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出徵武漢:中國最好的醫院,到底有多牛?

2020-12-23 騰訊網

本文授權轉載自世界華人周刊

id:wcweekly

一部協和醫院的歷史就是半部中國醫療史。

2月9日,一則消息引起了全國媒體的沸騰: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醫界四大天王齊聚武漢!

這是百年來,中國醫學四大主力天團首次會師,可謂王炸出擊。

1月26日,北京協和醫院第一批醫務人員馳援武漢。

協和醫院是攔在病人和死亡面前的最後一道關卡!

在《2018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中,北京協和居首。

協和作為中國的醫界老大,成了防疫戰場的定海神針。

協和醫院有多牛

去年11月,在知乎和微博上,協和醫院「掃地僧」的故事火了。

2016年,一個叫小希的年輕人來到協和醫院就診。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主治醫師「林大鼻」,見到症狀大吃一驚:

小希的肺被病菌掏出了各種窟窿,左肺幾乎被掏空了1/3。

但是,卻查不出是何種病菌。

這時林醫生想到了11年前,協和轉來的一個女孩。

她的肺、皮膚和骨頭全都被病菌啃食到潰爛。

她在全國各地的醫院查了5年,甚至被取走了腰椎的一塊骨頭,卻依然沒有結果。

全國的專家都束手無策。

但協和醫院檢驗科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技術員王澎確定,這與馬爾尼菲藍狀菌有關。

這種真菌會蔓延全身,啃食人的內臟、骨髓、大腦及皮膚。

這種病極其罕見,迄今為止,世界上共發現了8例,5例康復,3例死亡。

它就猶如《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一樣,雖然毫不起眼,但是「內功」驚人。

協和醫院流傳一句話:遇到疑難雜症時,「細菌室找王澎」。

聽取了王澎的建議,林醫生找到了正確的治療方法。

小希最後被治好了,成為全世界被治癒的第六個此種病患者。

找到癥結所在的王澎,雖然只是大專畢業,又不在臨床一線,但「修煉」了20年,終於成為「微生物神探」。

▲ 王澎

遺憾的是,王澎因為長期工作勞累,最後丟下9歲的女兒,離開了人間。

如今這樣的人才,走一個少一個,是病人最大的不幸。

從這個故事中就可以窺見,協和醫院是藏龍臥虎,「深不可測」。

多年來,從協和醫院走出來的醫學大家,群星璀璨,照亮了中華醫學界。

伍連德(1879—1960),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創始人,華人世界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

▲ 伍連德

1910年,東北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權總醫官,創造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例有效控制大型瘟疫的奇蹟。

他讓中國人第一次用口罩預防傳染病。(詳見世界華人周刊此前推送110年前的「鍾南山」:當瘟疫橫掃東北,他挺身而出拯救億萬生命)

張孝騫(1897—1987),內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消化學的奠基人。

▲ 張孝騫

林巧稚(1901—1983),中國婦產科學的開拓者、奠基人。

▲ 林巧稚

黃家駟(1906—1984),中國心胸外科學和生物學工程學的奠基人。

▲ 黃家駟

吳英愷(1910—2003),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學的開創人之一。

▲ 吳英愷

吳階平(1917—2011),中國泌尿外科的開拓者及重大貢獻者 。

▲ 吳階平

曾憲九(1914—1985),中國外科專家,主編《醫學百科全書·腹部外科分冊》。

▲ 曾憲九

此外,還有中國兒科先進理念開拓者籍孝誠,中國兒科學奠基人諸福棠,中國變態反應學奠基人葉世泰,中國神經電生理奠基人湯曉芙……

這些協和名醫支撐起了新中國醫療事業的一片新天空。

可以說,一部協和醫院的歷史就是半部中國醫療史。

名醫是怎麼煉成的

協和醫院為什麼這麼牛?這就要從協和醫院的歷史講起了。

1、慈禧和洛克菲洛的捐助

120年前,就是多災多難的庚子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動亂。

為了躲避戰亂,當時在中國傳教的英國倫敦會的一位醫生科克倫逃到北京。

他通過給李蓮英治病,認識並博得了慈禧太后的喜愛。

後來,倫敦會等5個教會,要開辦醫學堂。

慈禧對西醫倒不反感,反而給學堂捐助了一萬兩銀子。

1906年,學堂正式建成。

5個教會,加上慈禧合作辦學,所以學堂的名字就是「Union Medical College」,原意為聯合,中文翻譯為「協和」

1917年9月,由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洛資助巨資,開辦醫預科,附屬醫院就是北京協和醫院。

