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流動的中國牽引國內旅遊大循環

2020-12-10 上觀

習近平總書記曾用「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來描述新時代中國的新氣象。今年十一黃金周旅遊消費「井噴現象」再度呈現,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最新數據,八天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彰顯了國內旅遊循環的強大生命力,凸顯了國內旅遊消費需求對整個社會經濟復甦的帶動作用。往年選擇出境遊的遊客今年將目光鎖定國內,國內遊成為此次國慶中秋假期的「主戰場」。這也印證了習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中國經濟發展正在從以往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更多依靠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轉變。

一是旅遊市場加速復甦。中秋國慶假期,國內旅遊市場終於迎來期盼已久的強勁復甦。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0.9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3.8%;實現旅遊收入766.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8.9%。返鄉探親、旅遊需求旺盛,各地文旅市場人氣回暖、消費復甦。以上海為例,在八天假期內,上海市共接待遊客883萬人次,同比恢復75%;實現旅遊收入135億元,同比恢復80%。住宿、出行等方面也穩步提升,去哪兒網數據顯示,同比去年國慶長假,遊客平均出遊達到4.82天,較去年增加0.6天;攜程公共事務部總監陳理楠表示,國慶期間主要航線預訂量環比增長超200%,全國範圍高星酒店都已進入預訂高峰,上海、三亞、成都等「熱力」靠前。

二是品質旅遊成為風尚。驢媽媽旅遊網報告顯示,山水名勝、文化遊、IP樂園仍是十一黃金周出遊最熱類型,夜遊、紅色旅遊人次增幅大,成為假日市場的新亮點,尤其是假期前兩天紅色旅遊諮詢、預訂量增幅相比端午超過330%。以上海為例,納入本市假日重點監測統計的8家紅色主題類景區(點)累計接待遊客17.25萬人次,同比增長24.13%。此外,上海市組織了各類公共文化活動469項、1593場,參與市民約925萬人次,線上線下參與熱情高漲,參與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1倍左右。

文旅融合讓旅遊更有「詩意」,讓文化走向「遠方」。國慶期間「私密小團」、精品線路的火爆,表明復甦不是回到疫情之前,而是適應新需求的提質升級。上海文旅行業推出了各項節日活動,為熱鬧的國慶帶來新玩法。郊區遊熱度攀升帶動市民「訪古」,廣富林文化遺址嘉年華、上海大觀園古風巡園、朱家角夜遊盛宴、練塘古鎮茭白節、莊行幹塘節等特色活動融民俗與時尚於一體,令人耳目一新。

三是「預約旅遊」成為主流。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各大景區全面實行「預約制」,按照「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對門票預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以此保障遊客的參觀體驗。攜程數據顯示,僅假期前4天,景區在線預訂人數不僅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還同比增長100%,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線上預訂人氣五大景區分別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武漢黃鶴樓、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上海野生動物園以及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上海景區預約人氣最高,其次是武漢、成都和張家界。

需要注意的是,出境遊客的回流,在加速國內旅遊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對國內旅遊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遊客的品質化需求和多元、多層次的需求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個性化的旅遊需求。而要滿足不同人群細緻化的服務需要,就需要旅遊企業在提升服務質量和專業程度,以及發展多元化、多層次旅遊產品方面下功夫。同時,在百億補貼、政府文旅消費券等政策的激勵下,國慶旅遊市場全面復甦、旅遊消費強勢回歸。在提振旅遊經濟的同時,一定要把交通安全、景區安全以及疫情防控安全放在首位。

一是交通安全要警鐘長鳴。今年假期期間各地重現熱鬧煙火氣,受疫情影響,民眾在出行方式上乘坐高鐵、民航等公共運輸的意願降低,自駕出行成為主流選擇。10月1日至8日,全國公路網交通流量處於持續高位狀態,以長三角各地發布的交通數據看,長三角多地段公路網交通流量明顯增長,擁堵明顯,10月1日至10月4日上海高速公路流量達538.80萬輛次,日均較去年同期上升4.26%。龐大的車流量容易造成交通擁堵,也不利於出行安全,因此相關部門必須要利用大數據實時監測並對未來車流量進行預測,提醒遊客錯峰出行,確保行程安全。

