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大代表粟瓊建議:支持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確保水質安全)
「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成為現實。
去年8月,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事關金門民生福祉和兩岸關係,影響深遠,如何確保向金門供水的安全和質量呢?
澎湃新聞從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獲悉,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百宏聚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品管部主任粟瓊向大會提交《關於支持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建設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希望國家支持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確保金門供水的安全。
為解決金門地區用水難題,兩岸於2015年10月12日正式開工建設金門供水工程,緩解金門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金門供水工程設計流量為3.4萬噸每天,輸水線路總長約27.62公裡,其中福建方面的陸地管道11.68公裡,海底管道15.74公裡,金方陸地管道0.2公裡,工程總投資38782萬元。
經過雙方商定,福建方面負責投資建設晉江龍湖取水泵站及龍湖至入海口陸地管道部分,工程概算投資為12918.08萬元,金門方負責海底供水管線的投資建設與運營。通過兩岸的不懈的努力,金門供水工程於2018年8月5日正式通水,截至2018年11月已累計供水105萬噸。
金門供水工程通水後,為確保向金門供水安全,做好供水安全保障協調工作,泉州市成立了向金門供水安全保障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有關工作方案,同時,積極研究如何從工程措施上提高金門供水水源保障能力。
粟瓊在《建議》中也指出了金門供水不足之處。
「當前金門供水取水水源地——龍湖供水水質整體較好,但供水網絡還存在單線供水、供水水量不足(中遠期)、備用水源偏小、水質穩定性存有波動隱患等問題和薄弱環節。」
《建議》認為,應該建設金門供水水源地——龍湖的第二條引水線路,並對沿途連通的湖庫實施水資源保護建設,以及實施金雞閘上遊水資源系統整治,構建雙線供水格局,進一步提升金門供水水源系統的調劑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現在,泉州市結合部分原有規劃項目策劃啟動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湖庫連通工程、晉江市水源地保護工程和金雞閘上遊水資源保護工程三部分,總投資估算80.7億元。
目前,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已列入水利部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該項目由三個工程構成:
一、湖庫連通工程。工程取水口位於晉江市引水第二通道磁灶溪頭段,終點位於金門供水取水水源點——龍湖,中途連通新垵水庫、達群水庫、草洪塘水庫、溪邊水庫及龍湖五個湖庫,輸水線路(晉江市引水第二通道→新垵水庫→達群水庫、溪邊水庫、草洪塘水庫→龍湖)總長48.3公裡,其中:管道總長39公裡,隧洞段長9.3公裡。
二、晉江市水源地保護工程。針對連通的「五庫兩湖」,提出「一庫一公園」,即以水源地保護為主的溼地公園,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入庫(湖)河道整治、農村生活汙水收集處理、庫(湖)周生態修復、水體原位治理、環庫(湖)隔離帶建設、溼地建設、庫(湖)底清淤等,確保金門供水的水質安全。
三、金雞閘上遊水資源保護工程。謀劃金雞攔河閘河段幹流、東西溪及相關主要支流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南高幹渠水源地綜合治理等,包括山美水庫取水口改造為分級取水、沿線河道兩岸的截汙控汙、生態清淤、生態修復等項目。
如此龐大的項目工程如何完成呢?粟瓊在《建議》中給出了解決方案。
「鑑於本項目投資較大,而地方財政緊張,為儘快啟動項目建設、推動項目發揮效益,建議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將該項目納入水利部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盤子,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