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第二師34團建《蒲昌部落》景區 打造軍墾古城之我見(侯琦)

2020-08-17 漠海葦風

兵團成立至今已走過六十多年曆程,在這六十多年的艱苦創業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有很多都沒有整理和記錄,都已失傳,如今到了應該著書立說、樹碑立傳的時候了!在大力開展打造文化名鎮、文化旅遊的活動中,我們都離不開兵團精神及屯墾戍邊這個核心來創業創新,這是一個「懷舊」的話題,沒有「懷舊」,記住歷史,何談創業創新。根據我們兵團二師34團的自身條件,文化產業方面我們可以做這樣幾件事:「建立一景區、編撰一本書、深化一個館、延長一個鏈、教育一代人」,使之形成系列,打造文化名團,創造團場品牌,使兵團精神能夠代代相傳,屯墾戍邊的偉業更加發揚光大。

一、建立蒲昌部落景區背景要件

唐代:岑參

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


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


不知陰陽炭,何獨燒此中?


我來嚴冬時,山下多炎風。


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工!


邊塞詩中提到「蒲昌」「蒲昌海」「 蒲昌城」的極為少見,這首《經火山》描寫的是西域的交河與火焰山情景,詩句中就提到「蒲昌」,詩句中的「蒲昌」是古代時期的羅布泊,唐漢時期羅布泊名為蒲昌海。 位於羅布泊(蒲昌海)西第二師34 團的蒲昌古城,名字蒲昌城就來源古時蒲昌海(蒲昌為羅布麻)。

由於古蒲昌城當地鹽鹼化嚴重,漠風不斷侵襲,塔裡木河經常改道衝毀農田,蒲昌城隨之衰敗,居民大多遷入上遊鐵幹裡克和焉耆一帶。遷入上遊鐵幹裡克進行安置商屯地,就是現在34團6連的原8連片營區,因天津商人資助修建了蒲昌城,而得名《天津莊子》,該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34團地方名沿用至今。

1964年6月25日一批新的特殊的軍墾戰士,由263人上海支邊知青學生一隊進駐《天津莊子》,如今的《天津莊子》內當年上海知青住房院落依然屹立,牆上毛主席頭像和語錄依稀可見(註:毛主席頭像及語錄,由原34團8連文化教員上海知青李名麟繪製)。2014年34團黨委在危舊房拆遷時,特意保留了這片上海知青住房,《天津莊子》在屯墾戍邊的歷史上,又賦予了新的含義,新中國的屯墾戍邊結束了古代歷朝西域軍屯一代而終的宿命。

另營盤古城,始建於西漢年間,位於巴音郭楞東南部、孔雀河北岸,距庫爾勒市170公裡,距尉犁縣137公裡,距原35團甘草廠西南方向3公裡,在興地山以南的戈壁灘上,它背靠興地山,面對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東接龍城雅丹奇觀,西連塔裡木綠色走廊,是絲綢之路上一座名揚中外的古城,被歷史學家稱為「第二樓蘭」。營盤古城留下城郭、大佛塔、烽火臺、營盤古墓等歷史遺蹟。



1、利用蒲昌城、天津莊子、營盤古城屯墾歷史印記,在蒲昌城外建《蒲昌部落景區》。蒲昌城是方城,營盤古城是圓城,可在蒲昌城外建微縮營盤古城(圓城),一方一圓,天圓地方,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現營盤古城城門外留有一高大土臺,有人認為是點將臺,我們可以模擬用沙子堆砌成金字塔形方臺,並設置軟梯供遊人攀登遊玩。城外可建沙雕群,如:軍墾第一犁、戈壁母親、坐上大卡車戴上大紅花塔裡木來安家知青支邊、墾荒小憩、墾荒晨曲、娃娃要去託兒所等等多種「鐵鍬鋤頭奏響進軍的號角、人拉肩扛創造兵團的永恆」的古代及新中國軍墾情景雕塑。每一個雕塑前可用文字形式概述一個歷史的、人物的故事。

2、推進34團「新蒲昌」「三化」建設的大力發展。旅遊的人從庫爾勒一路走來,尉犁縣羅布人村寨、31團的羅布湖、33團的葫蘆島、若羌的樓蘭文化及樓蘭美女等,都是大漠胡楊景觀,34團也有大西海沙漠水庫和百裡沙漠胡楊,但我們的特點在於軍墾古城和蒲昌文化,區別於以上幾個景區。文化是城鎮的靈魂,城鎮是文化的表達。兵團紅色文化是推動產業發展的精神力量,同時,產業發展也在彰顯紅色文化。如把兵團的紅色基因注入到工農業產品中,就會形成一定的品牌優勢。多年來,兵團為推介紅色旅遊做了不少努力,並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但還有很大拓展空間。一方面,一些紅色旅遊目的地缺乏生動、鮮活的故事及軍墾文物,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故事、文物很多,但卻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從蒲昌城到天津莊子再到上海知青老八連,屯墾戍邊的文化就更加鮮活、更加動聽!

