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短視頻行業的興起不斷衝擊著網際網路市場,各類網絡時代新產物,新概念陸續出世。在這之中,豎屏短劇、動態漫畫等新嘗試都得到了一定的市場反饋。而在2019年初,騰訊動漫則攜手壹動漫開啟"漫動畫"項目,陸續推出了《19天》《請叫我小熊貓》《代嫁丞相》等13部"漫動畫"作品。所以,什麼是漫動畫?
漫動畫,即是會動的漫畫,介於動畫和漫畫之間的表現形式。然而在此之前,市場上已有有聲漫畫和動態漫畫這樣介於漫畫和動畫之間的產品。"與它們相比,不論是在畫面質感、敘事節奏,還是鏡頭流暢度等維度,每集約三分鐘、以豎屏呈現的"漫動畫"是更接近動畫的品類,也是主動迎合短視頻趨勢的產品。"超競集團新文創事業部總經理、漫動畫項目負責人黃恂恂回答道。
2018年9月,騰訊動漫找到了一直保持密切合作的壹動漫,商討漫動畫項目的啟動。壹動漫是超競集團旗下項目,專注動漫投資和IP運營,並一直在思考,如何以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加速IP孵化。黃恂恂回憶道:"早在去年上半年,騰訊動漫和壹動漫就曾一起討論過相關話題,所以當漫動畫項目宣布啟動後,雙方便再次展開了合作。"
黃恂恂說:"一開始,我們雙方對這一計劃都有過猶豫,我們觀察了當時市面上已有的嘗試,未發現能夠真正長線運作、具有獨立業務模式的內容形態,我們對"漫動畫"的產品形態還沒有具體的概念,但起碼要比現有的動畫更輕,我要求團隊產出的"漫動畫"需要在三分鐘時間內有清晰的起承轉合和故事發展,在短時間內,讓用戶能夠進入到這個故事裡,並可持續性地完成多個視頻的瀏覽。"
為保證更優質的體驗,畫面也要做到流暢自然。因此黃恂恂強調團隊,鏡頭必須保持連貫,而不是像有聲動漫和動態漫畫那樣,在處理畫面時只進行簡單位移甚至直接靜止。同時,還需要兼顧到細節完整性:如果畫面中出現太陽,對應的也要出現陰影,並且還要隨著鏡頭推動做出光影的變化。另一方面,從橫屏轉變為豎屏後,畫面重點也需做出相應的調整。"橫屏狀態下,製作者需要考慮很多大場景,但到了變窄的豎屏時會更多地關注人物,甚至是大量運用特寫鏡頭表現人物表情。"黃恂恂解釋道。這意味著漫動畫這一內容形態更適合塑造人物,因此,將IP中具有標識性的形象單獨抽離進行放大和孵化也有了更多可能。
有原作故事基礎、較簡單的構圖和相對較低門檻的畫面要求,漫動畫的製作成本也因此能被控制在一個相對合理的範圍內。黃恂恂透露,根據開發出來的樣片計算,漫動畫單集製作成本約為動畫的三分之一。並且,隨著時間的積累,壹動漫將不斷積累可重複利用的素材庫、優化製作流程,同時,IP本身素材也將不斷豐富。"提高製作效率的同時,成本還能夠再下降"。
去年10月,騰訊動漫和壹動漫達成戰略合作,聯合出品、開發漫動畫,後者主要負責內容生產製作。對於當前的動漫產業鏈而言,製作"漫動畫"並沒有技術上的難度。問題的關鍵在於有關豎屏短視頻動畫的標準並未建立。黃恂恂對自身團隊角色的定位是內容把控和標準輸出,"流程的難點在編導,剩下的就是出標準找生產小組。
壹動漫"漫動畫"項目組的十餘位成員承擔前期的編輯和導演職責,和公司有合作的5個外部動畫團隊負責中後期製作。黃恂恂和團隊需要重新梳理原著作品內容並完成改編,製作分鏡頭和文稿,並給到合作商一張標明時長、輸出碼率、每分鐘幀數等詳細參數的承制單。黃恂恂表示:"一個作品的不同集數分給各小組,每組負責一集。一周時間內全部集數都能製作完成。與此同時,我們項目組的編導人員又在進行另一部作品的劇本和分鏡規劃工作,下周再次分發給各製作小組。"
