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企2月全球產能大幅下滑 在華產量大降86.7%

2020-12-10 Mcar車界

目前,世界各地的汽車製造商正經歷著停產和需求驟降的雙重痛苦。日本車企的2月份產量、銷量均大幅下降。高盛集團上個月表示,此次疫情可能會使日本五大汽車製造商的利潤減少1700億日元(約合16億美元)。

編譯/蠟筆新

圖/來源網絡

新冠病毒疫情的加劇極大地影響了全球汽車產銷。據共同社、彭博社等外媒報導,日本八大車企在30日發布了2月日本國內外的實際產量。隨著全球範圍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加劇,日本車企的2月份產量、銷量均大幅下降。這一跡象表明,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前,業務還將進一步惡化總體來看,日本車企2月在日本國內產量為73.35萬輛,同比減少10.8%;2月份日本車企在海外的產量減少18.6%,跌至114萬1214輛;而最先受疫情影響的中國產能大幅下滑,僅有29911輛,同比大減86.7%

其中,日本國內產量方面,豐田受去年10月消費稅稅率上調的影響,產量減少15.7%。本田也減少了13.6%。日產汽車的日本國內產量為51673輛,減少29.3%。較上年同期增加的只有大發工業和斯巴魯。大發工業新車型銷勢良好,增長2.6%至86752輛,創下2月的歷史新高。而在中國生產方面,豐田汽車的四個整車工廠一度停工,產量減少77.4%至15311輛。本田和日產在疫情嚴重的湖北省設有工廠,本田減少92.4%至5700輛,日產減少87.9%至7740輛。此外,三菱汽車減少97.0%至240輛,馬自達也減少90.6%至920輛。鈴木在中國進行授權生產,但未公布數量。大發工業和斯巴魯在中國未設工廠。

全球產銷下滑嚴重

而具體到車企上,也同樣能夠看出疫情影響下,日本車企全球產銷下滑嚴重。2月豐田汽車的全球產量同比下降13.8%至62.57萬輛。而豐田集團包括大發汽車和日野汽車在內的全球產量下降了12.2%,至76.28萬臺。該集團全球銷量同比下降4.6%,至73.33萬輛。

其中,豐田汽車2月份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70%,日本市場銷量下降7.0%,但同期美國市場銷量增長12%,受輕型皮卡銷量增長推動。日產汽車2月份的全球產量較上年同期下降29%,至27萬輛;全球銷量同比下降24%,其中美國市場銷量同比下降13%,日本市場銷量下降14%,中國市場銷量減少80%。。而本田汽車的全球產量下降26%,至28.92萬臺,為連續第七個月下降。其中在中國市場的產量降幅最大,同比降幅高達92%。

停產還在繼續

今年2月,豐田和其他汽車製造商暫停了在中國工廠的生產。目前,該公司已經重新啟動在華的所有業務。

不過,疫情在歐美的流行依然使得全球工廠大量延長關閉。豐田已經將其北美洲工廠的停產時間再延長兩周。目前,豐田在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的所有裝配及零部件工廠都處於關閉狀態,預計到4月20日恢復生產,但具體需要根據實時變化的疫情形勢進行調整。豐田還將從3月30日到4月3日暫停俄羅斯工廠的生產。這意味著在此期間,豐田在歐洲的所有工廠都將關閉,最早在4月20日後才會重新開工。與此同時,豐田還延長了在巴西和馬來西亞工廠的停產時間,並將在泰國的三家工廠停產約10天。在日本國內,豐田從4月3日起將暫停日本五家工廠的七條生產線。這將影響一系列雷克薩斯品牌車型和豐田普銳斯、4Runner SUV等車型的量產和出口。豐田稱,此次停產將導致生產計劃中的產量減少約36,000臺。

馬自達計劃在3月28日到4月30日期間將位於日本西部廣島和山口的兩家工廠暫停運營13天,並從3月25日開始將墨西哥的工廠停產10天左右,從3月30日開始,將在泰國的生產基地關閉約10天。這預計會全球削減60,000臺產量。本田從3月23日至3月30日暫時關閉在北美的全部7家汽車裝配廠。停產6天將減少約4萬臺汽車的產量。日產汽車在美國的三家工廠從3月20日至4月6日暫停生產。目前,世界各地的汽車製造商正經歷著停產和需求驟降的雙重痛苦。由於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大流行,大量工廠必須關閉,並進行一定程度的裁員。高盛集團上個月表示,此次疫情可能會使日本五大汽車製造商的利潤減少1700億日元(約合16億美元)。上周,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下調了包括豐田在內的主要汽車製造商的評級。

