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tvb的綜藝節目,那麼分量最重的莫過於每年接近年底的《萬千星輝賀臺慶》。凡是看過tvb電視劇的小夥伴應該不陌生,這個節目幾乎和tvb的年齡一樣長,它的重要性幾乎等同大陸每年的春晚,因此每年tvb都會為了這個節目花費巨大精力。
而這次的53歲臺慶也和以往一樣,凡是在tvb工作的明星的悉數出席,不論是馬國明、蕭正楠、陳豪等TVB臺柱,還是平時很少上鏡的老戲骨,如汪明荃、陳百祥、胡楓等,這時候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審美這種事情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就如同春晚年年播,但口碑卻也不見有提升。那就是大眾的審美要求提高了,當初的味道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儘管tvb的金牌主持人汪明荃和鄭裕玲仍在,但也無法遮蓋臺慶出現的各種問題。如表演明星妝容過豔、服裝設計落後,總給人一種仿佛在看幾十年前的臺慶一般。
雖然臺慶的問題比較多,但從表演的節目水平來看,仍可以看出tvb的幕後人員為臺慶節目花了不少心思。如歌舞表演、遊戲互動等,都算得上別出心裁。
首先在歌舞方面,tvb仍然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不僅請到薛家燕和胡楓這對老戲骨出場,同時還把楊千嬅也帶上來。三人都是在唱功方面特別棒的藝人,尤其是楊千嬅的一首《少女的祈禱》,更是讓不少楊千嬅的粉絲回憶起了當年對方拿十大勁歌金曲時的情景。另外還有20年新晉港姐謝嘉怡唱97年天龍八部主題曲,不過畢竟不是專業歌手出身,所以唱出來的味道自然也就和原唱無法比擬。
從臺慶的各個節目來看,tvb的這次臺慶似乎都在打懷舊牌,不過這懷舊的效果似乎並不如人意,不少網友卻不太賣帳。除了因為服裝設計太落後一點以外,主要原因還是因為tvb的優秀演員流失過快,比新晉演員發展還要快,這從大部分的網友對這次臺慶的一些年輕演員都不認識可以瞧出一二。
當然這也與香港本地娛樂市場規模過小脫不了關係,不少港星如今已經開始到大陸謀發展。如李克勤、鍾欣潼去上吐槽大會,佘詩曼到大陸拍《燕雲臺》,以及胡杏兒在《演員請就位》的出現,都從側面看出tvb人員流失的速度有多快。
說起來tvb的臺慶打懷舊牌這一招,還是從42周年臺慶開始的,對比於90年的臺慶的眾星雲集,42年的臺慶已經開始炒冷飯了,如他們的開場秀就是tvb經典電視劇造型大還原,如林保怡《金枝欲孽》的損太醫、楊怡《宮心計》的姚金玲,都在當時重現了一次。不得不說那次的臺慶還是挺有看頭的,但也算得上是tvb最後的輝煌,因為自那以後,tvb上述的演員便不再在tvb演出了。
不過或許這也是時代的發展,畢竟香港與大陸的經濟已經越來越密切,香港的娛樂業被大陸
娛樂圈影響也是意料的事情,tvb要是想重回當年的輝煌,估計還得再花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