二、編撰一本書。近幾年34團(35團)軍墾一代以上海知青(主要是35團)為主體的人員,自發組織、自己編撰出版了兩本34團(35團)農場工作和生活回憶錄,《紅柳花盛開的時候》和《納勝河兩岸的故事》,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和社會關注。借這個契機,我們應該發動兵二代繼續做好後續的出書工作,讓兵二代繼承兵一代未完成的工作,編撰記錄兵二代農場的工作生活經歷和感受,可以是回憶錄,真實的記錄一段故事,也可以是報告文學、小說、詩歌、散文、文藝作品等多種形式,讓我團的團場回憶錄形成廣泛參與、後繼有人,形成系列的文化、文學、文藝作品,第三本書的書名可以叫:《納勝河畔--紅柳花盛開的地方》,把「盛開的時候」改為「盛開的地方」。納勝河是34團、35團的界河,延續了前兩本書名的寓意,繼續講好兵團故事。

三、深化一個館。34團《兵團的記憶—露天博物館》已基本建成,據觀察反響大、評價很高(外地人都在議論),但該展覽館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一是讓35糰子廣場和34團老8連《上海知青老八連》及兵團記憶特色街道相呼應。有一個很出名的老電影「南京路上好八連」,兵團有個《上海知青老八連》,是不是有點廣告效應呢?《上海知青老八連》可修舊如舊,恢復原來場景,使之有故事性、可看性。露天博物館的每一個塑像和雕像,都要有一套系列故事、一個傳說、一個典故,一架《人拉犁》雕塑,就是一個艱苦創業的歷史故事;一幅《戈壁母親》雕像,就是開發塔裡木歲月中兵團一代母親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露天博物館要有一套完整的解說詞,並且要培養較為專業的解說人員,要讓解說人員的解說感染我們每一個參觀著。做強做大兵團精神和兵團文化,深化我團屯墾廣場的文化內涵。外部幾個景點遊覽完畢後,可以到文化館展廳及文史館參觀,文史館要圖文、實物並茂,最後在演播大廳可以看到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和展現34團的創業、發展的大型電視片,讓人們感受團場「三化建設」飛速發展,讓人們在看、聽、觀中了解34團。總之要有可看性,受教育。

四、延長一個鏈。這個產業鏈可以是文化產業、旅遊業、服務業、微商及網店銷售業。我們的文化產業和文化宣傳及工作,都應服從服務於團場經濟建設和發展,縱觀古今中外,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都需要豐厚的正能量的歷史文化支撐,同樣旅遊產業和景點,也都離不開歷史文化的支撐,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旅遊產業才能發展壯大和長遠,我們的團場、我們品牌同樣要有文化的支撐。打造文化名團,創造團場品牌,創造「兵」字輩的兵團綠色的、有機的、循環的、可持續的產業和品牌,也要在兵團文化上下功夫,打造形成我團兵團精神、兵團文化的紅色旅遊圈,在兵團紅色旅遊中,提高團場名氣、創造團場品牌,讓社會形成一個慣性思維,那就是:兵團精神是偉大的!兵團人民是勤勞的!兵團農、副、牧產品是有機的!兵團品牌是可信的!兵團服務是優質的!兵團前途是光明無限的!

五、教育一代人。前面四點的建立,引出這一個觀點,那就是古代軍屯和新中國屯墾戍邊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一代人是寬泛的,是教育當代人,也是灌輸下代人。把我們的「蒲昌部落」、屯墾廣場、上海知青老八連打造成兵團精神、兵團文化的教育基地,在這一系列的兵團文化的遊覽觀摩中,讓我們自身再受教育,讓外人有親身感受,想更進一步了解兵團,從而更加熱愛兵團、留在兵團,願意為兵團做出貢獻。

蒲昌來自2000年前的漢唐,而蒲昌古城並不古老,算起來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可是,它已經逐漸消失了,淡出人們的記憶和視野,只留下了四四方方的城牆。蒲昌城沉默無語,多少年來,任漠風不斷地吹打和侵蝕,蒲昌古城默默地沉睡在塔裡木的大漠之中。



就像這座城的筋骨,如今肉體不存在,筋骨卻依然還在。遙想一百多年過去,蒲昌城牆之所以不倒的原因,恐怕就是因為有這種筋骨。漠風趕走了蒲昌人,卻迎來了今天的兵團人,兵團人種了樹,把沙漠阻隔了,塔裡木有了綠色,也有了筋骨,生命得以延續,也有了蒲昌新城, 蒲昌就像一座歷史的豐碑,它把一代又一代軍墾的拓荒者鐫刻在碑上。

