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故事,好久不見
今天眷爾說的這條蘇州老街
眾所周知,卻意義非凡
它在每個蘇州人心裡都是根深蒂固的存在
它見證了蘇州的昔日榮光
也成就了蘇州的錦繡年華
它,是人民路
一說起人民路,老蘇州人都會感嘆:這是一條蘇州的「龍脈」。相傳伍子胥建造闔閭大城時,人民路就已經存在。
先說一說城內的人民路。史料上記載:「平門到蛇門,十裡七十五步,陸道廣三十三步。」裡、步是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那時的一裡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四百米。十裡七十五步,也就是四公裡多。而如今我們放眼望去,城內的人民路全長4681米,用「十裡七十五步」計算,基本完全貼合。
老蘇州人為什麼稱「人民路」為龍脈?這就有點意思了。
民間傳說裡,陰陽先生看風水,看到了孔廟,孔廟是龍頭,孔廟的兩口井是龍眼,土地是龍腦,北寺塔是龍尾,而整條彎彎曲曲的人民路,就是龍身了。當站在北寺塔的塔頂,這條龍好似神了一樣,放眼望去,蛟龍盤踞在此,若隱若現。所以最早的時候,人民路不叫人民路,而叫臥龍街。
▲1951年的人民路,圖 @蘇州地方志
▲1979年的人民路,北寺塔若隱若現,圖 @中國網
▲2016年12月,站在北寺塔上俯瞰人民路,倪黎祥攝
因為全長4公裡多,步行要花很長時間,所以宋代的時候,這條街被稱之為「大街」,久而久之,蘇州人又有一句口頭禪叫「走煞臥龍街」,每當走在人民路,總會念叨到這句話。不過,也正是因為與龍相關,這條街才得以出名,也因此惹了不少麻煩。
朱元璋平定蘇州後,身在南京的他一直不大定心,因為民間常有人說這條臥龍街會出了個真龍天子,那到底誰才是真龍天子?朱元璋一想起這個問題,心裡就瘙癢難耐,萬般不是滋味。
旁邊的軍師劉伯溫聽見,鬥轉星移地補上了一卦,說只要他奉上聖旨去現場看看,就能挖出這「臥龍街」真龍天子的廬山真面目。
而回來後的劉伯溫興高採烈,他起奏陛下,說這條街不會出真龍天子。因為龍尾上壓了一座塔,龍尾甩不了,龍頭上又壓了一個文廟,龍頭不會動,所以就不會有真龍天子了。朱元璋聽完,這下定心了。
▲1970年人民路(接駕橋南),感受一下蘇州人「接駕」的儀式感,圖 @蘇州地方志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的時代了,皇帝南巡,地方官員和蘇州百姓都在這條「臥龍街」排長隊迎接等候,「接駕橋」也由此而來。可一條街真可以出兩個真龍天子?於是一夜之間,這條「臥龍街」改成了「護龍街」。
民間還曾一度戲謔稱其」馬桶街」。因為蘇州人普遍用馬桶作為方便的容器,凌晨的時候,將自家的馬桶擺在門口,讓環衛人員集中運到指定地點清倒。
腦補一下,那時候站在北寺塔頂端,除了看見一條彎曲的巨龍,還能看見大街兩側擺著的各式各樣的馬桶。加之」馬桶街」的讀音與護龍街、臥龍街接近,所以一傳十十傳百的,也就這麼傳了下來。直至如今你還能在市中心的一些小巷裡看到凌晨在家門口擺馬桶的老蘇州人的生活作態,特別珍貴。
這條承載了蘇州歷史,見證蘇州繁榮變遷的老街,一步步拓寬,一次次翻新——民國十七年(1928)「臥龍街」拓寬香花街至察院場段;三十年(1941)拓寬至飲馬橋;三十三年(1943)新築飲馬橋至三元坊段;1951年由三元坊延伸至南門。如今它北起金磚路和織錦路路口,南至南環東路和南環西路路口,全長10公裡,成為了真正貫通南北的蘇州「大動脈」。
▲怡園門前與嘉餘坊一帶商鋪,1973年。圖 @蘇州地方志
▲人民路飲馬橋,20世紀80年代初
▲人民路察院場,1995年9月是蘇州購物中心,也就是如今的美羅
走在人民路上,片刻辰光都能感受到蘇州小遊園的魅力。滄浪亭、可園、天香小築、怡園、樸園、北寺塔……這一個個深邃有趣的歷史典故,藏進了蘇州人的老街中;這一處處優雅細緻、大隱於市的別樣園林,也都融進了蘇州人的小日子裡。
滄浪亭窗影 @吳萬一 攝
可園
北寺塔
蘇州圖書館裡的天香小築,張淨攝
你還想知道其他老街故事嗎?
趕快點讚 + 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