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鄉人調侃:新鄉很大,也很小,只是一個鄉而已。叫「新莊」的,在新鄉各個縣都有一個村,今天說的新莊是輝縣市沙窯鄉的一個普通小山村。
侯兆川上,轎頂山下,這個名叫新莊的村落,在大山的懷抱裡櫛風沐雨,也已經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這裡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樸素恬靜,日常而又普通,普通的讓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輝縣市沙窯鄉新莊村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新莊一次又一次吸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當我們走進它,經過仔細了解發現,這個村莊吸引人們目光的真正原因,一個是它的「老院」,一個是他的「新莊」。
新莊村轄5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251戶,654人,總面積1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00多人。
新莊的村前有一道深溝,夏秋之際,溝內植被茂密,透著爽人的清涼。走過橋,看見二仙廟,便到了新莊村。
和大多數南太行的山村一樣,新莊村依山而建,村內房屋參差有致地散落在青山綠水之間,「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層疊的瓦頂、斑駁的土牆與黃綠相間的田野和連綿起伏的山巒相映成趣、渾然一體。
新莊村街道
新莊老院
新莊村農產品
新莊自然村內現存的古村院落有100多個,院牆房屋建築基本完整,大都建造於清代年間,距今300多年歷史。整個村落布局合理,建築工藝精湛,是豫北太行山區古村落的典型代表。
王文清是新莊村的黨支部書記,他說過去全村人的生活都差不多,蓋的房子都是木石結構,沒有高大豪華的宅院,都是典型的太行山石頭民居。
據說解放後進行土改,新莊村沒有地主,只有一戶被劃為富農,其它四個自然村的院落房屋情況基本如此。在群山環抱中,五個村落散落在鬱鬱蔥蔥的山坡上,灰藍色的房脊在婆娑的樹影中若隱若現,恍若世外仙境……
新莊街巷
二賢廟又叫「廣生神祠」,也是一座空置的老院,發源於這裡的傳說承載著當地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所謂的二賢是一對姓樂的姐妹,一個叫衝淑,一個叫衝慧,由於親娘死的早,後娘對姐妹兩個非常苛刻,常常虐待她們,姐妹兩個只能躲到山裡邊偷偷哭泣,眼淚化作泉水。姐妹兩個心地善良,常常幫助鄉親,成仙后,姐妹倆成了一方的保護神。
根據考證,二賢的傳說在南太行河南山西交界的區域廣泛流傳。
二賢廟始建於何時無從可考,通過現存的碑文記載,明清時期先後經過四次大修。如今二賢廟內的建築,大都是清朝乾隆年間修繕的,保護的比較完整。
兩層樓體中間是大門,拾級而上,穿過圓形門洞,是一個四合院形制的院落。院落分上下兩院,兩條廊道上分別刻有兩幅對聯,藍瓦起脊,琉璃鑲邊。大殿內的石柱都是整根的,牆上的壁畫,門眉的磚雕都透露出當時精湛的建築工藝。解放後這裡被改造成了村裡的學校。
石刻對聯和壁畫
除了優美感人的傳說、蘊含著濃濃鄉情的山居院落,在新莊村,吸引人的地方還有一處隱藏在山谷中的清幽古寺,建於唐朝年間的中湖寺,又叫三湖寺,現在叫「興國寺」,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山峻岭之間,山青水秀之地,殿宇依山而建,三院參差錯落,巖谷深幽,林木參天,山泉繞寺而過,溪流潺潺。舊寺多毀,現存寺廟房屋數58間。寺內有太平興國禪院碑一通,為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81年)所立。
「興國寺」自宋代以來的建築歷經朝代的更疊,戰亂的洗禮,除了少數房屋建築因年久失修和自然災害損壞之外,仍然保留著十分有價值的人文歷史遺存:歷代的重修碑記、明代二層閣樓、清代文人的「遊三湖山寺」詩文石刻……
叢林中的興國寺
清代文人遊記石刻
遊走在人文底蘊深厚的興國寺周圍,人們的心境會豁然開朗,古樹與清泉能使人撫古追遠、遊目騁懷……
近幾年來,隨著周邊旅遊業的發展,當年因為貧困而下了山的年輕人回來了。王文清說,重新審視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古村落,重新審視自己周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新莊人有了新思路,也開始了新實踐。他們積極爭取傳統村落的申報認證,先後通過省級國家級認證,2019年初成功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與此同時,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新莊村在申報認證的同時就開始了對傳統院落的保護與開發,他們借鑑浙江發展民宿的經驗,引進資金,發展民宿旅遊,如今的新莊擁有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新莊」——三湖小鎮。
新莊村「三湖小鎮」
三湖小鎮依山而建,在一定意義上,是全市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民俗小鎮。遊客白天可以沿著山腳下的小水渠散步、喝茶、彈古箏,與孩子嬉戲於兒童樂園;夜裡聽蛙聲蟲鳴,看滿天繁星,回歸大自然的懷抱。
如果只求雅致,似乎簡單了些,內裡乾坤自有發現,在這裡你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禪情詩意,蛙聲蟬鳴;休憩的同時欣賞著美麗的自然風光,美不勝收!
當然,為了避免商業廣告宣傳的嫌疑,不多敘說。但可以毫不避諱地說,發展民俗是新莊人認準的路,「老院新莊」就是新莊人的財富。
新莊村「三湖小鎮」
走進「老院」,人們可以品味夢中的故鄉……
來到「新莊」,你能夠在這裡觸摸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