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科大訊飛作為亞太地區最大的智能語音與人工智慧上市公司,參加 CES 不僅僅是市場品牌活動展現,更是 CES 這個大舞臺所需要的,極好地豐富了 CES 的 AI 元素。
又是一年的 CES,但今年的參展商中多了一家中國廠商,這是這家廠商第一次參展 CES,他就是科大訊飛。
這是科大訊飛首次帶著其 AI 開放平臺在 CES 亮相,雷鋒網參觀了科大訊飛展臺,並對科大訊飛開放平臺總經理齊舒萱進行了專訪。
齊舒萱向雷鋒網透露了這次來 CES 參展的主要目的,她說,「作為人工智慧領域領先的一家公司,我們來參加 CES 不單單是品牌的提升,其實也是 CES 需要的」。
科大訊飛在現場展示了其 AI 技術的眾多應用案例,面向 AI+ 會議、翻譯、智慧家庭、智能車載、智能硬體、開放平臺等多個領域和場景,展示了訊飛曉譯翻譯機、譯唄翻譯機、MORFEI智能麥克風、叮咚二代音箱、阿爾法蛋、莫比斯耳機、小飛魚、訊飛語音合成系列晶片等產品。
訊飛開放平臺基於 AIUI 技術內核,是全球首個面向移動網際網路和智能硬體開發者的人工智慧開放平臺,全面開放業界最領先的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音喚醒、人臉識別、麥克風陣列等 10 多項核心能力。截至 2017 年 12 月,訊飛開放平臺的累計終端數已經達到 16 億,日均交互次數達到 40 億,開發者團隊數已達 51 萬。
「在世界範圍內找到更多的機會」
齊舒萱表示,這次主要是代表訊飛過來參展,尤其是開放平臺支撐的合作夥伴。明年訊飛將繼續參展,而且應該會是一個更大的場地,帶更多的生態夥伴過來。「因為開放平臺有 51 萬的生態夥伴,我們希望明年能夠帶其中的一部分一起到 CES 來」,她說。
據現場訊飛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參展是希望在世界範圍內找到更多的機會。
一個是找更多的開發者加入到我們的生態圈裡,第二是找一些優質的合作夥伴,或者說是一些第三方的服務商,跟我們在一塊,在全球範圍內做生態圈,因為做生態如果僅僅局限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小的圈子,我們希望學習美國這塊的巨頭。
目前訊飛有大概 6000 多名海外的開發者,但是之前一直沒有針對海外開發者做一些針對性的發展,從去年開始訊飛逐漸把一些資源放到海外這邊,今年可能會想在矽谷這邊做一個分會場,吸引更多海外開發者加入其平臺。
在齊舒萱看來,訊飛沒有想著去拓展某一個市場,去專門抓住某一個客戶群體,「我覺得更多的我們還是做好自己的技術、產品,客戶自然選擇我們」。
訊飛在整個人工智慧裡,想要做到不敗之地,追根究底,最重要的核心在於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革新。從我的角度來說,做開放平臺就是要把我們更多的核心能力開放出來給到更多的合作夥伴。
工作人員透露,訊飛在語音識別等領域主要是做中文,「我們是希望能夠成為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商業合作夥伴,不僅提供技術也為他提供生態的幫助和支持,讓他了解中國 AI 應用怎麼發展,怎麼接入服務」。
把機會開放給合作夥伴
訊飛 AI 開放平臺強調賦能合作夥伴,支持更多的開發者、廠商實現 AI 應用落地,齊舒萱表示:
我們會根據合作夥伴所在的領域、垂直的業態,提供對應的技術和服務支撐。在這個領域合作夥伴做出怎樣的產品,我們是盡力支持他們去做。
針對不同客戶個性化的需求,訊飛開放平臺會進行對接,提供相應的支持。「只要客戶的需求是在我們平臺上產生的,訴求是面向我們這裡的,在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支撐能夠滿足的情況下我們會去支持,在現在不能夠 cover 的情況下,我們會增加資源去支撐。」
