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公號。
桐洲島: 又稱"大桐洲",位於浙江省富陽市新桐鄉境內,總面積4平方公裡,江岸線長約8公裡,傳說因黃帝時期的藥聖。桐君老人在洲上種草藥而得名,是富春江上最古老的江渚之一,也是富春江進入富陽境內遇到的第一個沙島。
大桐洲,碧水環繞,青山倒映,島頭綠樹成蔭,沿岸楊柳連綿,洲內保留著原生態的田園風光,是人們回歸大自然不可多得的好去處。更值得一提的是,春雨中的大桐洲,煙雲升騰,虛無縹緲間顯露出一絲綠色,仿佛鑲嵌在富春江中的一顆綠寶石。大桐洲也因此有了"煙雨桐洲"之美譽。
十裡桐洲九裡花,一江春水兩岸柳。
美麗的風景就此展現。
在十月二日的這天,我和李先森一起背著帳篷沿著富春江開始溜達,在南梓關那裡參加了富春江的江鮮大會後,開始朝著今日的露營地,江心的一個小島出發。
跟著導航走進之前我倆沒有做任何準備工作,一路還在談論著島上如果晚上沒人怎麼辦,如果漲潮怎麼辦,我們是不是把帳篷搭在水泥地上保險些。對於我倆這白痴般的初驢,摸索著就開始了戶外體驗。
走進之前,我們對桐洲島一無所知,甚至名字都不知道。
01
穿越江心島連著外界唯一的一座橋,就看到了煙雨桐洲這四個大字。
我瞬間對這個島有了好感。
因為我家小傢伙的名字裡有個桐字。。
腦海裡蹭一下躥出一個畫面,長大後的桐少爺,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地,桐島。。
哈哈。。。
李先森說明年一定要帶桐桐來一次桐洲島。
就算只為名字,也要來一次。
瞧,就是這麼豪情義氣用事的一個人。
沿著未知的驢途終於進島了。
我們開始往江邊走去,
看到有幾個值班的協警,然後說不行,這裡不適合安營紮寨,繼續尋找吧。。
此時的我們,還不知,接下來,這偶然的誤入桃源深處的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巨大驚喜還在後邊呢?
雨過白鷺洲
留戀銅雀樓
斜陽染幽草
幾度飛鴻
搖曳了江上遠帆
這張我隨手一拍,自成畫面,
江天澄澈,畫船已眠。
夕陽將下,遠山柔情。
江邊嬉戲打鬧扔石子的小孩們,大人們,趁著這美景,組成了一副美好的畫面。
600年前黃公望的富春江居圖中的一角被我就這樣窺見。。
你看渡口是誰在提燈等候,笑意清淺,眉目溫柔。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我就像一個外來者,突然闖入這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美好桃花源地。彳亍著,驚喜著,恐慌著,此刻我真的置身在一個島上嗎?
對於我這出生自半田半山半土地方的人來說,江心島的致命誘惑在於,四周都是水,我孤身在島,別有一番體驗在心頭。
我在看著這張航拍圖,我真是不敢想像,我就在此處偷得浮生半日閒,默默地呆了許久。
沿著這條路走到盡頭,竟然看到了在江邊有人安營紮寨。
百年的意楊林,千年的古樟樹,一股混合的屬於大自然獨有的清新空氣進入心田。
我忽然感到不虛此行。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秋葉落地,是為了更好的春的到來。
我們說在找找看吧,去島上其他地方溜溜。
於是折回去往另外一條路走過去。
發現了一片草甸,哇塞,寶塔般的帳篷一座挨著一座,
不時有旅行社的大巴進來,停留,我們說,看來找對地方了。這麼多人露營。
02
於是乎,我們真的誤入桃源了。。。。
哈哈,一條小路拐進來,便聽到人聲鼎沸,
再往前走,竟然看到了這樣的畫面。。。。
2018年綠洲國際飛行藝術節在此舉辦,哈哈哈哈哈。
你說這是不是意外的驚喜。
亞聯飛行基地在此。。。
華東地區首個水、陸、空項目的戶外營地
地勢平坦開闊,一年可飛天數多
飛行安全係數高,飛行體驗感強
外加其獨有的自然島嶼資源
是華東地區不可多得的周邊遊目的地...
