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大小小爬過無數的山,去河南五次也跑了無數景點,老君山雖然沒有什麼美食讓我留下印象,但這三座蓋在山巔上的金殿,可真讓我嘆為觀止,說它是目前為止在河南我最喜歡的景點,應該也不為過。
更讓我領悟到: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的真諦。你說,河南旅遊,怎可以沒有老君山?
至於老君山自然是指「太上老君」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子」。
老子生於西元前571年,卒於西元前471年),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稱為「老子」,生於東周的苦縣厲鄉曲仁裡(今河南省鹿邑縣)。
據《史記》記載,老子是婚生子。他母親先天太后益壽氏生他時168歲,而父親先天太上王李敬已經658歲了,父親李敬活到了700歲,而母親益壽氏活到了251歲 ,師從殷商末臣之商容。
於東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春秋時代思想家,隱居邢臺廣陽山。 一生最廣為人知的,便是著作道家的經典《道德經》,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的學說後被莊周、楊朱、列禦寇等人發展,後人奉為道家學派之開教宗師。《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曾記載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
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和莊子同樣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合稱「老莊」,或與太史儋並列,存世約有九十餘歲或一百歲。
頭條版權圖片:雲霧繚繞的老君山,仙氣十足
同時,老子被尊為道家與道教始祖、東方三大聖人之首,唐朝時更追認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列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山腳下的是目前全中國最大的老子銅像,據說花了9000萬元人民幣。
老君山山腰中天門的老子騎牛石像,是依明代張路的「老子騎牛」(據說是最早出現在文獻中的畫作)。
「老子騎牛」這幅畫是敘述東周的思想家老子的傳說故事;老子離開中土時,騎著牛準備通過函谷關,太守尹喜希望老子過關時為之開示,然而老子卻只留了寶貴的五千字《道德經》。
隨後從容離開,不知所終。後代的信徒將老子尊奉為「道德天尊」,成為道教最重要的神祇之一。
老君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東南3千米處,是秦嶺餘脈八百裡伏牛山脈的主峰,海拔2297米。老君山擁有2000多年道教文化歷史,成為全真教的聖山。
北魏時在山中建廟紀念,唐貞觀年間受到皇封,修建「鐵頂老君廟」,明萬曆十九年頒賜老君山道經詔諭,封為「天下名山」。
不過此山本名是景室山,但因太上老君曾在此山修煉,而被唐太宗改名為老君山。
2012年1月9日被中國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2012年4月28日,老君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正式揭牌,同時舉行老君山文化旅遊節。
老君山風景區的門票是90元人民幣,另外也有兩段纜車來回的套票為288人民幣。
另外這張照片上看到的七D玻璃天橋,票價是48人民幣,是說現在中國以山為主的風景區,大概沒有一處沒有玻璃橋或是棧道,但我還真不得不說,這座是目前為止我覺得最可怕的,雖說當天時間有限無法前去走一走。
老君山從洛陽開車經S96洛欒高速公路,約莫是兩小時的車程,但如果可以,個人建議在風景區山腳下住上一晚,相對會有更多的時間好好欣賞這座迷人的伏牛山,不像我們連老君山最美的「十裡裡屏」都只走了1/4(花了兩個多小時)。
圖中可以看到老君山的纜車有兩段,各兩條(其中一條人多時才開),顯見伏牛山雖然只高2200米,但地勢險峻。
第一段的中靈索道就得搭上近20分鐘,其間斜峭的角度讓整個視野大開,加上當天藍天白雲能見度極好。
出了第一段纜車往第二段的路程中,會經過一道門上面寫著「景室」,意即此山原名為; 「景室山」。
過了景室門是一場意外寬廣的休息區,有餐廳、小販,紀念品的商店,建議在此處補給好爬山的水,再往上價格便會更貴。休息區上有一座盤踞山邊的玻璃棧道,好像是通往山腳下看到的7D玻璃天橋。
依我在日本拍過絕美的紫藤經驗,這座假以亂真的紫藤隧道,可能是我看過比較厲害的假花,至少拍起來很像真的.....