二是景區安全要防微杜漸。假期首日,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臺駘山景區冰燈雪雕館發生火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該事故再次警示,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現象依然存在,工作缺乏針對性、精準性。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引以為戒,堅決克服節日期間鬆懈麻痺思想,狠抓各項責任措施落實,堅決扛起保安全護穩定的政治責任。不僅要增強景區從業人員與旅遊者安全意識、加強景區與相關政府部門協作、強化旅遊安全保護設施建設與管理,還要建立健全景區安全管理機制、景區安全管理預警系統以及景區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只有這些措施落到實處,才能最大限度保障遊客安全。

三是防疫安全不可懈怠。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掉以輕心,旅遊景區要始終貫徹落實《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相關要求,全面做好遊客體溫測量、健康碼審核、戴口罩提示、運輸車輛消毒等各環節工作,把安全工作和疫情防控措施制定得更嚴密一些,把相關制度落實得更細緻一些,既讓遊客玩得安全舒心,也確保疫情防控紮實有效,共同用安全、舒適、放心的旅遊環境吸引更多遊客回歸旅遊市場。

相關焦點

  • 「十一」黃金周展現中國強勁的復甦活力
    「十一」黃金周8天超長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當國慶遇上中秋,黃金周一個個數據盡顯經濟暖意。「風景這邊獨好」。環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而透過中國黃金周這扇窗,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大復甦活力和光明前景。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
  • 中國「十一」黃金周有多火?16省份旅遊收入超百億 外國人超羨慕
    超過6億人次出遊、實現旅遊收入4500多億元、鐵路單日發送旅遊超1500萬人次……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非比尋常:它是在我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付出巨大犧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背景下的一次全國範圍內大流動,是對我國疫情防控水平的一次大檢驗,也是我國經濟活力和消費潛力的一次充分體現,更讓我們親身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家國一體的情懷和力量。那這個「十一」黃金周到底有多火?
  • 【地評線】天府網評:「十一」黃金周展現中國強勁的復甦活力
    「十一」黃金周8天超長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當國慶遇上中秋,黃金周一個個數據盡顯經濟暖意。  「風景這邊獨好」。環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而透過中國黃金周這扇窗,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大復甦活力和光明前景。  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
  • 透視「十一」黃金周: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透視「十一」黃金周新華社記者8日,寒露。8天超長假期收官。寒露不寒——超6億人次出遊,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當國慶遇上中秋,黃金周一個個數據盡顯經濟暖意。特殊之年,不尋常的假期。環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而透過中國黃金周這扇窗,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大復甦活力和光明前景。
  • 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透視「十一」黃金周
    寒露不寒——超6億人次出遊,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當國慶遇上中秋,黃金周一個個數據盡顯經濟暖意。 特殊之年,不尋常的假期。 環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而透過中國黃金周這扇窗,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大復甦活力和光明前景。
  • 申論熱點:雙節消費火爆 國內大循環初顯成效
    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另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問題:
  • 外媒熱議中國「十一」黃金周:數億人流動的背後是「中國自信」
    英國多家媒體也紛紛以中國黃金周大批遊客出行為主題,圖文並茂地進行連續報導。人潮湧動!「十一」黃金周迎旅行高峰「十一」黃金周每年都是中國人出行旅遊的重要時間段。今年的國慶假期如約而至,得益於中國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十一」黃金周恢復了往年的熱鬧景象。