相關焦點

  • 軍墾二代西北邊陲打造「鳳凰城」 傳承兵團精神
    軍墾二代西北邊陲打造「鳳凰城」 傳承兵團精神 2014-09-04 17:05:34潘利在談到父親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的工作經歷時,眼中泛出了點點淚光。潘利是新疆天宏利豪投資有限公司(港資)董事長,她向記者講述了一個軍墾二代的故事。  情系五家渠  第六師102團位於天山北麓,準格爾盆地南緣,沙漠與綠洲的交界處,它的前身是由王震將軍親自勘察定點,新疆軍區後勤部創辦的五一農場。
  • 兵團旅遊線路大賞 | 自駕越野千裡 追尋紅色足跡
    近年來,兵團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內涵,不斷完善紅色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兵團紅色旅遊穩步發展,大量革命歷史文化、軍墾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60多年的屯墾戍邊,軍墾文化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遊客可以前往兵團各紅色旅遊景點親身體驗,感受兵團紅色文化,弘揚兵團精神。
  • 兵團農八師石河子市第九屆軍墾文化冰雪旅遊節即將開幕
    中廣網烏魯木齊12月10日消息(記者 楊雪)12月10日,記者從新疆兵團農八師石河子市軍墾文化冰雪旅遊節發布會上獲悉:主題為「美麗石城 幸福家園」的第九屆軍墾文化冰雪旅遊節將於2012年12月22日--2013年2
  • 蒲昌城與營盤古城,一方一圓、山邊大漠、天圓地方遙相呼應
    營盤古城,始建於西漢年間,位於巴音郭楞東南部、孔雀河北岸,距庫爾勒市170公裡,距尉犁縣137公裡,距原35團甘草廠西南方向3公裡,在興地山以南的戈壁灘上,它背靠興地山,面對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東接龍城雅丹奇觀,西連塔裡木綠色走廊,是絲綢之路上一座名揚中外的古城,被歷史學家稱為「第二
  • 這份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旅遊攻略請收好
    特色旅遊線路  1.在西北之北向祖國致敬——邊境哨所紅色自駕遊。走兵團經典紅色線路,追尋軍墾記憶,在西北之北為祖國獻上生日祝福。(烏魯木齊——第十師白沙湖景區、西北邊境第一連——186團吉木乃口岸——165團巴依木扎風景區——161團小白楊哨所、孫龍珍紀念館)  2.追尋千魅龜茲,絲路古道探秘遊。
  • 新疆兵團團場沙漠中打造5A級景區 建沙漠水上樂園
    新疆兵團團場沙漠中打造5A級景區 建沙漠水上樂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150團沙漠中打造5A級景區,建成水上遊樂園。
  • 輝煌「十三五」|兵團旅遊業: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二師三十三團胡楊美景(資料圖片)。胡俊建 攝 初冬的二師三十三團景色怡人,原始胡楊林在沙海與碧波中熠熠生輝,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
  • 走進軍墾名城石河子,追尋兵團老軍墾的紅色記憶
    第八師石河子市是一座具有鮮明特色的軍墾名城,來這兒出差辦事、旅遊的外地遊客,一定要去軍墾文化廣場上,看看戈壁戈壁母親和軍墾第一犁的雕塑。3月28日,二軍教導團抵達喀什,4月1日徒步進駐草湖(現四十一團草湖鎮)。4月2日早晨,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在草湖這片荒原上,年輕的解放軍戰士拉著一張古老的木犁,把希望的種子播進了這片土地。
  • 金秋再去西古城(石河子150團)
    我住在東古城,卻對一渠之隔的西古城情有獨鍾。因為那是一片充滿希冀的熱土,是一塊激情燃燒歲月點燃夢想的地方,更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地方。也許一個人對一個地方丈量的多了就有了一種情結,也許一個人對一個地方深入的太多就有了一種眷戀,就像我每一次回東古城一樣,必定要去一趟西古城,去看昔日的模樣和今日的風採。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五團白沙湖景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五團白沙湖景區邊境風景線 傳奇185  一、一八五團白沙湖景區簡述  185團地處西北邊境一線  (二)補短板,加快實施區域功能旅遊化改造  作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第二批創建單位,一八五團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陳舊、數量不足,是發展全域旅遊的突出短板。一八五團通過下大力氣、花真功夫,按照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標準和要求,紮實有序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和城市功能旅遊化改造工作。
  • 紅旅看兵團,築夢在邊疆
