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用「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來描述新時代中國的新氣象。今年十一黃金周旅遊消費「井噴現象」再度呈現,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最新數據,八天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彰顯了國內旅遊循環的強大生命力,凸顯了國內旅遊消費需求對整個社會經濟復甦的帶動作用。往年選擇出境遊的遊客今年將目光鎖定國內,國內遊成為此次國慶中秋假期的「主戰場」。這也印證了習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中國經濟發展正在從以往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更多依靠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轉變。
一是旅遊市場加速復甦。中秋國慶假期,國內旅遊市場終於迎來期盼已久的強勁復甦。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0.9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3.8%;實現旅遊收入766.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8.9%。返鄉探親、旅遊需求旺盛,各地文旅市場人氣回暖、消費復甦。以上海為例,在八天假期內,上海市共接待遊客883萬人次,同比恢復75%;實現旅遊收入135億元,同比恢復80%。住宿、出行等方面也穩步提升,去哪兒網數據顯示,同比去年國慶長假,遊客平均出遊達到4.82天,較去年增加0.6天;攜程公共事務部總監陳理楠表示,國慶期間主要航線預訂量環比增長超200%,全國範圍高星酒店都已進入預訂高峰,上海、三亞、成都等「熱力」靠前。
二是品質旅遊成為風尚。驢媽媽旅遊網報告顯示,山水名勝、文化遊、IP樂園仍是十一黃金周出遊最熱類型,夜遊、紅色旅遊人次增幅大,成為假日市場的新亮點,尤其是假期前兩天紅色旅遊諮詢、預訂量增幅相比端午超過330%。以上海為例,納入本市假日重點監測統計的8家紅色主題類景區(點)累計接待遊客17.25萬人次,同比增長24.13%。此外,上海市組織了各類公共文化活動469項、1593場,參與市民約925萬人次,線上線下參與熱情高漲,參與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1倍左右。
文旅融合讓旅遊更有「詩意」,讓文化走向「遠方」。國慶期間「私密小團」、精品線路的火爆,表明復甦不是回到疫情之前,而是適應新需求的提質升級。上海文旅行業推出了各項節日活動,為熱鬧的國慶帶來新玩法。郊區遊熱度攀升帶動市民「訪古」,廣富林文化遺址嘉年華、上海大觀園古風巡園、朱家角夜遊盛宴、練塘古鎮茭白節、莊行幹塘節等特色活動融民俗與時尚於一體,令人耳目一新。
三是「預約旅遊」成為主流。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各大景區全面實行「預約制」,按照「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對門票預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以此保障遊客的參觀體驗。攜程數據顯示,僅假期前4天,景區在線預訂人數不僅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還同比增長100%,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線上預訂人氣五大景區分別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武漢黃鶴樓、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上海野生動物園以及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上海景區預約人氣最高,其次是武漢、成都和張家界。
需要注意的是,出境遊客的回流,在加速國內旅遊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對國內旅遊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遊客的品質化需求和多元、多層次的需求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個性化的旅遊需求。而要滿足不同人群細緻化的服務需要,就需要旅遊企業在提升服務質量和專業程度,以及發展多元化、多層次旅遊產品方面下功夫。同時,在百億補貼、政府文旅消費券等政策的激勵下,國慶旅遊市場全面復甦、旅遊消費強勢回歸。在提振旅遊經濟的同時,一定要把交通安全、景區安全以及疫情防控安全放在首位。
一是交通安全要警鐘長鳴。今年假期期間各地重現熱鬧煙火氣,受疫情影響,民眾在出行方式上乘坐高鐵、民航等公共運輸的意願降低,自駕出行成為主流選擇。10月1日至8日,全國公路網交通流量處於持續高位狀態,以長三角各地發布的交通數據看,長三角多地段公路網交通流量明顯增長,擁堵明顯,10月1日至10月4日上海高速公路流量達538.80萬輛次,日均較去年同期上升4.26%。龐大的車流量容易造成交通擁堵,也不利於出行安全,因此相關部門必須要利用大數據實時監測並對未來車流量進行預測,提醒遊客錯峰出行,確保行程安全。
二是景區安全要防微杜漸。假期首日,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臺駘山景區冰燈雪雕館發生火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該事故再次警示,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現象依然存在,工作缺乏針對性、精準性。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引以為戒,堅決克服節日期間鬆懈麻痺思想,狠抓各項責任措施落實,堅決扛起保安全護穩定的政治責任。不僅要增強景區從業人員與旅遊者安全意識、加強景區與相關政府部門協作、強化旅遊安全保護設施建設與管理,還要建立健全景區安全管理機制、景區安全管理預警系統以及景區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只有這些措施落到實處,才能最大限度保障遊客安全。
三是防疫安全不可懈怠。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掉以輕心,旅遊景區要始終貫徹落實《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相關要求,全面做好遊客體溫測量、健康碼審核、戴口罩提示、運輸車輛消毒等各環節工作,把安全工作和疫情防控措施制定得更嚴密一些,把相關制度落實得更細緻一些,既讓遊客玩得安全舒心,也確保疫情防控紮實有效,共同用安全、舒適、放心的旅遊環境吸引更多遊客回歸旅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