  • 海外網評:超6億人次出遊,流動的中國回來了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6.37億人次出遊,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近1億人次觀影,票房達39.2億元;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同比增長4.9%……10月1—8日,國慶中秋雙節同慶,中國市場人氣持續火熱,客流量持續攀升,恢復流動的中國到處呈現活力四射的氣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全球經濟社會秩序帶來巨大衝擊,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 Cirium表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大陸國內航班超過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平
    萬名度假者和家庭遊客搭乘國內航班;·上海將超過北京,成為最受歡迎的國內航空旅行目的地;·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將是中國大陸最繁忙的機場;·十一黃金周期間的航空旅行高峰表明,中國大陸的國內航空旅行業正朝著復甦的方向發展,且同比增長略有上升。
  • 旅遊市場重現生機,「十一」黃金周強勁復甦
    旅遊消費加快釋放,國內大循環活力持續攀升在中央和地方統籌疫情防控和推動復工復產復業的大環境下,國內旅遊消費的信心逐步增強,旅遊行業開始走向復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客運量在2020年2月因疫情全面爆發導致斷崖式下跌,但經過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學部署,疫情得到有效管控,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了經濟韌性,旅遊市場得以在「預約、錯峰
  • 十一黃金周鮮明對比!沒中國遊客歐美日韓一遍蕭條,國內欣欣向榮
    中國的十一黃金周不光是對於國內的商戶非常重要,歐美日韓東南亞許多的商戶每年千盼萬盼也在等待這幾天,通過以往國內外各種媒體的報導來看,每年的十一黃金周除了讓國內商家賺得盆滿缽滿,許多國外商戶也是大賺特賺,有的商品甚至在十一黃金周的銷量可以佔到全年一半,可謂是誰把握住了十一誰就會發財
  • 外媒:「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經濟
    國際在線專稿:由於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民眾多選擇國內遊,多家外媒對此進行了報導。美聯社報導截圖法國《費加羅報》10月10日發表報導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期已經過去,在國內旅遊取消限制的情況下,「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許多著名景點「人山人海」,一些景點的門票早在10月1日便已全部售空。10月1日至4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25億人次。
  • 「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旅遊業
    2020-10-03 21:53:13 來源:參考消息網原標題:外媒熱議「雙節」合一|美國《紐約時報》:「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旅遊業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日發表題為《中國啟動「十一」黃金周,提振遭受重創的旅遊業
  • 「十一」黃金周旅遊業火爆,外媒:中國復甦的最清晰信號
    、無預約不出遊,成為今年黃金周旅遊的新特點。「十一」黃金周的火爆,也在對岸和海外引起強烈反響。近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十一」黃金周提振遭受重創的旅遊業》的報導。報導指出,今年的黃金周是自中國控制疫情以來的第一個重大假期。
  • 「十一」黃金周旅遊業火爆,外媒:中國復甦的最清晰信號!
    「十一」黃金周的火爆,也在對岸和海外引起強烈反響。近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十一」黃金周提振遭受重創的旅遊業》的報導。報導指出,今年的黃金周是自中國控制疫情以來的第一個重大假期。
  • 新華時評:讓黃金周更有含金量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讓黃金周更有含金量新華社記者 陳煒偉、謝希瑤從來沒有一個黃金周如此受到關注。作為國內疫情穩定以來的第一個黃金周,我國用超6億人次安全有序的出遊,向世界展現出歷經疫情大考後流動起來、活力迸發的中國。這個黃金周非比尋常。
  • 「十一」黃金周國內旅遊市場火爆,驢跡科技打造個性化旅遊標籤
    「十一假期」歷來是旅遊出行的黃金時段,今年恰逢中秋國慶「雙節同慶」,讓這個黃金周的假期長達8天,成為下半年以來最長的法定假期。再加上各種拼假攻略,要實現一個10來天的長假難度並不大。對於各旅遊從業者來說,這個「十一」黃金周也將是增加收入的關鍵時間節點。
  • 「十一」黃金周旅遊會火嗎?
    但目前受到制約的有兩大因素:一是出境遊,鑑於國外疫情沒有消停、時斷時續,這部分高端遊客勢必轉移方向到國內,而國內旅遊產品雖多,但高質產品卻達不到一定層級,這樣的話會降低出遊意願,或者不得不由出國度假轉移到近距離的休閒;二是原來觀光旅遊主力人群——年輕白領由於薪資的虧空,也可能減少遠行。
  • 這個長假,流動的中國呈現復甦景象
    今年農曆春節期間,本計劃回鄉探親、度假旅遊的億萬國人,選擇宅家抗疫。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慶中秋長假成為探親旅遊的絕佳時機。從北京八達嶺長城到武漢黃鶴樓,從碧水藍天的東部海岸到駝鈴叮噹的西部沙漠,無不遊人如織、笑語歡聲,流動的中國呈現復甦景象。數據顯示,全國鐵路客流連續8天保持在千萬人次以上,日均客運量約為去年同期的近90%。
  • 紅辣椒網評:湖北全省A級景區免門票是推進國內大循環的妙招
    從8月8日開始,全省近400家A級旅遊景區對全國遊客免門票開放。活動將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底,包括「十一」黃金周在內。全國疫情低風險地區遊客,實名預約,測溫、掃健康碼後均可免門票進入景區。(8月8日《人民日報》)湖北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戰勝疫情,全國4萬餘名醫護工作者馳援湖北,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