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你看,我們的孩子睡覺時,嘴角都笑了。」初為人父的鄭志明是泉州市永春縣疾控中心防疫股的幹部,孩子出生已經快半個月,他卻只能在視頻中看看他的女兒。自疫情發展以來,他常常奔忙於各種數據、消殺和調查確診病例活動軌跡當中。剛出生的孩子和妻子只能送回老家由父母照顧。還好妻子和父母都很理解他,只是希望他「保護好自己」。
作為疾控中心防疫股的幹部,疫情防控是他最主要的工作。「志明,我縣有一例病例被確診,你要趕快調查出病染源!」 2月5日下午6點多,鄭志明接到電話後,馬上和同事投入工作,調查出病例的活動軌跡和接觸人群,是防控的重中之重。
「患者職業特殊,接觸面大,調查難度大。」鄭志明說,當時為了趕快摸清病例的活動軌跡,他們通過防控指揮部協調,找到縣公安局的大數據中心,排查患者的電話數據清單。「我們當時排查出來的電話有300多個,經過和省市專家分析匯總,篩選出了20多個有疫區的經過史的電話。」鄭志明說,在他完成了對與患者密切接觸者的排查、病例整理、統計信息上報等流行病學調查後,已是凌晨3點多了。
與病魔作鬥爭,時間就是生命。第二天早上8點,鄭志明又準時來到單位。他要根據排查出來的名單,逐個打電話確認接觸者所在地區,與患者接觸的時間、頻率及身體狀況,並逐一做好登記。一天要撥打上百個電話,鄭志明忙得不可開交,每次一坐下來就是好幾個小時,不誇張地說水都沒時間喝。
「一旦發現病例,我們就要第一時間找到接觸者,包括他的親人、同事、朋友,共同就餐、同乘一個交通工具等人員,雖然困難重重,如大海撈針,但一個都不能漏掉。」鄭志明告訴記者,每一次調查,他們最擔心的是調查對象因焦慮恐慌而遺漏掉重要的信息和線索,或者是調查對象不配合、欺騙、隱瞞事實情況。因此,要耐心溝通、細心排查,讓每一次的調查順利完成。「那幾天,除了打電話,還要整理記錄,下班走出單位時,都已是深夜。」鄭志明說。
除了做好流行病學調查,鄭志明還肩負著對全縣一些特定場所的消殺工作。為了不留死角、不留隱患,切斷病毒傳播,他每天都要背上50多斤重的消毒設備,穿上防護服,對接觸者的居住環境進行消毒。消毒劑味道刺鼻,每次噴灑完,他都感覺嗓子疼、眼睛疼、臉也腫了。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渾身是汗。
「雖然很想回去抱抱我的女兒,但職責所在,這時候作為一個疾控人,是最該衝在前面的。相信疫情很快就結束,等到春暖花開時,再抱著女兒去踏春。」鄭志明說。
來源:東南早報記者:陳玲紅 通訊員:陳博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