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川劇創新成果 第四屆川劇節將在成都舉辦

2020-12-15 中國網旅遊中國

中國網10月17日訊 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中國川劇藝術」為主題的第四屆川劇節,於10月至11月在成都舉行。第四屆川劇節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省振興川劇領導小組、省文化廳、重慶市文化委員會主辦,省川劇院、重慶市川劇院、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省藝術研究院、省文化廳劇目工作室、省錦城藝術宮、省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重慶市文化研究院、重慶市藝術創作中心承辦。

本屆川劇節以堅持一流標準,塑造四川文化形象;堅持政府主導,體現文化惠民樂民;堅持群眾參與,尊重群眾主體地位為基本原則,將舉辦九大活動,全面展示川劇藝術傳承發展成果,並邀請重慶市主辦,貴州等省參與,為戲迷奉上一場川劇藝術盛宴。

本次活動將於11月1日舉行開幕式暨專場演出,11月9日舉行閉幕式。開幕式由四川省川劇院演出新創劇目紅色革命題材川劇《金沙江畔》,扮演張秀和珠瑪的是梅花獎獲得者蔣淑梅與劉誼。該劇以深刻、細膩的筆觸塑造以金秀、姜明等為代表的紅軍英雄群象,藝術再現紅軍長徵途中那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閉幕式由重慶市川劇院帶來川劇《江姐》。沈鐵梅和她的團隊,在表演川劇《江姐》中,勇於藝術創新,從劇中人物唱腔、劇情、舞美、燈光,全方面進行了川劇的藝術革新。

菊壇秋色濃——新創劇目匯演

藝術節遴選了14臺近年來新創川劇劇目進行匯演,其中四川10臺、重慶2臺、院校2臺。既有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大型項目,也有文化部藝術司2017年度劇本扶持工程「整理改編劇目」項目,也不乏登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等戲曲殿堂的基層院團佳作。川劇節臨近,幾乎全國的川劇藝術大家們都忙碌起來,共襄盛世。多位梅花和梅花大獎演員將親自登臺演出,沈鐵梅、陳智林、陳巧茹、王玉梅、王超、劉誼、蔣淑梅等藝術家都在加緊排練,為川劇藝術節獻上自己的表演。多名藝術家臺上臺下互動交流,共推川劇事業繁榮發展。

百川匯天府——優秀傳統折子戲展演

藝術節在四川、重慶等省市的川劇院團,遴選了35個優秀傳統折子戲組臺七場集中展示,讓川劇愛好者一次看個夠。

三級聯動、國有民營院團齊聚。本次川劇藝術節地域上匯聚了省、市、縣三級文藝院團參加,重慶市、萬州區、成都、自貢、宜賓、南充、遂寧、合江縣、樂至縣、鄰水縣等各地,涵蓋川渝兩地。同時,四川民中川劇團、郫縣振興川劇團等民營劇院也加入其中,展示他們新創的大幕戲和受觀眾喜愛的折子戲。

梨園新苗秀——四川省第四屆中小學生川劇傳習及展(匯)演活動

四川省第四屆中小學生川劇傳習及展(匯)演活動,將於10月28日在錦江劇場舉行。本次展演活動共有13個市州,22個節目,480名演員參加展演。值得關注的阿壩州茂縣鳳儀鎮小學和興文縣大壩苗族鄉民族小學的節目,這是我省少數民族小學首次參加川劇節活動。同時在前三屆獲獎劇目中優中選優,遴選了8個精品節目參加匯演,來自綿陽涪城區特殊學校的《小戲迷》將再次登上川劇傳習舞臺。同時,舉行省市川劇院團、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省藝術研究院與全省大中小學校結對子、建基地授牌儀式,並發出川劇進校園倡議書。

名人論川劇——川劇傳承發展論壇

作為本屆川劇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對話大川劇•振興川劇論壇」將以視野開放、跨界對話、公眾參與、技術呈現等創新特色,通過省級主流媒體,結合網際網路+融媒體傳播手段,讓文化行政部門、戲劇藝術名家、跨界大咖與廣大社會群眾一起掀起「振興川劇」的大幕,面向全球受眾推廣中國川劇,亮出四川文化自信的金質名片。