由美國專門制定的飛行教練在此處,。。。。
雖然沒有去體驗,但是卻也領略了這種風採。
然後看著這一個個小蒙古包,我們相視一笑,今晚的露營地解決了。
哈哈,在飛行基地對面的森林裡,正在舉辦森林藝術節。
人聲鼎沸,歌聲飛揚,燒烤的美味襲來。
各種人群從大都市隱遁來到了此處。。
我真是倍感驚喜無比。。
且看圖片。。。
03
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背著帳篷帶著家人孩子寵物,野餐墊,
浩浩蕩蕩的在此處安營紮寨。
不遠處就是森林藝術節的舞臺。
這個小夥子的笑容太美了,我搶拍了好幾個鏡頭。
要不是邊上拖著李先森,我鐵定過去搭訕,
我們的迷彩帳篷就搭在了露天電影的正前方的草地上。
李先森從頭弄到尾,我則忙著去給我的手機充電去了。
森林裡有簡易淋浴房,有簡易洗衣機和充電之處。
在洗衣機的邊上有個插座,我就站在那裡舉著手機。
邊上一個女子,是從杭州過來的。我倆笑了笑。
這一對外國母子正對著我的帳篷。
坐在這裡閒來無事,我觀察他們許久,我又對比了一下周邊的中國小朋友。
這個小男孩陪媽媽聊會天之後,就到一邊坐在凳子上抱著蘋果電腦帶著耳機在那裡看電影,時不時用審視的眼光抬眼看下周圍。
他的眼神,獨立,乾淨。純粹。
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時候,藝術節的瘋狂過後,我在看露天電影,我發現他依然泰然自若的獨自坐在凳子上,很專注的對著電腦。仿佛周圍的一切和他沒有關係似的。
老外的小孩子普遍獨立的早。
他們的社交能力也很強,他們的父母很能放心的讓他們獨自去應對這個社會。
但是我們中國的父母不會,他們會耐心給孩子鋪好餐墊,那好玩具準備好書本,然後在邊上看著,,,..
那股勁兒就不一樣。。。。
拉上帳篷,我躺了下來,抬眼看頭頂。
樹木,乾淨的天,新鮮的空氣。
天涼好個秋,好個秋日的安靜午後。
我終於和土地來了次親密的接觸。
聞著土壤的芬芳,內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和寧靜。
像從家鄉吹來的風,呢喃著鄉音落在你的心上。
那些舊時光啊,在記憶中隨著年輪日漸豐盈起來,
洗去滿身的風塵僕僕。
山月已知心底事。
為卿如歡。
放鬆全身的細胞,和大自然來一場曠日持久的約會。
04
忽然舞臺上音樂響起,人聲沸騰,起來湊了個熱鬧。
主持人跳起了肚皮舞,號召我們參與。
於是大家紛紛從帳篷裡爬起來。
脫掉鞋子,站在草地上,跟著音樂晃起來了。
老外們更是投入,舉著可樂,全身舞動著,動感的音樂氛圍迎來了大家的陣陣歡呼。
我們笑著鬧著,仿佛把工作積累的疲憊一掃而空。
認識的不認識的跳成一團。。
感受著這森林的盛宴。。。
來來來,跳完這一曲,還有十曲,
盡情舞動起來吧。。。。
此刻,我依然真的體悟了不虛此行,四個字的分量。
05
這個來自波蘭的女子,自己親自作的畫。
這張是下午時候我無意的拍攝。
夜間的時候我們又碰到,邊聊了起來。
她在雲南大理已經呆了五年了。
互相留了微信。
她的漢語講的真好,
一開始我怕她聽不懂,就用英語和她聊了起來,
結果姐姐竟然用漢語回我,
我默默的閉起了嘴。
如果說我在這島上有啥豔遇的話,大概也就是和她了。
大家正在玩的這個東西叫POIN,波蘭啊,模里西斯這些島國人經常玩的一種玩意。
我是沒那個平衡力。
06
天色將晚,要外出覓食了。
沿著進島的橋出來了,到了島外的古老漁村。
結果找不到一家飯店。
