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理工大學與國內多家行業領軍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校企協同、產教融合的育人機制,共建創新創業基地,培養「雙創」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協議投入總金額超過2000萬元。
作為全國高校中較早開始創新創業教育的學校,大連理工大學構建了國內領先的「創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實時監測體徵健康數據、及時預警突發疾病的手環;移動眼部控制滑鼠方向、微笑代替點擊的「眼控滑鼠」;消耗一度電、行駛百公裡的「環保節能個人小電車」……這些聽起來不可思議的產品,都來自於大連理工學生的發明創造。
將創新創業納入人才培養主渠道
大連理工建校之初就確立了「教與學統一」「學與用統一」「理論與實踐統一」的教學方針,在以錢令希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學者的倡導下,學校大力開展以突出創新實踐為特色的創新教育。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部分教師從課堂教學入手,跨院系成立教改小組,開展「三小一環」(小專題、小調查、小發明,並納入課堂教學環節)教學改革實踐,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協會等學生科技組織,搞起課外科技活動。
到90年代中期,該校在全國高校率先成立「創新教育實踐中心」,開辦創新實踐能力強化班,開設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類系列課程,學生參加創新實踐可以取得學分。
2000年,國家教育部出臺鼓勵大學生創業相關規定,中心順勢而為,在創新教育基礎上引入創業教育概念,在大連軟體園設立「學子創業園」創業基地,幫助在校生創業。2000屆畢業生顧大偉就是在這陣春風吹拂下,邁出了創業第一步。他成立了大連正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應用軟體贏得一家公司500萬元人民幣風險投資。同年,開辦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強化班,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系列課程,教學效果顯著,在校生創新創業意識顯著提升。
在2003年成立的「大學生創新院」基礎上,該校於2007年成立獨立的二級學院——創新實驗學院, 2015年,該學院更名為創新創業學院,學校出臺了《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成立了以郭東明校長為組長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
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馮林介紹,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學校基於「三創」(創意創新創業)融合的理念,建設四個平臺,探索「創意激發、創新創業訓練、創新創業實踐、創業孵化」全鏈條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興趣+」創意激發平臺旨在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興趣,以工社活動為載體,定期開展創新創業主題沙龍等活動,頭腦風暴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碰撞,喚醒學生好奇心,形成全校創新創業良好氛圍,促進創新人才成長。「課程+」能力訓練平臺已逐步形成了全面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其中包括5門面向全體本科生的創新創業通識基礎必修課程,30門面向有創新創業興趣學生的個性化選修課程,100門創新創業實踐課程,100門創新創業與專業融合的專業示範課程。「項目+」創客教育平臺指設立工作坊,以項目為導向,倡導「做中學、學中思、思中創」,鼓勵學生將奇思妙想轉化為現實作品。「產品+」創業孵化平臺以π空間為載體,以產品為導向,設立產品孵化基地,邀請校外導師、企業家提供可行性意見和建議,幫助學生把作品變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