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悠悠五千年,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過的文明,為後人留下了眾多寶貴的財富。有對世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四大發明,亦有令人流連忘返的傳世佳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不勝數,其中古詩詞作為優秀中的代表,無論年齡大小,都會那麼一兩首,就連許多外國人也對古詩詞包含興趣。
說到古詩詞,人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詩仙「李白」,一劍一酒走天下,豪氣詩歌令世人皆嘆服。在李白眾多的代表作中,有著這樣一首送別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有長江天際流。詩中尤其是「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傳播最為廣泛。但也有人提出為何是「煙花三月」,「煙花」究竟意欲何指?
其實包括股市在內的許多古文,想要徹底理解他們,大多需要進行拆字,單獨理解。就像「煙花」二字,如何我們放在一起理解,現代人第一時間冒出的定時煙花爆竹的煙花,但其實絕不是這樣的。但從煙花的考證來可以直接否定了。
「煙花」二字中的「花」字其實很好理解,與我們現在的意思一樣,就是指盛開的花。而且花這個字自古代至今意思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像「亂花漸欲迷人眼」等等之類,花絕大多數就是指的花朵。三月正值春季,萬物復甦,百花盛開,也符合當時的情景。
「煙花」中的「煙」字,有人說指的是柳樹。因為在很多古文中常常會用「煙柳」來形容柳樹。而且三月之時,正式柳絮紛飛的日子,紛飛的柳絮如同煙一般,故作煙柳。煙指柳,柳代表綠樹,與花放在一起來形容揚州三月的美麗景色也很貼合。
還有人說「煙花」中的「煙」字指的是炊煙。古時人們多用燒柴的方式做飯,詩人也經常會用炊煙來描寫田園風光,而且炊煙飄去,有分別之意味在其中。炊煙嫋嫋,花兒盛開也別是一番美景。
當然,也有人說「煙花」中的「煙」其實指的是水霧。煙霧瀰漫,一種朦朧感躍然紙上。有人漸行漸遠,身影消失在煙霧之中,送別的人只能憑空遠望。花兒在煙霧中搖曳著身姿,讓人感覺在送別一般,更為符合當時的意境。並且從送別主要場景在江上看來,也很有可能。
「煙花」之「煙」字有著很多的說法,其實這也正式漢字的美妙所在。歷史變遷,文字不散,也許無法揣摩透徹,但人心本就難測。你認為哪種「煙花」更有說服力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