▲ 小洛克菲勒和董事們在北京協和醫院的合影

2、胡適的遺憾

協和醫學堂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教師。

學校任教的教授都是美國名校的博士。

▲ 老協和教職員工合影

學校想聘中文教師,有人推薦胡適,但這位中西兼通的哲學博士,落選了,最後只能成為校董。

英文外教弗路德,後來去了哥倫比亞大學,並成為了知名的漢學家。

由此可見,協和的師資力量之強。

有最好的教師,也要有最強的學生。

當時協和招生,只在燕京大學學生中,招收頂尖的30多人。

燕京大學,曾是中國最好的大學,後來其校舍被北大接收,其校的文科、理科併入北大,工科併入清華。

可想而知,這30人便是全國精英中的精英。

每個學生都具備堅實的人文基礎和自然學科基礎。

當時協和的英語考試,題目是用英文寫出《桃花源記》。

這不僅要求學生有中文底蘊,更要求英語水平過硬。

可以說,這些學生都是絕頂聰明,博學多才。

但是,即使這樣,最後也只有16人能畢業。

3、林巧稚終生未嫁

為了把協和打造成亞洲最強,協和醫學堂實行殘酷的逐級淘汰制。

所以,學生每天通宵達旦地解剖屍體,刻苦學習。

每個學生臉色蒼白,被戲稱為「協和臉」。

學校組織舞會,讓拼命的學生放鬆一下,結果他們假裝睡覺,然後繼續躲在儲藏間裡學習。

在老協和有一條奇怪的規定,如果女醫生選擇內、外、婦產科這樣的大科,是不允許結婚的。

因為醫院認為女人無法同時照顧好家庭與事業,為了保證她們能在病人身上投入全部精力,便有了這樣的規定。

後來,嚴仁英談到自己的師父林巧稚為何終生未嫁,感慨地說,這是被逼的,並非自願。

▲ 嚴仁英(1913—2017),協和醫院博士, 北大醫院名譽院長,中國圍產保健之母

為了醫學,為了病人,老協和可以犧牲個人的世俗幸福。

想當一名協和的醫生,是何其不易!

艱難前行

協和剛成立之時,中國人對西醫普遍還有質疑。

1929年梁啓超的去世,引起軒然大波,使協和醫院陷入輿論的口誅筆伐之中。

1924年冬,梁啓超總是尿中帶血,病因不明。

協和醫院懷疑是癌,於是給梁啓超做了切除右腎的手術。

可是術後,病並沒有好轉。

於是,他的弟弟梁啟勳在《晨報》發表《病院筆記》一文,表達了對醫生的失望。

梁啓超覺得協和的醫生盡力了,寫了《我的病與協和醫院》一文,為醫生「伸冤」。

▲ 梁啓超用英文所寫的《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第1頁

因為這場風波,中國當時還引發了一場「中醫西醫」的是非之爭。

這場「百年公案」,後來被捕風捉影,炒作成了割左腎而割錯右腎的荒謬版本。

▲ 電影《邪不壓正》中暗示名士被割錯腎的情節

甚至,當時流行罵人的話:「把你送到協和醫院去!」

在人們的誤解中,協和艱難地成長。

1924年,孫中山因為肝病復發,他在人生最後時刻相信、支持協和醫院。

他最後轉入協和醫院,可惜病到晚期,院方已無能為力。

孫中山於1925年3月離開人世,其病例保存在協和醫院。

▲ 3月19日上午10時,協和醫學院禮拜堂舉行的孫中山追思儀式

至今,北京協和醫院還有巨大一筆「財富」,就是400萬冊病例,為全國之冠。

其中包括孫中山、張學良、宋氏三姐妹等名人的病例。

當時,協和幹了一件事情,轟動了整個世界。

1927年,協和醫學院根據在周口店發掘的一塊牙齒化石,判斷出這是中國一個新猿人的種類,並且命名為「北京人」。

兩年以後,「北京人」遺址又發現一個女性頭蓋骨,協和的科學推斷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後來,陸續發現的5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都保存在協和醫院。

