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問題關鍵在水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面對上遊水源涵養能力退化,中遊水土流失等問題,九三學社中央與環境部探討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賴明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關鍵在水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寧,天下平」。

  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是今年全國兩會之後的首次考察。考察的第二站,是到黃河吳忠城區段了解當地保護黃河生態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本月,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帶隊赴九三學社中央座談交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提交了四份關於黃河流域保護的提案,提出研究出臺黃河保護有關法律等建議。

  九三學社中央長期關注黃河流域環境治理與保護,近日,新京報記者專訪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兼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

  他表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關鍵在水。當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要以切實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為基礎,千方百計保證黃河流域生態流量充足。

  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與用水方式粗放並存

  新京報:九三學社中央長期關注黃河流域環境治理與保護問題有何背景緣起?

  賴明:九三學社中央關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較早的歷史淵源。1950年至1955年,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國家林墾部首任部長梁希先生圍繞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林業建設等問題,多次前往黃河上遊西北地區、中遊產沙區,尤其是渭河、涇河、洛河、汾河和無定河等五大支流進行考察,為九三學社中央聚焦母親河議政建言奠定了基礎。

  2003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率調研組赴三江源地區考察,2005年,國務院審議通過《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可以說,九三學社為推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同時,九三學社中央持續關注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如,黃河流域省際之間、市區之間聯動機制不足,區域協調發展存在短板。2014年至2016年,九三學社中央連續三年圍繞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問題建言,希望通過建立健全區域重大事項協調聯動機制等「六大」機制建設,探索黃河流域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新京報:2017年以來,九三學社中央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列為長期重點調研課題,這幾年調研下來有何成果?

  賴明:2017年,新一屆九三學社中央將有關黃河流域議政建言的方向聚焦於系統性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並將其列為長期重點調研課題。九三學社中央成立了社員為主體的專家組,他們紮實的科學研究積累為九三學社中央圍繞江河保護議政建言提供了有力的專業支撐。

  2018年以來,武維華主席、邵鴻常務副主席等九三學社中央領導多次率調研組到沿黃九省區及黃河主要支流進行調研,並部署沿黃九省區社組織和九三學社中央專委會同步調研。調研注意到,黃河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水資源短缺與用水方式粗放並存,上遊水源涵養能力退化狀況堪憂,中遊水土流失與主要支流汙染嚴重等問題交織,下遊長遠防洪安全的潛在風險依然存在,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任務非常艱巨。

  特別是,如果未來黃河徑流量持續減少或不能有效增加,黃河「斷流」窘境有可能再現;同時,黃河突出的水沙不協調關係已經由過去「水少沙多」演變為「水沙銳減」「水少沙少」和「安全風險積累」新態勢。為此,九三學社中央向中共中央建議建立國家級沿黃生態經濟帶,以全流域可持續協調發展為目標,對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

  治理要以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為基礎

  新京報:在調研過程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場面和故事?

  賴明:從海拔4600米的黃河源頭牛頭碑,到呈現河海交匯「黃藍分明」奇觀的黃河入海口,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的足跡在沿黃九省區來回走了多次。每一次調研,我們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母親河哺乳中華民族5000年的艱辛與不易。

  黃河源區由於長期超載過牧導致草原退化、沙化嚴重,沙化面積佔黃河源區土地總面積達13.8%,甘肅瑪曲縣草原退化率近90%,「黃河蓄水池」若爾蓋溼地總體退化率超過20%,生態退化的速度和規模令人憂心。2011年至2017年,國家共投入草原生態保護補獎資金超過1200億元,但草原總體仍呈現「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局面。我們連著幾年去看同一片草原,發現種好的草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又退化了,探索可持續的草原生態修復與生產力恢復新模式極為迫切。

  新京報:你認為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狀況以及未來治理重點,有何異同?

  賴明:根據多年調研情況,我們認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在於流域經濟社會持續多年高速、粗放式發展,導致河流生境出現趨勢性重大變化。

  2013年至2015年,韓啟德主席率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在長江流域開展一系列調研,並向中共中央報送了《關於長江上遊水利水電工程對全流域生態環境影響的調研報告》。建議全面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承載能力評估和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後評價,確保長江經濟帶戰略順利實施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呈惡化趨勢的最主要原因是水資源匱乏導致經濟社會用水矛盾突出、生態流量嚴重不足,從而引發一系列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第6次會議上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高度重視解決突出重大問題,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黃河流域資源性嚴重缺水將是常態。氣象專家預測,未來30年黃河流域年平均氣溫將呈升高趨勢,流域整體趨於暖幹化。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走訪九三學社中央機關,共同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議題時,我們基本達成一個共識,即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根源在水。因此,當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要以切實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為基礎,千方百計保證黃河流域生態流量充足。

  今年將圍繞黃河流域溼地保護等開展調研

  新京報:今年九三學社中央將重點圍繞黃河流域哪些領域深入開展調研?有哪些最新調查研究成果?還將有哪些相關安排計劃?

