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芝加哥是只有350名居民的小鎮,經過185年(2018-1833)的發展人口增長至270多萬人,成為美國第三大城市。霧天鏡頭下的芝加哥摩天大樓既虛幻又真實,猶如蘊涵著著美國文化,美國精神。
「霧都」是人們對經常出現大霧城市的一個別稱。說到「霧都」在世界上著名的有倫敦、愛丁堡、重慶、東京、舊金山與安卡拉,最為國人所熟悉的當然是有「山城」別稱的重慶,在重慶璧山區的雲霧山,全年霧日多達200天左右,勘稱「霧都」之首。
城市霧的形成主要有氣候、地理等原因。如果這些自然原因再加上環境汙染那就是霾,霧霾屬於環境汙染,而霧就屬於自然風景。今天,跟隨小編鏡頭,一起看看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籠罩在自然風景霧中是怎樣一幅風景。
據百度百科文獻:1833年,芝加哥只是一個人口只有350名居民的小鎮,到1837年人口增長至4170人,並設為芝加哥市。經過185年(2018-1833)的發展,截止至2018年,芝加哥市人口增長至2705994人,成為美國第三大城市。
在過去的185年中人口數量增長了約7731倍,平均每年增長約41倍。
時至今日,芝加哥是美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區、最大的期貨市場與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但芝加哥在國際上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其科教與文化。
在芝加哥有擁有世界頂級學府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學),在2020 US News美國大學本科排名中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第6,世界第13。
頂級學府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學),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分別位列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11位和第16位。頂級「學派」Chicago School(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是設在芝加哥許多不同學科學派的統稱,著名的有社會學派、經濟學派、氣象學派等等)。
1837年3月4日芝加哥設市,城市發展取得了快速發展。1885年,建築師詹尼在芝加哥首次採用鋼鐵承重框架,蓋起了10層辦公樓的保險公司,世界第一座高層建築在此誕生。
時至今日,現在的芝加哥的高樓大廈已遍地皆是,最有資格傲視群維的是那座高達443米(1974至1998年享有世界最高大廈的稱號)的全美第一高樓西爾斯大廈。
在近代高層建築物中,芝加哥已經活脫脫的成為優秀高層建築藝術博覽會,以高樓林立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在這些建築中,西爾斯大廈、阿莫科大廈、漢考克大廈以其絢麗、獨特的造型成為芝加哥的標誌性的摩天大廈。
芝加哥被稱為「摩天大樓的故鄉」還得從一頭奶牛說起。
1871年10月8日,星期天夜晚21點45分,芝加哥一頭倔強的奶牛踢翻了放在草堆上的油燈,由此引發了製造了震驚美國及世界的火災。
在這一場大火中,芝加哥的人們度過了慘絕人寰的30個小時,在惡夢結束時,據官方統計10萬人無家可歸,300人喪命,死傷牲畜不計其數,大火幾乎摧毀了當時美國發展最快的城市--芝加哥。
在芝加哥發生「奶牛大火」前,大多數房屋都是用木材建造,乾柴煮飯,還會收集柴草準備過冬。
因此,美國歷史學家認為,芝加哥城市本身已經埋下了嚴重的火災隱患,沒有那頭肇事的奶牛,芝加哥大火仍然不可避免,只差一顆火星。
災後,工程師和建築師採用新技術,在燒光的空地上蓋起許多新式的鋼筋水泥樓房,積累了很多經驗。
1885年,建築師詹尼用鋼鐵承重框架蓋起十層辦公樓,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對於芝加哥的建築來說也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改變。
如今,芝加哥摩天大廈比比皆是,把芝加哥塞得滿滿的。
進入21世紀後,美國大城市基本完成了城市發展的三個階段,回過頭再看芝加哥城市的發展過程,這些摩天大廈不僅在宣揚著一種美國文化,其中還蘊涵著一種美國精神。
城市發展的三個階段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