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App」被棄用 變臉「得物」能否化解「炒鞋」風險?

2020-12-16 網經社

2020年1月1日,潮流電商平臺「毒App」於啟動品牌升級,正式更名為「得物App」。今年10月,炒鞋曾被央行通報亮「紅燈」,那麼「毒APP」有「毒」嗎?此舉能否讓它有效化解其中風險?

毒App啟動品牌升級 正式更名為得物

新更名的「得物App」專注打造潮流網購社區,不斷擴充球鞋服裝之外的潮流單品品類。此次僅限於品牌名稱升級,業務層面的定位方向與服務流程等均不作調整。

得物App介紹,新品牌名「得物」更具清晰指向性,大大降低與新用戶的溝通成本。其團隊調研發現,有新用戶在第一次看到"毒"的時候,不太清楚平臺提供什麼服務,理解起來略顯模糊。得物這個新的品牌名在意義上契合得物App「幫助用戶得到(了解/獲取/交流)美好事物」的業務方向,也是取 「得物-毒 (de wu du)」的發音關聯,幫助已有用戶理解「得物就是毒App」。

據網經社電數寶「App Store資料庫」顯示,"毒APP"最新版本發布日期為2020年1月1日,分類榜單(體育)排第一,用戶平均評分為4星。

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表示,進入20年代,消費升級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主題之一,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年輕世代正在成為消費升級的主力,年輕用戶在滿足了衣食住行這樣的基礎生存需求之後,對附有文化價值消費品的需求是必然選擇,潮流文化和時尚消費是年輕用戶消費升級的重要選項。得物App致力於「幫助用戶得到(了解/獲取/交流)美好事物」,專注年輕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

據網經社「電數寶」資料庫顯示,2018年10月22日,毒APP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虎撲體育;2019年1月18日,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為普思資本;2019年4月29日,完成A1輪融資,投資方為DST。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彰顯個性的「悅己」式需求已經成為消費趨勢。

「炒鞋」能否化解風險?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簡報提到,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與此同時,深圳市金融監管局通報稱,深圳10月初起已加大對轄區「炒鞋」、「沙盲盒」、「炒扭蛋」、「炒娃娃機」的排查力度,加強風險防控。

此前,9月17日,網經社就發布了《【電商快評】潮鞋電商成「吸金」熱門 六大「亂象」待解》。文中寫到,據「電訴寶」(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用戶投訴大數據顯示,涉及投訴較多的二手潮鞋鑑定交易平臺主要有: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其熱點被投訴問題主要聚焦在:商品質量、假貨泛濫、久未發貨、惡意扣款、退換貨難、商家「砍單」等這六個方面。為此,網經社啟動2019電商系列調查專項行動之二手潮鞋交易平臺亂象。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律師表示,泡沫經濟註定不會長久,只是「曇花一現」。有些人將「炒鞋」當作一種理財或是投資手段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炒鞋」最突出的風險就是泡沫太大,球鞋價格容易被操縱。

趙佔領認為,「炒鞋」還有一大風險就是讓不少沒有風險把控能力的年輕人進入球鞋交易市場,如果最終因為不理性投資出現資金鍊斷裂甚至負債等問題,那麼將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年輕人容易盲目衝動,而這點也正是推動「炒鞋熱」的一大原因。

此外,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李旻表示,對炒鞋者來說,「炒鞋」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售假風險。部分「炒鞋」平臺在提供鑑定服務的同時,也進行銷售,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此外,部分平臺之前推出的「雲炒鞋」,在出現質量問題時,將難以追責;第二,市場泡沫破裂所帶來的風險。部分炒鞋者盲目地衝進「炒鞋」市場,並通過分期付款、借貸等槓桿方式購入鞋子,一旦「炒鞋」市場泡沫破裂,將對炒鞋者的償還能力造成影響;第三,無法提現的退出風險。「炒鞋」平臺的運營如出現問題,其提現功能往往也會受到影響。

「毒APP」2019年獲17次 「不建議下單」

據「電數寶」數據顯示,2019年度「毒APP」共獲得20次消費評級,17次獲「不建議下單」消費評級,2次獲「謹慎下單」消費評級,僅1次獲「建議下單」消費評級。近倆個月平臺反饋率整體偏低,需引起平臺的重視,在今後的受理過程中積極處理並及時回復。