創新促繁榮——川劇跨界融合展演展示

在「創新促繁榮——川劇跨界融合展演展示」方面,11月28日將在錦城藝術宮壓軸上演《戲曲名家演唱會》,我們特別邀請了評劇名家馮玉萍、豫劇名家賈文龍、黃梅戲名家楊俊、秦腔名家齊愛雲、晉劇名家謝濤、粵劇名家丁凡、越劇名家陳飛、與我們川劇名家沈鐵梅、陳智林、陳巧茹、崔光麗、王玉梅、王超等同臺表演。戲曲名家匯聚蓉城,恭賀川劇盛會,將帶來一場戲曲的饕餮盛宴。

川劇育楨幹——四川省第四屆青年川劇演員比賽

四川省第四屆青年演員比賽共有12個參賽團隊,64名參賽演員,60個參賽劇目,600餘名演職人員。並組織到成都市基層開展「川劇進社區」等惠民演出4場,藉助川劇節平臺提升兩年一屆的四川省青年川劇演員比賽影響力,展示和傳播推廣川劇藝術,培育川劇後備人才。其他任庭芳、邱明瑞、沈麗虹等川劇名家前輩也在加緊指導參加青年比賽的川劇演員,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川劇節發光發熱。

大眾觀戲、萬眾評戲活動

以新劇目匯演、優秀傳統折戲展演、青年川劇演員比賽等活動為載體,結合省、市、縣三級聯動組織「戲曲進校園」「戲曲進基層」等活動,組織相關劇目和川劇知識講座深入大中小學和社區;開展低票價和贈票惠民演出,邀請廣大觀眾走進劇場;搭建觀眾劇目評論平臺,將觀眾評戲信息收集整理並在微信公告號、官方網站等媒體發布,掀起「大眾觀戲、萬眾評戲」熱潮。

四川省第四屆川劇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打造示範性強、帶動力大的戲曲活動品牌,將川劇節辦成中國川劇藝術最高水平的藝術盛會,推動以川劇為代表的戲曲繁榮興盛。

目前,第四屆川劇節各項籌備工作已經就緒,11月1日將正式在成都市拉開大幕。

(尤紫璇)