定義「北京人」,足以說明協和在當時學術水平之強。

可惜,因為1941年日軍入侵北京,頭蓋骨化石下落不明。

協和進入校史上的黑暗年代,被迫解散。

戰爭中,沒有一個協和人為日本人當差看病,這堪稱當時的奇蹟。

協和的林可勝組織「中國紅十字會醫療救護總隊」,在抗日的戰場上救死扶傷。

▲ 救護隊在緬甸戰場

協和人在西南重建協和教育,把醫學種子撒在西南偏遠的地方。

直到抗日勝利後,1947年,協和才艱難復校,流落到四方的教職員工紛紛歸來。

新中國醫學界的中流砥柱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洛克菲洛基金會停止了對協和的贊助。

協和醫院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開始為中國老百姓行醫治病。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醫學人才極其匱乏。

協和為全國各地的醫學院、醫院培養和輸送了大批醫學人才。

一大批協和人成為新中國醫學界各學科的開創者。

後來,50多名校友成了中國兩院院士。

協和在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建設和發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971年,基辛格為尼克森訪華做準備,來到北京,隨行的《紐約時報》副社長得了急症。

他被送到協和,經過手術後康復。協和的出色表現讓這位美國人大為讚嘆,出院後,他在1971年7月26日《紐約時報》頭版發表文章和照片,介紹其協和就醫的經歷。

▲ 圖片來源:北京協和醫院微博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期間,一個隨行人員請求查明她是否出生在老協和,並希望知道準確的出生時間。

