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將是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軍事家,他的一生從戰士做起,經歷了無數血與火的淬鍊,終於成為一代戰神。正因這樣獨特的經歷,他一生經歷先後經歷了六次「生死考驗」。
傷重不掉隊
1927年10月,黨領導的南昌起義隊伍處境極端險惡。當時,在警衛機關任班長的粟裕,隨朱德率領的隊伍由饒平到達閩贛交界的武平。
緊接著,國民黨錢大鈞部的一個師也尾追至武平。為使起義軍迅速脫離險境,朱德當機立斷,命令粟裕所在的部隊掩護大部隊轉移。
粟裕接到命令,帶領戰士迅速搶佔了西門外的一座山崗,英勇頑強地阻擊如飛蝗般撲來的敵人,終於使部隊贏得了撤離的寶貴時間。
就在掩護大部隊撤退時,一顆子彈從粟裕右耳上側頭部顳骨穿過。他只覺得受到猛的一擊,過了好久才從昏迷中甦醒過來。這時身邊已空無一人。他抱著無論如何要趕上部隊的信念,奮力地站了起來,可是身子一晃,又跌倒了。他只好順著山坡滾下去,艱難地向前爬行。不料,又滑進了水田。幸虧後來的戰友發現了,幫他包紮好傷口,互相攙扶著,才艱難趕上了部隊。
負傷斃敵酋
1929年1月中旬,擔任紅軍二十八團連長的粟裕,跟隨紅軍主力離開了井岡山,先後出崇義,戰大庾,折南雄,過三南,奪瑞金,拖得尾追之敵疲於奔命,狼狽不堪。
大年初一,紅軍利用瑞金、寧都之間大柏地以南的有利地形,採取正面迎擊和背後包圍相結合的辦法,擊潰追敵兩個團,俘虜敵團長肖致平、鍾桓以下800餘人。在乘勝進佔寧都縣城時,粟裕臂部中彈負傷。負傷後,團長叫他在衛生隊好好治療。當時,離衛生隊不遠的山坡上,毛澤東、朱德正在召集紅四軍軍委擴大會議,決定攻打長汀一帶的地頭蛇郭鳳鳴。
粟裕得知這一消息,他恨不得一步跨到戰場和敵人拼殺。這天、主攻方向的槍聲漸漸轉到策田方向。粟裕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帶傷抄近路衝了上去。轉過山頭一看,可把他樂壞了。原來他已經插到了敵人的後面。只見敵人的旅部正在且戰且退,死不繳槍。粟裕看得真切,一槍一個,專揀當官的打。片刻功夫,敵人全垮了。這時,粟裕發現一個穿軍官服的胖傢伙,帶著槍傷拼命往林子裡跑。他端起槍, 「砰」的一聲,那傢伙應聲倒地。原來這個被擊斃的軍官就是閩西人民深惡痛絕的郭鳳鳴。
戰鬥結束時,團長驚詫地問粟裕: 「你怎麼來了?」粟裕強忍著臂部的傷痛,高聲回答: 「報告團長,我已經全好了。」
彈片伴終生
1930年2月上旬,粟裕已擔任紅四軍特務支隊政委。這時,敵唐雲山、金漢鼎、朱耀華、成光耀各部已分別進到了永豐、寧都、樂安、吉安一線,構成了對紅軍的弧形包圍之勢。
面對急劇變化的形勢,前委決定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尋求殲敵良機。紅軍這舉動,果然使敵人中計,獨立第十五旅分三路,冒進到水南、值夏、富灘一線。紅四軍抓住有利戰機,發起攻擊。敵依仗其兇猛火力,拼死抵抗,戰鬥呈白熱化狀態。這時,粟裕見幾次衝鋒都未能奏效,便從戰友手中奪過一挺機槍直往上衝,但被敵人的火力壓住了。粟裕一時性起,猛然甩掉帽子,高呼:「不怕死的,跟我衝啊! 」話音未落,一發炮彈在他的身邊轟的一聲爆炸,他只覺得眼前一黑,什麼也不知道了。
戰鬥結束後,戰友們把昏迷不醒的支隊政委抬到後方醫院。醫生發現一塊銳利的彈片深深嵌進了他的顱骨。因為當時醫療條件簡陋,無法進行這樣的大手術。為了止血,醫生只好用紗布將頭部緊緊纏住。這塊彈片解放後也沒有取出來,傷口經常發炎,這痛苦一直伴隨粟裕度過人生的漫長歲月。
睜眼看剮肉
1933年5月,擔任紅十一軍參謀長的粟裕,和政委肖勁光一起指揮攻打硝石的戰鬥。
為了爭奪一個據點,粟裕親率部隊在前沿陣地組織反擊, 一舉殲滅進攻之敵。在這次衝鋒中,粟裕左臂負傷,一根動脈血管被彈片割斷,鮮血直噴。警衛員忙用繃帶將他的左臂擁住,打算扶他離開陣地。可他不顧警衛的一再勸阻,繼續指揮部隊進攻,直到拔下據點。
住院不久,醫院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粟裕挺身而出,組織醫務人員和傷病員,突出敵人包圍,脫離了危險。因奔跑劇烈,負累過重,致使傷口再次裂開。醫生見狀,建議鋸掉左臂,否則有生命危險。粟裕不同意鋸臂。後被轉到後方醫院。做手術時,需得把臂上壞死的肉剮掉。粟裕忍著劇痛,在沒
有麻醉藥的情況下做完了手續,左臂雖然保留下來,但終成殘廢。
撕衣裹傷口
1934年9月,擔任紅七軍團參謀長的粟裕和尋淮洲,接到中革軍委關於先遣隊停止北進,在銅山打擊進攻之敵的命令。根據我被敵包圍的態勢,這顯然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部隊在原地等了一天,敵人根本沒有來,先遣隊面臨著全軍覆沒的險境。粟裕和尋準洲商量,決定不顧中革軍委的一再指責,迅速率領部隊跳出敵之重圍,連夜向皖贛邊界地區轉移。但為時已晚,緊追不捨的敵人迅速向先遣隊宿營地鮑家村、陳村實行截擊,與粟裕率領警戒送駕嶺一帶的部隊遭遇。在兩面受敵的情況下,粟裕沉著指揮,奮勇抗擊,被一顆子彈擊中拿槍的右臂。他撕下一截衣襟,將負傷的臂膀連同陷在肉裡的子彈一起緊緊纏住,又繼續投入戰鬥。
苦菜當藥用
1936年夏,擔任挺進師師長和閩浙軍區司令員的粟裕,帶領部隊在浙南廣大地區進行公開的武裝鬥爭,牽制、吸引、打擊敵人,以掩護和保衛基本地區,並發展新的遊擊區。
在此期間,他經常把活動重點放在對敵人威脅最大、對外界影響最大的浙贛鐵路兩側,甚至對湯恩伯的老家武義、陳誠的老家青田、蔣介石的老家奉化也不斷光顧,使蔣介石極為頭疼,曾懸賞巨金捉拿金米、蘇群、餘良等「共匪」首領。
其實,上面這些名字都是粟裕的化名。有一次,粟裕在雲和縣以南的戰鬥中,腳踝中彈負傷。當時,醫療條件差,沒有藥敷,只好用苦菜葉子貼起來走路。傷口難以癒合,直到兩個月後才治好。
從戰火中走來的粟裕,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他善於捕捉戰機,敢打巧仗,這些戰鬥經驗,為其在解放戰爭中一顯身手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