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星河 未來可期
——甘南州重點工作觀摩活動側記
27日,一場大雪過後,世界褪去了喧囂。
「全域旅遊無垃圾」的甘南草原變身成為銀裝素裹的童話世界。上午九時,全州重點工作現場觀摩團按照既定的日程安排,從羚城合作出發,繼續觀摩活動。
合作市下加拉自然村,這個不到300人的小村落,安全住房達標、村內道路硬化及自來水、清潔能源、網際網路入戶率均達到了100%。於白雪皚皚中踏入該村的花卉超市,生機盎然的氣息撲面而來,一盆盆盡情怒放的鮮花,象徵著全村群眾當下的幸福和美好的明天,引來觀摩團成員的一片讚嘆。
合作市佐蓋曼瑪鎮俄合拉村是典型的半農半牧區,在旅遊標杆村建設當中,該村堅持以「馬」文化為切入點,以馬為媒,聚集鄉愁、留住鄉愁,專門設計了馬隊驛站、馬文化民俗博物館等單體,充分體現了藏區原生態的文化自信,使藏文化得到了傳播和弘揚。紛揚的大雪,沒有阻擋大家觀摩的熱情。大家踏雪參觀了俄合拉村中高端民俗,體驗了文化氛圍濃鬱的酒吧、餐吧,切身感受了「草原公園」的獨特魅力。
紛揚的大雪絲毫沒有影響到觀摩團成員在卓尼縣杓哇鄉鬧纏村取經學習的熱情,大家爭相和農家樂老闆交談、了解農家樂管理及運營情況,用心感受著村民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能想到還能有如此基礎設施完備、民俗風情濃鬱、經濟和顏值能夠並駕齊驅的土族特色旅遊標杆村!
臨潭縣冶力關鎮是此次觀摩活動的最後一站。在4A級景區的冶力關,小橋流水、古磨遺風的池溝村受遊客垂青的,也是冶力關鎮最具區位優勢的旅遊專業村。
近年來,冶力關大景區推行的「黨建+產業」模式,使池溝村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了「產業紅利」,並成為甘南州鄉村旅遊扶貧模式的排頭兵,成功入圍2018年世界旅遊減貧案例,摘獲全國綠色小康」「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等桂冠,倍受遊客的慕名追捧。
俞成輝指出,冶力關景區道路沿線村莊區位優勢明顯、自然風光獨特、交通條件便利,要在農家樂和精品民宿的打造中,把這些優勢利用好、發揮好,做到裝飾有品位、菜品有特色、衛生有保障、停車有位置,確保遊客進得來、留得住、不想走。要繼續在公路與房屋、院子與屋內的協調統一上下功夫,持續推進沿線村莊生態文明小康村的改造提升,讓遊客充分感受到五彩繽紛的草原風光、乾淨整潔的農牧生活、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特色民宿的打造中,要合理利用室內空間,充分體現和諧性與舒適感。要用心用情打造,精細精心經營,竭力突出特色,避免同質化複製。要樹立優質服務理念,注重服務細節,努力為廣大遊客提供貼心服務,讓農家樂和精品民宿成為冶力關大景區的靚麗名片。
座落在池溝村的甘南州鄉村振興大講堂是州委州政府立足全州產業發展需求和脫貧攻堅實際建設的以旅遊培訓為主,立足甘南、面向全省、輻射整個藏區的「扶貧車間」培訓基地,填補了全省旅遊培訓基地建設方面的空白。
在池溝村觀摩時,納浪鎮黨委書記楊延隆不停地用手機拍照,民宿設計、村容村貌都是他想要帶回去的「經」。他告訴記者,自上次觀摩後至現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池溝有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通過參加此次觀摩學習,楊延隆親身感受了重點項目建設帶給鄉村的巨變,既促進了發展、凝聚了共識,也為各縣市各鄉鎮提供了一次互學互促、比學趕超的平臺和機會。
刀告鄉鄉長康鵬告訴記者,這一路來的觀摩讓他獲益匪淺,除了「一十百千萬」工程帶給鄉村的喜人變化,各縣市敢死拼命的發展氛圍和只爭朝夕的發展實踐,帶給他很大震動和鼓舞。他認為,鄉村的成功蛻變、環境的脫胎換骨、產業的興旺發展都是腳踏實地幹出來的,唯有苦幹實幹,才能體現基層幹部的責任擔當,為鄉村經濟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回去後,我會把這次觀摩中受到的啟發、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為刀告的發展謀一條更寬廣的路子。」康鵬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