如果時間有限的朋友,建議別在一段、二段纜車間的休息區逗留太久,可以的話直上第二段纜車「峰林」,把多一點的時間留給老君山上的「十裡畫屏」吧。
第二段的纜車時間約是十來分鐘,因為更高更陡之故,甚至可以清楚看到對面整個山脈,帶路的友人說春秋之際登頂的同時,更有機會看到,他個人覺得老君山最美的雲霧。
十裡畫屏(藍圈)是初上老君山最佳的旅遊景點,出了第二段纜車峰林索道後(紅點),多數的遊客會順時針沿著綠色的山道繞一圈。
按照友人的說法,走馬看花繞上一圈約是兩小時,如果拍照沒三、四小時恐怕也走不完,這就是我為什麼建議在山腳下住一晚的主因。
友人因為就怕我們無法在天黑前(到時是四點左右)回到纜車,於是帶我們逆時針的直衝十裡畫屏的終點「老君廟」。
這一段挺陡,但所幸不長....至少我在樹隙間看到這座金頂時便不覺得累。
山頂之上有三座金光閃閃的宮殿,分別是金殿、亮寶臺和玉皇頂,正常的走法穿過南天門後,在老君廟的兩側亮寶臺以及玉皇頂會先出現在眼前。
金頂建築群的主要建築老君廟、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寶臺和玉皇頂。分別建立在以老君廟為中心的四座峰巒的頂端,建了老君廟和道德府兩座大殿,並以老君廟為中心,三座峰巒呈等腰三角形狀鼎足峙。
但因為我們是倒著走,反而三座中最大最雄偉的「金殿」先出現在我們眼前,但不管先後順序個人建議三座都得不辭辛勞的爬上去,因為角度不同、風景也全然不同。
可惜,當天我怕來不及往返伏牛山主峰(可以遠視整個老君山全圖,如版頭那張圖),而放棄了上山金頂回頭望的風景。不過也好,留個遺憾才有機會再來。
這張是我在金殿下回頭拍的,但因為仰角不夠的關係,無法同時拍到道德府後面兩座同樣金光閃閃的亮寶臺和玉皇頂。
但幸好登上道德府望過去的金殿就夠美的驚人了。就有人的說法是,在山顛邊上的金殿最美的時候是雲霧盤繞,或是初雪罩頂之時。
金殿之內供泰者,人母娘娘、地母娘娘、無極母娘娘、西王母娘娘、天母娘娘,故又稱「五母金殿」,傳說是女媧就是在此用黃土捏人、曬泥人,而創造了人類。
「老君廟」大門上方的「敕建老君廟」匾額,是當年受唐太宗封敕的見證。老君廟裡供奉著主神太上老君,左配神藥王孫思邈,右配神三霄娘娘(雲霄、碧霄和瓊霄)。
北魏時曾在這裡建石牆鐵瓦老君廟已不復在,現在的金頂建築群都是2013年重修的。
道德府裡面供奉著的則是老子的師傅鴻鈞老祖,、元始天尊(盤古)、通天教主的師傅,是為三清教的教祖。
老子廟身後的兩座小金殿分別為亮寶臺和玉皇頂。左邊的亮寶臺傳說是太上老君展示寶藏之地,殿內供奉財神趙公元帥、利市仙宮和獻寶童子銅像,是人們祈願發大財的地方;
右方玉皇頂上的玉皇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託塔李天王,是人們祈願官祿亨通的地方。
因為時間有限,我只登上了右側的玉皇殿,選擇玉皇棄亮寶臺,倒不是我比較信玉皇大帝,為的只是順光利於拍照,但不管是那一座,陡峭的百餘石階同樣爬依然爬得我們上氣不接下氣...
