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曾國藩,一個笨拙的人

2020-12-11 人民讀書

曾國藩是一個奇人。毛澤東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他被後世稱為「千古完人」,同時,卻也有著「天下第一笨人」之稱。曾國藩用他一生的經歷在告訴我們,笨,未必是一件壞事。

有的時候笨是一種優勢,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人品。

因為笨,而更加努力

1811年,湖南長沙湘鄉縣一戶「小康」農家,一個嬰孩呱呱落地,他就是曾國藩。

當時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嬰孩的到來,將為中國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童年時候的曾國藩,就比一般的小孩顯得笨拙遲鈍一些。道光五年,曾國藩在書房正挑燈夜讀。一小偷趁夜潛入藏在窗旁,伺機盜竊。小偷聽到曾國藩正在背誦一篇短文,以為一會兒就能完成,誰知道直至小偷睡了一覺醒來,曾國藩還背得磕磕巴巴。

小偷實在受不了,衝進房內對曾國藩說:「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就這幾句話我聽幾遍都會背了。」說完,他把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故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曾國藩的「笨」,倒是確確實實的事。與他同朝為官的左宗棠,秀才、舉人、進士都是一考就中;再比如同屬晚清著名人物的梁啓超,11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而曾國藩23歲才考取秀才,而且前後考了七次。

無怪乎左宗棠一向對他一臉嫌棄,毫不留情地說他「才短」;梁啓超也說曾國藩「非有超群軼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曾國藩對自己的「笨」倒也頗有自知之明,說自己「吾生平短於才」。

但曾國藩並沒有因為「笨」而止步不前,反而越「笨」越勤奮。

他的勤奮在他讀書方面就可以體現。「自以秉質愚柔,舍困勉二字,別無人處。」一字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如是反覆。

曾國藩雖然不屬於天資聰穎的人,在科舉之路上也並非一帆風順,但進入仕途後十年七遷,最終成為「中興第一功臣」,離不開他這種「笨鳥先飛」的精神。

所以,「笨拙」看起來慢,其實越到後來就走得越快,就好比蓋房子,因為基礎打得牢,房子就蓋得比別人高。

因為笨,所以更踏實

曾國藩帶兵打仗,打的也是「笨戰」,而不是「巧戰」。

曾國藩打仗出招從來不「奇」,像《三國演義》中周瑜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或是諸葛亮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之類的奇招、妙招,在曾國藩身上都不曾出現。

曾國藩的戰術方法就是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或者叫「打死仗」。曾國藩後來自己總結說:「十餘年來但知結硬寨打呆仗,從未用一奇謀、施一方略制敵於意計之外。」

這種打仗風格,用一個字總結,就是「笨」。

怎麼個笨法呢?我們先來看這個「結硬寨」。他所統率的湘軍打仗從不走捷徑,每到一處便安營紮寨,紮下營盤之後,不管軍隊多麼勞累,都必須首先環繞營地挖出兩道很深很寬的深溝,沿著這個溝再築起兩道高牆,把自己保護起來,將進攻任務變成防守任務,一點點地蠶食著太平天國控制的區域,這便是「結硬寨」。這種做法確實極為笨拙,因為修牆挖壕是極為費工、費力的事。這樣,湘軍就從一支軍隊變成了「民工建築隊」,行起軍來如同蝸牛爬行一般。湘軍攻城不是兩三個月,而是經常性地用時整年,通過挖壕溝圍城,斷敵糧道、斷敵補給,必要時進行圍敵打援,這就是「打呆仗」。

湘軍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軍事首重「自固」,就是先要保存自我,然後才能談到爭取勝利。《孫子兵法》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就是說,你自己先要立於不敗之地,再等著敵人給你機會。

太平軍作戰的風格和曾國藩恰恰相反,習慣於跨省大規模高速度調兵,而且善於使用計謀,經常搞圍魏救趙之術,看起來非常厲害。

但是結果呢?

曾國藩就是這樣用笨招,以少勝多,湘軍在人數上一直遠遠少於太平軍,但是最後卻一點點地把幾十萬太平軍「吃掉」。因為即便再聰明,如果你不謹慎仍會犯錯誤。曾國藩就把握住一條,我用最穩妥的辦法,等你犯錯誤,一犯錯誤,就把你「吃掉」。就這樣,太平軍常常連湘軍的面都見不上,就被湘軍無死角碾壓。

似乎,「笨」不是壞事。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方能穩紮穩打,以不變應萬變。「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因為笨,變得更加自律