相關焦點

  • 14臺新創川劇35個折子戲 第四屆川劇節最低票價才20元
    從10月至11月,第四屆川劇節將陸續開展九大活動,即開幕式展演、「菊壇秋色濃·新創劇目匯演」「百川匯天府·優秀傳統折子戲展演」「川劇育楨幹·四川省第四屆青年川劇演員比賽」「梨園新苗秀·四川省第四屆中小學生川劇展(匯)演」「創新促繁榮·川劇跨界融合展演展示」「名人論川劇·川劇傳承發展論壇」「大眾觀戲、萬眾評戲活動」、閉幕式展演,全面展現川劇傳承、創新成果。
  • 第四屆川劇節11月1日在蓉開幕 九大活動掀川劇熱潮
    通氣會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17日訊(記者 李慧穎 攝影報導)今日,記者從第四屆川劇節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中國川劇藝術」為主題的第四屆川劇節,將於11月1日在成都舉行開幕式暨專場演出,九大活動將全面展示川劇藝術傳承、創新發展成果。
  • 《梅女》精彩亮相第四屆川劇節新創劇目匯演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6日訊 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中國川劇藝術」為主題的第四屆川劇節,於10月至11月在成都舉行。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作為本次川劇節唯一的傳統劇目,11月20日晚,四川省宜賓市酒都藝術研究院大型聊齋故事川劇《梅女》在四川省歌舞劇院劇場隆重上演。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中,觀眾們鼓掌20多次,現場氣氛熱烈。還有觀眾表示,「好久沒有看到這麼好的川劇。」
  • 川劇《金沙江畔》首演 拉開第四屆川劇節帷幕
    川劇《金沙江畔》劇照本報訊 (記者 李雪豔 攝影報導) 作為第四屆川劇節開幕大戲,昨晚,由四川省川劇院打造的川劇《金沙江畔》在錦城藝術宮上演。值得一提的是,川劇《金沙江畔》中,兩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蔣淑梅和劉誼聯袂上陣,分別飾演張秀和藏族公主珠瑪,她們的首度合作成為該劇一大亮點。川劇《金沙江畔》講述了紅軍長徵經過藏族同胞聚居區的故事,著力表現紅軍與人民之間的深厚魚水情。該劇通過「劫珠」「救珠」「找糧」「取水」「上山」「雲崖」6場戲層層遞進,引人入勝。
  • 成都邛崍市固驛鎮第三屆川劇文化節暨第四屆仁孝文化節啟幕
    文藝表演(邛崍市委宣傳部 供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楊建昆):10月17日,成都邛崍市固驛鎮芷林廣場上鑼鼓響動,十分熱鬧。該鎮第三屆川劇文化節暨第四屆仁孝文化節在這裡拉開序幕。隨後,一個又一個精品節目依次上演,川劇歌曲《成都》、金錢板《駱駝駝》、川劇變臉《戲展臨邛》、川劇水袖舞《水韻邛崍》、馬戲《萌寵歡樂秀》、川劇滾燈《燈影樂邛城》等精彩紛呈的節目讓觀眾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 川劇秦腔四大名家匯聚一堂:「川劇有『寶』,年輕演員要好好學習」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餘如波)12月25日,作為第四屆川劇節活動之一,「名人論川劇——川劇傳承發展論壇」第二場在成都舉行。川劇表演藝術家任庭芳、陳巧茹、肖德美以及秦腔表演藝術家齊愛雲,分別從川劇行當特色以及人物塑造、基本功等角度,暢談川劇傳承發展。
  • 經典劇目、川劇名家匯聚蓉城的戲迷有福啦!
    經典劇目、川劇名家匯聚蓉城的戲迷有福啦!   想看經典川劇優秀劇目?想看川劇名家匯聚蓉城,上演好戲連番?如果你是川劇愛好者,那一定別錯過第四屆川劇節。
  • 沈鐵梅赴蓉帶去一群川劇名角 經典折子戲贏得滿堂彩
    封面新聞記者到現場釆訪。中午2時不到,就有大批成都戲迷擁向劇場看戲。一群成都「票串串」,把40元一張的門票,炒到150、130元不等,但仍然有人搶買。川劇門票賣高價,這是近年來成都川劇演出中少見的喜人現象。重慶市川劇院為成都觀眾精心安排了一場經典川劇折子戲,這也是重慶市川劇院重視青年演員培養的一次成果展演。
  • 「小戲骨」展風採 川劇藝術薪火相傳
    搭建平臺 展示校園傳承成果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11月26日下午,伴隨著整齊而洪亮的童聲念白,遂寧市第四中學的川劇課本劇《花木蘭》在四川省川劇院劇場上演,拉開了四川省第三屆中小學川劇傳習普及展演的帷幕。滿臉英氣的「花木蘭」披掛登場,頗具大將風範,引來觀眾陣陣喝彩。
  • 第四屆中國(成都)旅遊景區創新發展博覽會獲四川省文旅廳支持
    為貫徹落實國家文旅部及四川省文旅廳相關文件精神, 加快四川文旅產業恢復振興,提升旅遊景區產業發展品質,打造全省特色文創產品消費平臺,進一步擦亮「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文化旅遊品牌,為川內景區(點)及文創產業提供更好的展示與交易平臺,成都市天一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四川省旅遊景區管理協會等相關單位共同打造第四屆中國(成都)旅遊景區創新發展博覽會(簡稱成都遊博會)。
  • 川劇名旦張光茹傳承演出將於19日公演
    12月19日下午,「光前裕後 茹苦傳馨—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張光茹傳承演出活動」將在成都錦江劇場舉行公演。華西都市報記者從16日下午舉行過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公演將由張光茹傳承弟子、知名川劇演員陳巧茹、謝紅茹、孫靜茹、雷敏茹、蔡紅等,演出張光茹的代表折戲,包括《貴妃醉酒》《闔宮歡慶》《思凡》《別洞觀景》《三祭江》等傳統劇目,一飽成都戲迷眼福。據悉,張光茹9歲從藝,拜傅澤田、劉清泉為師,後又師從川劇表演藝術家靜環、陽友鶴。
