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李晶 中國市場監管報 收錄於話題#「六穩六保」採訪記8個
一天24小時,無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只要腦子裡冒出好點子,隨時能夠註冊登記信息,審核通過後現場取照,開始創業。這事兒放在以前,誰也不信。
可是凡事就有例外。在「落實『六穩六保』·優化營商環境」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期間,記者在採訪之餘的一次晚間散步,讓自己意識到在不斷湧現的「雙創」舉措面前,一切皆有可能。
那天,記者團前往安徽省舒城經濟開發區,採訪杭埠園區企業後,晚上駐紮在舒城縣城。吃過晚飯,記者與幾個小夥伴沿著縣城大道散步,走著走著,眼前突然出現一處「不對勁兒」的場所——
說起24小時服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便利店,藥店,銀行取款機,以至於圖書館還書處,如今都推出了全天候服務。可見到沒有任何人工接待的24小時政務服務大廳,前面還乘以個七,大家的表情都是這樣——
雖說「好奇害死貓」,但記者的職責(tiān xìng),讓大家「義無反顧」地湊到門前。一頓攛掇下,本人貢獻出身份證,在門前刷卡認證,自動門一開,大家一窩蜂擠進了大廳......
進門看到,「7×24小時政務服務」的文字標識和LOGO下,是一排家用洗衣機般大小的奶白色自動設備,看上面的標註,業務涉及稅務發票、個體登記等諸多領域。憑著過一把老闆癮的動機,我們果斷鎖定了其中標著「個體登記」的自動設備。
又是一頓攛掇下,我再次拿出身份證,插入證件識別口,顯示屏幕立即出現頭像掃描框。按照屏幕提示,在一通「搖頭晃腦」的全方位面部信息採集後,系統相信了我就是那個「我」。
俗話說看熱鬧不嫌事大,在同行們的熱情指點下,我被趕鴨子上架,正式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創業」——
在人工智慧的一步步提示下,我逐項填寫了個人信息,順利通過「實名認證」步驟,但在下一個「自主選擇經營範圍」環節遇到了點兒麻煩。
大家充分發揮了各種想像力,填入各種千奇百怪的業務設想,然後被審核系統一次次「打臉」否決後,我終於選擇了中規中矩的「紡織品及針織品零售」。
無需人工指導,按照提示完成到這一步,我們總共才用了不到10分鐘。隨後的操作步驟就順利起來,提交信息材料的最後一刻,理智戰勝了激情,我「忍痛」放棄了「創業夢」,以「時間不早了」為由退出系統,離開了7×24小時政務服務廳。
第二天,記者隨採訪團來到了六安市政務服務大廳採訪,再次見到了頭一天晚上嘗試使用的個體登記智能審批機。幾個人心照不宣地目光示意後,找來現場的市場監管工作人員問起來龍去脈。
原來,7×24小時隨時辦「不打烊」服務,是六安市目前著力打造的智慧政務新模式之一。在今年6月底前,當地已在市縣兩級全面啟用了7×24小時政務服務大廳,按照「一圖、五端、十五辦」的工作規劃,完成了7×24小時政務服務地圖所有場所、事項的關聯工作,並且實現了智能搜索、智能導航、智能推薦等功能。
據工作人員介紹,六安市還相繼推出了促進事項「網上辦」、深化「最多跑一次」、業務事項「指尖辦」、辦理材料「電子化」等舉措。六安市市場監管局突出便利、提高效率,使企業開辦實現了「一頁通辦」、「一日辦結」、「零成本」,極大優化了當地營商環境,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六安市推進智慧政務新模式的努力,正是安徽省積極推進創優「四最」營商環境,認真落實「六穩六保」,以智能審批保市場主體的工作縮影。僅在合肥市,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18290戶個體工商戶通過智能審批系統辦理了登記審批業務。
聽完市場監管工作人員的介紹,記者不由得有些後悔。不過,有了這樣給力的營商環境政策,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創業都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每個人觸手可及的人生機遇。
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 李晶
原標題:《「六穩六保」採訪記 | 晚上散步也能創業?反正我信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