也就是說,如果早上上來的話,登亮寶臺也許更有利於拍照,當然我指的是有陽光時。
但不管是這三座金殿的哪一座,俯望老君山都有各自的風情,最少不會讓你後悔冒著腳軟的風險爬上來。
從玉皇頂逆光望去的小山丘,便是伏牛山最高的地方「馬鬃嶺」(海拔2217公尺),據說馬鬃嶺整座山嶺猶如一匹昂首向東奔騰的駿馬,因山嶺上遍開太白杜鵑遠遠看去狀似馬鬃而得名。
繞過老君廟的背後是兩座依著石梯的鐘、豉樓,但其實這裡才是老君廟的正門(因為通常鍾、豉二樓都是在廟的正門入口處)。
鍾、豉二樓之下便是南天門,頓時讓我想起西遊記裡,孫悟空大鬧南天門的趣事,許多遊客會選擇在這略為休息,再爬上南天門前這段最後的石梯(如果順著走的話)。
往前看南天門到馬鬃嶺沿途儘是險峻的棧道,但也因為險峻為這段山道添了更多雄偉之勢。
往下看,儘是老君山滑脫型石峰景觀,數十道寶塔般的山峰陣列成梯狀下滑,就像仙人推倒的一排多米諾骨牌般,前方有一塊巖石,據說叫「仙鞋巖」,但我看了半天實在無法心領神會...。
望回看,忽隱忽現的玉皇頂,如國畫、潑墨畫般,時而出現在眼前。
山道的中途站是「論道臺」,據說老子曾多次於此論道,論道臺邊上是時下中國風景區最流行的玻璃平臺。
平臺邊株老樹,上面掛滿了祈福的牌子,樹下有一間雜貨店,補充水和零食的遊客可在此小歇。
過了論道臺、玻璃平臺便是馬鬃嶺,也是最高的一段木梯,木梯之上是一座十平方米的平臺,據說人多時會排隊到木梯底下。
平臺上有一座黑色為主的涼亭,屋簷下的匾額寫著老子理「無為」,兩側的門聯寫的是:「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意即只要能走、能爬,沒有什麼難走的路、難爬的山,有一種人定勝天之意。
伏牛山主峰的石碑後,便藏著最適合遠望老君山五廟合而為一的絕景,只是前臺正在新修,還是遊客中心又像廟宇的建物有一點礙眼,但也興許下回來時會變得更雄偉壯觀吧,許多老君山最美的照片,幾乎都是在這拍攝的。
於是接下來的每次快門,都在構圖怎樣避開底下未完工的建築物,又能不失老君山的風採,結論是:「下次再來」...
而且我希望是下完雪後的天晴之時,期待一下。
不知為什麼,好想把這個角度畫成國畫。
網絡上找到這首《老君山賦》中讚嘆分水嶺:
「嶺界南北兮,水分兩川;南通漢江兮,北發伊源;
中匯河洛兮,一脈中貫;呼嘯入海兮,浩波蕩漾!」
正是眼前看到的老君山、伏牛山上的氣勢,也大嘆:「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君山北麓冰未消,伊水之陽花豔豔」的十裡畫屏絕景。
回程拍到的不知名花,很是喜歡。我想旅遊的尋處、尋興便是如此,即便有得不到,也並非一定要知道的答案。
回程時發現有溜滑梯可以直通山腳下,費用是10元人民幣,如果腳軟也可以花錢滑下去,影片是同行友人拍的。
下山時已時接近黃昏的六點半左右,於是我們在山腳下據說是最好的餐廳「鳴溪莊園」用餐,這裡還可以仰望老君山。
餐廳前依著小河的座位若然天氣不熱,倒不失為一個略帶幽靜的用餐區。
走遍萬水和千山,最美還是老君山!河南老君山,老子在這裡等你!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如喜歡文章,記得關注我,做個朋友!分享旅途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