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爸爸是華人,他在泰國建立吞武裡王朝,死後預言即將實現

2020-12-12 李老師歷史課

《水滸傳》裡曾經說過,梁山好漢「混江龍」李俊在宋江死後帶領部下轉戰海外,在暹羅國創建基業,李俊成為暹羅國國王!這個倒是小說家的編寫的,但是也不是空穴來風,確實有歷史原型,這個人就是鄭信!

鄭信,一看名字就是個中國人的名字,父親是華人,廣東省汕頭人,雍正年間鄭信他爸爸來到暹羅娶妻生子。鄭信是暹羅(泰國古稱)吞武裡王朝的創始人,位列泰國五大帝之首,被泰國人稱為鄭信大帝,也是中國海外立國稱帝第一人。

鄭信此人雄心大志,智勇雙全,後來緬軍入侵暹邏,攻陷大城王朝首都,國王死亡。鄭信高舉義旗,借力華僑和泰人發起反擊,擊敗緬軍,建立泰國第三代王朝,時稱吞武裡大帝。

但是後來,鄭信稱帝後期好大喜功,他幹預柬埔寨內政,結果柬埔寨發生內亂,鄭信扶植的柬埔寨國王被殺害,而此時的另一個強國安南也藉機準備吞併柬埔寨,於是鄭信派二十萬大軍出兵攻打安南!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泰國內部也出了內亂,鄭信的大軍在外,被迫退位!萬萬沒想到,那位二十萬大軍的統帥不僅沒有去救鄭信,反而立刻回師接管了國家政權,並且處死了鄭信,然後自己登基稱帝,這就是泰國歷史上的拉瑪一世國王!

因為當時清朝已經承認了鄭信的政權,所以拉瑪一世國王雖然殺了他,但是卻不敢對清朝說自己改朝換代,於是拉瑪一世遣使入貢清朝,為請求敕封,他在文書中自稱是鄭昭之子鄭華!騙過了清政府承認了他的帝位,所以一直到現在泰國王室名義上都是鄭信的後代,比如說前年剛剛去世在位將近70年的拉瑪九世中文名就叫鄭固!

傳說鄭信在死前非常不甘心,畢竟是一代雄主,憤怒的以最毒的詛咒說道「奪我皇位者王朝不過九代!「而且正是現在泰國曾經出現一個叫他信的政治家,他信的泰文發音叫Taksin,實際上Tak在潮州話裡與「鄭」類似,也就是說他信可以理解為鄭信(達信)。泰國上下一時間議論紛紛,民間甚至傳出了他信就是鄭信的轉世,要在這一世重奪皇位,而現在拉瑪九世剛死不久,新繼位的拉瑪十世口碑不佳,所以事未可知啊!

