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票房背後,《我和我的家鄉》背後的憂傷
這個國慶檔,票房數字很好看,動畫電影《姜子牙》和明星雲集的獻禮巨作《我和我的家鄉》都雙雙破了10億,關於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也即將破5億,因為疫情壓抑許久的觀影欲望,在這個國慶檔統統得到了釋放。
其中《我和我的家鄉》尤其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在每日票房上也逆襲了黑馬《姜子牙》,重回了國慶檔票房第一的寶座。
《我和我的家鄉》是繼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延續大製作,很多當紅的流量小生,演技派演員都參與了本片的製作,電影講述了祖國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方的故事,小人物大故事,每個人的命運休戚相關。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中部,首都北京,《北京好人》。張北京作為一個立志於開專車的老男人,剛剛攢夠了買車錢,遇到了一個道德囚徒的難題,表舅得了甲亢瘤,需要手術,但是並沒有做手術的錢,於是上門借錢。本就不富裕的葛大爺拒絕了之後,一個大白兔奶糖讓他感受到了來自於家鄉的味道,不是上海的味道,而是河北衡水親人關懷的味道,於是葛大爺心生一計,決定狸貓換太子,決定用自己的醫保卡讓表舅做手術,從而保住自己辛苦攢下來的買車錢,從而產生了啼笑皆非的關於釋放天性的表演課現場教學活動。當然,小技倆瞞不過群眾雪亮的眼睛,人間的悲劇也不會發生,畢竟親不親家鄉人,何況表舅乎?愛車錢沒有送進4S店,倒是進了醫院,表舅做了手術,一切都很圓滿,除了葛大爺飾演的張北京。最後,甥舅二人回到老家,才發現省吃儉用的表舅除了沒有攢下錢,居然有個會持家的表舅媽,拿了200塊背著表舅入了醫保。張北京的錢可以報銷了,兩人以F1的速度開著電動三輪車駛向村委會禮堂。強行大歡喜結局。
不得不提提這個片段背後的數據,2020年1至6月份,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的人均住院費用為14800元,同期上漲8.9%;截至2019年底,全國參加醫保的人數已經高達13億5000萬,其中城鎮職工醫保人數為3.29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數為10.25億。數字背後是越來越沉重的醫療負擔,越來越多的報銷支出和越來越少的醫保收入,新農合的參保數字也愈發地吃相難看,報銷比例更是和城鎮職工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在全民醫保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我們的執政者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平衡,來面對養老保險的大問題。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南部,貴州的一個小村落。黃渤飾演的網紅髮明家製造了一場駭人聽聞的「事故」,「天上掉下個UFO」,消息一傳出,破山溝成為了旅遊景點,村長和飯店老闆乘機大肆宣傳造勢,大搞UFO噱頭,甚至引來了某某TV的《走近科學》欄目組過來調查拍攝,老謀深算的總製片人總導演王寶強和攝影師劉昊然發現了其中的怪異,懷疑這是徹頭徹尾的造假行為,於是聯合剛剛學成歸來的董子健,對這個UFO小村落進行了大揭秘,並且引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網紅髮明家面基榜一大姐抱得美人歸的故事。故事很搞笑,情節很誇張,表演很給力,結局很溫暖。
這個故事提及了祖國某些地方的交通基建大難題,比如貴州雲南等。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直線距離一公裡,走過去得翻幾座山。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渴望著交通的便利,渴望著能夠像UFO一樣可以隨時到達想去的地方。要致富先修路,大山裡的貨物出不去,山外的必需品進不來,談何發展?很多像貴州山區一樣的地方都因為交通不便利,美麗的姑娘嫁到了外面再也不回來,年輕的小夥出了門也不願意踏足一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大好河山,等著發展。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東部,浙江千島湖,標題採用了都德先生的《最後一課》。這個故事的價值觀是我最不喜歡的,故事結構也是我很不欣賞的。早就移民國外的徐崢一家,老爺子範偉突然得了阿爾茨海默症,瑞士先進的醫療技術,不需要靠醫保卡治療的老爺子記憶停留在1992年,徐崢一個電話打到老爺子曾經教書的山村,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報恩行動開始了。2+2等於掰的張譯成為了發家致富的帶頭人,于和偉陳數雷佳音等原來的學生都紛紛成為了村裡的骨幹力量,甚至小年輕們王俊凱楊紫也都回到了家鄉發揮著自己的才智。團結就是力量,現代的網紅村旅遊景點打造一個92年的教室還不是信手拈來。範老師坐車坐船傻傻分不清楚,說話也開始顛三倒四,忘記了自己的兒子忘記了「家」字怎麼寫,依然記得學生們的名字,記得學生的畫作,記得大雨中奔跑取顏料,時間恍惚,時空交錯,五年又五年的支教生涯要結束了,最後一課終於到來了,記憶和現實不停切換,挑戰著範老師最後的軟肋,終於李易峰飾演的姜小峰讓範老師恢復了記憶,重新回到現實世界。老師,回來了,回到家裡來了。