相關焦點

  • 日本八大車商2月在華產量大減86.7%
    日本八大車商3月30日發布了2月國內外的實際產量,在中國的產量為29911輛,同比大減86.7%。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導致工廠停工造成了影響。整個海外產量減少18.6%,跌至114萬1214輛。日產汽車的日本國內產量為51673輛,減少29.3%。主要是受從中國進口零部件滯後,日本國內工廠一度停產的影響。各大車商的減產動向在歐美和日本等也擴展開來,對各公司業績的打擊或許較大。在華生產方面,豐田汽車的四個整車工廠一度停工,產量減少77.4%至15311輛。
  • 日本車企2月在華產量不足3萬輛 同比銳減逾八成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30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八大車企30日發布了2月國內外的實際產量。其中,在中國的產量為29911輛,同比大減86.7%。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工廠停工,日本車企海外產量同比減少18.6%,跌至114.12萬輛。在華生產方面,豐田汽車的四個整車工廠一度停工,產量減少77.4%至1.53萬輛;本田和日產在湖北省設有工廠,本田產量減少92.4%至5700輛,日產產量減少87.9%至7740輛;三菱汽車產量減少97.0%至240輛,馬自達也減產90.6%至920輛。
  • 日本車企2月在華產量銳減逾八成 豐田4個工廠一度停工
    來源:中新經緯原標題:日本車企2月在華產量不足3萬輛 同比銳減逾八成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30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八大車企30日發布了2月國內外的實際產量。其中,在中國的產量為29911輛,同比大減86.7%。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工廠停工,日本車企海外產量同比減少18.6%,跌至114.12萬輛。
  • 日本八大車企2016年全球產量創新高
    新華社東京1月31日電(記者 錢錚)日本豐田、日產、本田等8家主要汽車生產商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八大車企2016年全球產量比2015年增長3.3%,達2722萬輛,連續5年創新高。  其中,八大車企去年海外產量合計達1871.9萬輛,比上年增長4.9%。
  • 日本八大車商10月全球產量同比增加2.7%
    共同社11月27日消息,日本國內八大車商27日公布的10月全球產量比上年同期增加2.7%,為2,438,045輛,連續兩月同比上升。與新冠疫情擴大以後產量首次上升的9月增加1.7%相比,增幅有所擴大,回升趨勢增強。另一方面日產汽車等3家公司產量持續減少,各廠商增減不一。
  • 二季度財報發布 降字當頭 跨國車企愁上眉梢
    原標題:二季度財報發布 降字當頭 跨國車企愁上眉梢近日,全球各大跨國車企陸續發布了今年二季度及上半年財報。由於近來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主要汽車市場經濟風險加大、通脹上升,貨幣緊縮政策周期開啟,再加上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很多車企利潤出現下滑,尤以美係為甚,而戴姆勒及寶馬的利潤也出人意料地出現下滑。
  • 全球車市陷入艱難時刻,主流車企普遍受挫
    全球車企同迎「艱難時刻」,多家跨國車企二季度報表現低於預期。車企紛紛交出期中考成績,連豪華車的業績也不理想。今年上半年,奧迪集團銷售收入為287.6億歐元,同比下滑7.8%;經營利潤為23億歐元,同比下滑16.7%。
  • 日本八大車企2016年全球產量創新高
    新華社東京1月31日電(記者 錢錚)日本豐田、日產、本田等8家主要汽車生產商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八大車企2016年全球產量比2015年增長3.3%,達2722萬輛,連續5年創新高。  其中,八大車企去年海外產量合計達1871.9萬輛,比上年增長4.9%。
  • 車企官降到底是個什麼鬼
    7月份,一頭一尾,兩則車企官降的消息都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一時令人側目。它們都來自同一個品牌――捷豹路虎。頭上一條關於奇瑞捷豹路虎的國產攬勝極光,尾上一條關乎捷豹中國尚未正式開始銷售的進口車型捷豹XE。
  • 矽鋼產能膨脹 盈利將大幅下降_本網評論_經濟觀察網_2010-06-07_赫...
    5月31日,武鋼集團的三矽鋼工程全面達產,武鋼具備了200萬噸的矽鋼年產能力,另外,隨著寶鋼、鞍鋼、華菱、馬鋼等鋼廠的矽鋼項目紛紛上馬和達產,國內矽鋼出現產能膨脹跡象。可以預見,2011年底,在矽鋼項目大多達產後,市場將出現供大於求,特別是低牌號項目,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矽鋼項目盈利能力將大幅下滑。