曾國藩年輕時,除了」笨」,身上還一堆毛病,愛抽菸、脾氣暴躁,常與人發生爭執。

那他後來怎麼能成為「中興第一功臣」呢?這和曾國藩堅持一生的兩個習慣有關——讀書和寫日記。

從道光二十四年七月起,他在擔任京官期間,不管政務多麼繁忙,仍堅持「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亦須滿二十頁,多則不論。雖極忙,亦須了本日功課,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在統率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的日子裡,雖然軍務繁冗、日理萬機,他也堅持記日記、寫家書和讀書筆記。

曾國藩每天將自己從起床到睡覺,事無巨細逐一記錄在日記中並以此檢查自己的行為。如不足,就深刻剖析,不錯,就以此自勉。他不僅記錄下來自己看,還邀請親友們點評他,把自己的缺點和改正缺點的過程,完全暴露在眾人眼前,讓大伙兒一起監督他。

梁啓超曾經盛讚曾國藩的恆心,說曾文正在軍中,每日必讀書數頁,寫日記數條。

這種記日記來反省人生得失的習慣一直堅持到曾國藩臨終前,中間只中斷過很短的一段時間。就自律而言,絕非常人能比。

原來,「笨」不是壞事,因為笨,才能把每件事做到極致。

因為笨,待人變得更加拙誠

既然天性鈍拙,那麼曾國藩就充分發揮鈍拙的長處。他一生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學習如此,打仗如此,待人更是如此。

曾國藩說:「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若鈎心鬥角,相迎相距,則報復無已時耳。」

縱使別人都對你使心眼,你要堅持假裝不知道,一直以笨拙、真誠來回應他,時間長了,他也不好意思和你耍心眼了。如果你也和他鈎心鬥角,兩個人進入惡性循環,那事情只能會越來越壞。對誰都不好。

曾國藩對左宗棠提攜頗多,但左宗棠並不很「服」他。左宗棠比曾國藩只小一歲,但曾國藩統領湘軍時,左宗棠只是個幕僚。左宗棠在給曾國藩的信裡卻不肯自稱「晚生」,只署「愚弟」,他的傲氣,讓兩人關係逐漸惡化。

後來,曾國藩奉命處理「天津教案」,對洋人態度軟弱。一向主張對外強硬的左宗棠拍案大罵曾國藩,曾國藩表示「永不說話之語」,二人斷交。

恰在此時,一紙家書傳來,父親去世,曾國藩起程回家,為父親辦理喪事。父喪憂居期間,曾國藩幾經反思他與左宗棠的關係,覺得自己在對待他的態度上頗有不妥,應該向左宗棠道歉。他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夠誠意,終究會讓左宗棠解開心結。很快,他寫了一信讓曾國荃(曾國藩的弟弟)過目並轉達給左宗棠(左宗棠與曾國荃的關係要好)。儘管此信原文沒有在曾國藩的集子中查到,但由左宗棠在鹹豐八年四月二十六日給曾國藩覆信中的這般言辭,即可體察相關情形:

沅浦(曾國荃)遞到手書,敬悉近狀之詳,喜慰無似。不奉音敬者一年,疑老兄之絕我也。且思且悲,且負氣以相持……望人恆厚,自毖殊疏,則年過而德不進之徵也。來書雲晰義未熟,翻成氣矜,我之謂矣。

曾國藩的主動示好,左宗棠也作了自我「檢查」的回應,這樣,兩人間的關係得以改善,或謂其「交歡如初,不念舊惡」。曾國藩去世後,左宗棠寫了一副對聯: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以此表達自己對曾國藩的敬仰和欽佩。

原來,「笨」不是壞事。因為笨,所以不會耍心眼,鬥心機。因為笨,所以做人更實誠,做事更厚道。

笨,反而是一種人品。王熙鳳機關算盡,反算了卿卿性命。阿甘笨到極致,反而能不斷奔跑,屢屢成功。讀懂曾國藩的人,才能讀懂笨人的智慧。原來生命從來沒有捷徑。

唯一的捷徑,就是從一開始就知道生命沒有捷徑,然後便能沉得下心,腳踏實地,堅持到底。

本篇圖、文綜合整理自《曾國藩傳》《百年風流:文化名人後代回憶實錄》、十點讀書微信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微信公眾號、百度網等