  • 打造「精品文旅」 邛崍固驛鎮第二屆川劇文化節開幕
    最後,壓軸大戲隆重登場,由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代表性傳承人、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等國家級戲劇大獎獲得者陳巧茹和國家一級演員蔡少波及其團隊,共同演繹的史詩級經典傳統川劇《卓文君》更是將活動推向高潮,該劇在真實再現西漢才女卓文君與才子司馬相如《鳳求凰》愛情故事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精心設計、極致演繹了「文君當壚 ,相如滌器」的愛情佳話。
  • 逛文創、聽音樂會、看川劇表演……快來第四屆天府銀杏文化藝術季...
    成都初冬的美,從美麗的銀杏樹葉變黃開始。每一片黃色的葉子,像小蝴蝶,在風中飛舞,成為美的信使。第四屆天府銀杏文化藝術季不僅有文創集市、音樂會、川劇表演,還有讀書會、太極展示等多種文化活動,滿足不同年齡段市民的喜好。還等什麼?快來打卡吧!
  • 『』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成都完美上演 沈鐵梅讚揚王玉梅:「唱...
    4月22日晚9時10分,當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在成都雲端·天府音樂廳完美落幕,從重慶專程趕來成都觀看玉梅川劇交響音樂會的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著名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這樣評價王玉梅的川劇交響樂。清醇美妙的旋律,委婉悠揚的唱腔。王玉梅,年輕的川劇表演藝術家,為4月春天的成都營造出了一番春季盎然、美輪美奐的藝術境界。
  • 逛文創、聽音樂會、看川劇表演……快來第四屆天府銀杏文化藝術季打卡
    成都初冬的美,從美麗的銀杏樹葉變黃開始。每一片黃色的葉子,像小蝴蝶,在風中飛舞,成為美的信使。第四屆天府銀杏文化藝術季不僅有文創集市、音樂會、川劇表演,還有讀書會、太極展示等多種文化活動,滿足不同年齡段市民的喜好。還等什麼?快來打卡吧!11月20日,第四季成華區天府銀杏文化藝術季在舞獅表演隆隆的鼓點聲中開幕,本次活動由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政府、電子科技大學主辦。
  • 「雍溪裡『有戲』」 重慶大足首屆川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東 陳柯男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精美的臉譜、豔麗的服飾、獨具韻味的唱腔,從盛唐流轉千載時光,驚豔著一代又一代人。11月9日上午,以「雍溪裡『有戲』」為主題的中國重慶大足首屆川劇文化藝術節,在大足區雍溪鎮老街古戲樓拉開序幕,一聲聲嘹亮高亢的戲腔喚醒了雍溪這座花香古鎮。當天一大早,雍溪老街就已經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了,古戲樓前更是圍滿了戲曲愛好者和遊客。
  • 四川省第五屆青年川劇演員比賽落幕 劇評人樊明君:收穫一場歡喜 種...
    傳承優秀傳統,檢閱人才隊伍,劇目豐富,行當齊整,形式多姿,精彩紛呈。濟濟一堂的參賽隊伍中,不乏每屆都參與卻始終未能獲過獎的執著川劇青年追夢人,也不乏在前幾屆中已經獲得過佳績的一等獎演員甘為人梯的名家配演,更不乏多次獲得二等獎後本屆欲再上層樓的精益求精的攀登者,青年川劇演員比賽,一個才華展示的平臺,一個藝術交流的盛會,一個青年演員與年輕觀眾面對面交心的場所,一次青春人才的檢閱,一次傳承遠行的啟航,滿載期待,滿懷希望,期待兩年後的第六屆,希望古老川劇正青春。
  • 廣西荔浦市將舉辦第四屆荔浦芋文化節
    廣西荔浦市第四屆荔浦芋文化節新聞發布會現場。楊宗盛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10日電(楊宗盛)12月10日,廣西荔浦市第四屆荔浦芋文化節新聞發布會在荔浦市融媒體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
  • 第四屆天府文化論壇在天府新區舉辦
    人民網成都12月7日電 (王波)日前,以「文化賦能 文創驅動——天府文化新場景」為主題的第四屆天府文化論壇在天府新區舉行。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放,四川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林銳出席本屆論壇。
  • 展示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傳承保護、創新發展最新成果的參賽作品
    為了滿足社會公眾對工藝美術的文化需求,展示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傳承保護、創新發展的最新成果,此次所有參賽作品將於9月1日至8日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展出。據了解,此次賽事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基金2002年頒布以來舉行的第十二屆評獎賽事。作為北京工藝美術行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賽事,規模逐年擴大,作品質量逐年提高,已成為年度檢驗行業發展成果的一個重要平臺。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北京工藝美術行業發展促進中心主辦,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承辦的"工美杯"北京工藝美術大賽分傳統工藝美術大賽和創新設計大賽,兩項賽事隔年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