  賴明:今年,九三學社中央重點圍繞黃河流域節水高效農業與水資源科學利用、溼地保護與生態修復、水沙關係調控等方面內容開展調研。目前,九三學社中央課題組已經對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梳理、整理、分析和論證,形成了一些看法。如黃河上遊銀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這兩大灌區在過去20多年來,主要通過渠道襯砌進行節水改造,投入巨大,取得較好成效。但由於未能控制灌溉面積,擴耕問題嚴重,總耗水量不降反升,引發灌溉回歸水減少、灌區鹽分積累等一系列問題。

  為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個長期重點調研課題,九三學社中央不斷創新完善課題調研機制,強調更廣泛協商協作。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走訪九三學社中央座談會上,雙方一致認為要重點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建立常態化協商機制。

  新京報記者 鄧琦

相關焦點

  • 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甘肅)高峰論壇在...
    中國甘肅網6月5日訊(本網記者 錢文智)6月4日下午,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和慶陽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甘肅)高峰論壇」在甘肅省慶陽市開幕。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框架、路徑與對策
    為從根本上解決黃河流域面臨的自然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問題,中央於 2019 年提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並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按流域進行水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和城鎮布局等統籌管理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主題。
  • 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推動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 布小林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強調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為新時代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家談——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
    總書記提出五方面具體要求,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黃河水勢變化、沿岸植被生長和水旱災害防禦,無不與天氣氣候密切相關,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應如何考量氣象因素?
  • 統籌流域治理 推進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劉濤瑞)渭河流域暨生態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近日在西安舉行,來自水利部等專家學者和我省沿渭各地市水利部門,共同探討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 邁向黃河時代!濟南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同時,濟南市政協商量平臺也首次與議政性常委會的主題融合創新,政協委員共同為濟南市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不過,由於黃河泥沙淤積,引黃沉沙等問題,使黃河沿岸生態環境相對脆弱。泥沙問題,成了制約生態發展的重要因素。  「黃河的河床高於工人新村地面4到6米,這是典型的懸河形態,因此它也造成防洪形勢的嚴峻性」濟南市黃河河務局局長崔保衛介紹,黃河濟南段的河道長度為183公裡,不僅河道變化大,而且工程比較多。
  • 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研討會
    劉正才表示,推動水利水電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深化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是實施治水興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舉措,是推動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希望各有關單位以本次「一帶一路」水利水電產學研戰略聯盟年會召開為契機,以產學研高層論壇為平臺,以重大科研項目為支撐,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建成為國內一流的重要「智庫」,吸納更多水利水電行業知名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和專家學者支持河南水利改革發展,積極為我省治水興水事業建言獻策!
  • 陳曉東:治理現代化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從歷史上來看,早在2000多年前,黃河中遊的關中平原形成了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唐代之前,黃河流域是生態環境最好的地方,有「天府」「陸海」的美譽。黃河流域是我們國家歷朝歷代比較集中定都的地方,所以它對於生態環境的使用和開發相對來說比較多一些。黃河流域後來的巨變除環境氣候原因之外,當地居民以及百萬之眾的戍邊開墾等開發活動是重要原因。
  • 蘭州西寧攜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西寧12月11日電(記者李佔軼)日前,蘭州市生態環境局與西寧市生態環境局共同籤訂《蘭州-西寧城市群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專項合作協議》,兩地將攜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助力蘭西城市群建設。
  • ...直播直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存在問題
    第六十五期《百姓問政》 直播直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存在問題 2020-12-04 0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認識與建議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筆者著重就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談談如下初步認識。  黃河流域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近年來,黃河流域在生態建設、環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黃河流域與黃河所經地區的戰略地位是極為重要的。
  • 大河奔流擘畫綠色發展新畫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 題:大河奔流擘畫綠色發展新畫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調研記  新華網 李函林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記者近日實地走訪甘肅、寧夏、河南三省區調研發現,隨著國家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持續發力,「山河相依、人河相親、城河相融」的新局面正在逐步開啟。  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河  金秋時節的黃河兩岸,稻穀飄香,從西向東,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生態發展畫卷鋪展開來。
  • 代表委員聚焦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專門就長江和黃河的生態保護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提出要「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和「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長江橫跨我國東、中、西部,水資源總量約佔全國總量的35%,是中國重要的戰略淡水資源庫。5月15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推進視頻會。
  • 聚焦| 劉家義主持召開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聚焦 | 劉家義主持召開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情況匯報會 2020-11-22 20: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東營市全面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紀實
    劉文忠 攝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東營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這方熱土上的人們,正懷揣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書寫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東營篇章」。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是新時代東營發展的目標定位之一。為了做足做好「水文章」,東營開展溼地城市建設三年行動,精明打造「水環境」。11條水系貫通工程,重點對廣利河、溢洪河、東營河及內水系環境實施綜合治理。當水循環體系得到改善,「死水」變「活水」,城市在湖河溪流中變得更加靈動。
  • 智庫|張永生:以生態文明新思維重新定義黃河流域發展
    在黃河流域座談會召開一周年之際,就相關問題,《中國發展觀察》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事關民族復興和永續發展中國發展觀察:如何理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意義?這一國家戰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安全將起到怎樣的關鍵作用?
  • 全面推進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上)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千秋大計。由中共青海省委黨校、中共青海省委改革辦和青海省發展改革委聯合主辦、青海改革發展研究院承辦的第四屆青海改革論壇,緊扣時代脈搏,深入探討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與會專家學者緊緊圍繞「源頭責任、幹流擔當——全面推進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主題,傾智傾力、建言獻策。現刊發主要觀點,以資參考。
  • 加快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
    編者按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重要的經濟地帶和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戰場。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高度,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黃河在陝西境內全長719公裡。
  •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探尋「黃河之美」活動將啟
    10月26日,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等發起主辦的2020探尋「黃河之美」活動將在青海省西寧市啟動。此次活動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行動之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等共同主辦。2020探尋「黃河之美」活動行進路線為黃河沿線九省(區)。
  • 強化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和城市支撐
    當前,中心城市、城市群和都市圈作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載體,要因地制宜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黃河流域產業發展新優勢,夯實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北方經濟的重要支撐,具有「平衡南北方,協同東中西」的作用,只有黃河流域的「崛起」才能挺起北方經濟的「脊梁」,為加快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黃河流域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經濟增速逐步放緩。黃河流域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由2008年的23.24%降至2018年的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