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做年輕人的小酌佳釀和中年人的高度酒替代品。
來源 | Tech星球(ID:tech618)
文 | 章婷ting
封面來源 | 魅霖
年輕人的飲酒偏好趨向於低度化和個性化,甜酸可口、顏色繽紛的果酒是低度酒的代表品類之一。
我們最近認識的項目「魅霖」成立於2018年底,主打產品是原釀型青梅果露酒。品牌希望通過傳統的原釀製酒工藝,將釀酒的工業化程度控制在最低,從而保留傳統果泡酒的口感風味,成為面向大眾的果露酒品牌。
「魅霖」CEO袁愷認為對比市場規模千億,且已接近飽和的日本果酒市場,國內果酒市場還是一片藍海,機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果酒新品牌教育了市場,提高了消費者對果酒品類的認知和認可度。36氪曾報導過的果酒品牌包括:酌也、冰青、繁醉花亭等,江小白背後的江記酒莊也推出了青梅酒品牌「梅見」。
另一方面,新品牌雖多,但果酒市場仍處於有「品類無品牌」的階段,品質參差不齊,產品同質化嚴重,缺少代表性品牌。
「人、貨、場」的變化是果酒新品牌誕生的源動力,也是「魅霖」的差異化所在。從「人」的角度觀察。除了面向年輕群體,「魅霖」還瞄準中年人的社交場合,希望成為高度酒的替代飲用酒。
「魅霖」的目標用戶分為兩類,一類是25歲-35歲之間的女性群體,一類是40-60歲之間,甚至是更年輕的男性商務群體。袁愷解釋說,男性社交應酬需求較多,隨著年齡及生活壓力增加,身體對白酒等高度酒的承受能力下降,對更加健康的替代酒存在需求。
目標人群構成和定位決定了品牌在「貨」和「場」方面的打法。
首先是貨。追溯歷史,青梅酒的起源地是中國廣東、福建、浙江等區域,國內消費者對青梅酒的認知度相對較高。因此,「魅霖」從青梅酒出發,後續還將推出荔枝酒、桑葚酒、檸檬酒等品類。
口味對果酒產品十分重要。非專業人群很難喝出白酒、紅酒、啤酒等產品的差異,但對於果酒,普通消費者很容易從清香度、甜度、酸度、酒精度等角度快速判斷出品質,「好喝就是好喝,喝完第一口還想喝第二口」。
袁愷告訴36氪,目前國內市場果酒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是勾兌果酒,即用高粱酒或酒精勾兌後蒸餾而成,再加入果汁、香精、甜蜜素等形成水果口味,產品可以很快調配出來並進行灌裝。
「魅霖」在生產環節上延續傳統釀造方式,釀造時間長達幾年。過程中僅使用米酒、青梅、蜂蜜、純淨水四種原料。鮮果經手工採摘,2小時內進行處理與發酵,營養和風味被最大程度保留,與大米原釀的基酒融合後浸泡5年以上,再進行過濾提取。
無論是在酒窖儲藏,還是已經裝瓶,存放的時間越長,果酒的香氣就越醇。品牌還在原料上與地方扶貧項目達成合作,二期工廠的投入建設也正在籌備中,預計明年下半年投產。
網紅、小清新風格和日式簡約風格的外觀,在面向年輕群體的消費品設計中十分常見。因為目標群體更廣泛,「魅霖」的做法是在大眾化設計的基礎上添加流行的國風元素,儘可能把設計做到簡約、穩重、有記憶點、差異化,滿足每個年齡群的審美需求,貼合多種飲用場景。
再來看「場」。新品牌在線下銷售渠道方面相對劣勢,「魅霖」的發展重點是複合型渠道。團隊從去年11月開始打磨經銷政策,定位服務型廠商,利用團隊自身在營銷和品牌方面的優勢,為經銷商提供完整的市場營銷體系,包括線上內容輸出,線下體驗營銷、終端營銷建設、展覽活動促銷等一系列策劃服務。
「魅霖」創始團隊出身於國際4A廣告公司,擅長用戶數據分析、品牌操盤和整合營銷。2019年品牌以ToB禮品銷售為主,定價108元/600ml,業務額約數百萬,達到整體盈利。
截至2020年6月,「魅霖」在全國已有5大區域總經銷商(分公司),今年計劃進入5個城市的日料店和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