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龍美術館開館,展出羅中立等眾多名家作品
《父親》姊妹篇《春蠶》36年後回渝
本報記者蘭世秋
5月26日,市民在龍美術館內參觀展出作品。最右側一幅為《春蠶》。記者熊明攝
油畫大師、敦煌藝術研究專家常書鴻創作於戰火中的《重慶大轟炸》,羅中立創作於1980年的《春蠶》……5月26日開幕的龍美術館(重慶館)開館大展「百年藝程展」上,130餘幅重量級作品令人嘆為觀止。
龍美術館為何選擇了重慶?
龍美術館在上海擁有兩家規模較大的美術館,重慶館是其「走出」上海開辦的第一家美術館。為什麼首次對外「擴張」就選擇了重慶?
對此,龍美術館館長王薇表示,重慶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重慶美術界為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上世紀50年代的版畫、60年代的雕塑、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油畫,又構成了新中國成立後重慶美術發展的三大高潮。直到今天,重慶依舊是中國現代美術創作的重鎮。
「在重慶設立龍美術館的另一原因是,我希望重慶市民能夠在這裡看到,這塊土地滋養了那麼多優秀藝術家。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展覽能夠給川美等藝術院校和專業的學生帶來幫助,讓他們得到啟發。」王薇說。
川美院長龐茂琨表示,龍美術館「落子」重慶,將專業水準的展覽帶到重慶,對於推動我市藝術生態的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油畫《重慶大轟炸》引關注
劉海粟的《巴黎聖心院》、陳逸飛的《踱步》……記者在「百年藝程展」現場看到,展出的作品件件都是精品。
其中,陳逸飛的《踱步》2009年在北京保利春拍會上被龍美術館以3610萬元拍下,在當時創下了陳逸飛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龍美術館帶來了相當不少與重慶息息相關的作品。
抗戰時期,全國眾多美術工作者匯集重慶,發出時代的吶喊,留下了大量優秀的藝術作品,其中就有油畫大師、敦煌藝術研究專家常書鴻的油畫《重慶大轟炸》。展覽現場,這一作品令許多觀眾紛紛駐足。
常書鴻是中國文藝界先驅人物之一,抗戰時期,曾在重慶生活過幾年。
在《重慶大轟炸》中,藝術家記錄了自己一家四口在大轟炸中的一段經歷:妻子因家園被毀而掩面痛哭,身為丈夫的畫家則力保懷中小兒安全;年幼的女兒,靜靜地站立一側,表情中透出與年齡不相稱的冷靜……
《春蠶》,羅中立《父親》的姊妹篇
畢業於四川美院的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葉永青、龐茂琨等藝術家的作品,也是此次展覽的重點。
其中,重慶觀眾最感興趣的,恐怕是羅中立創作的《春蠶》。
羅中立曾向記者講述過《春蠶》的創作由來:1980年,他在創作完成《父親》之後,決定延續這一題材的創作,於是很快有了《春蠶》《金秋》《祈》《蒼天》等一系列作品。
羅中立說,《春蠶》其實是《父親》的姊妹篇,所以這件作品也可以叫作《母親》。
這幅作品1980年被送到美國參加一個展覽,之後「消失」了很長時間,連羅中立本人也不知其蹤跡,直到2013年它被龍美術館拍得。
《春蠶》「消失」後,羅中立又複製了兩幅《春蠶》。
但他畫的這第一幅《春蠶》,從未在重慶公開展出過。這一次,是時隔36年之後,首次回到重慶公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