本來沒報什麼希望,沒想到在協和病案室裡很快找出了,其母親住院時的病案,其中還有她出生時的小腳印。

她驚喜萬分,美方對協和醫院高度讚揚。

這就是協和,百年的積累,嚴謹的態度,才造就今日的輝煌。

2003年,在抗擊「非典」中,協和千餘名醫護人員,開設四個病區,一線救治病人。

為了研製非典疫苗,協和採集了唯一合格的SARS病毒株。

今天,協和還保持一種職業上的寧靜致遠。

這代表了當今中國醫生的一種精神。

無論世間如何繁華,卻能始終不為名利所動。

面對疫情,他們只能想到責任。

無論環境如何浮躁,唯有醫生要清醒。

因為,他們肩負著一個民族的健康使命。

-END-

相關焦點

  • 北京和武漢的協和到底有多牛逼
    雖然面臨著極度物資匱乏,武漢協和醫院的醫生護士們仍奮戰在對抗病毒的前線。一套《協和解決方案》以長圖形式在媒體上流傳,方案將病情症狀精細劃分並給出不同的應對與用藥策略,可以給更多醫院的醫生參考,比起直接讓大家去喝一種莫名其妙的口服液要顯得科學太多。正如我們之前的文章寫過的,並不是所有名字帶「協和」的,都是真的協和。那麼,真協和到底有多厲害?
  • 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這位「掃地僧」的故事是真的
    今天,北京協和醫院又火了——在微博上,人們正在談論「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其中認證為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生「林大鼻醫生」的文章再添證明。記者通過北京協和醫院聯繫到「林大鼻醫生」,原來這麼剛的名字背後其實是一名溫柔的女醫生,當然她也不姓林,具體姓什麼,林大鼻醫生說「保密」。林大鼻在協和讀了博士,畢業後就留在了協和醫院工作。她說,所講述的故事都是真實的,「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我經常和王澎打交道。」王澎老師就是那樣一名沉默又盡責的醫生。她因病去世後,現在同事們也經常會去看望她的女兒。
  • 700人連夜請戰 武漢協和醫院組建「榮譽抗疫軍團」待命出徵河北
    人民網武漢1月11日電 1月10日,根據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為支援河北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工作,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協和醫院」)迅速組建起「協和醫院援冀重症醫療隊」。
  • 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這位「掃地僧」的故事是真的!
    北京協和醫院又火了!在微博上,人們正在談論「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其中認證為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生「林大鼻醫生」的文章再添證明。(滑動查看全文)有的網友講述了一臺手術背後驚心動魄的決策過程,讚揚他們敢於探索的醫者情懷;有的醫生用的是多年積累之後四兩撥千斤的巧勁——比如有位患者過敏很多年不知道什麼原因,到了協和才知道是萬分之一概率的某種藥物過敏;更多是各種看不好的疑難雜症,到了協和就像常見病一樣被看好……在上周發布的復旦醫院排行榜中
  • 協和醫院院感專家出徵河北
    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蔓、通訊員聶文聞)1月12日,協和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感染性疾病科教授熊莉娟作為國家級專家奔赴河北,執行院感防控相關任務。「國家需要,協和使命!」響亮的出徵誓詞在醫院外科樓大廳迴蕩。上午8時,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玉、院長胡豫等為熊莉娟送行。
  • 院長掛帥,多家醫院「百人團」出徵武漢!
    這一刻,他們選擇和武漢及全湖北的民眾站在一起。 院長掛帥!北京六大醫院664人再徵武漢 北大人民醫院百人團出徵,馳援武漢! 2月7日清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門診樓前,百餘名醫護人員集結在此,他們即將出發前往武漢。
  • 「你有多美」北京協和醫院立體化支援武漢「戰疫」
    2月23日一個周日的下午,一場京鄂兩地高級別遠程多點多學科會診正在進行。一邊是由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院士親自領銜的多學科專家團隊,包括吳文銘副院長,醫務處潘慧處長,遠程醫學中心秦明偉處長,風溼免疫科張奉春教授、曾小峰教授、趙巖教授和張文教授,血液內科趙永強教授,腎內科李雪梅教授。
  • 武漢協和醫院院感專家出發增援河北
    武漢協和醫院院感專家出發增援河北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3日 08:44 來源:楚天都市報 協和醫院院領導為熊莉娟教授送行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王永勝 通訊員協宣)作為國家級專家,昨日上午9時15分,武漢協和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感染性疾病科熊莉娟教授從漢口站出發,乘坐高鐵奔赴河北,執行院感相關任務。
  • 北京十強醫院:協和醫院第1,阜外醫院上榜,都躋身全國40強
    21家,天津3家,石家莊、太原等省會無一,今天我要說的是北京十強醫院:協和醫院第1,阜外醫院上榜,都躋身全國40強。天津最有實力的醫院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可惜已經排在全國50強醫院之外了,總的來說,天津不如武漢、杭州、成都等省會城市,最讓人驚訝的是,深圳、廈門等沿海城市都不在名單上,成都、南京等傳統中心城市也只剩下四家醫院,北京的醫療水平有多強可見一斑,但畢竟是首都,在科教、醫療、政策等領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從國外公布的權威城市綜合名單來看,北京排在上海之前,兩家醫院的差距只有三家