    白沙湖景區  七區即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的7家景區(點),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阿拉爾市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十師185團衛國戍邊紅色景區、十四師47團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八師147團小李莊軍墾舊址、六師五家渠市軍墾博物館。
  • 軍墾文化在兵團農場綻放
    軍墾文化得以綻放是歷經兵團軍墾三代人不分文化和多民族不同地域長期融合積澱產生的一種本土特定的文化,是依託軍隊文化為背景,放下槍又拿起生產工具融合於多民族地域的一種文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半個多世紀以來屯墾戍邊歷史中逐步積澱而形成的一種有著獨特內涵的文化類型,它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其中凝聚了諸多代表社會發展方向的先進性因素。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揮軍墾文化的精神作用,就要尊重軍墾文化的傳播規律,強化軍墾文化的傳播意識,樹立軍墾文化的營銷傳播觀念。
  • 哈密兵團軍墾紅色追憶之旅一日遊(惠民價58元)~
    >古爾邦節期間天天發團     費用:58元/人(中餐:六菜一湯)(含景點門票、旅遊大巴、導遊服務、旅遊保險)>贈送:旅行社責任險,旅遊意外傷害險贈送:100元旅遊代金券紅星軍墾博物館雕塑哈密紅星軍墾博物館,位於兵團第十三師紅星二場。
  • 新疆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傾力推動城市高...
    出伊寧市一路向西,20公裡遠的地方,有一座新城在原野上鋪陳開來,因一首歌而得名的軍墾新城——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正美麗綻放……2015年春,經國務院批覆設立的兵團管理的第八座城市可克達拉市掛牌建市,如今在《草原之夜》的誕生地,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的生態城市展現在人們面前。
  • 兵團「十三五」旅遊產業發展綜述:跑出旅遊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胡俊建 攝遊客在十師一八六團龍珠山景區遊玩,感受軍墾文化(資料圖片)。兵團日報記者 陳洋 攝九師一六一團芍藥谷景區美景(資料圖片)。「十三五」以來,兵團圍繞「努力把旅遊業打造成為兵團服務業的支柱性產業」的定位,以「中國屯墾旅遊」為主體品牌,從培育發展景區旅遊、城市旅遊、工業旅遊、鄉村旅遊、紅色旅遊以及特色旅遊名鎮(團)、特色旅遊商品等方面入手
  • 這裡是兵團|三師圖木舒克市
    在兵團成立65周年之際,兵團日報、兵團網特別推出兵團十四個師市系列融媒體報導,帶您走進時光隧道,重溫兵團65年來的奮鬥與榮光,展望這片土地的希望與夢想,敬請關注。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風塵凝聚在這裡規模宏大,神秘莫測距今約有2200年的滄桑歷史駐足凝望遙想,古城昔日之繁華喀拉瑪湖沙漠旅遊風景區
  • 【今日聚焦】評選你最喜歡的「2015年度兵團特色景觀旅遊名團(鎮)」
    鎮)特色景觀資源,積極發展團(鎮)旅遊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拓寬職工增收渠道,推進兵團新型團場建設,兵團建設局和旅遊局決定開展兵團特色景觀旅遊名團(鎮)示範工作。十一團緊鄰塔克拉瑪幹沙漠,是離沙漠最近的團場,並被稱為是「沙漠之門」,十一團致力於打造沙漠越野賽事, 努力將十一團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賽車之都」。
  • 八師石河子市推出紅色軍墾文化旅遊劇目《燃情歲月》
    八師石河子市推出紅色軍墾文化旅遊劇目《燃情歲月》7月22日,八師石河子市紅色軍墾文化旅遊劇目《燃情歲月》啟動儀式在石河子市藝術劇院舉行。《燃情歲月》是八師石河子市以「弘揚軍墾文化·打造共和國軍墾名城」為主題,傾力打造的首部紅色軍墾文化旅遊演藝劇目,是該師市推動文旅融合走向市場的重要一步。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外推介「中國屯墾旅遊」
    活動中,延安、井岡山代表分享了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現場還舉行了央地戰略合作籤約儀式,「紅色之旅·壯美兵團」百團萬人兵團行發團儀式,「全國研學旅行基地(營地)」授牌儀式,兵團加入「中國紅色旅遊推廣聯盟」活動,「紅旅援疆」結對儀式。
  • 打造「中國屯墾旅遊」新品牌,揭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神秘面紗」
    在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第十師一八五團等兩地紅色遊案例同時登榜,打造紅色遊產品,建設紅色旅遊城市已經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最鮮明特色。據了解,目前兵團已經初步形成了以7家全國經典紅色旅遊景區為核心,11家國家A級紅色旅遊景區為骨幹,57家師(團)史陳列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旅遊吸引物為基礎的資源體系,而「軍墾文化」、「南泥灣精神」以及「戍邊文化」也成為當地紅色旅遊資源最具特色的吸引力所在,被越來越多遊客認知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