我們走街串巷,好不容易看到有一堆人擺了好幾桌在門口吃飯。
邊上都是灶具。
以為終於找到飯店了。
李先森馬上衝過去要點餐。
結果人家來句,不好意思,我們不是飯店。
原來是十一假期,親戚聚聚。
家家戶戶都是賓朋滿座。
卻唯獨找不到吃飯的地方。
我捂著臉對人家說,我不認識他啊,我真不認識他。哈哈
無奈只能折回島上。
溜了一大圈,發現除了老人就沒幾個人。
還好,最後,,,,,,走進了這家店。。。。
這家名為島上的果茶小店,店主是一個女孩,十一假期她的父母從城裡來到島上幫她看店。熱情的店主阿姨說我家裡有手工水餃,薺菜餡兒的。
這時候天已經黑透了。
餃子也成啊,
能看到冒著熱氣的可以果腹的東西,
我真覺得無比滿足了。
不要求啥了。
我倆一人幹了一盤餃子。
最後點了一杯蜂蜜柚子茶。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每杯茶都是一個世界。
在這樣一個秋日的夜晚,這句話溫暖了我。
熱情的店主一家溫暖了我。
陸續我看到有人出島覓食,找不到吃的。
而這會兒的我們,依然唇齒間留著薺菜的清香。
有的時候,陌生人的一個舉動,真的可以溫暖人心。
我常覺得自己運好,總是能遇到各式的好心人。
在忽然找不到路的時候。。。。
大概,愛往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真是有一定的道理。
07
吃飽喝足之後,踏著夜色,往露營地走去。
走過靜謐,走進島的西南面,遠遠的,就聽到喧鬧的一片兒。。
回歸後,呈現在眼前的卻是這樣一副畫面。
好一個火樹銀花的夜晚啊。
搖滾歌手在臺上用力的吼著,用心的唱著,仿佛內心的悸動被吼出。
仿佛生命的真誠在此顯現。
我們臺下輕輕的和著,,,,,這樣的夜晚,大家已經沉醉在森林的放鬆和自由之中。。
今夜,大家都在橫著走。
有附近漁村的村民也來湊個熱鬧。滿頭白髮的阿姨,拿著相機的老外。絲毫不違和的畫面。
李先森吊籃一窩,不想動了,
你在沉思啥呢啥呢。。。。
難以想像吧,這些畫面都是在一個江心島上出現的。
哈哈,這啥堆裡還爬出一隻螃蟹,就在我的帳篷邊上。
露天電影放的英文原聲版的動物城。
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很興奮的拉著我坐在那裡看。
來自上海的小傢伙,竟然能看懂英文字幕。。。
漸漸的快到了十一點了。。
熱鬧的人依然未散去。
有些也已經去休息了。
帳篷裡亮起了各色的燈。。
大概一點多的時候,我還聽到大家在聊天。
說這麼早啊。
點了一晚上的篝火。
08
第二天早上六點多就起來了。
打開帳篷,好大的露水啊。
還好鞋襪都放在了帳篷裡,隨身帶著鞋袋子。
混合著青草氣息的清新空氣鋪面而來。
氣沉丹田,濁氣呼出。。。
安享此刻的舒爽。
太陽出來了。
草地上一片寧靜。
我們要去往下一個目的地,龍門古鎮了。
於是收拾帳篷,就決定離開了。
離開前,我和千年故樟樹合了張影。
這種無憂無慮放鬆心情的感覺,棒極了。
又到了這家島上店。
加熱了牛奶,裝滿了開水。
和店主說了聲謝謝,
我們真的要走了。
進島的路,橋連著,進島出島橋一座。
一次無心之旅,走進桃源深處。
和桐洲島,來一次完美的邂逅和相逢。
期待和它的在次重逢。
大桐洲,你值得擁有。
還猶豫什麼呢?
下次再來,帶好灶具。
大廚一出手,哈哈,美味隨處有。。。
囉囉嗦嗦了長篇。。。。
聊供清賞。。。。。
安,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