相關焦點

  • 話題|曾國藩,一個笨拙的人
    曾國藩是一個奇人。毛澤東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他被後世稱為「千古完人」,同時,卻也有著「天下第一笨人」之稱。曾國藩用他一生的經歷在告訴我們,笨,未必是一件壞事。有的時候笨是一種優勢,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人品。
  •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越笨拙,越成功
    講了曾國藩從一個稜角分明的憤青到一個圓融沉潛的老鳥,講了他的私人生活,還講了他對風水、對天命的看法。但是最觸動我的是曾國藩的「笨」。有這樣一個這樣笑話:曾國藩年輕時在家裡讀書,有篇文章怎麼背也背不下來,他就反覆朗誦。
  • 《曾國藩傳》:有一種優點叫笨拙,不抱怨,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曾國藩獲得如此高的成就和威望,不是他天資聰慧,反而是因為他天資愚鈍,青年時的曾國藩不過也是庸人一個,笨拙的他科考屢考不第說完小偷從頭背到尾,一字不差,然後一甩門揚長而去,留下了曾國藩在屋裡目瞪口呆。曾國藩天資笨拙,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遺傳,曾氏家族的遺傳基因,其實非常一般。往前看,曾家祖上五六百年間,從宋朝末年到清朝,連一個秀才都沒有出過,幾十代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 曾國藩成就大業的訣竅,就是他一生堅持笨拙,不走捷徑
    當時天色已晚,很多人已就寢。可曾國藩卻挑燈誦書,要命的是,一篇很短的文章,他讀了兩個時辰都沒有背誦下來。小偷忍無可忍,從床底下滾了出來,拍拍身上的塵土,朗聲而誦,勢如流水。也就是這樣一個「又笨又慢」的曾國藩,做出了令很多天才都望塵莫及的大事業,讓無數後人視為榜樣。所有人都可以學習的榜樣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曾國藩是你的榜樣。
  • 曾國藩:世上有三種不祥之事,多少人因此失敗
    曾國藩曾說,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這三個詞簡單的說明人生的三種不祥、三種不幸,或者說三種失敗。我們應該學會避免這三種事情的發生,因為這不僅是我們所討厭的同樣也是天道所厭惡的。天道忌巧當時的晚清,在一種虛浮、圓滑、取巧的氛圍中,因此曾國藩大膽「去偽而崇拙」,曾國藩說道:天道忌巧」,人生要有笨拙的功夫。
  • 曾國藩到底是聖人還是魔王?我卻看到了一個笨笨的曾國藩
    有人評價說曾國藩是滿清王朝的護道者,是漢奸賣國賊,是阻擋歷史車輪前進的罪人!也有人說他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屠夫惡魔!還有很多人卻在為他歌功頌德,讚揚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和傳承者!而我卻從《曾國藩傳》這本書裡看到了一個別樣的曾國藩。曾國藩他既不是神也不是魔,他和你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甚至還有點笨。
  • 晚清重臣太子太保曾國藩
    真笨假笨曾國藩是個不聰明的人,有個關於他讀書的小故事流傳至今,一個夜晚曾國藩在書房背誦一篇文章,怎麼樣都背不下來,這可急壞了梁上君子,原來一個小毛賊準備等曾國藩背完睡覺時行盜竊之事,可笨拙的曾國藩讓小毛賊很失望,天快亮的時候小毛賊實在受不了了,跳下來對著曾國藩將其背誦的文章一字不差的背誦出來,數落了曾國藩一番話便離開了。
  • 《曾國藩傳》:從農民到晚清儒學偶像,曾國藩是如何逆襲的?
    笨拙不是一個劣勢,也會成為自己成長道路上堅實的基石。曾國藩30歲以後確立自己的志向是&34;。但是自己是一個資質平平的人,身上有很多缺點需要改正,那怎麼辦呢?曾國藩要求自己每天要寫反思日記,而且要當成一件大事來做。曾國藩的日記和我們寫的流水帳不同,他的日記主要是用來研究細節和反省用的。
  • 曾國藩:成功的人,從不著急
    做人做事,都需要一個靜下心、等得起、耐得煩才行。不宜貪功,求事宜穩世界之事風雲變幻,處處藏著危機,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使事業陷入困境甚至絕境;而凡事求穩慎則可以使人穩打穩紮,少犯錯誤,有助於事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對於要做事要成大業的人來說,凡事不可不穩慎。
  • 一個人,越「笨拙」,越容易成功!
    而他本人並不「笨拙」,就是因為官場失意,無可奈何,然後自我解嘲,想要表達:樸實之人在自家花園為政的巧意。所以說,「拙」字若用於形容為人處世,則是謙虛低調,大智若愚的意思!根據多年人生經驗和心得體會,琢磨君也認為:一個人,越「笨拙」,越容易成功!越是「笨拙」的人,越能笑到最後!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 《曾國藩傳》:關於曾國藩的3個成事方法