  • 日系車企的精兵簡政之路
    精兵簡政、降低成本,是全球車企不約而同採取的舉措,日系車企也不例外。 半個月來,日系三劍客相繼表示要進行企業內部組織架構的調整,以適應接下來全球汽車行業的變革。 2月20日,本田最先調整指令,自今年4月起,將施行新事業運營體制,由原來的各領域保持相對獨立的協調運營體制改為綜合各領域的一體化運營體制。
  • 上半年車企近半數銷量下滑上汽、東風、吉利等「踩剎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3.2萬輛和1232.3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3.7%和12.4%。在經歷了銷量下滑、庫存高企的6個月後,各大車企也紛紛交出了2019上半年的銷量「成績單」,可謂喜憂參半。
  • 當轎車市場潮水退去之時,哪些車企在裸泳將一清二楚
    春江水暖鴨先知,車市寒冬車企首先感受到,所以車企紛紛縮減銷指標,這是對車市作出判斷之後作出的決定。2、轎車產能早在2000年就顯過剩,2010年相關部門呼籲堅決抑制車企擴張,2015年中國汽車產能利用率不到70%。車市場遭遇寒冬不是偶然的,而是產能過剩不斷累積的必然結果。
  • 跨國車企上半年大面積虧損
    即便捉襟見肘,頭部車企仍然表示不會縮減在新技術上的研發費用。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車行業遭遇巨大衝擊。多家跨國汽車集團相繼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即使二季度中國市場回暖緩解了不少車企的壓力,但仍然未能扭轉整個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大眾、戴姆勒、通用、雷諾、日產等眾多主流跨國汽車集團二季度仍然虧損,多家車企直言2020年經營形勢極為嚴峻。
  • 你追過的泡麵裡 有著謎一樣的產量故事
    2014與2015年,全球方便麵市場的需求量連續兩年快速下滑,較上一年分別下滑1.9%和6.2%,實際需求量分別為1,039.6億份和975.1億份。2016年,全球方便麵需求量企穩,結束了連續下跌頹勢,2017年與2018年再次分別以2.7%及3.5%的增速開啟復甦之路。
  • 對華業務佔比超10%的全球企業利潤下滑2成 遠遜於整體水平
    利用QUICK FactSet的數據,日本經濟新聞調查了2萬1089家主要全球企業(包括金融)2019年4~6月的淨利潤。整體的淨利潤為8875億美元,同比減少了5%。2018年,中國新車銷售時隔28年出現下滑。受到影響的是汽車企業。一直在中國推進新車銷售的德國戴姆勒4~6月出現13.28億歐元虧損。馬自達在華銷售也減少2成,淨利潤減少75%。
  • 【熱點】7月28日 鋼市重大新聞總匯:快看發生了什麼!
    2、本周央行公開市場16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數據顯示,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將有16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7月27日到期1000億元、7月28日到期100億元、7月30日到期500億元,無正回購和央票等到期。
  • 中金公司:全球石油需求恢復增長 低成本產能捉襟見肘
    在市場情緒和需求旺季的雙重推升下,油價反彈接近今年3月歐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市場投資者開始關注石油供應曲線彈性,全球石油生產邊際成本將如何移動,會不會成為油價上漲的天花板。今年疫情衝擊下,上遊企業資本支出復甦受阻2016年油價上一輪見底,上遊企業開始積極恢復資本支出計劃。
  • 日本七大汽車製造商3月全球銷量下滑34%
    根據豐田汽車、日產汽車、本田汽車以及日本其他四家主要汽車製造商公布的數據,上個月它們在全球市場的汽車銷量約182萬輛,低於上年同期的約277萬輛。  由於許多國家要求人們呆在室內以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傳播,汽車需求大幅下降,同時疫情對全球經濟的長期影響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在華日企「想說離開不容易」
    5月2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在華日企「想說離開不容易」》文章,分析了在冠病肺炎疫情造成供應鏈停滯大環境下,日美雖然日前同時發出將企業撤出中國的聲音,但作者認為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會改變,中日兩國經濟合作融合度高,企業在汽車、機械等產業鏈複雜的產品領域中雖然存在競爭關係,但在創新、提高品質和降低成本上依然是共存共榮的互補關係,日企不會輕易或難以離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