對了,鄭信就是泰國美女總理英拉的親哥哥,這親兄妹先後都擔任了泰國總理,家族勢力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蘭芳共和國」及「吞武裡王朝」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二,吞武裡王朝廣東汕頭人鄭信,在暹羅稱皇帝,建立吞武裡王朝,統一泰國和緬甸王國;立國十三年。吞武裡王朝"吞武裡"為其首都地名,"吞"為財富之意,"武裡"為城堡之意,合起來意為"財富之城"或"黃金之都",1769年―1782年)是泰國歷史上第三個王朝。
  • 廣東浪子跑泰國討生活,生的兒子是吞武裡大帝,沒有他泰國要亡!
    吞武裡大帝的漢名叫鄭信(又名鄭昭),因為他的親爹叫鄭鏞,是廣東潮州人,著名的浪子一枚,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四十二梅居士的《鄭昭傳》記載「父達,曠蕩不羈,鄉人號之曰歹子達。」另外,棠花的《泰國古今史》上說「鄭鏞年輕時在故鄉,因行為不檢,被目為浪子,不容於鄉黨,遂南渡來泰。」
  • 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國王,先王提拔他做軍隊統帥,他卻起兵搶走王位
    曼谷王朝建立至今,對泰國歷史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首先是政治,在其統治下,泰國是近代亞洲除了中國和日本以外,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這要歸功於馬古大帝拉瑪四世、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五世這對父子國王,然後是經濟,在其統治下,泰國在九十年代實現經濟騰飛,躋身亞洲四小虎之一,這要歸功於蒲美蓬大帝拉瑪九世。
  • 帶領華人擊敗外敵,他成泰國史上第一個華人國王,史上五大帝之首
    趕走了緬甸人以後,鄭信又逐步消滅了他的所有對手,再次統一了泰國。 他為暹羅王埃甲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善待倖存的王室成員。通過這些措施,鄭信證明他足以配得上繼承王位。因為首都阿瑜陀耶已經在戰爭中被摧毀,於是鄭信將他的王國首都定在了吞武裡。他建立的王朝,也被稱為是「吞武裡王朝」。
  • 泰國在歷史上有過一次亡國,全境被外族統治,一個華人令泰國復國
    素可泰王朝之後,泰國歷史相繼更替為阿瑜陀耶王朝、吞武裡王朝、曼谷王朝,這四個朝代都是以國都名字而命名,今天的泰國仍然是曼谷王朝統治。但是泰國以獨立國家存在之後,戰亂幾乎伴隨著泰國的歷朝歷代,並且曾經有過一次亡國,全境完全被外族統治,是一個華人令泰國復國。
  • 泰國的曼谷王朝是如何建立的?
    呂海峰話說,近日,只要我們提起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加冕大典,相信是無人不知。因為在當今的時代,已經很少有國家還能夠擁有自己的國王。也正因如此,今天的泰國就不禁使很多人產生了極大的好奇。那麼,這個泰國的曼谷王朝是如何建立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探查一番。
  • 泰國王室為什麼能屹立不倒?看看曼谷王朝對泰國歷史的偉大貢獻
    泰國曼谷王朝國都曼谷的王宮 曼谷王朝是泰國歷史繼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裡王朝之後的第四個朝代,要介紹曼谷王朝就不得不提到吞武裡王朝。公元1769年,華人後裔鄭信帶領泰國人趕走了侵佔泰國的緬甸人,成功光復泰國全境,同年登基稱王,建立吞武裡王朝,因定國都吞武裡而得名。 鄭信有個心腹部下兼妹夫名叫昭披耶·卻克裡,他也是吞武裡王朝開國功臣,在朝廷內外很有威望。
  • 泰國首都原本是吞武裡,為何遷到一河之隔的曼谷?
    曼谷位置曼谷在吞武裡王朝以前只是一個小漁村,阿瑜陀耶王朝被緬甸推翻後,首都被劫掠一空,之後鄭信帶領泰國人民趕走了緬甸人,並建立了吞武裡王朝,把都城建在了泰國南部湄南河西岸的吞武裡,因此稱為吞武裡王朝。曼谷但是鄭信建立的吞武裡王朝是個短命王朝,鄭信僅在位15年就被推翻,鄭信先是被強迫還俗,隨後又被以暴亂罪處死,鄭信死後,手下大將 昭披耶卻克裡 被擁立為國王,即拉瑪一世。
  • 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竟是華人:吞武裡大帝鄭信是廣東人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泰國有一個王朝,竟然是華人建立的。他就是吞武裡王朝創立者:鄭信大帝。直到今天,他也是泰國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聽薩沙說一說吧。歷史上的今天,1767年12月28日鄭信登基成為泰國國王。薩沙去泰國的時候,當地朋友說泰國有百分之十幾的華裔,人數接近1000萬。
  • 一華人建立一王朝,死前留下什麼話?讓王室數百年來,都感到不安