隨著不斷升溫的「炒鞋」市場,二手潮鞋交易平臺也掀起「炒鞋」的交易模式,與此同時也引發了行業亂象橫生:假貨泛濫、鑑定不準確、退貨收取高額服務費、售後困難、虛假髮貨甚至拒絕退貨等問題。

同時,炒鞋市場亟需整頓,但其結果可能是寸草不生。但對於體育的衍生產品,在特定的群體中,最終會恢復到什麼樣子,實際上是很難判斷的。其中,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大部分炒鞋商品的發貨都是國外的廠商,可能涉及到外匯的管制、資本等影響,也可能跟共享經濟一樣,最後一地雞毛。(文/溡洸)

【小貼士】

球鞋的暴利掀起了「炒鞋」、「買鞋」的風潮,假鞋也混跡其中。同時,據「電訴寶」用戶維權案例庫顯示,二手潮鞋鑑定交易平臺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等存在諸多亂象,其熱點被投訴問題主要聚焦在:商品質量、假貨泛濫、久未發貨、惡意扣款、退換貨難、商家「砍單」等這六個方面,營影響用戶的體驗。如果您有上述亂象相關線索,請提供給我們!

相關焦點

  • 炒鞋退熱,得物「毒」難解
    這背後,伴隨炒鞋崛起的相關產業也在迅速降溫,其中加碼品類擴張、社區轉型,同時又被中消協、電子商務協會頻繁點名的「得物」,其境遇或許是一個縮影。熱得快,涼得快的造富神話隨著一代年輕消費者的成長和流行文化的演變,潮鞋逐漸成為新生代們的社交貨幣。甚至有人說,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
  • 莆田鞋可過得物(毒APP)?
    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 莆田鞋可過得物(毒)APP驗證?
    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 「315報告」二手潮鞋交易「紅與黑」:得物(毒)APP nice 有貨「上榜」
    據「電訴寶」用戶投訴大數據顯示,全年涉及投訴的二手潮鞋交易平臺有得物(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其中,3家二手潮鞋交易平臺入選《2019年全國電子商務TOP190消費評級榜》,分別是:得物(毒)APP、nice、有貨均獲「不建議下單」評級。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毒)APP上買鞋鞋扣子...
    2020年01月11日 19:20,胡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338次。
  • 鞋友親測正品天堂,得物(毒)APP讓你放心購
    而目前買鞋的渠道無非是線上與線下兩種,很少有大品牌會把專賣店開到三線、四線小城市,而網購的火熱發展也讓線上買鞋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不可避免的,買不到正品鞋就成為了消費者們的頭號難題。而國內有這麼一個平臺,它通過多項措施,確保正品,讓消費者能夠放心買鞋,它就是得物(毒)APP。
  • 抑制炒鞋,毒APP「鞋穿不炒」背後有何玄機?
    抑制炒鞋,毒APP「鞋穿不炒」背後有何玄機?早在今年 7 月,作為潮流電商平臺的毒 App ,公開對炒鞋現象表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點名表揚。
  • 知名球鞋轉賣平臺「毒」APP改名「得物」,想成男版「小紅書」?
    那麼,「毒」改名的邏輯是什麼?創業四年,估值超10億美元剛剛過去的2019年度關鍵詞,一個「炒」字眾望所歸。而炒鞋,也成為這一年最火的生意。這一年,「AJ」被搜索了3900萬次,「炒鞋月入百萬」「4天暴漲900%」撩撥著人們狂熱的神經。
  • 王思聰投的「毒」深陷售假漩渦 更名得物難消32894條投訴|凰家反騙局
    「『得物』?這是啥?新冒出來的購物平臺嗎?跟『得到』有啥關係嗎?」 大叔一腦門子問號。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之。結果一查,這個「得物」就是原來大名鼎鼎的「毒」app!嗯,「毒」改成「得物」,「dewudu」,這名兒改的挺巧。
  • 「炒鞋」有風險 參與需謹慎
    這種模式,與證券交易所、期貨市場類似,但問題是期貨市場、證券市場,是有監管的,而炒鞋App是不在金融監管範圍之內的。炒鞋App實際上是自建了一個金融交易平臺,又不再金融監管體系之內,所以這裡面的風險就可想而知了。