  • 北京最牛醫院和最牛科室排名:北醫三院、協和、友誼醫院名列前三
    原標題:北京最牛的醫院 最牛的科室排名出爐法制晚報訊(記者 李潔)北京最強的綜合醫院、最牛的科室、最棒的婦幼專科醫院、最拔尖的腫瘤、兒童和傳染病醫院通通出爐啦!其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分列「醫療服務綜合評價」前三名。
  • 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發布,四川醫院有多牛?
    今年11月,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頒布了《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和《2019年中國醫院專科綜合排行榜》。這也成為患者尋找好醫院的重要參考。四川醫院有多牛?在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的1-100名完整名單中,四川就有4家醫院上榜!分別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 北京十強醫院:協和醫院第1,阜外醫院第9,全都上榜全國40強!
    其中北京21家,天津3家,石家莊、太原等省會都是零。天津最厲害的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可惜的是也已經排在了中國醫院50強以外,整體來看,天津還不如武漢、杭州、成都等省會城市。最讓人詫異的是深圳、廈門等沿海城市竟然也沒有上榜。成都、南京等傳統中心城市也只拿下4家醫院。北京醫療水平有多強大可見一斑。
  • 在北京協和醫院,有這樣一支"兩開花"的國產力量
    人們常說,一部協和史,就是半部中國醫學史。建成於1921年的北京協和醫院,見證了中國現代醫學的進步,並培養出張孝騫、林巧稚、曾憲九、吳階平、諸福堂等一批醫學大家,始終引領著國內醫療、教學和科研事業的發展。
  • 帝都北京十強醫院排名,北京協和醫院第二,北京醫院第九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經濟、政治、文化、醫療、教育等區域發展在全國範圍內來說,一定可以排得上數一數二的名次。而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醫療行業的發展應該是我們最關心的領域了,重要原因就是今年的新冠疫情,那麼作為中國最好的城市,北京的醫療水平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京排名前十的醫院。
  • 出徵!廣西龍潭醫院最美「逆行者」馳援武漢
    廣西龍潭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出徵儀式現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陳加琦 攝廣西新聞網柳州2月2日訊(記者 莫一科 通訊員 蔣源蔓 陳加琦)1月27日上午,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吹響了集結的號角,援助湖北的廣西醫療隊將在今天馳援武漢,自治區龍潭醫院在舉行了出徵儀式之後將三位最美「逆行者」送上了徵途。該院黨委書記唐海寧、院長劉存旭及全院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參加儀式。
  • 情人節特輯 | 協和醫療隊的「戰地情書」:用勝利的捷報守護好家的...
    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部署,北京協和醫院164名戰士出徵武漢。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嚴峻挑戰。接到出徵命令的那一刻,大家沒有絲毫猶豫,連夜收拾行囊、告別家人,逆行奔向最危險的戰場。不是沒有不舍,不是沒有懼怕,只因這是職責所系、使命所在。當前,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醫療隊同時間賽跑、與疫情搏擊,堅決攻下這場戰役中最頑固的堡壘。在緊張忙碌救治患者之餘,我們也無時無刻不被溫暖和感動包圍著。
  • 中國女孩在日本病危 武漢協和醫院轉運天團護送心衰女孩回國
    母親在愛知縣醫院陪女兒時非常著急,父親則在國內到處奔走。幾經斟酌,決定選擇在心臟移植領域位居全國前列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於是,藤田醫科大學醫院與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團隊展開了緊密聯繫,並商定1月底送她回國,接受心臟移植手術。但是,原定於1月24日飛往武漢的航班因疫情暴發而被取消。
  • 中國醫院排行榜出爐!第一還是它,有望成為「亞洲最好的醫院」
    其中去年位於排行榜第一的醫院今年繼續蟬聯第一的寶座,所以就我們得到的信息來說,這所醫院至少已經兩年獲得第一的地位了,而為廣大人民所熟知的同濟醫院並沒有獲得第一的寶座,甚至與它相比,有些黯然失色。作為排名第一的北京協和醫院,這所醫院確實是有資本位列第一。
  • 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迎來首位患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王璐 陳明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5月21日早8:40,林奶奶通過北京協和醫院官方App,向心內科劉永太副主任醫師敘述自己的病情,這是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正式上線後的首位患者。
  • 2.5噸醫用物資從舊金山直接運抵武漢協和醫院
    北京時間1月31日下午,由WuhanUnited(武大和華科北加州校友會)聯合國際直接援助組織(Direct Relief)捐贈的2.75萬雙醫用手套,4000件隔離服,20萬個外科手術口罩,重達2.5噸貨物從舊金山直接運抵武漢協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