    而且暹羅歷史上的大名鼎鼎的吞武裡王朝,還是華人鄭信所開創的。鄭信祖籍廣東澄海縣,他的父親在雍正時期漂洋過海來到了當時的暹羅,和當地女子通婚後,生下了兒子鄭信。鄭信長大成人後,稱為了宮廷裡的一名侍衛,後來因為軍功有了爵位。
  • 簡述:十九世紀前,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八個國家
    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蘭芳共和國建立時,第一任總制是陳蘭伯,第二任總制是羅芳伯,最後一任總制是劉恩官。蘭芳大統制名稱,取之於此;亦有人因第二任總制羅芳伯而稱其為方伯共和國。
  • 泰國華人史
    泰國華人的移民大致可分為五種:謀生移民、技術移民、墾殖移民、商貿移民、反清移民。泰國華人歷史悠久,人數眾多,為泰國的發展做出了相當的貢獻。泰國歷史上歷經4個王朝,分別是:吞武裡王朝、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曼谷王朝。在素可泰王朝建立時,泰國成為中國的藩屬國,需要定期向中國納貢,並與中國維持了良好的關係。當時,中泰兩國互贈禮物,形同貿易。
  • 歷史上有不少華人在海外建國?但最後都很可行
    2、泰國吞武裡王朝。 泰國吞武裡王朝的創建人是華裔鄭信,祖籍是廣東潮州,他曾力挽狂瀾,抵抗住緬甸的入侵,並平定了泰國割據勢力,建立泰國歷史上三大統一的王朝,也成為泰國人心目中的5位大帝之一。
  • 「十世而亡」的預言真要實現?真性情泰王「不受歡迎度」歷史最低
    對古代封建王朝或現代君主立憲制國家而言,最不願意聽到的預言無疑便是王朝滅亡,但往往卻事與願違,此類預言伴隨著王朝的延續常常閃現。如今在泰國民間就流傳著「奪我王位者,十世而亡」的預言,而這個預言就如魔咒一般伴隨著泰國曼谷王朝。
  • 泰國歷經四個王朝,其中有一個王朝國王竟是中國人
    泰國原名暹羅,13世紀時泰族人開始成為這個地區的統治力量,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和曼谷王朝。素可泰時期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
  • 吞武裡王朝滅亡的原因
    吞武裡王朝初期,由於緬旬入侵的威脅,使民族矛盾成為暹羅社會的主要矛盾。隨著抗緬鬥爭的勝利,民族矛盾逐漸退居次要地位、國內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在這種情況下,達信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未能因勢利導,提出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正確措施,調整日益緊張的階級關係,而是沿襲阿瑜陀耶王朝時期的行政管理制度,致使官吏貪汙腐化、貧富分化加劇,導致發生阿瑜陀耶城居民的造反,這是促成吞武裡王朝覆滅的直接原因。其次,吞武裡王朝時期延綿十五年的內外戰爭,使人民得不到應有的休養生息。
  • 在吞武裡王朝時期,華人和泰人和睦相處,關係融洽
    在羅首都吞武裡的對岸(即現今曼谷的大皇官一帶),形成了一個華人聚居區。那裡街市熱鬧,商業紫榮。在吞武裡王朝時期,華人和泰人和睦相處,關係融洽。為了適應商業貿易的發展,達信還注意交通運輸的建設。他在一些主要城之間修築公路,以便商賈來往和貨物流通,逐步改變原來只靠水道運輸的交通狀況。當時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牛車。
  • ...最偉大的國王竟是華人:吞武裡大帝鄭信是廣東人(歷史系列第327講)
    原標題:【薩沙講史堂第七百七十九期】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竟是華人:吞武裡大帝鄭信是廣東人(歷史系列第327講)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泰國有一個王朝,竟然是華人建立的。他就是吞武裡王朝創立者:鄭信大帝。直到今天,他也是泰國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聽薩沙說一說吧。
  • 泰國的「大帝」是個中國人,老鄉來看他,臨走前他送了18缸鹹菜?
    鄭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海外當上皇帝的人,被泰國人譽為「大帝」的他甚至被稱為是暹羅的「救世主」,至今在泰國人心目中都有相當高的地位。鄭信的父親是廣東澄海人,他的母親是泰國人,鄭信的父親在他年幼時就去世了,將他託付給了泰國的財政大臣——拍耶節悉。
  • 來自潮州的泰國吞武裡大帝鄭信——海外立國稱帝的華人大盤點(一)
    提及此人,在中國歷史上寂寂無名,但是在千裡之外的泰國,卻是一位不朽的傳奇。 他 被泰國歷史稱為吞武裡大帝、達信大帝,他是傳奇泰皇五大帝之首,吞武裡王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在海外立國稱帝的第一人。  12月28日,年方三十三歲的鄭信被部下擁戴為暹羅國王,因建都於吞武裡,史稱吞武裡王朝,鄭信也因此被稱為「拍昭恭吞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