故事是溫暖的,有溫度的,情節是感人的,並不強行煽情。但是,我看了這個片段,並沒有感覺到這是關於建設家鄉的故事,甚至覺得這是披著家鄉的外衣講一個知青老師奉獻青春,老了,家鄉反哺老師的故事。知青的故事,中國不知有多少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寫過此事,多少個默默奉獻的知識青年在那個時代做著心不甘情不願的工作,但是甘願留下來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範老師才能得到全村人的一致呵護。吃水不忘挖井人,村裡富裕了,肯定願意幫助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範老師的表演一貫精彩,故事是一個眾人幫一人的感人事跡,可現實中能有多少呢?現實是什麼,發展起來的地方嫌棄沒有發展起來的地方,一小部分先富裕起來的人民紛紛忙著移民,生怕別人要求自己帶動那些還在發展中的人民。國家的扶貧工作是重頭戲,年年講,月月講,很多企業和個人也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實際上呢,還是很多人一貧如洗,很多地方還是一個頭兩個大,要政策要資金還是要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還是得跑部錢進,只能說,感恩,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或者地方政府都是一項必修課。
第四個故事,發生在西部,陝西窮山溝。吃百家飯的鄧超混成了富翁回到鳥不拉屎雞不下蛋的惡劣沙地開始號召鄉親們一起回來種植蘋果,建設學校,沒成想,投進去的錢如同沙漠裡的落雨,聽響不聞,賠了個底朝天,甚至債務一大堆,最後終於培育出真正又大又甜的沙地蘋果,鄧超帶著蘋果四處推銷,回鄉路上碰到了已是行業大咖的大師姐閆妮,因為情懷回鄉參加校慶的閆妮看著這個並不太聰明亞子隨處暴露自己窘迫的落魄師弟,想起了當年的種種,老師種下了千千萬萬個種子,種子四處飛翔,落地生根發芽,長成了大樹,大樹回報大地,想用蔭涼來報恩。於是,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校慶成為了大家貢獻自己力量的好時機。一幕幕感人而又搞笑的事情上演。鄧超的努力終於等來了最對的那個人,眼看他起高樓宴賓客。
從小時侯起,政治課上時政就開始講西部大開發,國家年年用優惠政策投入大量資金來幫助西部發展自己當地的經濟,可以說的上是殫精竭慮無所不用其極,實際上發展了多少,我不在西部,並沒有發言權。這個片段其實細思恐極,鄧超飾演的懂得報恩的大老闆過來投資發展果園,真正的果子實驗成功了居然沒有銷路,還需要直播來帶貨。假如沒有直播這個風口,難道就只有向鄧超這樣四處跑展銷會來推銷了麼?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政策和行政機關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缺失。助農無息貸款,助農銷售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努力工作。西部的市場是巨大的,西部的發展也更需要全民團結,不能讓真正做事的人有後顧之憂,這樣才不至於讓國家年年投錢年年發展不起來啊。
第五個故事,發生在東北,北部,《神筆馬亮》,開心麻花的組合一出手,必然是精品。沈騰和馬麗再一次飾演了夫妻,表演一如既往地搞笑透著感人,魏翔飾演的魏村長毫無現實中村長的架子和官腔,實幹家和好後勤,表演功底深厚,村民對沈騰飾演的馬亮都絕對支持,辣目洋子和張一鳴飾演的動物攝影師二人組也是搞笑加分環節。這個片段很好看,很好笑,很溫暖,也很扣主題,是我最喜歡的片段。
俗話說,一個好漢兩個幫,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了一個好的帶頭人。毫無生氣的家鄉如何改造發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千百年來不變的傳統,但是什麼都不靠,怎麼發展談何發展?沒有槍沒有炮自有敵人給我們造,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靠自己,我們靠創造特色來發展。沈騰的馬良筆畫出了一道道美麗的現實,超越了列賓學院的油畫,讓一個普通到再也不能普通的小山村發展成為一個年輕人都願意回來的特色旅遊小鎮(大城市周邊的小村落都可以模仿學用)。在東北,不缺乏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輕人,缺乏的是服務意識,缺乏的是去官本位思想意識,讓年輕人願意回到家鄉來,就是不能給年輕人回來的路上添堵加限制。有人過來投資,辦個事還要拖拖拉拉必須吃喝送禮,耽誤了別人的進度也壞了自己當地的形象,年輕人回來找不到相應的工作只能做一些工資低廉的基本工作,而那些擁有著較好福利的工作都被老一輩人或者老一輩人的子侄把持著,清風吹不起半點波瀾,誰又願意回來呢?有幾個地方的領導能夠做到像魏翔一樣不打官腔做實事做好後勤提供支持提供崗位讓有能力的人發揮他們的才智呢?一群緊緊攥在手裡不放權的不作為的機關幹部又做了幾件發展家鄉的事呢?當然,不止東北,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毛病,他們目光短淺,只盯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收成,並不知曉大家都飽了自己肯定餓不著的道理。加油吧,各位年輕人,老了的人也要適時地放一點給年輕人發揮,別讓地方經濟變成一潭死水。水為財,有流動才能活泛。人才也是如此。
《我和我的家鄉》整體來說是一部很不錯的節慶影片,看著熱鬧,有溫暖,有搞笑,有思考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越來越好,畢竟那裡的一草一木都是自己血脈所在,剪不斷,樹高千尺根在地,人在萬裡心念家。
年輕人們,奮起吧,投入到建設家鄉中來!
俗話說,關注我,會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