不管是從價值觀的角度,還是整個科技為生活的角度,所有的一切最終還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當然我們的合作夥伴也是為了他的客戶需求。
除了一般性的場景,針對一些垂直的領域,訊飛也提供一些定製化的支持。比如 AI +醫療,醫療領域拿識別來說,詞語都是很垂直的,所以這個時候是需要做定製的,針對定製的客戶訊飛會首先了解他的需求,然後對接完成後,會有專門的項目團隊來幫助他們完成大的項目定製開發。
例如,廣汽傳祺的 GS8,它用了訊飛的語音技術做前裝車機交互系統,通過語音來控制車機,比如開空調、開車燈,開車頂天窗,調節溫度。因為車裡是很嘈雜的,訊飛通過前端的一些降噪模型,然後通過後端的一些雲端語音交互可以讓你在車裡很輕鬆地控制車機。還有訊飛翻譯機,這可能是訊飛今年最火的一款產品了,提供中韓、中英等多語種的翻譯。
廣汽傳祺 GS8
讓 AI 像水和電一樣普及
在服務模式上,訊飛開放平臺主要是以雲服務的方式提供服務。近幾年網際網路雲端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許多公司都把 IT 業內雲端化,訊飛希望在雲端打造一套 AI 服務對接給用戶,用戶通過一個接口就可以調用 AI 能力,未來希望 AI 就像水和電一樣,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不再是奢侈品。
針對中小企業訊飛會提供相應的扶持,服務在測試階段是不收費的,只有到了比較成熟的商用階段,才會考慮到伺服器、人力成本等收取一定的費用。
如果說 AI 代表的是計算的進步,那數據則是讓計算能力變成實際應用的原料,訊飛除了提供基礎性的 AI 能力,也會根據特別的數據集,進行相應的合作。
具體的操作上是,前期會通過一些途徑收集一些數據,先對這個模型進行訓練,這時候這個模型是一個一般性的模型,針對通用領域的場景。如果後期客戶需要一些垂直領域的場景的話,就會跟廠商進行合作,收集一些數據,比如在醫療領域訊飛跟安徽省的一些省立醫院有合作,通過他們來收集一些醫療數據,然後再餵給訊飛的引擎來做訓練。
這種合作一般是由廠商主動還是科大訊飛主動呢?據雷鋒網了解,其實雙方都有主動,因為 AI 經濟時代已經到了,醫療資源比較緊張,公立醫院也在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人工智慧是一個發展趨勢,他們會想怎麼用人工智慧來做這個事情。訊飛很早之前在 AI+ 醫療這塊有規劃,所以並不是哪一方找到另一方,而是找到了結合點。
除了終端廠商,訊飛對外合作的模式還有很多種,包括和方案商的合作,「我們是很Open的,並不是一種封閉的模式,如果方案廠商要用我們 AI 的能力的話,我們可以把他當成一個 B 端的客戶,或者一個開發者來做對接,沒有問題。我們並不在意對方是開發商還是方案商。」
從平臺到生態
據雷鋒網了解,訊飛一直以來都是以技術為驅動力,但是光以技術為驅動的話,其實應用場景,後期的發展可能會有一些局限,所以現在訊飛也在做一個生態,希望更多好的廠家,方案商或者好的應用加入進來,在上下遊延長業務領域,會有更多的一些介入。
訊飛將打造一些服務商的生態平臺,一些用戶接入到訊飛的平臺之後,自己要整合一些網際網路的服務提供商,比如做一款音箱自己要去找 QQ 音樂、喜馬拉雅等服務商,單獨拉入他們的接口。現在訊飛希望幫助開發者省掉這些繁瑣的流程,由訊飛跟這些第三方服務商,以及更多的 AI 能力提供商對接,把他們的內容聚合到訊飛的平臺上來。打造訊飛開放平臺的一個生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