔,常有攝影作品入選全國、省、市攝影展並獲獎。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晉城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陽城縣攝影家協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 成劍鋒
微信:shanren420504186
QQ郵箱:420504186@qq.com
長按二維碼 關注陽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