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花」,大福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國花就是指一個國家用來作為自己國家象徵的花。國花一般對一個國家的文化別具意義,它可能象徵著民族團結精神,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鬱的民族感情,國民人格美德的精華等等。通過一個國家的國花也能看出國家的文化底蘊及歷史。
而中國對花文化情結的歷史也說得上是源遠流長了,中國人欣賞花,不僅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欣賞花中所蘊含著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淵明之「採菊東籬」、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周敦頤之「出汙泥而不染」、孔夫子之「蘭當為王者香」、蘇東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而要問你咱們中國的「國花」是什麼,你會想到想到哪一種花呢?牡丹花,還是梅花?
有的讀友看到大福這種問法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國花應該是只有一種,為什麼會提到兩種呢?這和我們國家的花文化之繁榮不無關係,就像大福在前面說的那樣,中國的花文化情結是很深的,能賞的花、有內涵的花這麼多,選擇之多著實令人為難啊。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而原產我國的花卉就有1-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稱譽「沒有中國的花卉,就不成花園」。再舉個能佐證中國國人之花情結之深厚的例子,中國繪畫的一大半兒就是畫花卉。有的人窮其一生,就是為了把一種或幾種花畫好。還有大家想想中國有多少以花命名的女人?中國有多少花被女子用做名字?這在外國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當然,大幅這樣的解釋是不完美的,讀友應該很容易就發現問題,為什麼大福只提牡丹和梅花呢?這就和歷史有關啦,且聽大福慢慢說來。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中國是惟一尚未確立國花的大國。由於沒有國花,在2001年的APEC 會議上新聞報導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 1999 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科普一下,國花的評選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分布要廣泛; 二是外觀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四是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能同時符合這四條條件還是有點難度的。)
國花評選歷經20 年,但始終未有結果,不管哪種提都有人叫好,有人反對,有人質疑。
關於國花的選擇,早在1903年,清朝定牡丹花為國花。但在1929年 國民政府以梅花確定為國花。當下大部分意見傾向於「一國兩花」,將梅花和牡丹定為雙國花,所以也就有了大福前文這種文法啦。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並未明確確立國花。雖未明確的確立,但是民間卻熱情非凡,期間也有不少名花評選,國花推選。然而也有不少人認為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評選國花上屬於浪費,且國花競選過程中充斥商業氣氛與地方保護主義。並且擔心國花決定後可能引發諸如國鳥、國木、國酒等評選熱潮。因此,中國國花一直未定。不過,這可能也是一種遺憾吧。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國色天香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頌讚不己。壯丹的栽培歷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術己有很大的發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豔壓群芳,被譽為"花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裡的長安花,就是牡丹。明朝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清朝時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曰:"國花寺",可見遠在清朝,壯丹就己戴上國花的桂冠。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牡丹是中國洛陽、菏澤、銅陵、寧國市、牡丹江市的市花。每年4月11日-5月5日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目前在海外的種植範圍也越來越廣,影響力也越來越高。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書經》云:「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云:「縹有梅,其實七兮!」。觀賞梅花的興起,始自漢初。《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當系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恐屬江梅、官粉兩型。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云:「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約在2000年前,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於城市綠化了。民國的時候,梅花是當時的國花,在不少徽章上也有印製。中國南京、無錫、蘇州、泰州、武漢、丹江口、鄂州、淮北、梅州、南投等10個城市,已將梅花定為市花。
今天關於國花的介紹就說到這裡。那麼你們傾向於哪一種選擇呢?歡迎各位讀友在評論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