據透露,第一批投入生產鏈,並走完全部流程的共計13個IP。起初,騰訊動漫在儲存的IP資源庫中,率先挑出了27個IP推薦給壹動漫,基本上是垂直題材中的頭部作品。一個大的篩選邏輯是要適合短視頻形態,故事完整度、用戶粘度以及內容本身是否包括大眾熟悉的社會化元素等,均在考慮範圍內。此外,為便於批量製作,原作的素材也需要有高完整度。
對騰訊動漫和壹動漫而言,第一批IP更多的是實驗性質。儘可能多地選擇不同類型、風格、題材進行嘗試,因此選中的IP既包括少年熱血向的《百層塔》和都市情感的《我才不是惡毒女配》,也包括故事屬性強的《代嫁丞相》和單元劇式的《心跳300秒》。
通過製作樣片投放平臺測試效果,IP將被再次篩選。黃恂恂表示,曾有一部懸疑向IP製作完成了第一集,但投放後的用戶反饋是"引起不適",於是便被淘汰。最終敲定的IP按照粉絲基礎等多個維度劃分為從S到D的不同等級,匹配不同的製作資源。例如,在騰訊動漫以及其他平臺擁有絕對知名度的《19天》便被劃分為S級IP,所匹配的藤新、寶木中陽、吳磊、趙乾景等配音演員已是目前國內頂尖配置,製作成本也相對較高。
1月28日,"漫動畫"計劃中的S級IP《19天》首先上線。除了在騰訊動漫和yoo視頻更新外,還在PCG的其它短視頻和信息流渠道分發,總播放量超過4000萬。被劃為A檔的《百層塔》、《妲己不是壞狐狸》的數據也超過團隊原本的預期,單集平均播放量接近200萬。
為吸引更大範圍的用戶、更準確的測算投入產出比,"漫動畫"的分發實際上是在全網進行的,其中包括微博和快手等平臺。黃恂恂表示,"要幫助IP快速孵化、積累更多粉絲,就需要在現在用戶量極大的平臺上去做這些事。"其中,壹動漫團隊通過在一個短視頻平臺運營帳號的三個星期內,漲粉超過11萬。
看著辦公室牆上各個作品在各平臺更新的周期表,黃恂恂經常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在短視頻運營層面做到效率最大化。畢竟,在生產效率提高至每天可更新多條內容的當下,平臺優先的推薦資源,會造成一定的浪費。他還考慮是否要在現階段區分帳號,以矩陣形式發布IP或調整排播方式。
在第一批IP上線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騰訊動漫和壹動畫正在不斷從實踐和市場反饋中,沉澱關於"漫動畫"的製作運營經驗。從適合IP的挑選條件、正片的優化到各平臺參數的對照調整,雙方正在準備將經驗應用在"漫動畫"第二批的IP開發中。在黃恂恂看來,當前還是"漫動畫"的市場培育階段,"圈定的實際上還是一批特定的用戶。"接下來,他認為需要著重孵化和製作一到兩個IP、產出爆款內容,以表現更優秀的作品撬動更大的用戶群體。
黃恂恂透露,目前已經有多家平臺方找到壹動漫表達了合作意願,也有平臺向騰訊動漫傳遞了積極信號,在這個過程中,新的內容形式或創意將被進一步嘗試。而對於整個漫動畫項目的商業化道路,騰訊動漫和壹動漫都是呈樂觀態度的。
文章部分來源:《漫動畫:一次"漫畫+豎屏+短視頻"的實驗》 by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