    其實,在沒讀這本書之前,我就聽過別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比如「近代聖人」「晚清名臣」「千古完人」等等,就連「笨拙」這個詞好像都因為他變成了褒義詞。從表面上看來,曾國藩好像遺傳了曾麟書的笨拙,可實際上是曾麟書的學習方法有問題。他教給曾國藩的方法是「死記硬背」,但這樣的學習進步非常緩慢,寫出來的文章也是一板一眼,入不了考官的眼。
  • 張宏傑:「笨人」曾國藩的奮鬥進階之路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沈傑群    「我看了很多曾國藩的傳記,包括年譜,基本都沒有提到曾國藩的『笨』。他到北京當官前,四處打秋風、拜客、籌集金錢,我在書中花了比較多筆墨去寫這些。曾國藩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把自己的劣勢化為優勢。正因為他笨,天資不高,所以才成了四大名臣當中成就最高的一個。」日前,歷史學者張宏傑在《曾國藩傳》新書分享會上如是說。
  • 晏殊和曾國藩的大智慧:藏巧於拙,用晦於明
    就是這樣笨拙真摯的回答,既回應了皇帝的問題,又沒有得罪那些遊樂飲酒的同僚。晏殊在為人處事方面處理得恰當妥帖,不因為自己過人的才華而自傲反而憑藉著自己的大智慧幫助自己仕途通暢。有著相同大智慧的人,還有曾國藩。
  • 張宏傑,寫出立體的曾國藩
    與那些出盡奇招吸引人們眼球的書名相比,他的書名老實得近乎笨拙。從最初使他成名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到後來的《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記》、《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以及近期出版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張宏傑的書名都單調地圍繞著「面孔」打轉,常被朋友們取笑是「開攝影展的」。採訪中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問起這個話題,張宏傑開了個玩笑:「因為我長得不好看,所以喜歡看別人的臉。」
  • 《曾國藩傳》:一本書讀懂曾國藩的升級之道
    作者在深挖史料的基礎上,以傳記形式,全面復盤曾國藩的人生路徑及命運抉擇,還原一個以往從沒有如此真實的曾國藩形象。從笨人到聖人,經歷五次恥辱,如何堅守笨拙,脫胎換骨?曾國藩的故事,年輕人值得一讀。 已出版五本關於曾國藩的書 出版方向記者透露,這本《曾國藩傳》的誕生,可以說是一個瓜熟蒂落的過程。
  • 曾國藩比較色,還沒有小偷腦子好使,最後怎麼成為千古第一完人呢
    #曾國藩大家並不陌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的心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等,還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而且你想不到他竟然挺好色的,還比小偷還笨,讓我們來解一下,不一樣的曾國藩。說起曾國藩好色這一點也不誇張,男人嘛,嘿嘿!誰不喜歡漂亮女生呢,他曾在日記提到:「友人納姬,欲強之見,狎褻大不敬」,說的是曾國藩有個一個盆友結婚,娶了個小妾,就想見一面。
  • 晚清名臣曾國藩:身上缺點無數,但一個習慣使他功成名就
    第一大缺點就是笨拙,跟同時期的幾個著名人物不同,曾國藩的天資並不算聰慧。他老家湖南一直流傳著關於曾國藩年少時讀書的笑話:某天,曾國藩在熬夜背誦科考書目。一個小偷摸進了他家,潛到房梁上,準備等他背完去睡覺時再下去偷東西。
  • 曾國藩可謂"三立完人"
    這一點,曾國藩作為一個滿腹詩書的翰林很清楚。  所以他要給朝廷造成這個印象:這支軍隊不是我的,這支軍隊是朝廷的,是愛新覺羅氏的工具。於是他在創立湘軍時,就立即提拔一個滿人塔齊布做這個湘軍的第一號人物。這個人本來是一個很小的官,大概類似現在軍分區的參謀長,一下子提拔成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的官。後來,他又把官文抬出來。曾國藩其實最不喜歡官文,但因為官文是滿人,就把他抬出來。
  • 曾國藩:一個家庭的祥和,關鍵靠這3個字!【曾國藩家訓】
    家庭要和諧,這三點至關重要,一個家庭的福氣就潛藏於這三點之中。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人跟父母爭吵,還有人厭煩父母的教導,更有人伸手向父母索要自己想要的一切。 盡孝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對父母的陪伴,就像小時候父母陪伴自己一樣。 父母老了,都會變成小孩,他們要的並不多,僅僅是一個陪伴,有子女經常陪伴的父母晚年非常幸福。
  • 曾國藩為何能成為文章大家?
    在很多暢銷書中,《曾國藩家書》為何能長期佔據各個網站的銷售榜首?這除了其家書內容有很深的人生哲理外,也和其文章的風格有關。其實,曾國藩年輕時寫的文章是「文理欠通」,可他為何能成為文章大家呢?靠兩個字。曾國藩成為文章大家的過程,充滿了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