  • 賣鞋的「毒APP」改名了,拼音拆開讀即可
    記者 | 加琳瑋編輯 | 周卓然1在2020年的第一天,潮流電商平臺毒APP換了名字,改叫「得物APP」。現在其各類官方平臺名稱都已更改,不過英文名還是「Poizon(毒)」。「得物」其實是「毒」的讀音拆分,不過聽上去更普通了。
  • 毒App更名「得物」半年:中消協《消費維權輿情報告》點名 投訴量...
    中國網財經6月29日訊(記者 李婷)得年輕者得天下。近年來,由年輕人捧紅的潮流文化走進大眾視野,潮牌市場趁勢而起,催生了得物、YOHO!、nice等潮牌購物和社區平臺。潮牌商業高歌猛進,資本紛湧而入。  以「炒鞋」而為公眾所熟知的「毒App」自2020年元旦更名「得物」後,依然負面纏身。
  • ...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在得物app上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買到...
    2020年01月29日 16:27,王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15次。
  • 得物(毒)產品分析 | 揭秘一家「獨」大的時尚電商平臺
    這時「得物」(毒)以專業的素養,垂直的核心業務出現在大眾視野,在這個提供專業鑑定服務和垂直耕耘潮鞋的平臺上深深地中「毒」了。而早期的「毒「APP是虎撲在2015年孵化的一個純社區形態的產品,其核心業務在於」球鞋鑑定「。那麼」得物「(毒)究竟是如何做到一家」毒「大的呢?
  • 得物APP盈利迷茫:炒鞋風口不再 接連被央視、中消協點名
    29日,微博空降「中消協點名得物APP」話題,閱讀量高達1.2億,其中,產品假冒偽劣問題最受網友關注。  事實上,得物被投訴假冒偽劣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  在黑貓投訴上,關於得物的投訴數量高達3.2萬次;公開資料顯示,改名之前的毒APP(得物曾用名)投訴數量也達到月2.2萬次,其中多數消費者直指得物售假。
  • 毒app下載_毒app蘋果官方下載-太平洋下載中心
    得物(毒) 飲食健康 大小: 470.1 MB
  • 收穫難買鞋碼、省卻鑑定流程,購物就上「得物App」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各種買鞋渠道都開始開通。比如海淘、代購、app等。如果在線下旗艦店排不到號且斷貨,那麼大多數人就會選擇網上購買。但網上購買的風險想必大家都知道,因此,選擇一個好的購買平臺是至關重要的。得物App作為年輕人潮流聚集地,不僅支持購買,而且支持鑑定。對消費者而言,一個app搞定購買、鑑定兩個服務,豈不是很方便?
  • 毒app上賣的鞋是正品真的嗎 毒app鑑定靠譜準確不介紹
    毒app是一個主打鑑定球鞋真假的平臺,當然上面還有很多人賣球鞋,那麼毒app上的鞋是正品嗎?毒app鑑定靠譜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毒app上的鞋是正品嗎  不一定,雖然毒鑑定比較靠譜,但是貨源都是未知的,不能判斷是否真假。
  • 莆田鞋能過「毒APP」?
    過毒是一個經常出現在球鞋吧的一個詞彙,這是什麼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實就是指這雙鞋能不能通過「毒APP「的鑑定。首先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毒APP線上鑑定球鞋真假需要拍攝哪些圖片(最好在自然光下拍攝,切勿使用閃光燈防止出現色差)整體外觀,球鞋鞋標,中底走線,鞋墊,鞋盒側標,鞋盒鋼印等如下圖:正常只要滿足這6點,鑑定師就可以通過你拍攝提供的圖片給出真、假、或者「非鑑定範圍」這三種鑑定結果。那麼莆田鞋能不能過毒?
  • 毒APP更名得物,引領時尚消費升級
    「毒」APP改名了。新的名字叫做「得物」,根據官方介紹,新更名的得物APP會變成一個更多元品類的潮流網購社區。這背後可以看出,網際網路企業們也已經覺醒,潮流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潮鞋一個品類,潮文化應該也應該得到更全面的普及,潮流市場即將迎來一次春天。包括得物App在內的垂直電商在最開始,無疑盯上的是直男們的錢包,年輕直男們是推動潮流文化的主要力量。例如一雙限量版的Yeezy鞋,購買者需要去現場排隊拿號,然後經過品牌方抽籤,最後才有購買的權利。