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國內街頭,很難看到完整的塗鴉畫作,最多也是零星幾幅,又或某個地方突然有好幾幅塗鴉,便突然成了打卡聖地;然而智利卻有一座令讓人百看不厭的塗鴉藝術山城-瓦爾帕萊索。
樓梯、郵箱、鐵閘,幾乎每一面看得見的牆壁,都有風格不一的塗鴉。來到這個色彩和自由兼備的藝術山城,走在瓦爾帕萊索的大街小巷,圍繞四周的不是平日單調乏味的牆體,到處都是意想不到的繽紛驚喜,心情也不其然愉快起來。
自巴拿馬運河在1914年開通後,這個港口城市雖然經濟嚴重受創,生活指數逐漸下滑,卻吸引一班清貧的藝術創作者聚集,更在山城中落腳,組成了不同的塗鴉團隊。他們風格迥異,卻各自尊重對方的作品,這裡有一條重要的規則就是不能隨意覆蓋對方已完成的塗鴉。
隨著當地藝術家走進大街小巷,細聽不同塗鴉背後的故事和意念,得益於他們的詳細講解,才能體會到每幅作品所蘊含的的南美和智利文化。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原住民穿著由南美洲各個主要的民族圖案拼湊而成的衣服,包括在智利屢受打壓的原住民馬普切人,藝術家寄望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不同民族能夠團結、融洽,並將各自的文化傳承下去。
這一幅則是描繪在智利沿海居住的族群奇洛埃人 ,牆壁畫上他們在水上搬家的傳統,然而大量石油卻沾滿他們的雙腿,無聲哭訴著人類大幅的汙染逐步蠶食他們的居所,構成重大威脅,但奇洛埃人仍然在畫中跳著獨有的特色舞蹈,仿佛為未來留下一絲希望。
更有意思的是不單只有講解,更有讓我們親身體驗塗鴉的機會,在公園一角,用保鮮膜拉起畫布,用噴漆當作畫筆,看似簡單,然而要準確地噴出自己想要的字母卻很不容易。看似平平無奇,卻蘊含著大量的技巧和心思。
我向來喜歡塗鴉,鍾情於它背後那種奔放、捉摸不定的自由,而瓦爾帕萊索的塗鴉更多了一層講故事的意義。來到智利這裡確實是一處不可錯過的去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