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上午(星期四,晴)
今天要去阿里山,很興奮,早上5點15就起來了。飯店的早飯仍然是自助餐,兩個阿姨在忙碌,仍舊不查早餐券。切片麵包、白脫、果醬、咖啡、牛奶、粥、肉鬆肉乾,都差不多。吃完自己收拾,和上海的單位食堂一樣。
清晨的嘉義,街道上行人稀疏,偶爾有車開過。旅館對面的嘉義火車站,安靜的像是個沒開門的博物館,門前一片花園,看不見汽車,聽不見火車。三岔路口聳立著一口自由之鐘,一位流浪漢躺在鐘下,睡得正酣。
上汽車後,王導遊忙著在車前的座位上方掛起一張碩大的臺灣地圖。7:10分開車後,王導開始有模有樣地指點著地圖,介紹臺灣的山脈河流,介紹我們已經走過的路線與今後要繼續行走的遊覽點,介紹嘉義恰巧坐落在北緯23.5度北回歸線上。然後話題轉到臺灣多地震的原因,講到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擠壓碰撞。話題又轉到颱風對臺灣的侵襲,從太平洋過來的氣旋,總是喜歡直衝臺灣東部,特別是花蓮縣,而臺灣西部北部的人口密集區由於中央山脈、阿里山山脈、雪山山脈的阻擋,受害小了許多。
7:40,大巴離開平原,進入了阿里山盤山公路,每人發個塑膠袋,準備嘔吐時用。近1個半小時的盤山路,幾乎每分鐘轉一個彎,而且是左轉右轉扭著車屁股轉,估計轉了上千個彎,我坐最後,扭的最厲害,有點頭暈。可前面的幾位女士嘔得一塌糊塗,以至於9:15到終點後下車蹲在地上起不來了。
其實嘉義到阿里山是有森林小火車的,可需要6個小時,汽車只要2個小時。
上午9:點15,在阿里山主峰的停車場下車,一股涼風撲來,不禁打個寒顫,趕緊穿上預先準備好的長袖外套。山下35度,山上只有19度。海拔2216米。
遊客排隊分批坐上穿梭往來的專用小巴,去往各個景點。我們先去遊覽了香林神木,一棵巨大的紅檜,2300年樹齡,高45米,胸圍12米。不遠處是1935年日本人建的「樹靈塔」,當年日據時期日本人大肆砍伐樹木,漸漸許多人得了怪病,深感樹木有靈不可欺,建塔懺悔,停止了亂砍亂伐。
相比起來,阿里山森林氧吧長廊更有特色,這片森林隨處可見數百年數千年的大樹被日本人砍伐後的樹墩殘骸,臺灣人不再做任何的修飾了,讓其保持自然生態,自生自滅。周圍密布的人工林,彎彎曲曲地伸延一條小小的木頭棧道,讓遊客蕩漾在清新的負氧離子中。這一個小時的森林漫步,極好的身心放鬆,大家讚不絕口。
阿里山小火車站就在汽車停車場的對面,趁飯後休息,去轉了一圈,很漂亮。尤其是站在火車站前平臺上,看著周圍阿里山鬱鬱蔥蔥的群峰,在乳白色薄雲淡霧的飄拂中時隱時現,心曠神怡。
12:50下山,結束了3個半小時的阿里山遊覽,涼爽、舒適、乾淨、人不多、加上不吃力,給我留下極好的印象。
又是一個半小時的下山路,轉了幾百上千個彎。王導開始用視聽設備播放《兩蔣父子》記錄片,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力,使得頭暈嘔吐減少,當然也有許多人睡著了。
進入茶園坐定,看見了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牛,是不是原住民鄒族人不知道,但她們賣的阿里山的高山茶一定貴如金。免費品嘗的茶水,就是上海常說的烏龍茶,屬於發酵茶,現在很流行。有許多人買,買的多的打包成紙箱往大巴上搬。我是只喝不買,由於坐的離阿里山的姑娘太近,她卯上了我,一盒一盒往我面前放,我一張一張拍照,就是沒掏錢。我習慣喝綠茶,而且家中茶葉不缺,就是實在想買,回臺北去超市買也來得及,臺灣百姓買什麼,我買什麼即可。
下午3:30,上車奔赴臺南的大都市高雄。
嘉義火車站
嘉義火車站前的自由之鐘,下面酣睡著的流浪漢。
清晨,安靜的嘉義街景。
嘉義普通人的早餐店
阿里山主峰上的停車場,人們穿起長袖衣褲避寒。
阿里山主峰上免費擺渡去各景點的小巴
臺灣林務局阿里山工作站
阿里山導遊圖
阿里山群山起伏,景色優美,氣溫涼爽。
阿里山上長得像大象鼻子的象鼻木
阿里山的「三代木」,一代長在另外一代的上面
日本人害怕樹仙報復而於1935年修建的「樹靈塔」
2300年的香林神木紅檜,樹圍超過12米,檜木提制出的精油是寶貴的藥油。
阿里山小火車站前,海拔2170米,當時氣溫19度,而山下35度。
輕霧薄雲飄拂在阿里山間,充滿詩意。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小火車站
感覺車次不少,票價也不貴。
阿里山原住民鄒族人的模型
阿里山森林氧吧長廊入口處的蔣介石銅像,站在一堆半成品中。
早年樹身被日本人伐下後的檜木樹樁
阿里山大飯店的題字
阿里山中的森林鐵路
奇特的樹木造型
稀奇古怪的檜木遺骸
竟然也有人在這樣美麗的森林中扒它們的皮
被傷害的檜木皮,含芳香精油。
林中的小池塘,這裡的水邊都有實用的備用的救生圈,關鍵時候用吧。
阿里山氧吧長廊的密林
阿里山山花爛漫
阿里山的動物保護告示牌
阿里山下的一所賣高山茶的旅遊商店
價錢更貴的凍頂烏龍茶,說是長在阿里山的山尖上,就那麼幾個山頭,能長出多少茶葉,想想便知。
阿里山的小夥壯如牛
阿里山的茶水免費喝
頂級的大禹嶺茶
大禹嶺茶,150克3000新臺幣,合一兩217元,一斤就是21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